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汉末天子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论学

汉末天子 第一百三十九章 论学

作者:王不过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1: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蔡琰的帮助下,工部已经弄出了不少雕版,论语、春秋、孟子,一本书,需要的雕版可不少,每一块雕版上都会有相应的标记,用来区别先后,单是论语一书的雕版,就有二百多块。

想想蔡琰一块块的用反字来写,还不能出错,刘协就挺佩服这女人的,一般人还真做不来这种事情。

“此书一天可出多少册?”刘协扭头,看向一旁的蒲元问道。

“以目前的刻板数量以及工部的效率来说,每天可成书八百册。”蒲元笑道,听起来似乎不多,工部负责这块儿的加上打杂的也不过百人,按照刘协的流水线昨夜,有人负责刷墨,有人则负责拓印,然后风干,装订成册,一天下来,八百册,在刘协看来,其实真不多,不过如果让外面的人知道,恐怕会惊掉下巴。

虽然纸已经造出来了,但不说世家愿不愿意借,就算愿意,要将一部论语翻抄下来,需要花费的功夫也不少,而论语算是比较少的,没日没夜的抄,如果纯以人力来抄的话,也得抄个几天才能完成一本,而这书局,一天就能印出八百本,这个效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可不简单。

翻看着几本成品,刘协皱了皱眉,扭头看向蒲元道:“日后先着重翻印论语、春秋,至于其他的书籍,朕会着人弄来范本。”

目前翻印出来的范本倒是不少,有乐府诗集,还有各种前人的著作,包括蔡邕生前所著学说,蔡琰作为蔡邕之女,所学之丰、之博,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朕要拓印兵书、战策、数术这些书籍,至于其他的,暂且放一放。”刘协想了想道,不是说其他书不好,但就实用性来说,远不及一些务实的书籍,眼下工部的翻印速度就这么快,在有更大的规模之前,弄太多这些陶冶身心,探讨人性的书籍,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于朝廷、于国家而言,并没有什么用。

“陛下,这却是为何?”蔡琰娥眉微蹙,看向刘协,有些不解,也有些愤怒,毕竟这些雕版,花费了她近一年的时间,如今刘协一句话,就要将其中大半数否定,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其间所耗费心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书,都是蔡邕花了一辈子时间收集起来的,其中还囊括着蔡邕亲自撰写的汉史,对蔡琰来说,其中的意义甚至比她的生命都重要,她是一心想要让这些东西传承下去,如今刘协一下子否定了大半,让她如何不难受。

“昭姬。”刘协找了个椅子坐下,认真的看向蔡琰道:“朕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印,对于蔡翁,朕是非常尊敬的,但凡事总有个轻重缓急。”

“朕现在要的,是能够务实的人才!”看向蔡琰,刘协认真道:“何为务实?为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县开销、收入,计算的井井有条,为官,可以使一地百姓安居乐业,这叫务实,而针对的人,也是那些没有学过任何东西,甚至不识字的平民百姓,如今这工部一天只能印刷八百册,听起来很多,但朕接下来,要推广学问,你叫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一上来就学习这些东西,能懂吗?”

“史可以令人明兴衰。”蔡琰皱眉道。

“朕现在可没指望所有人都能够明白这些,朕现在要的很简单,务实,能够为朕做事,然后,如今朝廷人才看起来足够,但实际上,不够,远远不够,朕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培养出足够能够让整个大汉朝正常高效运转的官员,或者说,是能吏,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朕要做的,是基层的夯实,这样,我大汉才能长治久安,至于这些学问,昭姬可以放心,待这第一批面对子民的书院开启之后,朕会专门扩大书局印刷,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书局来负责刊印这些东西。”

蔡琰也不是真的不懂道理,只是事关蔡邕一生心血,难免会钻牛角尖,此刻得了刘协的承诺,心情平静了一些,仔细想了想后道:“若只是算学的话,妾身家中有家父留下来的《九章算术》之孤本,此书几乎囊括自战国起至今为止的算学成就,由浅入深,都有记载,此前并未送来,若陛下需要,妾身愿意献给陛下。”

“好!”刘协抚掌笑道,蔡琰可是个宝贝,家中藏书丰富不说,本身就是一座移动图书馆,刘协当初千方百计的将蔡琰留下来,为的就是这些,毕竟就算拿了蔡邕留下来的藏书,要整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有了蔡琰,可就简单多了。

“另外,朕还有些想法,前段时间与皇叔刘洪参详过,颇为可行,既然昭姬愿意拿出九章算术,朕想邀请昭姬,皇叔等几位术算大家,重整九章算术。”

阿拉伯数字,如今只在秘卫之中流传,但这种东西无论书写记录还是用来推广,都比较实用,刘协想用这个将如今大汉的算学再整理一番,成书之后,将一些基础运算还有法则进行推广。

严格来说,这个时代的数学可是还能涵盖物理这些学问的,如果真的能够广泛运用推广起来,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都能用到,是一门很实用的学问。

“妾身有一人可举荐陛下,此人若单以算学而论,便是家父也曾自认颇有不如。”蔡琰躬身道。

“哦?”刘协闻言,目光一亮,他虽然找了一些术算大家,但实际上主要研究的还是天文方向,比如刘洪,精研历法、天文,因为术算对于这些东西有帮助,才会去学,其他的也大都如此,听到蔡琰所说,不禁大感兴趣:“却不知是何人?”

“回陛下。”蔡琰微微躬身道:“此人姓赵,名爽,字君卿,乃吴郡人士,早年曾求学于家父门下,于术算一道颇有天赋,后来家父被贬黜,此人便辞官回了吴郡,于算学一道,自成一脉,家父曾坦言,君卿于术算一道,俨然已经可以自成一家。”

赵爽?

刘协没有听过,不过在学问上能得蔡邕如此高的评价,其人之能恐怕不俗,当下点头道:“既是大才,朕这便下诏,命人前去江东,请此人入朝,重整九章算术。”

“妾身愿意附一封书信,请他前来。”蔡琰微微躬身道。

蔡邕之死,虽说是王允一意孤行,但刘协当初的软弱也是原因之一,赵爽当年既然能因为蔡邕被贬黜之事,直接弃官,放弃前程,可见其对蔡邕的感情,如今刘协下诏,对方未必会应诏,是以蔡琰才有此一说。

“那便有劳昭姬了。”刘协也明白其中的意思,颔首点头道,如今江东正值战乱频繁之际,刘繇、严白虎、孙策、王朗,这些小军阀混战不休,有了袁术的前车之鉴,朝廷的脸面,这些人还不敢不给。

“分内之事。”蔡琰躬身一福,微笑道:“陛下所做之事,乃利在千秋之事,妾身虽是女儿身,却愿略尽绵薄之力。”

见蔡琰便要写信,刘协伸手阻止道:“先别忙,不急于一时,朕还有些事情想要问问昭姬。”

“陛下请讲。”蔡琰闻言,转身向刘协一福,躬身道。

“臣等告退。”见刘协目光看过来,蒲元等人知趣的躬身告退,将这里让给两人说话。

“之前朕已经说了,朕要将这些学问向百姓开放,如今我关中百姓大都有些家资,愿意求学之人应当不少,但真的要将这些学问推广,阻力应该不少,不知昭姬可想法?”刘协微笑着看向蔡琰。

蔡琰属于那种学霸型的人物,博闻强记,知识储备放眼天下,恐怕也只有那些跟蔡邕齐名的老学究能够相比,虽然不理政事,但见识确实有的,刘协这么一说,自然也明白其中的意义。

娥眉微蹙道:“妾身只是一女子,这国家大事,不好多言。”

“朕只是想看看昭姬的看法,并非议政,昭姬但说无妨。”刘协摆了摆手,笑道。

蔡琰有些无奈,她不想掺和这些事情,就如同蔡邕一样,只想将全部精力放在学问上面,但此刻刘协既然这么说了,她也不好推脱。

左右无人,蔡琰皱眉想了想道:“此事,宜缓图之。”

“这朕自然知道。”刘协看着蔡琰,他很好奇,若论知识量,就算是郭嘉比之蔡琰,也是拍马难及,而且蔡琰的各项能力值也不弱,顶尖算不上,但一流没问题,而且还是谋略、内政双一流的水准,已经很高了,放眼朝中,也没几个,似乎这能力与知识量并不太大关系,但若说全无关系,又说不通,他倒想看看,蔡琰究竟有什么本事。

“太学荒废已久,陛下可重开太学,作为士子晋升之路。”蔡琰想了想,直言道:“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陛下既然想要推广学问,自然需要一个缘由,国家人才不足,尤其是后续方面,再加上工部做出书籍,可先放于太学之中,至于接下来如何推广,妾身见识有限,怕是帮不得陛下了。”

刘协看着蔡琰,微笑着点点头道:“也好,剩下的事情,朕会与其他人商议,昭姬先去歇息吧,明日朕派人去你那里取书信。”

“喏!”蔡琰再度一礼,告辞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