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三十八章 见闻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三十八章 见闻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腾飞路的万盛针织厂出来。

对面就是公交公司的腾飞路枢纽站,也是公交公司的新总部。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这个公交枢纽站已经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

江淼和书雅从马路对面走过来。

收到通知的公交公司总经理王翰博,在门口迎接两人。

“董事长,林总,欢迎莅临指导。”

“公交公司五月份的经营情况如何?”

一行人走进枢纽站内。

“董事长,目前公交公司的经营非常好,我们五月份累计载客量达到了1371万人次,客运收费为4257万元;售卖各类产品的营业额累计3511万元;充电服务收费营业额累计85万元。”

听到王翰博的回答,江淼并没有感到惊讶。

毕竟五月份汕美的旅游大热,单单是游客接待量就累计达到了近1700万人,刨除重复计算的那一部分,估计整个五月份有差不多700到800万人次进入汕美。

这些游客中,有不在少数的人会搭乘专门的旅游公交车,加上汕美本地人的搭乘量,才形成了如此庞大的搭乘次数。

“目前司机够用吗?”

“暂时够用,这还要多谢总公司的帮忙。”王翰博笑着说道。

之前要快速重启近六百辆公交车,但是只招到了一百多个公交车司机,为了不影响旅游发展,王翰博向物流事业部借了一百多名正在做入职培训阶段的司机。

“目前公交公司有多少员工?”

“现在差不多有1273人,其中司机925人,维护和技术人员51人,后勤人员157人,剩下的是管理人员。”

江淼抬头看着停车场的屋顶:“这个枢纽站的太阳能电池板有多少平方米?”

“差不多是5万平方米,现在是夏天,白天的光照时间比较长,只要不是遇到阴天天气,每天差不多可以发电8万度左右。”

“蓄电中心够用吗?”

“够用。”

在公交公司逛了一圈,江淼夫妻俩的车队,低调来到了城区的东部的捷胜镇沙坑村。

这里也是第一批纳入旅游帮扶的乡村之一。

之前江淼还来过这里一次。

沙坑村的旅游内容,并不是类似于其他乡村的农业型,而是博物馆型。

“这里就是之前我们公司开发榴莲种植园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古人类遗址。”江淼给书雅介绍了一下。

拥有鉴定面板的江淼,在考古方面,也是有巨大的效果。

沙坑遗址除了之前发现的一部分遗址,还有一部分是隐藏在地下的,他之前来过这里一次,就知道这些遗址的核心分布区域,以及有多少东西。

因此他以开发榴莲种植园为借口,开发了特定的区域,在改造梯田过程中,就将这些古人类遗址挖掘出来,然后和市文保部门合作,将该区域改造成为沙坑遗址博物馆。

沙坑遗址的分布有点反直觉。

这些遗址都分布在台地和半山腰,而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河谷、湖畔、河畔平原上。

书雅拿着手机拍着照,她面前的玻璃橱窗内,是十几个象牙。

“这是古亚洲象的象牙吗?”

“嗯。”江淼点了点头:“这个遗址是2460年前到2800年前的部落聚居地,由于当时南方地区的开发程度比较低,这里并没有太多青铜器。”

整个沙坑遗址,一共就出土了29件青铜器,而且都是小器为主。

有三件青铜器的价值比较高,因为是上面有楚越两国的文字,其中一件青铜器上面记录了这个部落向楚国臣服,被楚王赐予青铜器的过程中。

除此之外,就是五十多个海龟龟壳制造的甲骨文龟板,以及很多贝壳、石器和木器。

这是一个处于新石器后期的南蛮部落,又通过和北方的楚国越国交流,获得了一些青铜器。

来到了博物馆西面。

这里是一个墓葬区,里面有不少人类的骸骨,甚至还有华南虎、亚洲象、古东亚犀牛、岭南古鳄鱼的骸骨。

“这里应该是古人的祭祀坑和墓葬区域。”

书雅一边拍照,一边开玩笑:“都是动物骨骼,看来这个上古部落比三星堆遗址的部落穷很多。”

“肯定是比不上三星堆那边,主要是岭南当地没有太多铜矿锡矿资源,加上古代这边属于亚热带季雨林气候,人类发展水平肯定低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江淼跑过几趟国内的主要交通线,沿途发现了不在少数的古代遗迹,因此非常清楚国内的古代遗址分布状况。

比如华北平原,那地下的遗址简直是密密麻麻;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遗址规模仅次于华北平原;珠江流域的遗址规模是最少的。

不过沙坑遗址至少有点东西,在汕美境内的其他几个古代遗址,江淼没有开发的想法,主要是价值不大。

看古代遗址的价值,主要看规模、出土文物。

沙坑遗址有青铜器,而且是有文字的青铜器,还直接关联到楚国和越国,加上不在少数的象牙、犀牛角、虎骨、鳄鱼皮、珊瑚、贝壳、响螺、石器和木器。

这样一个遗址才可以开发成为一个博物馆。

不然那些只有几个土坑和少量石器的遗址,如何开发?让游客去看土坑吗?门票钱都不够博物馆的维护费用。

两人从博物馆出来,在博物馆门口则是沙坑合作社经营的海鲜大排档和纪念品商店。

书雅进了纪念品商店。

“这个是刚才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响螺吧!”

老板娘笑呵呵介绍起来:“靓女,这个响螺是可以吹的,你看…”

一边说,老板娘一边拿起其中一个锯掉了一小块尾巴的响螺,鼓气吹了一下。

卟卟卟…

除了响螺,还有一比一复刻的青铜器,比如那个刻有楚国赏赐内容的青铜镜,在纪念品商店里面就有一排。

然后就是各种小玩意,还有从陶河镇采购的各种廉价珠宝首饰。

书雅就买了一个响螺。

而江淼则买了一套一比一复刻的鳄鱼皮甲,这一套鳄鱼皮甲要八千多块钱,使用了岭南本地养殖的鳄鱼皮打造造的。

其实沙坑遗址的墓葬区域内,除了发掘出来的5套比较完整的鳄鱼皮甲,还有发掘了8套比较完整的犀牛皮甲。

不过现在犀牛是保护动物,因此只能开发鳄鱼皮甲作为纪念品。

买了纪念品。

两人又来到了隔壁的“彩贝部落”。

所谓的彩贝部落,就是这个部落的名字,这是楚国官方给命名的,因为这个部落臣服楚国之后,进献了很多砗磲贝、珍珠和红珊瑚给楚国,故而被赐名为彩贝部,这是青铜镜背后的27字铭文描述的内容之一。

而这个“彩贝部落”,其实就是一家大排档。

江淼夫妻俩过来的时候,不少游客正在窑番薯和做叫鸡。

除了这些本地常见的烹饪方式,还有复刻彩贝部落的古代烹调方式,那就是“石板烧”、“石锅鱼”、“大贝锅鱼”等。这是通过考古发掘的石器,推理出来的古人烹调模式。

不过彩贝部的大贝锅鱼,显然是复刻不了,因为这些古人用的大贝,就是大砗磲贝的贝壳,这东西现在可是濒危动物,哪怕是进口南太平洋岛国的砗磲贝,也是违法行为。

现在的大贝锅,是去专门定制的陶瓷锅模仿的。

“这家店的生意不错呀!”书雅坐电风扇旁边,看着几乎爆满的场地上,大概有一两百人左右。

江淼看到不少游客都是一家老小过来的,显然这种旅游模式,比较适合有小孩的家庭,既可以旅游,还能认识一下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

“江总?”

听到这个声音,江淼转过头去,发现是顾海景和他老婆,还带着一个小女孩。

“顾总,好久不见了,这你孙女?”

顾海景笑着坐一旁:“江总目光如炬,这是百鸣的大女儿,我今年将公司交给他管理,现在和老婆游山玩水,顺便带带孙子孙女。”

“原来如此,休息一下也好,毕竟公司终究要交给年轻人的。”

“江总和夫人也出来游玩?”

“是呀!这几天刚好有一点时间,就陪书雅出来走走。”

顾海景笑着说道:“江总的事业那是越来越大了,你们公司的鲑鱼现在可是非常热销,就是投资成本比较高,不然我都想搞一个低温室内养殖场。”

“哈哈,这个投资对于没有技术的企业,是一个极有可能亏本的生意。”

“哦?我前几天还分析过,确实存在不小的亏本风险,不知道江总是如何解决的?”

江淼解释了起来:“目前我们的鲑鱼批发价,都在一公斤80∽90块钱,低温养殖场的水体要维持低温,每立方米水体每个月差不多要30度电,我们养殖场的养殖密度为30公斤每立方米,加上其他费用,平均每条鲑鱼,每个月需要投入4.5到6.5元的综合投入。”

“一条粉鲑养殖到两公斤,需要六个月时间,累计成本差不多每公斤15元左右,出厂的时候,每公斤粉鲑的毛利在70块钱左右。”

顾海景一下子就弄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是养殖周期吗?”

“没有错,养殖周期每增加一个月,养殖综合成本就增加4.5到9.5元左右,特别到后期,随着体型越来越大,需要的活动空间和进食量也越来越大,这会逐步推高养殖成本。”

了解过相关情况的顾海景,微微点了点头:“以挪威的陆基养殖模式,最快也需要20个月,而且20个月周期只能生长到三公斤出头,大西洋鲑的每公斤成本就需要35块钱到40块钱了,一旦市场价跌破40块钱每公斤,这种养殖模式就会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会进入亏本状态。”

“我们公司是靠压缩养殖周期来实现盈利的,目前粉鲑的养殖周期为六个月左右,红鲑为八个月,狗鲑和银鲑为十二个月,帝王鲑为十八个月。”

“体型可以达标吗?”

“当然,比如帝王鲑,我们公司的养殖模式下,十八个月基本可以生长到12公斤到13公斤,养殖成本每公斤17块钱左右,利润是比较可观的。”

顾海景羡慕不已:“这个成本可以碾压进口的帝王鲑呀!”

“我们的场地支出方面,成本其实是略微高于挪威企业,唯一的优势其实是饲料成本和养殖周期,加上本土运输的优势。”

顾海景想起一件事:“江总,我听说挪威企业在浙省象山投资一个大型的陆基三文鱼养殖基地,他们成本应该可以压缩到比较低吧?”

江淼微微点头:“是的,目前象山养殖基地的每公斤三文鱼成本在35块钱左右,他们在挪威本土养殖,每公斤则差不多在45块钱到50块钱。”

闻言,顾海景就知道三文鱼的未来大势了:“看来进口三文鱼已经没有未来了。”

正如顾海景预估的那样。

未来进口三文鱼肯定要崩盘。

北欧产区、南美产区、新西兰产区的养殖成本都差不多,在每公斤40到45块钱左右。

如果采用空运,每公斤运输成本为30块钱左右;如果采用海运,每公斤运输成本则在10到20块钱。

加上进口三文鱼7%的关税。

进口三文鱼如何与国产三文鱼竞争?

哪怕是挪威企业都选择了国内建设养殖基地,加上海陆丰公司的新技术养殖鲑鱼,进口三文鱼未来肯定是一败涂地的节奏。

虽然非常羡慕鲑鱼养殖的利润,但是顾海景并没有开口,因为海陆丰公司有没有计划对外授权,其实在官网查一下就知道。

既然海陆丰公司的官网没有开放对外授权的通告,他现在开口,还是被拒绝了,反而会让自己陷入难堪。

两人聊了半个小时,也吃了一点窑好的番薯和叫鸡。

江淼期间看到了不少穿着红色制服的外卖员,过来拿窑鸡等产品。

这些穿着红制服的外卖员,其实是海陆丰公司物流事业部下属的子公司:丰美外卖的外卖员。

丰美外卖目前基本就在汕美本地经营,其他地方并没有开展业务。

之所以只在汕美本地经营,一方面是这里是海陆丰公司的大本营,另一方面是因为海陆丰公司在本地有庞大的签约合作餐饮店,可以组成一个产品比较丰富的局部外卖供应链。

在其他地方,丰美外卖并没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没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海陆丰公司不会在当地搞外卖业务。

毕竟和其他外卖平台不一样,丰美外卖要对消费者负责,对于外卖产品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控,不允许餐饮店随随便便进入丰美外卖。

现在这个汕美地区,除了海陆丰公司直接的江海食府、马宫冷餐、实体专营店,其他餐饮店一共就349家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不愿意接受海陆丰公司的质量监控,那丰美外卖不会上架该店铺的任何产品。

丰美外卖和其他外卖平台不一样的另一个地方,这是外卖员的待遇和身份上,这些外卖员都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不存在劳务派遣之类的情况。

五月份丰美外卖正式在汕美各地上线之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挖空了袋鼠外卖在当地的一大半外卖员。

袋鼠外卖为了对抗丰美外卖,不得不在当地疯狂发优惠卷,同时从外地调派外卖员过来支援。

可惜然并卵。

袋鼠外卖给优惠卷也没有用,因为接入丰美外卖的餐饮店,已经全部切断了和袋鼠外卖的合作关系。

主要是丰美外卖选择让利,每一单外卖只剩下一个技术服务费,收费标准为单价的5%。

不过店铺还有另一个的费用,是店铺的保险押金,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店铺出现严重的问题产品,那不仅仅会被踢出供应链,还会被扣除所有的保险押金,这笔费用只收一次,基本就是5万到20万。

其实这笔费用不仅仅涉及到丰美外卖,还关系到实体消费那边,只要出现问题,这笔钱基本就会被海陆丰公司扣掉。

如果店铺不想开,期间又没有出现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那这笔保险押金是可以全额退款的。

在配送费用上,顾客的配送费用则只有袋鼠的50%左右。

这些收费加起来,扣除外卖员工资和绩效、五险一金,丰美在每一单外卖的收费之中,大概只赚钱一块钱左右。

将费用和利润压低到如此之低。

这让袋鼠外卖非常惊恐,他们为了扼杀丰美外卖,几乎是倾尽全力,在汕美本地疯狂发优惠卷,同时又减少了当地店铺的扣点,提升外卖员的收益占比,使试图通过这种手段压制丰美外卖。

只可惜他们似乎忘记了丰美背后的庞然大物。

袋鼠外卖就一个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没有自己的产业链,想和拥有主场优势的丰美外卖打,除非他们愿意放弃绝大部分利润,和丰美外卖一样搞低价、低盈利模式。

至少在汕美本地,袋鼠外卖只能靠优惠卷硬撑下去。

毕竟丰美外卖的供应链体系,是靠安全和高品质来吸引客人的,在价格差不多情况下,现在很多客人其实是倾向于安全度比较高的食品。

海陆丰公司和其合作的企业、餐饮店,敢允许客人参观后厨和生产场所,也欢迎打假人购买产品去检测,这就是底气所在。

没有严格的供应链体系,袋鼠外卖肯定是保证不了外卖的质量,在这一点上,丰美外卖是绝对领先。

现在袋鼠外卖还可以靠全国的利润,对抗丰美外卖,一旦海陆丰公司在全国完成布局,他们绝对扛不住海陆丰公司的攻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