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191章 甘蔗大丰收

“本王听闻你们村今日便要开始采收甘蔗,特前来看看。”

赐官结束,杨斐看着地里的甘蔗说道。

里正立刻回应道:“回王爷,甘蔗采收即将开始,就等王爷发号施令。”

杨斐点了点头:“那就开始吧。”

随着杨斐的话音落下,一众村民全都赶回家中取来农具,开始挖甘蔗。

丰收的时候总是令人心潮澎湃,尤其是王爷看着大家伙采收,村民们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干劲十足。

“捆好得拿过来上秤。”

吆喝声响起。

一捆捆甘蔗被村民抬过来,当着杨斐的面上秤。

“五十二斤。”

“五十三斤。”

“四十七斤。”

随着甘蔗不断过称,一组组数据被记录出来,多数都在五十斤上下。

杨斐看的很是喜悦。

这些甘蔗可都是钱,不仅仅是岭南雪糖工坊的钱,种甘蔗的百姓也会因此得利,从而实现双赢。

藏富于民,是杨斐一贯的思路。

无数例子证明,只有百姓手里头有钱,才能拉动消费。

权贵的钱,即便消费,消费的钱也大概率是流向权贵,只有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那么一丢丢才会落入百姓手中。

这部分钱百姓能喝到点汤汤水水,但官府几乎是一点都喝不到。

原先的商税本就低,权贵又无需交税,官府自然收不到多少商税,加上百姓没钱更不会消费,导致商税越来越少。

压力全部转到了农税上。

本来就没什么积蓄的农民面对各种苛捐杂税苦不堪言,只需一场小小灾难,便无以为继,只能卖儿卖女卖地。

可卖了这些只能支撑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之后呢?

如果还想活下去,那就给买自己地的地主当佃户吧。

种的还是原来的地。

但地不是自己的了,收成也不是自己的了,只有地主担心佃户被饿死,才大发善心给佃户留下一点微末的粮食。

如此一来,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就是土地兼并。

历史上许多智者看出了这一点,想要发动改革。

可改革便意味着触碰这群权贵的利益。

所以最终改革者几乎都失败了,下场也都很凄凉。

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相公,便是因为类似变法才被排挤,导致新政失利。

反观杨斐的改革,并非强硬推行,而是带着一些柔和与策略。

他首先位于权贵世家稀少,且势力并不强大的岭南,也仅仅只在岭南之内进行商税改革,改革还是面向商人这群既得利者。

那么商人肯定会支持他的改革。

至于谁赞成,谁反对。

岭南之内的不敢反对,岭南之外的反对也没用,何况你还需要与杨斐合作,拿到他的玻璃、雪糖、白纸、水泥。

你可以清高不要,别的权贵世家呢?

他们也清高吗?

没人会和钱过不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赚钱嘛,不寒碜。

唐朝的张固编造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新鬼,很瘦弱;忽见一肥鬼,就问他何以能如此肥健。肥鬼就说,你只要到人间作祟,人们害怕,就会给你东西吃。于是瘦鬼到人间,见一家人的厢房中有磨,就去推起磨来。磨了半天,不仅没捞到半点吃的,还累得半死。

这个故事验证了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当然,还有一句话,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有钱还能让磨推鬼。

这也是杨斐商税改革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拉拢既得利者,弥补利益受损者,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能够成功。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

因为士兵得利,秦国得利,再加上秦王以身作则,杀甘龙,还罚了太子,秦王的贵族们无话可说。

即使商鞅的下场很惨,但商鞅变法带来的改革却一直维持了下去,从而使得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这是君主贤明的结果。

而范仲淹推行新政处处受阻,很大原因是因为宋仁宗没有秦孝公的魄力与果断。

因此不仅新政失败,宋朝积弱的问题也没有丝毫改变,导致宋朝成为历代汉人王朝的耻辱。

强汉盛唐弱宋刚明。

后世对于封建王朝的总结说明一切。

就连历史小说中,宋朝都是穿越者不待见的朝代。

很多穿越者宁愿穿越到残暴的朱元璋手下当官,也不想穿越去宋朝,足以见得宋朝有多不受待见。

杨斐现在通过商业改革,藏富于民,让百姓有抵抗风险灾难的能力,如此一来,就能有效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

而皇帝一旦看到岭南改革成功,并且实现官府与百姓双赢,也会开始动这方面心思。

再加上杨斐这边不久后的书籍大倾销,世家垄断知识,垄断朝廷的局面会有所好转,以杨仪的魄力,还是会在下一任皇帝登基前为他扫清改革障碍。

当然,杨斐还有三大杀手锏没拿出来。

那便是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以及官绅一体纳粮,这三大杀手锏才是真正在权贵身上割肉,而且是十分强硬的从权贵身上割肉。

雍正用了一辈子做这三件事,足以说明这三件事的难度。

而雍正也因这三件事成为一代明君。

要知道清朝二百九十六年历史,拢共就出了雍正与康熙两位明君,至于那位小时候极为聪慧,被康熙所喜的十全老人,不提也罢。

“丰收,大丰收。”

甘蔗一天时间采收不完,但仅仅是这些采收出来的,便足够证明甘蔗的大丰收。

“明年岭南雪糖,可以降价了!”

杨斐看着堆积成山的甘蔗,眼眸中满是欢喜。

三年内让所有岭南百姓都吃上糖这个目标,已经可以宣布达成,杨斐依旧还是那个言而有信的楚王殿下。

此情此景,杨斐诗兴大发。

甘蔗丰收景如画,翠叶掩映金波霞。

甜汁满溢心欢喜,蔗农笑语响天涯。

汗水凝成甘甜味,金秋时节喜盈家。

生活如蔗甜如蜜,丰收美景共赏夸。

“王爷好诗。”

小侍女眼冒金光,每次王爷吟诗之际都是如此的令她着迷。

“王爷之才,世所罕见。”

这首诗虽称不上流传千古的名诗,但却极为契合眼前的画卷,那些随行官员也都忍不住称赞连连。

“有这样的王爷,岭南之福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