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六一七章 盘州开矿

重生的红小鬼 六一七章 盘州开矿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617章立足

强邻说走就走,带着丁文江和周国莲,大家去开发黔西的南部地区。

因为周国莲还不确定到哪里去上学,要先跟着强邻到处走走。

周西成给派了一个营的卫队,沿路还是有土匪的。

考虑到与当地政府和绅士们打交道,又让自己的省府秘书长蹇先骐蹇炯材给领路。

这个蹇先生30出头,在北京念过财经专科学校,大清朝官二代。银行经理出身。身上还带着县长的关防,这是上任去的。

强邻也感兴趣这个时期的县官上任。

他一路上总是提问,蹇先生儒家风度,有问必答。丁文江和周国莲等人也是大开眼界。

强邻问:“这个盘州厅,到底是大于县治,还是小于县治?”

蹇先生说:“厅一般设在未开发区,是大清朝的政制。厅官一般是知府同知担任,就是主要副手担任,主要职责是听案的。所谓听案,也就是断案。所以一般比县令高半级。但是县治是常设机构,是成熟可靠的地方,而厅都是民风未化的地方。”

强邻说:“成熟的地方,也未必有什么好处。纳粮多些而已。”

蹇先生批评道:“大清朝的人,可不是你那么想事情。多为皇家做贡献,可以封妻荫子。你那是商人的斤斤计较,在大清是等而下之的人。”

大家哈哈大笑。

强邻不服地说:“那也未必,纳粮多的,也可能被皇家找茬;乱民们皇家还是安抚的。”

蹇先生说:“这也就是现在的做法。大清虽然也是安抚蛮民,但是对顺民还是要照顾的。皇帝都是受过教育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冷了臣民的向上之心。爱民之心,尤其是对于忠臣良民,大清是爱护有加。”

强邻说:“这些都得到贯彻了么?”

蹇先生说:“当然,地方官就是替皇上照顾这些的,要定期上报良民烈女。我们家里就是如此。我的爷爷是大清镇压回民叛乱的忠臣,但是老佛爷为了安抚回民,判了我们的家祖充军新疆。可惜家祖没有活着到那里。”

强邻说:“你的意思是,大清还是会给你们补偿么?”

蹇先生说:“当然。如果是安全到达就好了。路上死亡,皇家会认为是有怨气的自戕。这就是不好了。要忍耐,替皇家担罪,都是为人臣的本分。这样的臣子,都是会有好报的。”

强邻不确定说:“我估计你现在申述,皇后也会表扬你们的。”

蹇先生说:“你这就上路了!是的。皇家事后,总是要表扬的。换了皇帝,也是要承认的。”

强邻说:“明白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延续!所以你们总是做事情不出格?”

蹇先生说:“这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讲究。可是现在不行了。革命党没有什么讲究,都是现世报!事情过后不思量。你看看,革命党自己的同志死了,连个救济和念想的人都没有。”

强邻说:“现在还没有天下归一呢。看来,给人留下念想,还是很重要的!”

蹇先生说:“这就是一个民族为什么总是有人站在正义一方的根据。没有这些,这个民族就会堕入无底的黑洞。”

大家严肃起来,看来这个大清官二代,还是有传承的。

强邻再问:“你那一个文书,说是县长,人家相信么?”

蹇先生说:“那当然。所以不能丢了文书,那是大罪。你也不要想伪造文书,那也是大罪。现在交通方便,以前豺狼虎豹挡路,真的是半年也没有音信。当县官是很辛苦的事情。”

强邻说:“那是当然。如果县官不能遵照皇家规矩,县民怎么办?”

蹇先生说:“那也不能造反。可以到上级去申冤,不过就要过钉板等等规矩。大清晚期没有这些规矩了,可以越级上报。我们云贵总督有个官屠,撤了全省的多半县长,就是因为大家因循旧例,不图上进。”

大家都啧啧称奇,丁文江骑在马上却连连叹气不已。

这都什么时代了,还讲究这些?

蹇先生说:“丁先生也不必丧气,这里的风俗就是这样的。北面的石门坎兴起的新学,也传过来了。我也想兴起新学。但在新旧转换之间,旧学还是要保持。”

强邻问:“那你要延续什么时候?”

蹇先生说:“周省长就是在做这些。时间似乎不必着急。现在必须延续的是,以前的褒奖制度。你新朝不认旧例,那就是不承认自己的传承,这样的新朝就不长久。”

强邻说:“虽然现在看以前不对,但也要承认前朝的旧例?”

蹇先生说:“是的。我做银行的时候也是一样。你不能说以前的贷款错了,你就不管了。还要保护那些贷款户,让他们渡过灾难。”

强邻说:“懂了。中国再落后,也要承认那些忠于旧朝的人。”

蹇先生说:“就是这样,人类必须有规矩!前朝的规矩错了,也是规矩。不尊敬前朝的规矩,后朝的规矩就没有人认识!现在遍地土匪,就是这样子的。很多革命者不认旧例,什么人都敢加封!前朝官员再错,也不会与土匪为伍。”

强邻不再饶舌。

水凌连连称善。

丁文江也有收获。

蹇先生说:“这些都是家传。一个家族往往经过很多朝代,他们有些经验,都是亲身体会出来的。人们不是**之间长大的。总要承认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可是现在没有这个学问了,革命的知识,那也叫知识,小孩子的玩意儿!”

丁文江想了想说:“新朝一般都是通过政策来继承前朝。具体依据什么理论,似乎确实没有。我的课程要加入这一块。”

水凌说:“宗教有这些,就是宽容的说法。”

强邻说:“在法的哲学里面,有这些法制的分析。如果坚持理性分析我们的‘法’,似乎也可以得出这些继承的结论。”

丁文江说:“嗯,坚持理性分析的话,是不难得出这个继承的结论。”

一众人加上军队,宿营只能选择在城镇。所以一路跋涉,过黄果树,过安顺场,过普安州,最后到达贵州西南边境盘县城关镇。

这是一个老城,还有城墙。城内有许多古迹和公馆,也是一个名城。

盘州风景秀丽,有森林,还有平原。是丘陵地区,山多而不高,气候温和不湿,也是一个度假的好地方。

这个地方已经靠近云南了,与曲靖府的富源县相邻。据丁文江等人的估算,煤炭储量很多,不是很难开采,但是难以外运。

强邻到了这里之后,很快选定一个叫火铺的边境作为煤炭中心。因为这里的杜鹃林山很大,所以叫火铺镇。强邻是因为这里的风景最佳,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自己修行和学习的地方。

大家没有真的去看蹇先骐蹇炯材的任职。

这些流官上任,大概也是呼和一番,激情四射,诗歌唱和,然后就是因循旧例了。

城关镇里面有很多庙宇,但是兴旺的还是基督教堂。可能是因为石门坎的影响,这里的教会学校也很火!

强邻带着自己人马住到火铺镇,琢磨开发这里的煤矿。

丁文江的计划是先加强路段,然后才能往外运煤。

强邻说:“修路是肯定的。但是我认为我们直接从火铺镇修建铁路,修到贵阳就可以了。贵阳以后的路,我们不管。我们从火铺镇还要修到曲靖府,曲靖以后的路,我们不管。”

丁文江问:“那我们的煤,卖给谁呢?”

强邻说:“谁要谁就自己想办法。我们还要修电厂,给贵阳、重庆、还有昆明、大理供电。”

丁文江说:“你是电力为主,还是挖煤为主?”

强邻说:“自然是电力为主。挖煤到处都可以。我们这里建设几个大电厂,以后不用送来送去了。”

丁文江问:“发电设备呢?”

强邻说:“订购吧。美国似乎经济不行了,估计可以买到很便宜的电站设施。我们通过云南入境,就在这里安装。”

丁文江还是不明白,显然这只是投资,不是收入。

强邻说:“你要看到几十年的问题。我们这里的电厂,能够发几十年的电力,还有人比我们守着煤山还便宜的电么?”

丁文江说:“那也有人用的起啊!这些山里人可是没有钱的。”

强邻说:“山里人的煤,用你一些电,你还算计么?我们挣云南人的钱,法国人的钱,大理人的钱。”

丁文江说:“送电的设备,我们也没有啊!”

强邻说:“这个不难。我们直接下订单就行了。”

丁文江说:“好吧。我来做规划,你先筹钱吧。”

强邻写好信件,让人送去老县城拍发。然后他带着水凌、周国莲、田家兄弟进山欣赏杜鹃花,这个时候开的正是鲜艳的时候,漫山火红。

强邻带人入山,休闲。他正在欣赏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朱焕章来了。他的到来,让强邻更有了开发这里的热情。

这个朱焕章,是苗族,27岁,贵州威宁县人。石门坎的学生,在昆明华西协和大学预科部学习。暑假之后来贵阳,听师妹说强令庸在这里,就赶过来找他募捐。

一直追踪强邻到山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