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五八五章 留学生二代群

重生的红小鬼 五八五章 留学生二代群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585章努力的周刊

丁文江继续说思想和思想者的故事。水凌、田氏兄妹和黄汲清等丁门学生也在认真听。

丁文江说:“中国人总结的经验都是不愿意用科学太多,而是用类似宗教的态度。以为是上天或者上帝帮助他的好运,其实上天上帝也是帮助自助之人。你仔细推敲,你的好运也是有蛛丝马迹的,或者你行善,自然会引起众人的善意,这是人性的科学。”

强邻说:“你认为中国人缺少这种科学精神么?”

丁文江说:“是的。正是缺少这种科学精神,才让我们比较敷衍塞责,用我的前辈的詹天佑的话说:中国人就是应付过去。他是给老佛爷修铁路的,我是给军阀管理上海的大总管,现在给李德邻新军阀勘察矿产,但是这都不是应付能行的。”

强邻说:“詹天佑是最早的体会者了,他是早期留学的幼童。”

丁文江说:“是啊!可以想想这帮幼童有多难。拖着辫子适应美国,回国后再适应中国!听说有几个很早就死了。”

强邻问:“你说的是基本的理性思维,这是很重要的的。外面传说你的反对玄学和中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么?”

丁文江说:“中医理论也实证,中药也要实证。但是千百年来他们停滞了!但你们研究和制作方法就很好,我只是信人,不是针对中药!”跪求百独一下黑*岩*閣

强邻说:“就是因为这个,你不请中医看病么?”

丁文江作为一个野外科学家,但装束也很得体。他修的很是严整的头发,一丝不苟的上翘的欧洲式样胡须。

这时候,他用西装手绢擦擦手上的水渍,说道:“我无法确认他们是否按照你们的做事规矩整理过医学思路;但是西医是有明确的科学规范的。你信哪个?”

强邻琢磨一下说:“嗯,你的意思是,即使你的中医的理论是无法证明的,但是你的经验是科学验证的,或者是有科学规范的,也是可以的。”

丁文江说:“当然。科学实验是有重现性质的,但中医却是不肯公示出自己看病的心路历程。你碰巧治好一个,但你说不清道不明的,你怎么知道我就是你治好的下一个,而不是你治死的下一个。”

强邻说:“你的思想应该是有地方去宣讲的,怎么只是在野外呢?”

丁文江说:“错了。我的思想不是要讲,是用科学精神去做事。我也去讲课了,那可能就没有一个范式了。岂不更加可悲。”

强邻说:“还好。那些文人都去北方做事去了。”

丁文江说:“张恺荫的教育部追究公费生还是正确的。”

强邻:“可能要晚些才能看到效果。”

丁文江说:“但是可悲的是,他们可能把自己的实际成果当成了做奴隶的证据。”

强邻无奈地说:“人们总结经验怎么就这么歪曲呢?写历史是歪曲的,总结自己的经验也是歪曲的么?”

丁文江说:“当然。对历史,对自己,都是一回事。这就是人生观的问题。我写自己的体会肯定是归因于科学的功劳;换一个人写历史,则可能说明我丁文江是被革命遗弃的,才到了荒郊野外考察。”

大家无法再接下去,只能听着丁文江继续说下去,这个场面他只能是自己说了。

果然,丁文江说:“这是普遍的文化心态。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但是他们是站着说话,我是在做。民国初期,我们庚子赔款的早期学生都已经回国了,形成了学界,或者叫文化界的新潮。这个学界的分裂,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彻底地分裂了。”

强邻很少关心大陆的思想界历史事件,不怎么入脑。他问:“我比较关心的科学派别。”

丁文江说:“我和胡适勉强算提倡科学的,但是后来政治观点分歧了。他提倡理性启蒙而不参政;我提倡军阀也有好人而辅助他们,参加各项有利科学的事业。”

强邻说:“究竟分为几种观点呢?”

丁文江说:“个人习惯,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官员和在野,混杂在一起,难得找到相似的阵线。”

强邻说:“我们谈思想观点,不管个人习惯、政治立场,官员或者在野。”

丁文江说:“就思想观点来分的话,无外乎中国文化主流派,梁启超、梅光迪、张君劢、梁漱溟等人;科学派,也就是我和翁文灏、李四光、胡适、蒋百里等,还有沉浸于自然科学里面不说话的人,比如叶企孙、梁希、周仁等自然科学家;还有就是超脱派,讲究劳苦大众的文化,不分中外文化,就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

强邻说:“争论的很激烈么?”

丁文江说:“首先是五四之后的新旧文学之争,然后是科学之争,最后是民主和独裁的关系之争。也就是说,白话新文学,科学,民主这三个主题,始终在争论!最后大家扯上了现实政治情况,就有了“好政府主义”,还有不妥协主义。”

强邻说:“就是留学生界么?”

丁文江说:“我们早期留学生那时候都已经快40岁了!老派的留日学生,就更老了,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也参与了,但是他们影响力不行。李大钊跟胡适说,我们这些留学生新人,像少女,大家争相迎娶。最后以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胡适、李大钊和我等人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就表明了留学生体系独立成人了。思想界为这些人主导。”

强邻问到:“还有哪些人签字?”

丁文江知道强邻的失忆,也不在意了,让黄汲清找出黄经常看的《努力》周刊,民国11年5月14日第二期(1922年),递给强邻查阅。

强邻看到果然在首先刊登就是这篇文章,签字人顺序是:

------------提议人:蔡元培(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王宠惠(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罗文干(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汤尔和(医学博士);

陶知行(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王伯秋(国立东南大学政法经济科主任);

梁漱溟(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李大钊(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陶孟和(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朱经农(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张慰慈(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高一涵(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徐宝璜(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王征(美国新银行团秘书);

丁文江(前地质调查所所长);

胡适(国立北京大学教务长)。

------强邻看看文章,很有意义的。大概就是“好人政府”的涵义,他们的努力方向等等。

其中第二条就是要做到的目标:

(1)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

(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其中第三条是《政改三原则》,就是尊重宪法;公开化的政治体系;还有就是“有计划的政治”。

“有计划的政治”?

强邻比较感兴趣,因为比较新颖,他读道:

“因为我们深信中国的大病在于无计划的飘泊,因为我们深信计划是效率的源头,因为我们深信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

丁文江说:“我刚说的,军阀和中国每个人一样,都是敷衍,缺乏认真精神。胡适之的说法就是漂泊,没有进度,没有计划,走到哪算哪!”

强邻琢磨一下,这个事情,以他高中生水准,不太想的通。他自己做事情,有兴趣就认真;

无兴趣?自然也是敷衍。

他不禁说出来:“洋人也是这样啊!谁无兴趣一件事,态度都是敷衍的。”

丁文江无奈地说:“没有兴趣你别当军阀啊!你既要当军阀,又要不负责任,那就是最大的罪过了。”

强邻总算明白他在说什么了。想了一下,不好怎么表达,无兴趣又去做?

丁文江说:“这就是中国的悲哀,他们缺乏科学精神,竟然自己也不为自己考虑!愚人上位,不知道责任,却知道好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所以,中国只是承受独裁的害处,却享受不倒独裁的好处。”

强邻说道:“中国人不感兴趣的事情,也要去干,看的是好处?为什么不看坏处?”

丁文江说:“不讲究科学么!头脑一热,见到好处就去了。缺乏理性启蒙啊!宗教式的热忱,儒家祖宗要他们活的比别人好,压别人一头!自然只是看好处。”

强邻想了想说道:“这事情还是要考证一番,论语不是这么说的。我没有兴趣的事情,也不会看好处就去做。你也是。怎么别人就都不是呢?”

丁文江愣了愣说:“也许我们是启蒙了吧。”

强邻往后看。

后面的内容就是对一些看法。比如南北政府分立,只能谈判解决,武力是解决不了的等等。但那时候军阀已经欲罢不能,你不打,他打!你怎么办?

停战是不可能的。不管你文人怎么说,军阀们都把他们看成书生。

丁文江叹到:“后面就是反对北伐了。胡适等数百人,要求孙逸仙和徐世昌一起退位。徐世昌退位了,但孙逸仙不退!”

强邻问:“这时候怎么讲?”

丁文江说:“胡适已经看出孙中山变了,所以这个胡大炮开始抨击孙大炮。刚开始只是写文章批驳他的理论,就是“知难,行也不易”,这是孙中山坚持一定要亲自训政的原因。孙大炮认为革命大众根本不知道革命的意义,只能跟着他的路前行!他退位,剩下的人精神就垮了。胡大炮后面就陆续抨击孙的政策是变成了孙早期反对的。”

强邻觉得很有意思,孙逸仙后期做的,正是孙逸仙早期反对的?胡适之啊!是真的不给国民党留面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