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兰芳 > 第二百八十章 脑门上长出通天纹了!

兰芳 第二百八十章 脑门上长出通天纹了!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永琰赐下的圣旨抵达了西安。

王杰在城楼下设祭坛宣读圣旨,让张秀才接旨。

张秀才确定了此事的真实之后,很快下城接旨,确定自己得到了陕西提督的职位,并且被封一等子爵,并且进入了镶黄旗之中,成为了带清社会中的统治阶层——旗人阶层。

张秀才对此感到很高兴。

作为一个对于带清官僚体制略有些了解的秀才出身的读书人,他自然知道带清这个八旗体制意味着啥。

虽然作为汉人,他只能进入汉军之中,但是他加入的是镶黄旗,镶黄旗作为八旗首旗,地位是很高的。

八旗内部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听起来好像是二十四支,但实际上,八旗从来都只是八旗,没有二十四支之说。

甭管你是什么出身,加入镶黄旗,你就是镶黄旗旗人,然后才在镶黄旗内部分出满洲、蒙古、汉军之分。

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虽然有独立的旗籍,但是并没有独立的旗主,八旗旗主始终只有努尔哈赤家族以及他们的后代们。

各旗旗人正式自称一直都是名字和旗籍在前,然后才说自己是满洲、蒙古、汉军。

因此甭管你是满洲人还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加入以皇帝本人为旗主的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三旗,你在八旗内的地位就是比其他五个旗的旗人要高。

正因为镶黄旗作为八旗首旗,地位最高,所以镶黄旗内的汉军人士一般都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就跟随后金政权的那一批人,称之为陈汉军。

皇太极本人是非常信赖和倚重八旗汉军的。

清军入关之前,八旗汉军的地位很高,很重要。

相对于利益权力关系错综复杂的八旗满洲,由皇太极一手提拔建立起来的八旗汉军更像是皇太极的私兵,对于皇太极的命令绝对服从,成为皇太极压制满洲内部反对者的重要力量。

能够加入镶黄旗,基本上就是带清统治下一個汉人出身的人能够在统治阶层内抵达的最高点。

更别说有了陕西提督的实职,张秀才就能带领军队,确保自己的安全。

一日之间,从一个“反贼”成为带清帝国内的实权人物、高层领导,一下子翻身做主人,张秀才高兴得几乎想要跳一支舞。

书里说的果然没错。

如果想要改变人生命运,除了十年寒窗苦读考科举之外,杀人放火受招安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只要能活下去,就能改变悲惨的命运!

兰芳十年、带清兴安元年三月十二日,张秀才统领的西安义军共五万余人正式投降带清,大开西安城门恭迎陕甘总督王杰进入。

王杰进入的时候,发现全城士兵和张秀才手底下的军官文士们都恢复了带清发型,一条金钱鼠尾十分合乎规制。

于是他笑着发问。

“之前本官听说你们都割了辫子,重新蓄发,怎么现在一个个都是如此标准的大清发饰?”

“此前不懂事,走了错误的道路,现在重新归正,当然要拨乱反正了。”

张秀才谄媚道:“下官既然已经进入镶黄旗汉军,成为旗人,当然要以旗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绝对不能松懈,王大人您说呢?”

对于这种首鼠两端的小人,王杰很不喜欢,也根本谈不上信任。

但是面对到处都是叛军的局势,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姿态,以此分化、迷惑义军,让义军不会全力反清,不会铁了心的和朝廷大军作对。

否则再多几个李政那样的人,他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总而言之,恢复了对西安的占领,是带清在战略上的一个胜利。

收降了张秀才手底下的五万多人之后,王杰把其中三万人挑选出了两万精锐编入自己的军队里,使得自己的军队人数增加到了六万人之多,而张秀才依旧统领两万自己的旧部,归属王杰指挥。

在张秀才的号召下,整个西安府的义军在短时间内都陆续归降带清,只有极少数人坚持不愿意再次归降带清。

于是作为投名状,张秀才亲自带领自己的军队去往蓝田县讨伐坚决不愿意投降带清的义军小头目徐香。

徐香只有两千部下,张秀才多次劝降,徐香坚持不投降,还痛骂张秀才是有奶便是娘的混蛋,是汉奸,不得好死,气得张秀才脸色涨红,挥军猛攻蓝田。

徐香兵力少,抵抗不住,很快战败,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投降,最后战死,张秀才把他的脑袋砍下来,尸体则挫骨扬灰,又把生擒的他的部下和家眷全部坑杀,以此泄愤。

经此一役,王杰稍微相信了一点张秀才,给予了张秀才一定的信任,随后便开始筹划向凤翔府进军,讨伐凤翔府一带的反清义军。

也就在这个时候,王杰忽然接到了永琰的圣旨。

圣旨中,永琰决定把王杰抬入旗籍,并且也让他进入了镶黄旗。

同时,永琰还有特殊规定。

进入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的汉军旗人,和三个旗的蒙古人一样,都可以同时拥有同一旗中满军旗人的政治待遇。

王杰愣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当前的特殊情况使得永琰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他居然决定把上三旗三个部分的旗人一并提拔为最高等级的旗人,并且从中抹掉了满洲、蒙古和汉军的界限。

这……

不可谓不是一个超大的政治事件。

清初入关前后一段时间,因为统治中原的需求,八旗汉军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比较高,但是到了康熙中期以后,八旗内部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满洲贵族统治经验的日渐丰富,八旗汉军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

这一时期,带清出台了很多的制度,尤其在官制方面有了诸多的规定。

带清的编制岗位叫“缺”,朝廷在制定官缺的时候,分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四种,不同出身的官员在任命上有很大限制。

简单来说,八旗满洲的人可以担任带清国内任何一种官职,没有禁忌。

八旗蒙古除了满洲缺以外,什么职位都可担任,禁忌稍稍有一些,但也不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八旗汉军可以担任汉军缺和汉缺,禁忌就比较大了,没有前两个层次的选择权利。

普通的汉人则选择的余地不大,很多岗位是没有资格铨选的,只能拼了命的卷科举,去争夺那些本就不多的官职,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除却普通汉人,八旗体制内满洲、蒙古和汉军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原本,就算是镶黄旗汉军,在官职选择上也仅仅高于普通汉人,或许有些特例,比如李永芳家族后裔,但整体来说便是如此。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永琰一道圣旨下达,皇帝主掌的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三旗的旗人合三为一,抹掉三族界限,成为一个整体。

只要加入这三个旗,无论民族属性,大清国所有政治资源向你开放!

王杰激动了。

作为陕西人,作为一个靠着科举途径进入仕途的汉人读书人,王杰深深的明白汉人入仕的困难程度和旗人、尤其是高等级旗人入仕的简单程度。

上三旗的满洲旗人在出仕的问题上根本就是火箭飞升,完全不可以常理度之,所有提拔都没有理论上的界限,甚至十几二十岁就达到汉人普通进士五六十岁的地步。

而普通汉人是想都别想,乖乖卷科举、熬资历,熬的头发花白,都不一定能触碰到人家满军旗上三旗的起点。

但是一旦加入旗籍,子孙后代就都有了入仕方面的特权与快车道,不必再去和几亿汉人玩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政治游戏了。

他的子孙后代从此可以飞黄腾达,脑门上长出通天纹,直达天际了!

世上还有比这个更美妙的事情吗?

王杰为此激动万分,乃至于感激涕零,当场面朝太原的方向三跪九叩,以表达自己对永琰的感恩之心。

除了这份让王杰自己感到十分欣喜的圣旨之外,王杰还得到了一份圣旨。

关于挑选合适人群加入上三旗汉军序列的诏令。

永琰认为之前的战争之中,由于太上皇的政策失误和兰芳军队的大屠杀,使得八旗丁壮损失惨重,除主动出逃的两红旗之外,各旗兵丁折损都超过六成,其中上三旗折损率超过八成。

八旗乃大清根本,上三旗更是八旗之中的根基,上三旗旗人损失太多,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所以,经过慎重的思考,永琰决定重新开启入旗的工作,就从皇帝主掌的上三旗开始。

永琰让王杰注意挑选优秀的汉人军官、士兵报上名来,然后朝廷会根据王杰的名单挑选优秀的人才进入上三旗之中,以填补缺失的旗人员额。

这份圣旨的内容比起上一份更让王杰感到激动。

因为这意味着清政府终于要改变自乾隆初年以来对满洲人过于倚重的局面,而开始重视汉军旗人了。

这对于天下汉人来说,无论是文人还是武人,都是一个大好机会。

这就说明他们凭借自己的功劳进入帝国上层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这多是一件美事!

考虑到这一点,王杰就召集来了军队里中层以上的全部军官武将,连带着张秀才的部下都被喊了过来,大家一起开了一个会,会议上王杰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为了让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了解八旗制度的特色,王杰还特意将这个特色掰开揉碎了讲了个清清楚楚。

最后,他做了一个总结。

“上三旗兵丁折损超过八成,这是国家的灾难,对于吾等来说,却也是一个机遇,眼下天子圣明,抹掉上三旗满洲、蒙古和汉军的界限,只要加入上三旗,即可享有全部员缺的选择之权!

诸位只要努力,入选上三旗,无论是镶黄旗、正黄旗还是正白旗,只要入选,更是前途无忧、子孙享福,如此一来,诸位的家里是要给伱在族谱上单独列上一页纸的!”

王杰微笑道:“所以诸君,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千万不要放过这个机会!”

部分武将、军官大为惊喜,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争取脑袋上长出通天纹。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军官心里直犯嘀咕。

他们想着带清之前强势的时候使劲儿打压他们这些汉人,现在旗人死的差不多了,又让他们加入八旗,给待遇给官位,说得好一点是施恩,说的难听点不就是快死了找垫背的吗?

他们这个时候玩命加入八旗,万一改明儿兰芳北伐,把带清灭了,皇上都没了,他们这些八旗的人不是要殉葬吗?

他们可是听说了,兰芳的政策是对旗人通杀,一个不留的,但凡是个旗人,都能要你命。

如此一来,这个所谓的好待遇还是个好待遇吗?

众将领和军队的激情程度并没有达到王杰的预期,这一点,王杰冷静下来之后倒也是有所觉察。

不过当下这个情况,军队有这样的反应也能算是正常,所以王杰并未过多的在意。

在他看来,只要不断获得胜利,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之下,不怕没人加入八旗。

到三月中下旬,陕西清军先锋已经进入了凤翔府,开始在凤翔府当地探查当地义军的具体情况。

很快,他们得知,凤翔府当地有三支主要义军,分别是号称青莲大仙的孙青莲所统领的“青莲军”、以及号称凤翔大将军的刘满山统领的“凤翔军”,以及号称秦王的赵六所统领的“天道军”三支义军。

三支起义军里,刘满山的实力最强,拥兵最多,攻城略地,据说已经拥兵超过三万,声势浩大。

赵六统领的天道军兵力也差不多到了三万,只有青莲军兵力稍微少一点点,但也没少到哪里去。

反正这三支起义军基本上掌控了整个凤翔府,凤翔府的官员、地主团练武装不是已经覆灭,就是投降了起义军。

所以进攻凤翔府的任务并不轻松。

尽管如此,受到一定激励的清军也没有打算退缩,八万多清军在王杰的统一指挥下厉兵秣马,准备向凤翔府发起强势的进攻。

清军在陕西的顺利进展自然也被兰芳得知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