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602章 年代感

重回80当大佬 第602章 年代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鲲“学习机”比“游戏机”升级换代的点,除了CPU和向下兼容的配套电路之外,还有几个比较关键、但技术难度同样不大的调整。

比如加入外接键盘接口、以便使用专用键盘打字。

还有一律加装索尼最新款式的软驱,便于作为学习机时的录入数据存储——83年上市的第一代游戏机,连软驱都是锁死在只读状态的,不能写入数据。而当时的卡带机也没有记录电池,技术也不支持开发“可以存档的游戏”。

如今已经86年了,行业的CPU水平普遍从英特尔的80286级升到了80386级,其他配套技术也跟上了。所以游戏的可存档化问题,也应该考虑起来了。

卡带机固然只有通过开发新一代的可存储卡带来解决,而软驱机就要靠换装新的外接式软驱。

顾骜前世记忆里,在任天堂的八位级游戏机上,后期也是出现过一些可以存档的游戏的,比如光荣公司的《三国志2》,因为是在任天堂第二代游戏机SFC诞生前1年开发的,所以只能在初代FC机器的框架下修修补补,靠卡带本身处理能力的提升弥补机器落后的短板,但依然倔强地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

一言以蔽之,顾骜对天鲲学习机的要求,就是能练打字学外语、能存储学习数据和游戏数据、外接设备灵活。而这也必然带来成本的提高,大约会从旧版软驱机的168美元提升到198美元一台(升级CPU和多一个键盘、调整外部电路,一共增加的成本)。

这个价格其实已经很克制了,刚上市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不赚钱的,甚至于可以说:如果按照摩托罗拉原先主要靠自己开厂生产CPU、用德州仪器的技术外协,光CPU的成本增幅就要让顾骜亏本。

顾骜唯一能指望的,是这次他用的摩托罗拉68000,会是他自家的香积电代工的。而香积电一定可以从最源头把成本打下来,这样他才勉强可以指望有点毛利来摊销掉营销成本。

未来几年么,就要指望香积电的工艺、效率进一步提升,把CPU的内部实际成本进一步降下来,198美元一台的价格才能有得比较可观的赚头。

同时,随着新品的上市,届时天鲲也会把已经卖了三周年的初代机型做一个小幅度的降价。原先128美元的卡带机,预计降价到110美元出货;原价168美元的软驱机,降价到150美元出货。

至于给消费者的解释么,当然是“因摩尔定律周期,元器件成本有所下降”。

稍微降点价,才有可能在第三世界国家稍微卖得出去一点,而且天鲲的这个价格策略,未来还有别的妙用。

……

关于天鲲学习机的规划,暂且不再多提。

且说米娜跟着顾骜,在钱塘渡过了一个温馨惬意的新年。

随着除夕和春节一过,新年假期的最后几天,钱塘这座城市也渐渐复苏起来,人们除了走亲戚之外,娱乐活动渐渐丰富起来。

顾骜也就带着米娜,在年初三的时候,去湖滨路附近、那家距离米娜即将开业的肯塔基家乡鸡不远的新影院、胜利剧院,看《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在内地的首播。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首播,是好多城市一起开播的,并不是什么首映式。毕竟这两部片子都是分别在美国已经上映了5年和3年的老片了。

只是拿到了首批拷贝的一二线城市影院,几乎都不约而同选择年初三上映——中国人的习惯,年初一是要给本家长辈拜年的,年初二是要给岳家的长辈拜年的,80年代过年的氛围还很重,这两天基本上都是宅家拜年啃干果,不会出去玩的,影院就算开门也没生意。

年初三开始,才是拜年之外,抽点时间搞搞出门的娱乐活动。

与后世大城市里一过年就人口暴减的情况截然相反,86年因为民工潮规模很小,大城市都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反而更加热闹,百货商店和电影院、庙会、夜市都是生意爆棚。因为过年时留在市里的人口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大家都空下来有时间买买买和玩。

当时或许只有特区和粤州两座城市,能享受“过年流出百万人口”的待遇,连京城和沪江都不行。

不过,虽然人流量方面很有优势,电影的宣传工作却几乎忽略不计。

顾骜和米娜都是看惯了美国那边铺天盖地的电影上映前宣发工作,所以乍一看国内引进之后,只是在影院门口贴贴海报、最多粉刷一个外立墙面广告,其余再无任何宣传手段时,都觉得心里微微有些不踏实。

哪有电影上映前完全不做广告的?

“唉,买断的电影就是这样——你连人家的发行环节都介入不了,人家不宣传你也只能干着急。”拿到票后,米娜远远站在外面围观人群,不无担忧地吐槽了一句。

米娜当然是穿着很长的立领大风衣、把整个人包裹起来那种,还戴了帽子和墨镜。顾骜也是一样的打扮,这样微服体察民情就不怕被认出来了。

他们买的票也是比较后排的,而且一次性买了一堆票,周围还有一圈保镖的位置,确保两人的安全。

面对米娜的吐槽,顾骜只能想措辞排遣:“虽然广告宣传工作是烂了点儿,但你想当年《少林寺》不也是这样毫无宣传就卖出了超高票房么。”

米娜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少林寺》毕竟是6年前的电影,电视机普及量是个大问题。现在国内的电视机存量,起码比6年前多了三四倍,自从83年央视有春晚起,有电视的人家每年都多好几成。”

“你要对美国大片的质量和口口相传的口碑有信心嘛,走。”顾骜最后鼓舞了一下妹子,就此打住这个话题。

这还是顾骜第一次带米娜在钱塘这种小城市看电影,之前几年,尤其是在外交学院念书的时代,他们都是在京城看的电影。

所以小城市的设施,很快让习惯了京城小影厅乃至大学里放映室的米娜,大吃一惊。

剧院里最大的一间影厅,居然有两千个位置之多。

米娜惊讶地问:“怎么钱塘的影厅比京城的还大?我们去工人俱乐部之类的地方看电影时,也没那么大呀。”

顾骜却深知其中原委:“其实,越是二线城市,最大的剧院影厅越大,反而比京城还大——真要到三线以下城市,反而会小起来。

因为制作拷贝也是要钱的呀,一个厅一台放映机就要占用一个拷贝。大城市当然希望一个拷贝一次放映就能卖好几千张票。京城是因为设施太完备,影院太多,所以摊薄了。”

这一点跟后世数码时代是截然不同的,数码时代电影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加密文件发过去就行了。又或者是后世电影票价贵了之后,制作一个胶片拷贝的成本摊下去忽略不计,那也就可以多弄小影厅、提升观影体验。

可86年还是几毛钱一张的电影票价,工业成本却反而比后世更高,拷贝的成本就得精打细算了。

顾骜带米娜来胜利剧院,这还不算钱塘当时最大的影厅呢——一直到90年代初,省人民(和谐)大会堂的主会议厅,在没有会务任务的时候,都要兼做电影放映厅的生意,回收一些场地维护成本呢。那场子一个厅就能坐三四千人、还分上下两层楼,电影荧幕的大小更是比后世所有所谓的“巨幕”更加巨好多倍。

“难怪我没见过这么大的厅,原先不是在京城就是在外国,要不就是回我老家那种一个镇上同时几百号人看电影都凑不齐的。唉,出国这么些年,有点不接地气了。”米娜叹道。

顾骜他们来得还算比较早的,两人聊着聊着,就看到两千人的厅居然坐满了。

灯光暗了下来,影厅里居然还很嘈杂,所有人都在那儿高谈阔论、或预测剧情,貌似都没看电影,已经被“听说这是最近几年的美国大片”这个噱头给吸引到五体投地了。

正片还没开始之前,先播放了一分钟的“佳得乐”运动果汁饮料广告,也没有丝毫人反感,反而是在广告词里提到“历史悠久的美国名牌”时,觉得共鸣了一下,对那种喝了就象征有钱人的高端消费品艳羡不已。

顾骜也不得不在内心感慨,这个时代的文化自信度确实是低。

单说文化自信度,这时的70后年轻人,可能还真不如后世00后的天不怕地不怕熊孩子。

至少00后熊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国人好歹普遍有几个臭钱了,腰板就硬了。

钱壮穷人胆。

不过,既然暂时还改变不了什么,顾骜能做的,只是把国民的这种崇拜产生的商业价值,吸到自己身上,免得让真洋人占走了便宜。

反正总要被人占便宜的,那就便宜我好了。

“噔噔噔~噔噔~”恢弘低沉、回响深远的电子乐响起时,所有人都被震了一下,然后所有窃窃私语一下子停了。

“哗……这……这音乐就太有未来感了。”

“高科技呦。”

“到底是美国大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