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192章 出发,义安郡

楚王亲自下乡与民同乐,观看甘蔗采收,消息在郡守府的宣传下迅速扩散。

听闻者无不惊叹于楚王的圣明仁德。

但返回南海城的杨斐并未停下脚步,他马不停蹄地亲自走访南海城各大工坊,进行视察。

经过一年多的时光,那些去年从山中走出的山民们已完全融入了南海城的生活圈,许多山民纷纷申请自建房屋。

在工坊的大额补贴下,雪糖工坊之外,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一栋栋别具一格的水泥房屋。

与幸福村的公寓式房屋迥异,山民们的自建房是独门独栋的两层小平层,宛如 21 世纪初农村的自建房风格,散发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时到如今,岭南水泥与岭南玻璃已经彻底被岭南百姓运用于建筑当中,新建房屋一水水泥红砖不提,还有着透亮的玻璃窗户,使得整个房子明亮干净清爽无比。

山民们最感谢楚王恩德。

去年楚王没有杀他们,而是安排他们进入雪糖工坊做工,让他们从此不用待在深山老林之中,吃的用的住的,都远超以往。

现在的他们,不仅住着宽敞明亮的自建房,家家户户还能吃饱饭,穿整洁的衣裳,咬咬牙偶尔还能吃的上肉。

这样的生活放在以往,那是连做梦都做不出来,可自从跟着王爷走出大山,短短一年时间,就什么都有了。

这些山民也学起其他的南海百姓,自建房落成的第一天,就为楚王殿下立起长生牌,祈祷上天保佑王爷一生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其余工坊,同样热火朝天。

整个南海,到处彰显勃勃生机,每一名百姓脸上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眼神中也是充满对于未来的期望。

最后一站,杨斐来到养猪场。

“王爷,经多轮试验,养猪场已确定王爷的阉割法可普及至百姓家中,使百姓皆能食猪肉。”

杨斐听后,点头道:“不久后,白纸工坊将研制出新式印刷术,使印刷更为迅速便捷。本王之前交付于你们的《养猪手册》《母猪的产后护理》等,可拿去印刷。”

官员惊喜道:“王爷,如此一来,南海百姓岂不是很快便能知晓如何正确的养猪?”

他们终日与猪为伴,浑身散发着恶臭,难以清洗。虽曾多次想要放弃,但念及所做一切皆是为了百姓,为了让百姓能自行养猪,吃上美味干净的猪肉,便咬牙坚持。

如今,他们的坚持终于换来硕果。

一切,都值了。

“你们做得很好,你们的阉割试验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研究各种猪饲料与更好的饲养方式,让猪吃了能够长得更快,肉长得更多。”

杨斐给予这些人高度赞美。

当然,他知道口头夸奖并不够,指不定他们私底下就学起了老李,说着:王爷够抠的,就会口头嘉奖,哪怕奖给我两头猪也好啊。

于是,杨斐接着说道:“你们在这里任职环境很差,工作也很艰苦,所以本王特意允许你们一人提一个要求,只要不过分,本王都允诺了。”

几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

要是其他人说答应他们一个要求,他们肯定不当回事。

但王爷不同,王爷那是真给。

于是,其中一人鼓起勇气上前说道:“王爷,下官父母仍居住在漏风的老房子内,下官着实不忍,欲建新水泥房供二老居住,然囊中羞涩……”

话毕,杨斐愣住了。

他这才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如山民一般,建屋有补贴。

去年处处需用钱,为节省开支,薛明特意言明,郡守府官员三年内无任何补贴,将补贴挪给教育部老师。教育乃未来之基,万不可在这方面短缺。

郡守府官员亦赞同此政策,他们很多都有子女或是很快就会有子女,亦需读书,将自身补贴让与老师,无人反对。

何况薛明以身作则,将王爷所赐全都赠予教育部。

故教育部老师、山民皆可依补贴自建宽敞明亮、干净的水泥房,而他们这些郡守府官员,因无补贴,仅凭俸禄,一年半载又难以建成水泥房,至今住的还是老房子。

杨斐一拍脑门,道:“此事是本王的失察,今年商业司进账许多,本王回去后便命郡守给你们制定补贴政策,让你们也能建的起房子。”

“谢王爷。”

一众官员感动不已。

这就是王爷,贤明、仁慈、体恤下属、体恤百姓。

杨斐摆了摆手:“这个不算要求,本王特许你再提一个要求。”

于是,一众官员纷纷提起了要求。

要求都不算过分,大部分都是请假休沐,回家陪同孩子与妻子,小部分则是希望能改善一下养猪场的环境。

杨斐全都允许了,让他们自行安排好公务即可。

至于养猪场的环境问题,杨斐将后世看到的一些养猪场卫生管理等条例告知,稍微解决他们的困难。

除此之外,杨斐又想到一个祛除脏污的好办法,但他没有时间测试,只是允诺这些官员,等自己从义安郡回来,便专门为他们发明一项可以祛除脏污以及味道的宝贝。

养猪场的官员激动的热泪盈眶。

王爷,贤明啊!

而在杨斐下乡的这段时间,南海郡正式迎来丰收,甘蔗与粮食全都如火如荼的收割起来,将家中粮仓塞的满满。

也随处可见的衙役拉上牛车拖运甘蔗,送至雪糖工坊。

带着丰收的喜悦,杨斐再次踏上征程。

这一次,杨斐要去的是义安郡。

随行之人有韩勇、李秉、鲁明,至于霍平与马梁,这次并未跟来,被杨斐留守南海郡。

大军一路向东,途径龙川郡。

行至龙川郡治所归善县时,龙川郡守冯通海带着大小官员求见杨斐。

王驾之内,杨斐命人喊来韩勇,询问道:“韩勇,本王记得此前就是龙川郡在咱们接收灾民之际,趁机拉高粮食价格,致使百姓疯抢,从中获利吧?”

杨斐想起此事,仍十分恼怒。

当时,他忙于接收灾民,无暇收拾龙川郡,仅以王令命其澄清谣言,才平息粮价风波。

但这件事,他一直铭记于心。

现今冯海通带人觐见,杨斐思索着是否应当秋后算账。

韩勇立刻领悟王爷心思,拱手回禀:“王爷,龙川郡商人肆意涨价,若非郡丞马立德暗中通风报信,王爷恐被蒙在鼓里,冯海通理当问责。”

杨斐颔首,向侍卫下令:“传本王令,全军休整。”

“此外,通传龙川郡守冯海通及一众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