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试点合作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二十五章 试点合作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塔敏查干农场。

随着气温突破七摄氏度。

仙豆大豆的地下根球收到了温度信号的刺激,开始迅速萌芽,其笋芽突破沙土层,郁郁葱葱的叶片染绿了整个塔敏查干农场。

“真的重新发芽了!”东北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看着大豆田上,已经密密麻麻的豆苗,脸上洋溢着兴奋不已的笑容。

哪怕是在实验室进行调温复芽实验,成功让仙豆大豆的根块二次发芽,但是自然种植状态下的越冬复芽,还是第一次观察到。

很多大豆相关的研究人员,都在开始记录着各种数据。

包括海陆丰公司自己的研究人员,一样在进行各种研究和记录数据。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

在这应一个星期内,塔敏查干农场的情况,自然引起了国内的各种报道。

那些改造沙漠的农场,已经陆续拿到了海陆丰公司发过去大豆种子,除了海陆丰公司自己留下来的1万多吨种子,剩下的5万吨种子都出售了。

单单是这些大豆种子,海陆丰公司就赚了10亿元。

靠卖种子就可以赚到一大笔钱。

毕竟仙豆大豆平均每亩需要播种5公斤,每公斤种子为20块钱,如果总种植面积为2亿亩,按照3∽5年重播一次,平均每年有5000万亩左右的大豆田需要采购仙豆种子,每年可以收50亿种子钱。

而且仙豆大豆种植之后,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每亩还需要收5块钱专利费,这个规模是每年1.5亿亩左右,一年也可以收7.5亿元。

除了塔敏查干农场的大豆开始复芽,隔壁木兰农场的大豆同样开始复芽。

气温越高,这些大豆豆苗生长得越快,虽然哲里木市开春没有下雨,天气和往年一样干燥大风,但仙豆此时并不依靠降水,而是依靠地下根块在去年仓储的水分和养分,加上本身可以靠叶片,在夜晚凝聚露珠,哪怕是没有降水,仙豆大豆仍然可以正常生长。

“老师,重量出来了。”一个研究生拿着一份检测报告走过来。

正在查看实验田的李教授,正蹲在一棵大豆苗旁边:“情况如何?”

研究生笑着回答道:“和一周前比起来,我们通过仪器检测到数据,实验田内的仙豆大豆根块含水量减少了2∽3%,估计其根块储存的水分,可以支撑它们生长到六月中旬的收割季节。”

“看来仙豆大豆确实打破了传统大豆的模式。”李教授非常高兴。

一方面是高兴国内获得这个粮食利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去年研究到现在的课题,终于可以**文了。

在塔敏查干农场这边的科研团队,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之多,这些人都是过来研究仙豆大豆的。

有研究仙豆大豆的各种特性,为进一步推广做准备;有研究如何利用仙豆大豆作为母本,进行二次杂交改良的;还有研究如何利用大豆的。

这些研究工作有些是官方资助的科研团队。

有些是海陆丰公司自己的科研团队。

还有一小部分是高校过来合作的研究项目。

此时塔敏查干农场的农场工人开着小型割草机,正在使用激光器将大豆陇间的蔓生豆苗消灭掉。

滋滋滋…

一道道激光烧过去。

那些超出范围的豆苗都被烧断根部。

这些豆苗都是一部分根块和主根系断了联系之后,发展出来的分苗,如果任由这些分苗生长,它们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新的大豆植株。

如果植株太密集,让田陇之间的空隙变得更加狭窄,不仅仅抢夺土壤之中的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还会导致通风不良,增加发生真菌细菌感染的风险。

因此必须进行除杂疏苗。

除此之外,喷淋无人机开始喷洒一些农药和叶面肥。

整个农场越发忙碌起来。

为了避免蜜蜂靠近打了农药的大豆田,这些打了农药的大豆田上,会布置一些可以让中蜂感到不舒服的信息素微型喷雾塔。

这些信息素药水还是江淼出手,专门针中蜂基因,研究出来的信息素驱散药水,该药水的主要成分从天然植物艾草和其他一些植物提炼的芳香烃化合物。

只要在已经打了农药的区域边缘,启动喷雾塔,中蜂一闻到这种信息素,就会察觉到危险,开始主动避开这个区域。

这个技术在南方的各个蜂场应用得非常好,避免了蜜蜂将有毒花蜜采回来,既减少了蜜蜂中毒死亡的风险,也减少了农药出现在蜂蜜之中的风险。

不过作为牧草使用的大豆田,此时并没有喷洒农药,只用无人机喷洒了一遍叶面肥。

因为这批大豆牧草,是漠南开春的第一批牧草,只需要45天左右,大概这四月下旬,就可以进行收割,用来缓解当地青黄不接的局面。

不考虑结豆子的情况,自然不需要打农药。

近期在漠南的蒋海波,考察了漠南分公司的各项工作之后,收到了江淼的指示。

前几天,蒋海波打电话约了京能国际的执行董事卢镇威。

今天对方已经带着团队,来到了塔敏查干基地。

“卢总,初次见面,我是蒋海波。”

“蒋总,你好。”

蒋海波没有拖泥带水,来之前他就和对方在电话谈过了简单的内容。

因此他直接带对方来到了塔敏查干基地内部,眼前这个场地,是前几天刚刚改造好的蓄电中心。

海陆丰公司本部的公平镇,这些天都在扩充生产线和完善工艺,目前每天的产能,是1300立方米的海绵电芯。

一个星期之前,总部就送了一大批海绵电池过来。

提前改造好的场地,电池一到位之后,就立刻被安装上去。

卢镇威看着眼前一排排大型的电池箱:“这些就是贵公司生产的海绵电池?”

“是的,一共是2000个电池,最大蓄电量为90万千瓦时,最大输出功率为19.2万千瓦。”蒋海波一旁的蓄电中心技术总监解释道。

卢镇威对于使用多少电池,其实并没有多少兴趣,他真正关心的点,是这些电池的成本是多少:

“蒋总,你们的报价是多少?”

“我们公司采用租赁模式,每立方米电芯租金为1万元,另外还有1万元押金。”

“1万元?”卢镇威看向团队的成本核算师,几个成本核算师顿时会意,开始根据这个成本,以及刚才海陆丰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成本核算。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

其中一个成本核算师在卢镇威耳畔小声说了几句话。

“加上基建成本,每千瓦时累计增加成本为0.0524元?”卢镇威非常惊讶这个数据,他迅速和其他几个团队之中的管理层道到一旁的讨论起来。

“刘副总,你怎么看?”

刘国锡提了提眼镜,说了自己的看法:“卢总,如果海陆丰公司愿意签长约,我认为可以考虑合作。”

“没有错,必须签长约,要是海陆丰公司过几年突然涨价,那我们岂不是非常被动。”

“你们认为签几年比较合适?”

“保底要10年,如果是哲里木市的项目,这个风电群才投入运行两年多,最好可以签15年,到时候这个风电群也临近报废了。”

显然对于他们京能国际而言,目前高质量低成本的蓄电池太有吸引力了,他们唯一的顾虑就是海陆丰公司未来涨价。

要知道,别看他们在哲里木市的风电群,装机容量达到243万千瓦时,然而配备的蓄电系统只有47.6万千瓦时。

这个配套的蓄电系统,不仅仅成本非常高,而且功率还非常鸡肋。

要知道风电这东西比光电还不稳定。

比如此时初春的哲里木市,风非常大,日常发电量可以达到每天3500∽4000万千瓦时,让一个蓄电上限只有47.6万千瓦时的配套系统如何消纳这么多电。

结果只能选择弃电一部分,来维持稳定性。

也就是说,哪怕是蓄电系统47.6万千瓦时的蓄电上限拉满,每年只能调控20亿度左右的电。

按照哲里木盟的风电群243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发电3000个小时,每年发电就是72.9亿度。

就算是风机一部分电可以通过调压整流之后,直接输入电网,每年也至少有20∽30亿度电,被白白浪费掉。

现在京能国际在哲里木的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度0.36元,这意味着每年有7.2∽10.8亿元的潜在收入无法有效获得。

至于采购磷酸锂铁、铅酸电池之类,继续加大蓄电系统的消纳能力,京能国际已经承受不起了。

很多人吹得天花乱坠的绿醇、绿氢项目,同样不适合风电。

准确来讲,是不适合不稳定的风电。

这种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甲醇、氢气,如果供电系统不稳定,不仅仅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加大成本和增加安全隐患、调控难度。

而卢镇威一听到使用海陆丰公司的电池,每度电才增加0.0524元的成本,他就非常心动了。

内部讨论好之后,卢镇威便迫不及待找到了蒋海波,直接开门见山说道:“蒋总,我们打算将哲里木风电项目作为试点,先造一个2000立方米电芯的蓄电调控中心。”

“合作愉快,我相信贵公司一定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