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四百八十一章 法兰西最年轻的少将

兰芳 第四百八十一章 法兰西最年轻的少将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土伦战争结束之后,奥古斯坦与拿破仑做了一番交谈。

在交谈中,奥古斯坦十分惊喜地发现拿破仑作为一名军人也不止一次的阅读过《共和国》这本书,并且表示——这本书解决了我心中的迷茫,让我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的道路。

“我的哥哥、总统先生也是因为赵大总统的这本书而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甚至于整个法兰西共和国都是因为这本书而建立起来的,如果你认同共和集权主义和公民主义,那么我觉得,你在法兰西共和国一定大有可为!”

奥古斯坦非常欣赏年轻的拿破仑,返回巴黎之后很快就把拿破仑推荐给了罗伯斯庇尔,正巧巴拉斯返回巴黎之后也向罗伯斯庇尔推荐了拿破仑,于是罗伯斯庇尔很有兴趣的接见了这名年轻的军人。

自然,他们谈论的非常愉快,罗伯斯庇尔发现这名年轻人不仅拥有很不错的军事知识和才能,在政治思想上也是向共和主义靠拢,是反对王权一派的,是他目前在军队当中非常急缺的那种复合型人才。

于是,罗伯斯庇尔下定决心要提拔拿破仑,把他安排到了目前由总统掌控的志愿兵团之中担任一名炮兵营队长,直接让他指挥一个炮兵营,军衔直接升为准将。

这次破格提拔让年轻的拿破仑进入了很多人的视线。

而归他指挥的炮兵营是仿照华联军队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复合型炮兵营,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和罗伯斯庇尔目前所能找到的所有炮兵,可以说是志愿兵团的最强火力,年轻的拿破仑对于能够指挥这样一支炮兵欢欣鼓舞,喜不自胜。

也就是在志愿兵团里,拿破仑结识了担任志愿兵团外聘总教官的赵长安。

对于这位总教官,拿破仑因为其赵学宁弟弟的身份对他非常感兴趣,刚一上任就去拜访了赵长安,赵长安也对这名年轻的炮兵军官很感兴趣,得知他第一次登上大战场就指挥了一次精彩的战役,赵长安很是希望与他做一番交谈。

两人谈论了炮兵战术,步兵战术和共和集权主义,拿破仑得以全面了解了赵学宁的创业史和共和集权主义的来源,而赵长安也得知了拿破仑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得知拿破仑不是一个泥腿子,而是受过比较好的高等教育。

两人的谈论非常愉快,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而在接下来的相处日常中,拿破仑对于炮兵运用的独到见解和天赋给赵长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发现拿破仑在指挥炮兵作战的方面有非常敏锐的天赋。

他总能在一片混沌的战场上发现至关重要的属于炮兵的位置,并且十分善于也愿意使用炮兵的重火力对敌人的力量进行十分强有力的破坏。

兰芳十六年、也就是1795年的一月份,在马拉对法兰西中南部的三个省份大搞土地改革和铲除王政余孽行动的时候,罗伯斯庇尔下令志愿兵团出动,作为总统直属军队的特殊身份,登上向南抗击进犯的西班牙军队的战场。

当时,西班牙的一支军队越过了比利牛斯山,侵入了法兰西的南部疆域,即将与撒丁王国的军队合流,对法兰西的南部、尤其是东南部疆域造成严重威胁。

此前在这里抵抗的法军战斗不利,连连退却,已经丢失了两个省份。

罗伯斯庇尔要求志愿兵团必须要拿出战果,击溃西班牙军队,收复两个沦陷的省份,稳住东南战线,并且进一步对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等国的军队进行威慑。

志愿兵团的兵团长、总指挥是罗伯斯庇尔信任的儒尔当将军,副总指挥是作为罗伯斯庇尔亲信的保罗·巴拉斯,拿破仑作为炮兵营队长也是最高指挥层的中的一员。

因为这场战斗绝对不能失败,所以为了给这次作战再加上一层保险,罗伯斯庇尔亲自出面请求赵长安作为“随军观察员”跟随这支军队前往作战地区,帮他把把关。

并且为了表示信任和托付,罗伯斯庇尔在军事委员会上秘密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就是在高层军官们有不一致的意见的情况下,赵长安拥有关键的一票投票权。

不过赵长安并没有用上这个特殊的权力,因为这支军队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

这支军队开赴战场之后,其作战体系和战斗力很快就得到了印证,由赵长安以华联式的军队训练方式训练出来的这支法军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战场上的韧性。

三万人的兵力很快就在沦陷的两个省份接连歼灭了入侵的西班牙军队、撒丁王国军队两万三千人,甚至直接把入侵的西班牙军队全歼。

至于撒丁王国,则是直接反攻到了撒丁王国的本土,又歼灭了其一万多人的边防军、摧毁其边境三座城市之后才带着满满的缴获凯旋。

到三月底,这场战争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全胜而告终。

整场战斗中,表现最突出的自然是新锐将领拿破仑。

他指挥他的炮兵营给步兵们以极大的火力支撑,往往在正式接近战斗发起之前,他就已经用火炮将对方的炮兵击溃、将对方的阵列打散,法军步兵们甚至不用抵进射击,直接发起刺刀冲锋就可以了。

他非常善于利用葡萄弹打击敌军的军阵,对于西班牙人喜欢使用的密集军阵,他这种打击一打一个准儿,而西班牙方面的炮兵反击又完全不能撼动他的布置,他总能给予西班牙人凶狠的反击。

甚至于他并不仅仅满足于使用炮兵作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也会勇敢的带领自己的士兵挺着刺刀展开冲锋,亲自捣毁敌人的炮兵阵地,还会从炮兵阵地迂回包抄敌军的侧后方,使之大为动摇。

这一战之后,拿破仑勇武的名声就在志愿兵团里坐实了。

罗伯斯庇尔得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之后,喜不自胜,立刻下令嘉奖志愿兵团,并且通报全国全军,将志愿兵团改称法兰西共和国第一兵团,嘉奖了所有参战人员。

然后,他下令把拿破仑提拔为第一兵团第一军军长,授少将军衔。

年轻的拿破仑便从法兰西最年轻的准将一下子跃升为法兰西最年轻的少将,是个正儿八经的正牌将军了。

罗伯斯庇尔本人当然也因为这场战斗的胜利获得了更大的威望,第一兵团和总统卫队成为了他的权力的坚实基础。

罗伯斯庇尔受此鼓舞,决定一方面开始推动更多法军兵团的建设,一方面又给第一兵团下达了更多的命令。

他下令拿破仑率领第一兵团第一军继续在意大利北部的战争,而第一兵团的其他两个军则在儒尔当将军和巴拉斯的率领下向北挺进,参与到莱茵河一线针对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战斗。

第一兵团小试牛刀之后,便兵分两路开始了更多的战斗。

而年轻的拿破仑更是因为得到了罗伯斯庇尔的信任,得以单独指挥一支军队,独立负责一个方面的战斗。

在意大利北部的战斗之中,初次指挥一支军队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的拿破仑体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和适应性。

他几乎没有用到作为随军观察员的赵长安的指导就完美的发挥了炮兵的威力,并且进一步指挥步兵把撒丁王国和那不勒斯的联军打败。

在他迅猛的攻势下,法军以一万人的少数兵力、仅仅用时两个月就逼迫撒丁王国和那不勒斯向他提出了投降的请求。

年仅二十五岁的拿破仑在这场战斗中再次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俨然成为法国军阶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与此同时,儒尔当将军率领的法军两万人在莱茵河战线正面对抗普鲁士、奥地利的军队,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他不仅打过了莱茵河,还在莱茵河东岸打败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联军三万人,捣毁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设置在莱茵河东岸的后勤基地,缴获大量军需粮草。

法军两路获胜,算上之前对带英和西班牙的胜利,反法同盟的军队已经被法军挨个揍了一个遍,最初那嚣张的气势荡然无存。

眼看着罗伯斯庇尔的威望因为战争的获胜而节节攀升,马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决定加速自己的行动,罗伯斯庇尔既然对外取得了胜利,他也必须要在内部铲除叛乱和王政余孽分子,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于是一方面他宣布在法兰西各省都要设立公共安全部的分部,组建隶属于公共安全部的安全武装。

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个名义在当地执行法兰西共和国的律法,强势推动共和国政府的统治,将该地方纳入共和国政府的统治序列之中。

他对于原先地方上继承自王政时期的政府很是不信任,决定结束这些政府的存在,转而以公共安全部的名义建立对地方的“临时管制”。

他宣布根据法兰西共和国的法律,共和国政府有权力对发生叛乱、反革命事件的地方进行临时管制,直到地方上的局势恢复平稳。

在此期间,地方上的一切权力归属于执行“临时管制”措施的公共安全部。

因为对这一规定的初次执行,马拉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中央政府内部对马拉的这个措施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所以没答应马拉大规模推广,而是先在三个省推动了试点,想要看看效果怎么样。

而且在罗伯斯庇尔的要求下,公共安全部在地方上的权力也要受到限制。

即地方上的临时管制措施需要在最高法院特派员的监督下进行,同时也要让民政部和财政部两个部门的专员一起行动,不能让地方省份成为公共安全部肆意妄为的温床。

这一要求被国务委员会通过,最高法院和财政部、民政部可以安排人员随同马拉的部下一起行动。

马拉对此倒也没什么太多的意见,最多觉得罗伯斯庇尔是想要限制他的行动自由,不过他不在意,他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义的,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支持。

他对敌方的管制措施是从清查财政税收入手的,如果当地有小规模叛乱,那就更简单,公共安全部的武装直接就能给它镇压了,叛乱不到一定规模是不需要军队介入的,公共安全部武装自己就能给它镇压下去。

然后就顺势没收财产、清理土地之类的。

要是没有叛乱,就从财政税收方面入手,清查历年财政税收的账册,核对账目,看看有哪些人为所欲为侵吞国帑、鱼肉百姓,揪出来,把他推上断头台!

从1795年的一月开始,法兰西共和国内外两个方面都开始了非常犀利的对反动势力的反击行动,并且都进行的比较顺利。

其内部虽然有一些争执,罗伯斯庇尔和马拉之间的斗争也是摆在台面上的,但是两人维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没有让共和国政府陷入分裂、对峙的局面。

这对于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同一时间,华联也在飞速发展。

在赵学宁获得了来自法兰西的一百一十六名重要学术专家的帮助、史诗级增强了兰芳大学的科研水平之后,兰芳十六年的六月,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之后,赵学宁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圣彼得堡方面派遣的原本准备远征伊尔库茨克的远征军主力在哈萨克草原西北部的奥尔斯克堡附近被安西军分区司令官张剑南率军全歼。

其主帅苏沃洛夫率领军队经过苦战之后弹尽援绝,最后选择了投降,剩下来的四千残兵败将跟着他一起向张剑南投降,交出了武器,成为了俘虏。

至此,俄远征军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方面在哈萨克草原小玉兹地区设立的全部军事堡垒也被华联军队全部拔除、占据,圣彼得堡方面在哈萨克草原上历时百余年的经营就此全盘覆灭。

华联已经在事实上实现了对中亚地区的“独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