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六二九章 都想训政

重生的红小鬼 六二九章 都想训政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629章军队的中立

甘乃光接到强邻的电报,正在跟周西成探讨经济的恢复问题。qiuyelou 平板电子书

周西成说:“自明啊,我们是差不多的一代人,都是跟着老辈闹革命,你的父亲还为自由的民国牺牲了。现在我也是岭南政治分会的所辖,所以你要尽心帮助我啊。我是明白人,这贵州最终不是我的。是大家的。”

甘乃光说:“周省长,我会尽力的。问题是怎么提升农业的效率。你总是种大烟,怎么规划粮食问题呢?”

周西成说:“大烟的种植是我们军部负责的,与地方没有关系。我们准备给你们知道,给政府委员们知道,便于你们审核大烟收入的去向。所以你可以知道大烟的种植面积。”

甘乃光说:“剩下的种粮食的土地,一个是水,一个是化肥。但是水利这个资金没有啊。”

周西成说:“那就义务修水渠。”

甘乃光是经济专家,说道:“这就不合规律了。我们加强农业,就是要农民有钱,他们就会买东西,工业才能发展。所以我们修水渠一定要给钱的。”

周西成说:“是这么个理。但是哪里有修水渠的钱呢?”

甘乃光说:“大烟的钱!你不能增加种植面积,但是可以提升质量,可以节省军费。”

周西成说:“质量?但烟土那还是云南的好,因为他们的红土地好。我们黔烟土,质量总是不如云烟土。”

甘乃光说:“我们自己加工成成品呢?”

周西成说:“那感情好了。但是要设备的。”

甘乃光说:“那就这么干!我们买设备还是买得起的。但是也要有个数量,并报给中央。以便人家审核。”

周西成说:“可以。中央明白事情,也要给我们钱,而不是找我们要钱。”

甘乃光说:“你周世杰堂堂正正做事,中央又能说什么呢?”

两个人惺惺相惜,都是不满中央,但是也不想脱离中央。大家就是在找一个平衡。

周世杰走后,甘乃光开始研究强邻的电报。解决红军总参议的问题?总参议那不是红军的正当职位,只是为了保护红党的地方干部,所谓政委的。

这些人都是左派,但是跟自己这个理性左派是两个意思。自己是社会福利派,就是维持法统的前提下,提升工农福利。但他们呢,可以看成是义和团和太平天国的天下大同派,杀光反动派。

这些政委们学习能力是比较差,因为唯物的问题,造成了脑子呆板。他们总想在现实世界找规律,作为信仰,这就是狗咬自己的尾巴,转着圈也够不着。所以他们是谋略的,善变的,还振振有词地说成了辩证法!有这种无穷循环的辩证法,那就没有真理了。

问题是他们把这种无穷变化,神出鬼没的谋略政策就当成是真理,搞所谓的统战。就是说好听的,联合一切力量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

联合完了呢?估计还是杀了你。走上这个思路,转起圈来,什么也学不进去了。

甘乃光理论上受聘贵州当局,不想管红军的事情了。但是方面军总部还没有人主持这么高深哲学的人才,还是需要他帮助掌握红军的学习。

甘乃光自己亲自起草了课程提纲:

“人是怎么考虑事情的。从笛卡尔‘我思’的分析开始,每个人说说自己是怎么想事的。尤其是唯物者,怎么接受唯物是真理的,心路过程是什么?”

“你怎么认为,别人是如何考虑事情的。他们的‘我思’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我思’,你怎么办?他们也是靠自觉的谋生,自我的家族知识,你怎么改变他们?”

“基督热潮在生活富裕以后就会退化;共产精神在富裕以后也要退化。这两种精神都是救命的,不适合个人发展的。当然马克思本意是人的最大发展,但是形成了悖论,逻辑和实际都不通顺。”

“基督教精神、佛教精神都是真理,都是舍身成仁。但是容易形成迷信。佛教本来是无形像的,现在到处是偶像崇拜,这就是宗教的悖论。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也是悖论,带来了更大的杀戮。怎么弥补这些不足?要靠理性教育。”

“所谓理性教育,就是自我的选择。他们知道‘我思’的基本过程,知道任何理论都有悖论。只要不妨碍社会,他们是充分自由的。宗教与否,并不是重要的。但是宗教知识要肯定,也就是说,人的生死观,痛苦与快乐,基本人生的美学。”

“现实世界理论的评判:孔子的政治教育,人生教育,以及抛开生死观,回到祖宗崇拜带来的问题。各种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批判。”

但是谁来讲课呢?

洋洋洒洒,写了三大篇。加上必要的实践课程,最少是一年的课程。

甘乃光在贵州、广西、云南的专家圈子里面找,最后还是云南的私立东陆大学的比较合适。

首先是私立的,没有什么政治立场,校长董泽是一个革命自由派。在美国留学也不忘记革命,几次革命都回来亲临沙场,然后再回去上学。

这样的人,是可以被这些政委们接受的。

你不能把政委们送到圣约翰大学去,那样他们认为是送感化院。

还有就是甘乃光在哥伦比亚的学长在掌握该校的主要部门,如代理校长华秀升,是清华学校放洋生,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教务长何瑶,同济大学留美的,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

为什么不是博士?没有必要。

博士的学问主要是依据道理做研究。但是中国的问题不是研究,是按照一般做人规则做事!

云大的教授呢?那就都是留美的的博士了。

他们术业有专攻,这是蔡锷辛亥革命当总督时期的布局。蔡锷时期的督军府派出多批留学生,每批几十个不定。这些人回来后成了唐继尧治理云南的帮手。比如校长董泽董雨苍,还有财务长周恕博士,工科学长杨克嵘都是都督府派出的一、二期留学生。

甘乃光思考以后,叹到:这个云南,和广西、广州一样,也是西南藩,洋务先锋,维新变法的前沿,但也是后期军阀的来源地。与日本的变法维新差不多,现今日本政阀都是来自西南藩的军阀。

大概是西南都是海外联络比内地更方便吧!云南火车通国外,法属越南海防出海口。但几年后也难以与重庆接上,接上也没有用。因为重庆自己也没有铁路链接内地呢!

再有这所学校是一个奇葩!是唐继尧唐蓂赓思想的结晶。(蓂:音,冥,名。尧舜时的香草。)比如他在民十二曹锟宪法颁布的同一年,即1923年,东陆大学校本部的会泽院奠基仪式的讲话,最能反映其思想的本质:唐继尧讲话中强调了创办大学的原因有四。

“(一)国家不幸,大乱迭兴,靖护诸役,数次起兵,以‘正义’、‘人道’相号召,即欲以此纠正人心,治国平乱,不料结果均无甚美满。

(甘乃光认为这一段,唐大帅觉得困惑的地方:美好的理想,但“结果均无甚美满”。大概是很早就意识到军阀训政的悖论了。)接着他说:

“于是憬然于国家之败坏,由于无多数优秀人才奋斗其间,致正义无由伸张,民治无由发达。迨民国八年,军事收束后,乃觉悟培养人才之不可缓。”

(这一段的结论:还是好人太少的原因。教育要“刻不容缓”。教育是慢功夫,但为什么这么着急呢?)唐大帅解释了:

(二)欧战以后,思潮勃兴,至理名言,阐发无遗。但各处环境不同,主张亦因之有异,适此者,未必尽适于彼。研究所得虽多,但取材能力殊弱,削足适履,致旧文化无由发扬。拟以固有文化精神,吸收新文化,成一折衷适于国情者,非谋建设一最高学府以研究之不可。

(一战以后,各国革命频发,沙俄皇室被屠杀,德国皇室被驱逐。世界各国陷入动荡,中国往何处去?学说都说的尽善尽美,但反而让传统的人们憋住了,旧文化无由发扬。)唐大帅继续解释办学的原因:

“(三)废督后实行民本政治,如实业、教育、交通及一切廉政,在须用专门人才,方克有济。此项专门人才,更非由大学以造就不可。”

(这是民本政治之后,要发展科学。)唐大帅又转入民本:

“(四)本省无相当之学校以升学,如中学毕业后,多数辍学,欲向省外国外谋升学,又苦于交通、经济之种种障碍。今设此大学,向上颇便,人才易出。基于以上四种理由,故积极筹备焉。”

(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因为无法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出去学习。还是为了升官发财么?只是一种安慰民心和学生的‘向上’之心。估计还是将就‘现有的民本’,就是旧文化,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书中自由黄金屋。)最后他转入关键的办学思想:

“……今后教育,希望诸君以德育为主。今之世乱极矣,揆其原因,实由旧道德**,新道德又不能范围人心。欲图挽救,专赖此一般青年,故校章第一条曰:‘发扬东亚文化,研究西欧学术’,望诸君勉力实行之。”

东陆大的校训就是“致良知”,讲究道德!

这是唐继尧自己研究《传习录》的王阳明学说,提取阳明学的精髓。

他们还请了袁嘉谷这个云南历史上唯一中元的大清朝状元,据说讲课时候学生盈门,但是他自己的薪水却分文不取。

这些做法就是自由传道,都是学校的优秀的品质啊!

甘乃光把自己的想法电报给张之江。实际上张把握着红军的组织体系,军事指挥才是朱玉阶和陈圣涯的事情。

甘乃光同时抄送给了强邻,这个失去记忆的少年似乎又开始插手红军的事情。他草创了红军,又一直是红军的经济和装备的后盾。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