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69章 党派之争的苗头

经过一夜休整,大军启程返回南海。

返回之际杨斐也没有闲着,他时常微服私访,在韩勇的护卫下深入附近村落,探访百姓的实情。

凭借铲除六大家族和前任郡守张康安的赫赫威名,南海郡官员们无不兢兢业业执行着他的惠民政策,沿途所见,百姓们家家有余粮,加之又有惠民政策的扶持,个个都铆足了劲垦荒。

虽然劳作依然艰辛,但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在微服探访的过程中,杨斐不止一次听见百姓们称赞他为大隋贤王,认为在楚王的英明领导下,岭南必定会蒸蒸日上。

杨斐很享受这种夸赞,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能够真切感受到百姓的夸赞都是发自肺腑,而非虚伪造作。

回想前世,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历史课本上,得到贤王名号的能有几人?

杨斐忽然觉得成为贤王也没那么难嘛。

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是自己有信心能够从其他方面弥补田税的缺失,才敢于如此大胆地减免田税。

另外,也是因为他想要让岭南变得强盛起来,为长远做打算,不计较一时得失,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知识作为底气,他不敢这么玩。

来时仅用了三日,回程却花了六日。

足足多花了一倍的时间。

但杨斐认为这多花的时间并非浪费,他亲眼见证如今南海郡百姓的忙碌与活力,也暂时没有发现谁胆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阳奉阴违。

回到南海城。

薛明带着一众官员在城门处迎接。

杨斐发现这里面多了不少新面孔,一问才知,原来是因为招贤令的缘故。

在杨斐离开的这段时间,南海郡不少寒门士子,或是商贾之家的读书人纷纷前来南海城应召。

这批新面孔中,虽然不乏真正有学识才能的人,但同样也有许多企图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之徒。

薛明慧眼识人,将这些企图蒙混过关的人全部驱逐出去。对于真正有才学的人,他则悉心栽培,传授为官之道,并让他们参与处理灾民事务以积累实践经验。

一旦这些新人通过考验,便会被派往南海街各地任职。

而这样的局面让杨斐警觉起来。

他担心这些从薛明身边走出的人,未来可能会形成一股以薛明为核心的势力,即所谓的“薛明党”。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尽管薛明本人可能并无此意,但这些官员却会自发地以薛明为旗帜,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古代,士人尤其重视这种关系。

在家乡就论同窗,在外地就论同乡,在庙堂之上能论什么就论什么,只要够得着关系,哪怕八竿子打不着,也得想办法凑一起!

明初赫赫有名的李善长与刘伯温就是典型。

一个是淮西勋贵的头头。

另一个则是浙东党的头头。

当然,明朝何止明初时期有党派之争,大明朝的一整个历史,都可以说是一部描写党派之争的史诗巨著。

朱棣时期有靖难遗孤。

大明战神那一代更是有徐有贞之类的投降派以及于谦的誓死不降派。

到嘉靖皇帝。

这位自称幕后之君的修仙皇帝,深谙权力之道,躲在丹房中操控朝政大局,实则就是怕跟前几任皇帝一样死的不明不白,却也因此放纵了朝堂的党派之争。

到了明末,党派之争达到巅峰。

魏忠贤和东林党,两方最初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朋友,魏忠贤甚至是东林党推荐上去的,但后面的事情懂得都懂。

明朝的皇帝,要么是奇葩辈出,要么是频频暴毙,很难说与党派之争没有关系。

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点。

杨斐看明史之时,就觉得在明朝当皇帝挺不容易的,一面得恪守朱元璋那一股小家子气的祖宗之法,不敢改革,一改革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养着一只又一只朱家硕鼠,一面又得居中调和党派之争,担心哪天不明不白的死翘翘。

杨斐有意宏图霸业,就必须对党派之争予以足够重视。

党派之争在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掌控其平衡,防止其发展到威胁皇权的地步。

连皇帝都因担忧自己暴毙而亡,选择去当木匠或者去修仙,杨斐则决心绝不允许类似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

想要做到这一步,皇帝手里就必须有自己能掌控的力量。

也就是所谓的保皇党。

当今皇帝杨仪,就有自己的保皇党,还是文臣之首顾渊以及武将之首李胜。

掌控了这两人,就等于掌控了整个朝堂。

再看看自己手下。

虽然文武数量不多,但文有薛明、萧景,武有韩勇、霍平。

其中薛明、萧景、霍平以及还未成长起来的齐良是由自己一手提拔发掘。

唯有韩勇,一旦面临与朝廷对抗的局面,是否会继续支持自己尚且是个疑问,这也是杨斐需要考虑的。

薛明的忠心杨斐知晓,他手底下的人如何兴风作雨,杨斐都可以不在乎,可一旦薛明有异心,杨斐立刻就会学朱元璋那一套,把薛明给咔嚓掉。

他可不管后世怎么指责自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朱元璋做的最绝,影响后世人对他好评如潮吗?

赵大倒是杯酒释兵权,和和气气的解决了骄兵悍将,可谁提到他不得吐两口唾沫。

当然,杨斐知道赵大是被冤枉的,赵大因为自己就是通过篡位得到的帝位,担心手下也这么对他,于是派遣文官入驻军队。

他并非重文抑武,而是寻求文武平衡,以确保武将不会造反。

真正将重文抑武定为国策的其实是赵二,而且以赵大的能力,是有希望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奈何赵二斧头挥的太快,快过赵大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脚步。

赵二当然也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可让赵二当皇帝。

当不了,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吧。

你以为你排家里老二,再把兄长砍了,就能触发千古一帝成就,拥有李二的能力啊?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当然,赵二虽然没能达到千古一帝成就,但也诞生了一份自己的成就,还是普天之下独一份的成就。

高梁河车神。

舒马赫见了都得落泪。

总而言之,以史为鉴,杨斐绝不允许麾下之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当然,现在想这种事还为时过早。

杨斐亲切拉着薛明的手,感叹道:“子清,本王离开南海的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薛明则面带微笑,淡然摇头:“王爷言重了,臣下本分,不敢言苦。”

接着,杨斐转向霍平,向薛明介绍道:“子清,让你见识一下本王新收的大将霍平,他担任无畏先锋营统领,骁勇善战,与韩勇交锋百回合仍难分高下。”

听闻此言,薛明的目光立刻转向霍平。

他对韩勇的实力心知肚明,却没想到眼前这位竟能与韩勇匹敌。

王爷麾下,又多一先锋大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