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二十四节 使团(2)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二十四节 使团(2)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朝廷果然要收复河西陇右之地了。”不知不觉间,韩瑞竟然留下了两行热泪:“陛下天高地厚之恩,瑞永世不忘。”

言语未毕,这身穿紫袍的大将便翻身跪倒在地。

“寒家祖宗墓庐都在金城,微臣年幼之时,祖父长叹息不能再去先人坟前洒扫祭拜,着实是不孝,引为终身憾事。今日陛下意欲恢复,微臣感激涕零。”

金城就是兰州,自从关东乱后,那里就成了吐蕃管辖之地,吐蕃贵族彼此割据,道路不通,逃回中原的陇右人要想回到故乡再见祖宗墓庐自然是千难万难。

李旭赶紧将这位大将扶起。

“现在不过是零敲碎打,恢复陇西是朝廷的大政,但还是要一步一步的做。韩尚书去了凤翔便是到了守御吐蕃的一线,还是要仔细经营。我准备让元稹在凤翔设置马市,用丝绸和茶叶从吐蕃那里换来河湟的健马,韩将军要在那里为朕练一支骑兵才好。”

神策军和天威军从属于太监们太久了,藤蔓衍支,用起来未必得心应手,李旭准备另立一支新军,可是现在这个局面,远不到要另立新军的时候。

先下一步闲棋再说。

李旭心里明白有些时候,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譬如那位光王李忱,就是步子卖得太大。梦见坐着金龙上天,这样的梦是随便做得么?既然当年做了这样的梦,还对人说了,那就只好现在扮演一个傻子的角色。

人便是这样生来不自由。

时近金秋,农人们已经开始忙着收割了,这个当口,不管是吐蕃还是回鹘都是大草谷备荒的时候。

草原上的生活并不如意,来自更北方的寒流只要稍微酷烈一些,便会有不知道多少人被逼着提刀跨马南下抢劫。

然而今秋的北国注定会安宁许多,回鹘人的使团马上就要进京。不管回鹘人是什么打算,朝廷的的北衙禁军和各藩镇的兵力都会把这些胡虏牢牢挡在北方。

吐蕃赞普朗达玛的灭佛行动刚刚告一段落,现在正是大家排队坐下分蛋糕的时候,民间那些云波诡谲的暗流仍然看不清楚,吐蕃人未必会有胆子趁这个时候袭扰关中。

清凉的晚风吹拂着清凉殿的帷幕,坐在圆桌之上的君臣三人能感觉到的便是一阵惬意。

这样片刻的安宁实在是太弥足珍贵了。

“陛下不妨换个年号。”作为宗室的一员,李从贤永远觉得现在这个年号是太后加诸于大虞的一种羞辱。

只有改变年号才能让李从贤的心轻松一些。

“嗯,今年的确是万象更新,微臣也觉得换个年号最好。”凤翔节度使韩瑞的想法也比较类似。

毕竟今年大面上解决了两个严重的问题,后党干政与摩尼教这块溃脓,无论如何这都可以作为中兴的功绩大书特书。

更何况伴随着文太后被软禁于明堂宫中,所有的人也都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

两位武夫想自己推荐更换年号,这不由得让李旭提起了兴趣,他也的确动了这样的念头。

“洪武怎么样?”李旭问道:“朝廷兴兵于北国,洪我中原之武,荡涤胡尘。”

“不好。”韩瑞干脆的表达了反对意见。凤翔节度使认为北国到底是战还是和都没有定论,回鹘人的使团还在路上,如果昭告天下明年的年号将是洪武的话,这无疑会给即将开始的外交谈判弄到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

“庆丰比较好。”李从贤的农业情怀毕露无遗:“现在正值金秋,听说关中、河南、淮南的收成都很好。庆丰,也算是个好彩头。”

卖包子不太好吧?李旭摇头否决了这个建议。

“我觉得庆丰挺好的。”韩瑞觉得自己虽然是武职,不过骨子里还是儒生,在这样的话题上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格局太小。”李旭指出庆丰作为年号的不足之处,反正是酒桌闲话,聊聊也就是聊聊。

“是啊,先帝年号大中。”李从贤指出神皇帝的年号就很大气。“但是不能只取大气磅礴,毕竟还是要和时局相对应的好。”

大中啊,李旭想着自己那位死得莫名其妙的便宜老子忽然有一股恶趣味。

“不如苏宁,取革除弊政之后,百姓得以复苏而后安宁。”

“陛下,这个和庆丰差不多,格局都不高。”

“国美呢?我朝奄有九州,国美民安,这个怎么样?”

“有点粗鄙,对应不上。”韩瑞指出,国的本意原来只是说首都及其附近区域,国美这个词作年号实在是毫无意义。

三个闲得无聊的人就着黄酒聊起了根本就不会更换的年号,这道下酒菜倒是有滋味得很。

正当李旭聊得起兴的时候,陈朝恩从殿外匆匆走了进来。

引得酣畅的李旭从一边取过酒杯浅浅斟了一杯。

“老陈你也来喝一杯,哈哈,你这段时间也辛苦了。”

陈朝恩也不含糊笑眯眯地从皇帝手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陛下,令狐楚先生来了,着急见您。”

裴度还有几日就要入京,李旭准备搞一个简短的仪式欢迎一下这位曾经辅弼神皇帝削平各路藩镇的老臣。令狐楚和裴度之前又有过一段渊源,自然就成了负责操办仪式的最佳人选。

莫不是仪式的事情出了什么纰漏,李旭想到这里立即吩咐陈朝恩将令狐楚唤来。

“陛下,令狐先生身居枢密院判书,所奏报之事必然是军国大事,臣等是不是回避一下。”韩瑞的脑子还狠明白,知道或许令狐楚奏报的一些事并不适合自己知道,譬如涉及到父亲韩岗的一些。

“无妨,没有什么军国大事是你们不能知道的。”李旭知道令狐楚的工作涉及不到什么机密。

虽然都是判书,一样有个远近亲疏。相比李德裕、李绅、牛僧孺这三位,令狐楚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文字秘书。

“陛下。”虽然枢密院判书即将进入故纸堆已经喧嚣尘上,不过令狐楚依旧是一副不骄不躁的样子。

令狐楚毕竟是裴度的老班底,这次裴度回京出任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于给他平白添了一座靠山,这样游刃有余也算是情有可原。

相比令狐楚,元稹的地位才尴尬些,刚刚给皇帝派到河南去,说是奉了秘旨办事,可谁都能看出来这是靠边站了。

“令狐先生,迎接裴相的仪式莫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并不是,裴相以为现在国家多事,他在河东也未立下什么功勋,不过是草草裱糊一番,不宜兴师动众。”

韩瑞听到这里低下了头,他父亲韩岗名义上是中书令,可实际上不管是尚书省还是门下省都唯韩相马首是瞻,裴度入京为相,和他父亲少不了一番龙争虎斗。

为臣,韩瑞不希望这种无端的政治恶斗蔓延,毕竟于国无益。为子,韩瑞也觉得父亲年寿渐高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也不愿意他为了这些恶斗劳心费力。

“我朝虽然不设丞相,但是中书门下平章事便是事实上的宰相。丞相之责,上辅君王,下安黎庶,是国之辅弼柱石。此等大位不可轻授,所以要申之以礼,加之以威。”李旭思忖一下接着说道:“你去对裴相讲,朕意已决,请裴相勉为其难。”

令狐楚点了点头,就他自己的利益而言,他是乐见裴度风风光光的返京的,既然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那他也乐得回去继续劝说裴度。

陈朝恩将令狐楚送走之后,清凉殿的筵席顿时被这番停顿搅扰了兴致,李旭又喝了两杯就命内侍将韩瑞与李从贤送回府上。

皇帝吹着秋夜独有的凉风,一口一口品着杯中的热茶,双眼闭合,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