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181章 一一汇报工作

“目前南海郡通往外界的官道已经修建好大半,接下来将一直修到岭南的入口,让商队进入岭南后,能够全程享受水泥路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钱财也已经输送到位,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薛明最后做出水泥路的总结。

一年时间修建一条从南海郡最北部到南海城的水泥路,这个进度不可谓不快。

究其原因,还是岭南舍得花钱。

拥有丰富经验的幸福村村民全体出动,分成两队,一队从北往南修建,一队从南往北修建。

以及人停工不停,没有刻意延误工期之事发生。

正是因为如此,薛明才敢保证一年之内,修建一条贯穿南海郡南北的水泥官道。

当然了,桥梁并没有重新修建,依旧沿用以前搭建的桥梁,要等到整个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毕,才会开始重修桥梁。

杨斐略微消化了一番薛明所说,下达了指示:“粮食是重中之重,百姓们种什么是百姓的选择,我们不强行干涉,不过官府名下的土地,必须用来种粮。”

“至于水泥路的修建,照常进行即可,本王的要求只有一个,不得缺斤少两,所有水泥管道,必须要能同时容纳两辆马车并行,且留出半丈长的空隙。”

“特殊狭窄地段另当别论。”

薛明汇报,萧景跟上。

今年岭南商业司一举成名,在各大商人与权贵世家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商税改革稳中求进,如今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南海郡收入商税高达三百多万贯,萧景当众下军令状,年前争取达到五百万贯。

这还仅仅只是南海一郡。

如今王爷巡视东西南回来,沿途上的所有郡县皆表示臣服,将会执行王爷下发的一切政策。

那些郡县只要跟着王爷的脚步走,即便达不到南海郡这般富庶,但也能达到大隋中郡的程度。

可想而知,等过个数年时间,岭南的商税将会达到何等恐怖的地步,一年至少能收取千万贯级别往上走的商税。

到了那时,有没有田税。

重要吗?

“先生,你的任务很重,除了继续帮助前来岭南的商人快速了解岭南的商业改革,还需要多开发咱们岭南的特色产品。”

“岭南不可能只靠本王发明创造的几种产品,想要持续为岭南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商业司还需要找到更多方法。”

萧景回应道:“臣已经与齐部长合作,预计明年,在南海书院开展格物科,专门教授研制格物之道。”

“除此之外,王爷此前颁布的官府代营政策也初见成效,有百姓发明了农耕之用的水车,可从低洼地段汲水至高处,对于农耕有着极大的作用。”

“臣考虑到此物的特殊,与发明人协商过后,奖励发明人五万贯,对岭南全体百姓开放此物的制作方法,让百姓们可以自己打造水车。”

杨斐听后点头。

“格物之道在于精研,本王特许南海书院成立格物科奖学金,对于格物天才可破格发放奖学金,奖学金十贯起步,上不封顶,让其不必为了钱财分心。”

萧景与齐良皆大喜:“王爷英明。”

杨斐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至于水车一事,你做的对,此乃惠及万民之物,开放给百姓是最佳策略,你额外奖励发明人钱财也是极对的做法,不能让发明人寒心。”

水车这东西,杨斐自己忘记发明出来,但民间有高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不,就有人发明了水车。

长此以往下去,岭南不仅会成为大隋的商业之都,还将成为大隋的科研之都。

日后大隋绝大部分好东西都得从此地研发出来,为岭南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岭南吸引更多的人才与商业氛围。

萧景之后,则是齐良。

齐良的工作重心在于教材的编纂以及整合南海郡的教育资源。

八个月以来,他将教材编纂的工作交给孟羽,自己则带着几名随从走遍南海郡每一个县城,约谈当地书院的山长。

就是进度不甚满意。

“这些书院虽然答应在教育部系统挂名,但却拒绝教育部的管辖,依旧我行我素。”

教育这一块,利润大的很。

不仅是束脩,还有桃李满天下的名望作祟,齐良想从对方口中抢肉吃,显然不会那么顺利。

杨斐直接说道:“不必管他们,本王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可将书院分为公立书院以及私立书院两种。”

“公立书院,顾名思义是由公家设立的书院,也就是由你们教育部设立的书院。”

“私立书院,便是由私人出资、私人管理的书院。”

“至于如何让百姓清楚这两种书院的优劣,本王不过问,否则你这个教育部部长就是吃干饭的。”

齐良顿时兴奋道:“王爷英明。”

王爷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

现如今百姓对于南海郡官府可谓是信任无比,再加上南海书院珠玉在前,只要公立书院开起来,私立书院就很难有活路了。

毕竟教育部拥有其余书院不曾拥有的师资力量。

在如今这个时候,几乎是降维打击。

不过杨斐却很清楚,等私人书院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们便会做出相应的对策。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教育部抢老师。

利用高薪吸引优秀的老师前往私立书院任职,提高教学质量,逐渐转为贵族学院。

但这也是杨斐乐意看到的。

他不在乎私立书院有多少,他在乎的是私立书院得规范化起来,也得将教学质量提升起来。

只要私立书院能做到与公立书院相同,甚至超越公立书院的教学质量,那你尽管收学生,反正这些学生毕业后。

也得为岭南做贡献。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杨斐根本不会慌。

对他而言。

过程如何不重要,结局才是关键。

书院之事说完,齐良又说道:“王爷方才同意南海书院增设格物科,而王爷又是岭南百姓心目中众所周知的格物大家,格物科的教材恐怕需要王爷来亲自编纂。”

你让孟羽编写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之类的教材,孟羽当仁不让,能给你从一年级编写到全年级。

但格物这一块,非王爷莫属。

杨斐点了点头:“过年时本王便说过要编纂一些教材,只是巡视岭南刻不容缓,因此耽搁下来。”

“半个月后,本王还要巡视义安郡,路上正好将教材编纂完。”

义安郡距离南海郡只隔了一个龙川郡,比日南郡的行程短的多,年前足够杨斐来回。

路上的时间,正好用于教材编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