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无懈可击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无懈可击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之前和海陆丰公司合作过一次的杨阳此时刚好在琼州,便打了一个电话给黎子轩。

第二天,在社交平台上的各个账号,就发布了一条视频。

阿B平台上。

杨阳的水果猎人账号一发视频,很快就有很多粉丝在观看。

视频内容上。

“…这几天收到很多观众朋友的后台私信,要我说一下这个小麦克香蕉,今天它来了。”

画面一转。

杨阳来到了琼州琼东的海陆丰香蕉农场,映入眼帘的景色,是宛如一片绿色海洋的香蕉之森。

“这里就是海陆丰公司在琼州的六个大型香蕉种植园之一,琼东香蕉种植农场,我和江总之前合作过,现在带大家去认识一下。”

视频很快飘出一大片“人脉”、“邻居”之类的弹幕。

琼东香蕉农场的场长谢英明或许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他有些紧张地说道:“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谢场长,我们农场里面都种植了小麦克香蕉吗?”

两人随着镜头,来到一大片正在采收的小麦克香蕉附近。

看着工人快速将香蕉砍下来。

“并不是,我们琼东农场一共种植1万亩香蕉,一共分为三个品种,正在采收的是小麦克香蕉。”

杨阳好奇问道:“另外两个品种是什么?”

“一个是红大麦克香蕉,另一个是新大麦克香蕉。”谢英明笑着回道。

“红大麦克?新大麦克?也就是说,这三个品种都有大麦克的血统?”

说到专业的事情,谢英明一下子就对答如流起来:“是的,它们是在原始大麦克香蕉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重新培育出来的高抗品种。”

杨阳随即打配合起来:“新技术?我很好奇,是什么技术?相信观众朋友们也很好奇,不知道谢场长方不方便说一下。”

“其实并没有什么不方便,我们老板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类似于培育多倍体农作物的方式,让三倍体的大麦克香蕉细胞,变成六倍体,再继续各种操作…最后变成二倍体,让原始大麦克香蕉可以实现自然繁育。”

“原来如此。”杨阳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大家或许知道大麦克香蕉,但是肯定不是很清楚,科学家们为什么不通过育种技术改良大麦克香蕉,让大麦克香蕉获得抗黄叶病的能力,原因就是因为大麦克香蕉是三倍体,它很难进行自然繁育,这导致大麦克香蕉很难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进行改良。”

“杨先生说的没有错。”

“这种技术目前还很困难,大家不要随便尝试。”杨阳开玩笑道。

看着香蕉被砍下来。

突然一个工人跑过来。

“谢场,有一棵需要登记的香蕉。”

“哦!带我过去。”谢英明转过头:“杨先生一起过去看一下吧!”

“好。”

几个人跟着工人来到一棵香蕉草下面。

谢英明看着已经微微发黄的果皮:“竟然提前成熟了,拿标记给我。”

“好的。”

插上牌子,用手喷漆写上“QD03”。

一旁的杨阳一下子就猜到了什么:“QD03?这代表琼东的第三个芽变吗?”

“是的,这是目前琼东香蕉农场发现的第三个芽变品种。”

杨阳给观众解释了一下什么是芽变:“…芽变其实是很多植物天然的突变,它们可能是受到了太阳辐射、温度、土壤之类的影响,出现基因突变,虽然这种突变很常见,但好方向的突变比较少见。”

谢英明已经让人切下了那一大穗香蕉。

先快速用专门的密封袋包装了10袋子,又剪下几片叶子,同样分包起来,在保鲜袋上写上“QD03”。

“这些芽变品种都要送去研究吧?”

“是的,杨先生。”谢英明笑着切了几条香蕉分给大家尝一下:“都尝一下,我要记录一下口感和风味有没有发生变化。”

“没问题,看来我的运气真不错,一来就遇到了这种好事情。”杨阳接过香蕉,扒开果皮,吃了一口:“嗯?和我在超市购买的一样,口感没有明显变化,甜度和风味也没有太大区别。”

其他人吃了之后,也纷纷发表意见,谢英明快速在手机上记录下这些反馈,才拿起香蕉吃了几口。

过了一会,杨阳笑着说道:“这个芽变有一定价值,说不定可以培育出更加早熟的品种。”

谢英明收起手机:“承你吉言,不过这种工作还是公司科研团队在负责,我们继续看一下农场吧!”

“好。”

很快视频上,就介绍了小麦克、红大麦克、新大麦克的一些特点,以及这些品种的秸秆还可以产生蕉麻。

这让很多粉丝非常惊讶。

然后很多人都去海陆丰专营店APP上搜索,发现确实有棉麻衣服、蕉麻地毯、窗帘布、座椅套之类的产品。

不少人还下单购买了,或者直接去附近的海陆丰专营店、仓储超市购买。

很多顾客吃了一次之后,发现这个香蕉确实与众不同,加上价格比较便宜,家庭成员比较多的顾客,往往是一整箱一整箱购买。

当然,一斤五块钱的零售价,在市场上,还是属于偏高的价格,特别是在岭南、桂省、琼州三地,当地香蕉普遍在一斤两三块钱。

一斤两三块钱有人买,一斤五块同样有人买。

毕竟进口的香蕉,味道还比不上小麦克香蕉,价格却可以达到一斤七八块钱,甚至十几块钱。

因此那些精品水果店的高价香蕉,一下子遭到了沉重打击。

尝试过小麦克香蕉的顾客,很多都被小麦克浓郁香甜的风味深深吸引,觉得进口香蕉也比不上小麦克,价格上小麦克也非常有优势,将性价比干到了极致。

很多属于精品水果店的客流,正在一点点被海陆丰专营店吸引过去。

一部分水果批发商,已经在联系琼州那边,希望可以拿到小麦克香蕉。

这些人没有选择去海陆丰公司的农场自讨没趣,而是去找那些签约农户。

琼东的一个小镇里面。

几个年轻人来到一个种植了小麦克香蕉的种植园。

蕉农一家子正忙着检查香蕉,这些香蕉还有半个月就可以采收了,隔壁种植小麦克香蕉的另一户蕉农,此时则在山顶安装钢架子。

“老哥,你们的香蕉是新品种吧?”

早就看到几人的老蕉农,接过对方的烟,不过他并没有抽,别在耳朵上,平静地问道:“你们是过来收购香蕉的?”

“是呀!老哥叫我阿强就可以,我们公司实力不错,在琼州收购水果十几年了,保证价格公道。”阿强露出一口大白牙。

“你们别浪费时间了,这些园子是签了合同的。”老蕉农摇摇头。

阿强笑呵呵说道:“老哥,签了合同也可以操作呀!”

然而老蕉农却哑然失笑起来:“你们可以给多少钱?海陆丰公司给两块五,还要收香蕉秸秆,卖给你们,还要给违约金,我吃饱撑着呢?”

“两块五?一斤两块五?”阿强瞪大眼睛。

“是呀!”

得到这个答案,阿强等人面面相觑,他们在过来之前,已经高估了小麦克香蕉的地头价格,却没有想到会这么高。

老蕉农再次提醒道:“违约金是一亩10万,你们如果愿意代付,我倒是不介意卖给你们,对了,半脱水秸秆一吨1000块钱,你们要不要?”

“呵呵…”阿强无言以对,这价格他敢收,老板会直接拿水果刀将他砍成八块。

隔壁香蕉种植园的山顶钢架搭好了,一条钢缆连接到山脚下的水泥路边,那里也有一个钢架子。

割好的香蕉,一穗穗香蕉挂在钢缆上,然后通过滑轮组往下拉,顺着钢缆匀速向下。

这些设备都是海陆丰公司的收购队准备的,不过水泥基座和钢架子则是农户出钱建设的。

和海陆丰公司合作的山地果园都有这种设施,其实平地果园也有,就是普及率不高。

这种设施主要是为了减少劳动强度,毕竟一穗香蕉几十公斤,如果单靠人力搬运,哪怕是农民自己干,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如此高强度的搬运,对于腰椎间盘和膝盖的压力太大了。

这些蕉农一开始觉得海陆丰公司屁事真多,但是现在用了之后,就马上感到真的很方便。

香蕉和香蕉秸秆都通过钢缆滑下山脚下的路边。

工作人员将香蕉搬上大货车。

而香蕉秸秆则经过压榨机车压榨,将水分去掉一大半,通常可以将秸秆重量压低一半,减少了运输压力。

阿强等人看了一会,也打起了退堂鼓。

回到镇里面的一家便利店门口。

他们看到了正在路边打电话的老板。

“阿强,情况如何?”一个带着大金链子的中年人叼着一根烟了,将一袋子饮料递给几人。

拿了一瓶东鹏特饮,阿强喝了一口后,开始说起刚才去乡下收香蕉的经历:“方哥,没有办法,那些农户都和海陆丰公司签约了,而且海陆丰公司给的收购价格是每斤两块五,我们收不起呀!”

“一斤两块五?海陆丰公司在搞什么?收购价格这么高,销售价格却只有五块钱,这一斤就赚钱一块五?草…”中年人骂骂咧咧起来。

阿强继续说道:“方哥,而且海陆丰公司会收香蕉秸秆,一亩秸秆价值两千多块,我们可没有本事收秸秆。”

中年人左思右想了一会,觉得现在这个局面,简直是无解,哪怕是他们自己搞一个农场种小麦克香蕉,仍然过不了海陆丰公司那一关,他无奈地摇摇头:“这活做不了,你们下午去收其他水果吧!”

“好的。”

至于去找海陆丰公司麻烦之类的想法,中年人只是嘴巴过过瘾,真让他去搞事情,他还真没有这个胆量。

其他试图入场的水果收购商,都在当地遭到了这种无法突破的障碍,只能放弃采购的小麦克香蕉想法。

毕竟海陆丰公司的签约农户,名下种植了多少亩香蕉,农业合作事业部一清二楚。

香蕉收购价格又是一斤两块五,要让签约农户选择违约出售香蕉,收购价格肯定要高于一斤三块钱,农民才会觉得勉强划算。

而且前提是海陆丰公司不追究签约农户的违约行为,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香蕉这种东西,一块地是不能长期种植的,一般五六年之后,就要更换到新的地方种植。

要更换到新地方种植,就要采购香蕉苗,麦克系列可是海陆丰公司的专利品种,没有经过允许随便种,一告一个准。

琼州官方近期已经在研究,如何帮扶海陆丰公司在当地的香蕉产业,争取将香蕉产业留在琼州。

毕竟麦克系列的蕉麻二用太香了。

哪怕是种植期间遭遇台风登陆,那些倒下的香蕉秸秆,也可以拉去提取黄蕉麻,从而增加蕉农的抗风险能力。

更何况麦克系列的纤维强度本来就比较高,特别是株型比较矮的小麦克,抗台风能力非常好。

十一月份中旬,琼东就遇到了台风正面登陆,那是一个强度比较强的台风,但是比起其他香蕉种植园,种植了小麦克香蕉的种植园,损失非常小,大概只有普通香蕉种植园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是以叶片折断为主,而不是秸秆折断,恢复起来非常快。

经过台风考验的小麦克,更加受当地蕉农的欢迎。

毕竟对于琼州这种台风高发地区,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遇到台风。

这也是很多农民喜欢种植槟榔的另一个原因,因为槟榔受台风影响比较小,不会被一个台风搞到颗粒无收。

麦克系列因为其秸秆纤维含量非常高,而且纤维强度比较高,增强了其整体的抗风能力,17级台风正面登陆也只能折断其叶片,无法折断其秸秆。

这种情况下,几个水果收购商人的牢骚,可撼动不了海陆丰公司在琼州的布局。

对于琼州当地而言,他们反而更加看中蕉麻的生产,这东西可以做纺织品,发展出一个以蕉麻为核心的产业链,比单纯的香蕉种植更加重要。

毕竟单纯的香蕉,就算是种出花来,当地农民也发不了财。

可是蕉麻不一样,这东西可以进行各种深加工。

当地已经在研究,将一部分槟榔砍掉,引导农民改种麦克香蕉。

这个时候,麦克香蕉的市场零售价格肯定不能太高,因为零售价格太高,会影响整体消费量,市场吃不下这么多麦克香蕉,麦克香蕉种植规模自然上不去,进而影响到蕉麻产量。

其实随着时间推移。

麦克香蕉已经开始称霸北方香蕉市场了。

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

北方不是香蕉原产地,因此北方地区的香蕉零售价普遍比较高。

这样一来,麦克香蕉的性价比就上来了。

而南方靠近原产地的地方,本地香蕉非常便宜,麦克香蕉只能占领中高端市场。

当然,这并不是北方的普通香蕉没有法卖了,今年普通香蕉在北方的批发市场,批发价普遍是一件17斤27块钱,一斤才1.58元,拿回去卖三块钱一斤,还是可以的。

只有中高端市场,就是海陆丰公司的麦克香蕉和进口香蕉的战场。

现在的局面,就是进口香蕉节节败退,不得不将价格拉低到一斤五六块钱,和麦克香蕉硬碰硬。

至于国内的精品香蕉,类似于皇帝蕉、小米蕉之类,市场还是可以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麦克香蕉。

特别是风味更好的红大麦克、新大麦克还没有上市之前,单凭一个小麦克,还是显得势单力薄一些。

不过这两个新品,四月中下旬就会上市,到时候基本可以覆盖中高端市场。

大麦克香蕉重出江湖的消息。

在国内农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包括17村频道都专门做一期专访视频。

而南方香蕉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种麻类农作物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都纷纷前往琼州进行考察。

虽然比不上仙豆大豆,但是蕉麻二用的麦克系列香蕉品种,在国内农业界的关注度确实不小,毕竟这关联到了热带水果、纺织原材料、造纸原材料三个领域。

加上小麦克香蕉已经上市销售了,而仙豆大豆却没有正式上市销售过。

准确来讲,是仙豆大豆目前没有作为食品销售过,而是作为种子进行销售,合作的各家企业已经拿到了大批特定地区的种子。

虽然西北各大沙漠农场还没有完全开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做准备工作。

海陆丰公司的漠南分公司种子工厂,目前储备了六万多吨仙豆大豆种子,只够种植1200万亩。

因此各家企业的农场开发极限就是2400万亩。

为什么是2400万亩?

而不是1200万亩?

答案非常简单。

因为此时漠南分公司的塔敏查干农场上。

各类专家学者都在关注着,特别是东北农业大学等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甚至派驻了很多人在这边。

随着3月13日,塔敏查干农场的白天气温达到七摄氏度以上,去年种植的大豆开始重新发芽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