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123章 生与死轮回不止

重回80当大佬 第123章 生与死轮回不止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五轴以上、高加工精度的自动机床,在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机械加工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提升这方面的国力,即使是顾骜这种提线做全局规划课题的大人物,也是值得再亲自出手、下一次场,给大伙儿做个样板示范。

当然了,如前分析,顾骜并不是万能的神,目前他能假借“研发摄影机器人”这个借口窃取来的,只是这个大目标的一小部分——

也就是说,“提升自动化程度”这个分解目标,顾骜可以有所为;

而“提升加工精度”这个分解目标,他依然毫无办法,需要国内的工程人员继续自己奋斗。

同时,即使是偷“提升自动化程度”这一细分目标,也是讲究时机的。

历史上,到了80年代后期,因为工业机器人的无刷电机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至于数控机床的很多连贯性变速加工动作的控制得到了巨大提升,也开始对“加工精度”体现出越来越大的帮助。

以至于美国和曰本对这方面的技术重新卡得越来越紧,甚至在87年东芝事件后一度重新收入红区。

所以如今趁着配套技术还未成熟、整个价值链尚不明显,先偷出来研究着,将来是有很大好处的。

这里面的细节,诸位看官也没必要恶补了,说了也不懂。

一言以蔽之,那就像是“没有智能手机出现之前,SIRI的语音识别控制技术前途不大、没那么值钱。而配套的智能手机这一集成平台出现后,SIRI技术反而值钱了”差不多道理。

打的就是“研发者还未来得及充分意识到其值钱程度和应用广泛性”之前的时间差。

另外,顾骜在课题辩论中提到的“库卡公司的摄影机器人肯定会因为西方国家的劳动安全法律限制,无法自力研发完成”这个论断,也绝对不是虚言。

而是被后来的历史所证明的了。

因为德国和美国对工人、演员的生产安全性近乎变态的保护,库卡机器人的这个构想被拖延了整整30年。

一直到2006年多伦多大学的杰夫.辛顿教授弄出“深度学习算法”,让人类进入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时代后。

2010年,美国一家力回馈自动修正预设工程的工业机器人公司、Rethink-Ribotic,才弄出了“可以让机械臂遇到意外的障碍物后,立刻因压力传感器而停止程序动作、并在力回馈的大数据指引下、自行学习新的替代作业动作”。

然后,库卡机器人才从Rethink-Ribotic的设计启发为基础,把摄影机器人也做成拥有撞到演员/摄影师后会自动修正“学习”运镜轨迹的功能。

这也是没办法的,德国工业在写死程序的数控加工时代,站到了世界巅峰(和曰本一起),但也正是因此,德日两国在旧时代做得太完美,错过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的弯道加速,切换赛道时远远被中美甩开了。

一个民族太严谨,太规律,往往在解决“如何应对不守规矩的意外扰动”时就缺乏想象力。而中美没有德日那么规律、严谨,他们不守规矩,也就擅长应对不守规矩,擅长“随时随地学习如何处理意外”。

这就是克里斯坦森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吧,上一个世代做的越完美,社会整体技术环境向次世代跃迁时,你就越容易死。

后世德国库卡机器人2012年最终完成该项目时,它已经被中国的“美的”收购了,不再是一家独立的德国本土血统公司。(实话实说,现在在“深度学习”的算法工程师领域,中美比德日领先太多了)

顾骜前世在阿狸系干了这么些年,对于大火的人工智能周边应用,当然都是略有研究的,虽然自己写不出算法,至少懂大略的逻辑。

所以上述这些“秘辛”脉络,他心里有数。

由此反推,他也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

库卡机器人花了30年的时间,一直等着,等到“深度学习智能”出现,才解决了“自适应突发意外”的问题。

换言之,如果顾骜不在乎这些极小概率的“突发意外”,哪怕就做成一个撞上了演员后还会继续按原定力量撞下去的摄影机器人,那是不是可以提前30年就研发成功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忽视意外的自动处理,这个技术提前几十年出现并不逆天。

不能因为“30年”这个时间看上去很久,就吓到自己。因为内行看门道,顾骜知道这整整30年,就是浪费在‘解决那极小概率的意外’这一安全考量上。

说到底,是好莱坞的演员工会太强大,把资本家逼得没了活路。加上好莱坞的强盛有没有外敌可以威胁,生产率再低下也没关系。

因此很多有可能减少演员/摄影师工作机会的新科技进步,只要稍微有一丁点危险性,就会被演员/摄影师工会扯虎皮拉大旗抵制。

……

顾骜上述这些分析里,涉及到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事件性知识,顾骜当然不能拿来说。

但是其余分析性的事实,顾骜拿来给课题组战友们讨论,是毫无障碍的。

他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从美国、德国的生产安全法规说起、从各大工会借口风险趁机闹事的历史案例侧面烘托,终于成功勾勒出了一副宏伟的蓝图。

“所以!今天这个案例角度的分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那就是我们可以从‘因为美国/德国的工人是被剥消者、他们没有主人翁意识、不肯为国忍受安全生产风险而被限制了’的工程、科研项目入手。

寻找在美国做不合法、而到了中国就合法、没有臭公会掣肘的研发场景。把那些不满工会监控的资本家,拉拢到我们的阵营中来,甚至让他们配合、进行研发转移。

就像南非利用自己‘医生医死人不负责、没有难缠的FDA’的法律环境优势,吸引疯狂科研型的美国医生去他们那儿,创造了‘南非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起心脏移植手术’的冗余。我们的风险耐受力,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顾骜最后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论断,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太有高度了。

叶纨在深深的震惊之后,立刻觉得热血沸腾。脑内飞速思索了一番对策后,直接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杨信,你立刻把剩余还未梳理完解决方案的灰区技术、所对应的技术持有公司清单列出来。

米娜,你立刻根据这份清单、然后对应检索美日德三国劳工权益监管部门的处罚文件,看看这些大公司近年来的新技术研发项目,有没有受到过生产安全处罚而停滞的。

凡是他们想搞、但是因为劳工生产安全被处罚的,我们统统可以尝试接触!说不定这些公司还会有因为不满其国内法律,而愿意跟我们一起对付本国工会的呢!”

“接触不接触,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先做前两步吧。”顾骜恰到好处地泼了一点冷水,顺便也宣示了他对课题的主导性。

叶纨这人,太立功心切了,必须敲打敲打。

叶纨脸色微微一红,也知道自己表现欲强烈了点:“你老成持重行了吧,你说了算。我们先把东西作出来,提交给领导看了再说。”

顾骜见大家都统一了思想,他也就不介意占点便宜了:“那么,库卡机器人的案子,我亲自出国考察,操办试探一下。我会每天做好谈判的秘密记录、以及总结工作流程的。你们在国内,把其他剩余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做一下。

开学后,咱把两部分整合起来,这样既有可行任务列表,也有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作流程和经验总结,课题才完整嘛。”

顾骜的话说得那么漂亮,潜台词就是:

出国考察浪的活儿归我。在家里查外国法律、行政处罚文件、科技公司劳资纠纷记录的案牍劳形苦活儿,就交给他们仨了。

但没办法,谁让他有想象力,能提出那么高屋建瓴天马行空的创意呢。

而且,他还不用国家报销差旅费。

叶纨气得直咬牙,却也只能忍了:“就知道你要带女流氓去浪!去吧!家里有我呢!刘校长那边,申请我帮你背书!

你还真是行啊,为了花天酒地,能想出那么多巧立名目的借口。”

米娜轻轻拉了一下叶纨,劝解道:“叶姐,你何必管顾学长动机怎么想的呢,人家的计策确实对国家也很有贡献啊。”

叶纨苦笑,内心颇为酸楚:米娜这小妮子,真是死心塌地了,明知没结果,还这么飞蛾扑火……罢了,反正自己是拉不下这个脸面,放弃了。索性就扮恶人扮到底,给你丫的助攻吧。

米娜要是挖到了墙角,至少也能看那个女流氓的笑话:你不是投怀送抱抢男人么?结果还不是沦落到二女分夫!

……

顾骜搞定了课题组里的战友,统一了大伙儿的口径,这才把萧穗、马风、闻莺一行人放进来。

顾骜冠冕堂皇地说:

“我出国有些考察任务,是我自己的电影公司、上次倒腾了设备之后,觉得还有些有利可图的东西。去美国的手续,我会帮你们办妥的。你们也做好准备,给我做点力所能及的助手工作。”

至于“对库卡机器人方面提出研发需求”后,后续的机密内容,顾骜当然是一句都不会说的。

从萧穗到马风,都只知道顾骜是“觉得摄影机器人技术能赚钱,所以想看看”。绝对不会听到任何数控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素材,乃至对美政策分析的内情。

也就是说,大伙儿都相信顾骜是奔着“赚钱”这个动机出国的。

这种保密很有必要。不然跟后世中兴那样,随随便便被人搜查都能搜出泄密资料,岂不是砸自己的脚。

顾骜可比那些官L缜密得多,他是天生能自己骗过自己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