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五一一章 再修正气

重生的红小鬼 五一一章 再修正气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511章 狄道难靖

冯玉祥沉下头,思考一些时候,然后抬起头,对刘冀说:“这里寸草不生,我呆在这里,就是被人羞辱的。谁都知道我在这里。谁都知道我没有办法救灾。”

刘冀说:“这也是个问题啊!以后他们搞复辟,也得加到你得头上。”

冯玉祥说:“这也是一个烦心事。我要是打扰他们,他们就让我救救西北百姓,我现在无能力啊。”

刘冀说:“你可以到山西,到河东去读书。去太行山!”

冯玉祥说:“好吧。你在这里整理军队,我们对地方要持续剿匪,不能松懈。”

刘冀说:“这个没有问题。我们西北军总是苦命的人,你到山西想办法筹措一些军粮。”

冯玉祥出走太行的消息,给甘肃的杨增新带来了信心。

八委员争论半晌,也是无法统一认识。最后杨增新亲自过来上课。

杨增新说:“甘肃本地进士还是有几个的,也有几个和我是一科的,但是我是举人连接进士,你们谁有我聪明?你们没有我聪明,但是我为什么始终反对革命党?我为什么不让皇家退位?我是汉人,为什么挽留大清满族?”

“你们都是政府委员,相当于军机处大臣,但是你们的知识够么?我今天就是凭老资格要你们做出决定,我不屑给你们再讲道理,你们自己琢磨去。”

省政府委员召集人是邓隆,主持人是喇世俊。

喇世俊说:“鼎臣兄,你这是怎么说的,你的意思是我们都应该听你的么?”

杨增新说:“秀珊兄,我的意思是,你们就不该坐在这个位置。既然做这个位置,就得有相应的学问。我是杀了不少革命党,我认为他们就是因为愚者上位!”

水梓相比在座的,就是一个年轻人了。他有些气壮。“杨老师,杨大人,你这样让我们怎么做人?你连道理都不愿意给我们讲解?”

杨增新骂道:“你那时候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你担忧国事写进作文,我还替你转圜。你现在变得愚蠢了,就知道修理自己的园子!”

喇世俊说:“杨大人,杨鼎臣,这里是会场,不是课堂。你还是多说些,我们也不计较你得态度。”

杨增新说:“我杀新疆的革命党,也杀我的混蛋部下,还杀千里之行逃到新疆的逃犯。没有一个好东西!”

喇世俊说:“我们愿意洗耳恭听,你杀人总是要有正经的理由的。”

杨增新说:“理由就是没有一个好东西。革命党就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我的混蛋部下帮完我,要求一官半职之后就去坑害百姓,千里之行逃到新疆的逃犯,都是生命力顽强的亡命之徒。”

喇世俊说:“你得意思,我们在这里都不是好东西。”

杨增新说:“人都会给自己早就一个幻境,一个伟大的理由,实际上做事还是基于自己的利益。为什么做官,为了名声,为了财富,为了家人等等。”

喇世俊说:“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错啊?”

杨增新说:“你怎么知道没有错?你们搞慈善,你们搞教育,你们搞这个那个,从来就不知道找原因。原因都是别人造成的,好事都是你们做的。这样,你们眼睛就被蒙住了。”

邓隆说:“老师的意思我懂。就是我们思考每件事,就是把这件事想透彻。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决定。而这些习惯,往往都是以前为了名利造成的习惯。”

杨增新说:“你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弟子,能够是甘肃的举人第一,解元,还是有原因的。水梓他们就是勤奋,超脱还是差太多了。”

水梓道:“您的意思我是站在以前的习惯在思考?我现在的习惯就是修园子养成的?”

杨增新说:“你就是这样子的,我说了,你才能体会;不说,你用什么去体会,凭什么去做决定?”

水梓还要说,邓隆拦住他说:“算了,这件事是我们错了。你越对付,事情越难看。”

水梓奇怪到:“大师兄快讲,让小弟明白一下。”

邓隆说:“你觉得君主立宪大逆不道,你觉得请满清皇帝,不如袁世凯家族是汉族皇帝,你还觉得......,这些东西都不是做学问者的态度。我们应该觉得这事情是不是一定要做,有什么作用?大逆不道是谁说的,什么情况下说的?皇帝素质是满清的好,还是袁氏家族的好,哪个更有帮助?”

水梓汗水流下来了。这是很简单的逻辑,自己竟然全都岔过去了。也就是说,自己现在学问能力还不如高中生。

杨增新继续说:“我在新疆没有可信的汉族官兵,只好用维吾尔的官兵,因为他们要经常祷告,虽然他们文化不多,但是他们始终能够保持因明清楚。你们会让花草迷住心智,会让诗词捆住理智,会让正义的骂声吓破胆。你们因为自己的私心,而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大家都不再吱声,杨增新气哼哼地走了。

喇世俊说:“杨大神走了。我记得强令庸杀杨虎臣时候说的,愚者上位,是找死的节奏。我们甘肃以前都是乱杀,但难保以后没有智者杀愚者。我的意思是,如果做不到深入的思考,就请为了家人着想,尽早退出这个政府委员。”

水梓说:“我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你这话是为了我们好!我决定退出,修行一段时间再出来。杨先生说的对,最近的心智在下降,我达不到高水平的议政。”

喇世俊点头答应,结果共三位退出,其他几位愿意重新在思考,重新再来过。省政府变成了四委员制,后来加上了高级顾问刘庆笃为政府委员,成了五委员制。

几经折腾,五委员研究出了明目,就是重新组织临时参议会,由参议会倡议政府制度改革,然后由政府发出倡议书,选举省级总督。

同时,五委员直接做出了改制九郡的命令,要求各郡开始组成参议院,选举郡长。目前的县长还是直接汇报省府,但有郡长选出,即转移县的领导权给郡属。

在甘肃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强霖已经离开拉卜楞寺,借到黑措镇,越过洮河,进入狄道县,刘郁芬给改成临洮县。

强霖对这个临洮县比较感兴趣,他判断这大概是传统汉地的西边界,因为有长城遗址,这是西南端点。洮河以西大概是吐番或者狄道,临洮是陇右,陇中之地。

虽然强霖尽量地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但是陇右的文化,强霖还是比较鄙视。估计是边区的戍边人员素质,或者是流放人员素质不高,这里比较尚武少文,但是与藏地、彝地不一样,这里的文化是谋略的,三国的。

强霖说出自己的想法,陇西人王永清王海帆,家乡离这里很近。他叹到:“你说的对。我活到四十岁,才知道自己小时候欣赏的英雄气概是不对的。偏偏不对的东西成了文化,真是悲哀啊。”

强霖说:“你的教育又是忠君报国,但是关公,文天祥都是忠义报国的,自然你是不知道错的。”

傅维钰说:“忠君报国,也不能说错。错的是逻辑顺序,你告诉他忠君报国,不一定就忠君报国!你告诉他做人要注意因果,结论就是忠君报国。”

王永清说:“我们那里的老人经常念叨,佛家畏因,凡人怕果。我们小孩子哪里知道这些?偏偏学校什么都没有教育。”

水凌说:“学校教育了。他们让你养成好的习惯,但是没有告诉你为什么?”

大家住下,这里的房子很多,没有什么客人来。一路上,还是有许多难民在往河边移动,但是粮食已经几块大洋一市斤,不可能有人施舍给外人了。

强霖带着大家去吃饭。自己的卫队还带着一些粮食,这是要到定西才能补充的。所以他还是希望在城里买些干粮吃,但是贵的离谱,已经没有粥铺施舍难民,路两边的难民等着死亡。

本地人也走的差不多了。这是对的,大灾之年,尤其是六收全无,耗尽了所有资源。强霖怀疑这里很快就会有瘟疫爆发,现在还没有到夏天。

几个人转回来,还是自己开伙喝粥,没有人说出施舍给外面的难民。到这时候,似乎只有等死了。

傅维钰吃不下,强霖说:“你不要太难过,这个时代的人,大概命该如此。”

傅维钰还是摇头。但水凌慢慢地,有滋有味地喝着。她看了强霖一眼说:“他看到不该看的东西了,所以吃不下。”

王永清问那是什么?水凌还是慢慢地说:“有些人的骨头,肉都没了,血还很新鲜。显然肉不是腐烂掉的。”

王永清大步跑出去。傅维钰干脆躺下休息。

强霖则端起碗,若有所思的喝起粥来。狄道,真的难靖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ap_),《重生的红小鬼》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