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70章 占城稻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第70章 占城稻

作者:魂空幽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郡守府中,杨斐会见了南海郡新上任的官员。

都是二三十岁出头的小年轻,尚处于满腔热血的阶段,杨斐对每个人都当面勉励了几句,让这群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接见完毕后,杨斐将自己手中重要的臣子全部召集起来。

左边以薛明为首,其次是萧景、齐良。

右边则是韩勇为首,其次是霍平。

这就是自己日后的班底雏形,也是自己日后的文武核心。

虽然武将暂时势弱,但韩勇的小伙伴很多,总能找到出类拔萃之人,反倒是文臣这边,招贤令如今召来的都是小鱼小虾,并没有顶级人才出现。

当然,即便是小鱼小虾,对于如今的岭南而言,也是急缺的人才,会是日后岭南的基层骨干。

看着自己的班底,杨斐心中涌现出一股壮志豪情。

稍作酝酿,杨斐看向首位的薛明,开口道:“子清,说一下灾民的安置情况。”

薛明整理了一下思绪,将灾民的安置情况一一道来:“目前以工代赈的策略效果显著,灾民的新居已经逐步建设完成,后续只需按部就班地继续搭建下去即可。”

他还补充道:“此外,臣还组织了一部分灾民进行沟渠改造,水利兴修等事务,尽量在来年春耕之时,完成南海城周边村镇全部的改造。”

听到这里,杨斐忽然想起双季稻一事。

算了算时间,双季稻的播种时间已经过去。

并且,双季稻粮种还得从占城那边获得,岭南的稻种无法做到保证产量的情况下一年两熟。

占城稻有很多优点。

耐干旱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最重要的是这种稻米生长周期短,可以做到一年两熟还有不错的产量。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一年两熟的稻米记录,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

但受限于地力与生长周期的原因,产量不尽如人意,还不如一年一种。

可如果能找来占城稻。

占城稻对于地力的要求比现在的水稻更低,生长周期也更短,甚至有望做到一年三熟。

而且杨斐可以尝试制作化肥,为水稻提供更丰富的营养,以减少对地力的依赖。

杨斐吩咐道:“子清,本王近日听闻岭南最下方的日南郡有一种稻米,品质远胜于当前百姓种植的稻米。你可派人前往日南郡,向郡守询问此稻种,并让他进献此稻种。”

日南郡,位于后世越南中部,在汉朝时设郡,后脱离汉朝统治,自立为国,国号林邑,也就是占城,并继续扩张领土,一直持续到隋武帝杨勇时期。

当时林邑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却因不遵礼仪,惹恼了武帝杨勇,武官之首的天策上将李世民请命攻打林邑国。

武帝准奏。

随后,李世民不负武帝所望,率领麾下一万精锐玄甲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入林邑国,仅短短一个月便灭亡了该国。

林邑国被灭之后,武帝将其领土纳入日南郡,从此成为岭南十八郡中的一郡。

既然是自己的地盘,杨斐直接让薛明派人去问。

若交涉无果,明年调集大军,杨斐第一个先巡视日南郡。

薛明虽对消息来源有所疑惑,但出于对王爷的信任,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王爷,臣即刻便派人前往日南郡。”

杨斐进一步说道:“得到种子后,明年春耕时你挑选一部分农田试种,六七月份收粮前另选一地提前育种,收粮后再行深耕农田,将秧苗移植过来种植第二季。”

薛明略显疑虑地提出:“王爷,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并非无人尝试过,但结果往往收获的是干瘪无味的稻米,且产量不高。”

杨斐笑着解释道:“这正是本王让你向日南郡求取稻种的原因。据本王所知,日南郡的稻种较目前南海郡百姓种植的稻种更为优秀。”

“除此之外,本王还有一些想法正在酝酿之中,若实验成功,必将大幅提升粮食产量,确保岭南无缺粮之虞。”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

齐良刚经历水灾,尝过饿肚子的滋味,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急切地追问:“王爷,此言是否属实?”

杨斐缓缓点头:“本王绝无虚言。”

薛明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将此事与甘蔗的种植联系起来:“依照王爷所言,若此稻种之事属实,那么纵使百姓大规模种植甘蔗,亦不会影响粮食的收成。”

一年两熟相当于凭空多出一倍的粮食,这无疑是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

民以食为天。

在任何时代,吃饱饭都是头等大事。

原本薛明打算借助白糖之利,前往大隋的其他郡县采购粮食,以保障岭南的粮食储备,如今看来,他们无需再去外地购买。

杨斐这时泼了一点冷水:“一年两熟看似丰硕,单次产量仍然无法与一年一熟相比。但两次产量相加,其总量则必能大幅度超越一年一熟。”

还是土地的肥力问题。

土地的营养物质有限,连续耕作必然会导致减产,但只要两季的产量总和能够超过一季,那么这种耕作方式便具有了价值。

“即使如此,也能保证咱们岭南不缺粮食。”薛明仍然兴奋不已。

他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了,王爷提出来的这件事一旦得到证实,对于整个岭南而言,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杨斐补充道:“稻种若取来,子清先派人先育种,至少一两年内无法大规模种植,待育种完毕,便可将粮种分发给百姓,让他们种植新粮。”

薛明立刻领命:“是,王爷。”

交代完薛明后,杨斐转向齐良,问道:“教育部已经筹备完毕,可还有什么需要本王协助之处?”

齐良稍作思考后回答:“有两件事需要禀报王爷。”

杨斐示意齐良直说。

“一是关于王爷提及的教师资格考核,近期因招贤令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前来。其中虽不乏滥竽充数之辈,但也有才疏学浅却足以胜任老师者。若任由这些人流失,实在可惜。”

杨斐闻言,沉吟片刻后道:“教师资格考核便放在三日后的招贤馆内,这几日本王想一下考核的内容。”

齐良拱手称是,随即又说出第二件事:“南海城的书院已全部登记在册,这些书院都是以私塾形式存在,招收的学生是家族、商贾类颇有家资的稚子。”

“臣亲自拜会过这些私塾的山长,他们均不愿接纳寻常百姓稚子为学生,因寻常百姓无法支付足够的束脩,并且这些学生即便交足了束脩,也经常会因为各种缘故缺课,影响老师的授课进度。”

“最重要的是,这些平民百姓家的学生入学,极为容易受到其余学生的刁难与欺负。”

齐良所言,令杨斐眉头紧锁。

他陈述的这些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