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我和我的插画师妹妹 > 第二十章 上门女婿蒋玉成(四)

“现在回过头是不是nc姑且不论,”小琪分析道,“站在龙套党的角度上,如果你是穿越者,我是土著,我们围着你转也就忍了;现在你也是穿越者,我也是穿越者,凭什么我要听你乱指挥?结果就是这样,离开了各位公公们的支持,《1629》最后只能变成一篇没什么亮点的小白文…”

“而《1629》之后的临高,就是对其的一种拨乱反正――而《火球的距离》采用的模式,应该也是临高所开创的,这种群力创作的模式…”小琪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当然我没去过超大,具体的情况我并不是十分了解…”

“啊,这个我倒是知道――”蒋玉成连忙说道――作为一名老cd,当初在空版跟某些神棍厮杀之余,自己也曾经看过88区的那个集体创作的贴子(当然,这个时候他已经入坑了),他还记得《火球》外传的妹控篇,就是一位文笔精湛,曾经在矽统上写过佛经的佛学大湿的作品…

“临高和火球这两部书,应该说都吸取了1629的经验教训,大量应用了来自各位坛友的合理化建议――对各位公公及其他龙套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够虚心接受,直走合理化技术路线,让每个章节都能尽量经受住考证。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火球》才会有“乌鸦嘴的距离”这个别称――作者对于********的把握非常精准,在设计情节的时候就一定程度地预测了国际形势的走势,自然也就会被当成发改委和张菊座一样的存在了。”

“不过,说起来这还是原来的龙套模式啊,”蒋玉成追问道,“这跟以前应该没什么区别吧v仅是作者更加从善如流了而已…”

“玉成哥说对了。”小琪赞赏地看着蒋玉成,“确实如此――不过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早期的临高确实如此。临高的正文我虽然没看全。但是x空山上的讨论我倒也看了不少――玉成哥你知不知道女仆革命篇?”

“当然知道啊!”蒋玉成回答道,“不就是几个元老为了要女仆妹子暖**。上街散步的事件吗?说起来那段写得真心赞――现在有的时候我都把这段翻出来重新看看…”

“没错――女仆革命这段,不仅是个精彩至极的情节,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sc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小琪说道,“当时我还记得公公们在论坛上积极跟进,各种场景模拟精彩纷呈。而作者吹牛者把论坛上的帖子略为之后写到书里一下子让情节变得更加生动丰满了。”

“这样一来的话…”顺着小琪的话茬,蒋玉成顺藤摸瓜地得出了结论,“大家肯定就更加积极地参与进写作过程了吧――毕竟这些龙套都是自己在那个世界的投影…对了。小琪你刚刚说到,传统网文的创作,是围绕着爽点进行的吧?”

“是的――其实所有网文的创作,都是遵循这条原则的。”小琪十分肯定地说道。“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对爽点的侧重也不一样,像传统网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白文。侧重的就是装13打脸,扮猪吃虎这样的,面向网文界人数最多的小白群体的爽点。”

“那临高和火球这样的作品…”在小琪的启发下,蒋玉成很快就找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侧重的就是参与写作的公公们的爽点?”

“非常正确――”小琪再一次点了点头。“而参与写作的公公们的爽点,自然就是自己对整个剧情的参与程度――旁观一个再精彩的故事,也不如亲自创作一个故事来得更爽,而吹牛者的从善如流,进一步地增强了公公们参与创作的爽点――后来大家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建议和推演了,不少人干脆自己动笔写起了同人…”

“诶,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来了…”蒋玉成恍然大悟,“cd的那个火球讨论帖里,有几个短篇,比如欧庆春怒抽不孝子,神炮手安卡林之类的,就是其他人写的同人,最后也被整合进正文的主线里了。”

“嗯,这就是所谓的“同人转正”。”小琪说道,“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大家创作,而另一方面呢…我估计应该也是为了凑字数――毕竟这些作者的节操都不是很充足…作者从这些同人中选择出写得出色者化用到自己的的情节也开始为这些同人开出一个个小的主线剧情如新道教、宅党、兰度等情节实际上都是这种“同人转正”。”

“对于临高来说,在这之后公公们写自己扮演角色的同人就不再是一种自娱自乐了,而是真的变成为进行创作――事实上兰度爵爷之类的,当初没报名的同人写手也靠着自己写的同人拿到了元老的资格,还让的主线由自己的同人来引领――这就是一个最终成型的,典型的集体创作模式:

每一个写同人的只要写的好都可能被吸收到。除去同人之外,龙套众在论坛上的每一个提议,每一种思路都可能被用到,这也让《临高启明》拥有了一个极其具有开放式结局的可能。现在看来,《火球的距离》应该也是这种集体创作的产物。”

“嘛,火球的话,还是有点不同的…”蒋玉成补充道,“从讨论帖上看,应该是大家先集体讨论,确立一条主线,再以同人的形式往这条主线上面填充情节吧…”

“没错――主线情节的话,应该是因为参与者不断地讨论,博采众长,所以才能比较准确地推演********的走向…”小琪说道,“当然,这类作品一般情况下还是要有一个主要的创作者的――就像咱们之前写游戏的剧本一样,如果没有玉成哥你作为导演,协调整个剧本的创作的话,那么光靠我和余宝晨师姐,肯定是写不成什么东西的嘛!”

“哈哈,这个嘛…”蒋玉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正准备习惯性地摸摸后脑勺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小琪的表情好像有点微妙的变化――拒她努力地在掩饰,蒋玉成还是能看出,她的表情有那么一点不自然,就仿佛她刚才无意间踩了地雷,说了某些不该说的事情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蒋玉成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似乎是为了掩饰刚才自己的窘境,小琪把话题重新对准了刚才讨论的内容,也就是这一类群体创作作品的特点,“这种作品,跟其他网文相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那就是没有主角,属于典型的群像剧。”

“啊,这个我在x空山的讨论帖子里也见过…”蒋玉成回答道――之前他在推书贴里,曾经看见不止一个蛋疼人士在下面回复“看了十几万字没找到主角,弃了”。当然,对于《火球的距离》或者临高这样的大作,个别蛋疼人士弃坑与否,显然不会影响到书的知名度和评价…

“大部分网文一般会使用单主角模式,因为的核心在于代入感――只有让读者代入到主角里,才能让爽点对读者真正有效。”小琪解说道,“对于普通的作者来说,因为笔力分散的缘故,多主角会严重削弱表现力,进而削弱代入感,所以一般的作品都会使用单主角模式。”

“但是这种集体创作的作品,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吧?”蒋玉成问道,“毕竟这是大家在写,作者本来就不是一个人。”

“没错――而且集体创作的作品,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主角,”小琪继续补充,“因为大家都是作者,每个作者笔下都有一个自己的主角,想要把这些主角全都统一在一起,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另外,这些群像剧类的作品,一般都属于军史类作品――这类作品通常都会以一个宏观的视角来展开,不可能局限在某一个具体的个人视角内,尤其是《火球的距离》这样的现代军事类作品…”

“啊,这个我知道,”蒋玉成抢着回答道,“现代战争本质上其实是反英雄主义的,不可能有一个打遍全场的“主角”存在。”

“嗯,就是如此――”小琪点了点头,“所以如果限定某个人来当主角的话,就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把主角定义为前线的一个作战单位的话,那么视野就只能局限在非常狭窄的一个小圈子里;而如果把主角定义为战区指挥官的话,视野同样也局限在指挥部内,战场气氛就完全没办法渲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