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暮汉昭昭 > 第一卷 第十九章 鼎立

暮汉昭昭 第一卷 第十九章 鼎立

作者:廿九去武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42: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匡刺杀曹节不成身死的消息几日间便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只是大家都以为这个刺客的名字叫吴阗,是兖州陈留人。

真正知道他叫吴匡的,无外乎何进,阳球,史子眇,刘辩四人而已,而在这四人当中,因吴匡之死最为郁郁的竟然是与其关系最为薄弱的刘辩。

刘辩郁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吴匡本不该在这个时间点身死,据他所知,吴匡可是要活到诸侯割据的年代的,而且他的儿子吴班更是蜀汉后期与魏延并称的肱骨大将,那可是正面硬刚司马懿,还刚赢了的男人,可这一切,就因为眼前吴匡身死再无可能重现了。

因为自己的筹谋,算计,或者是刻意偏袒某个历史人物,从而导致更多英雄人物的提前离场甚至是无辜生命的白白牺牲,刘辩产生了自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自我怀疑。

没错,因为他是刘辩,他不想让自己十四岁就死掉,可是这就是让别的生命因他而死的理由?虽然他知道很多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但是摆在眼前的终究不是可以建档删档的游戏,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刘辩又想到了那个留下《洛神赋》与曹植名讳的人,这个人悄无声息的出现,又悄然的离去是不是在提醒自己什么,还是说真有王莽穿越,刘秀位面的说法,这个时代的刘辩就是王莽,而那个人却是刘秀?

如果真的如此,那刘辩现在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如今到底不是刘辩思索有没有意义的时候。

吴匡所为,共计杀人三十又三,伤者二三十,虽说是批甲持刀对战赤手空拳,但是这个战损比也是极其惊人的了,然而事情自没有因为吴匡枭首身死而结束。

皇帝知此事,怒极。特命陈留国相曹莽彻查吴阗事,曹莽虽然惊疑为什么会有人以吴阗的身份行此事,但是如何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假公济私,大肆掠杀,一时间陈留下到百姓,上到豪族,尽皆闻曹色变,苦不堪言。

另外,曹节本于王甫事后威望有所削弱,难为宦首。突经此事,其人聚集十常侍与众黄门,携三十三黄门尸首及吴匡尸身与洛阳东城门前,恸哭不止,拭泪而言:“我等自可互相残杀,但如何能叫这般贼子来屠戮我等?”众黄门声泪俱下,共鞭吴匡尸身,自是同仇敌忾,曹节重为宦首。

史子眇后将此事告知了何进阳球,二人泣不能言,何进更是后悔莫及,遂发重誓,决意诛宦,从此以后何进声望大涨,士人集团与外戚集团分别以阳球何进为首,以诛宦为目的形成政治同盟,势力空前强大。

皇帝刘宏为了制衡士人宦官的实力,竟拜曹节为尚书令,领尚书台,一时间竟是权倾朝野,无人能出其右。需知武帝为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则职权重大,为“三独坐”之一。

皇帝此番对曹节的任命,显然是发觉了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明显朝着士人方面有所靠拢,故而行此之举,曹节自然不能放过这个绝佳机会,数月间就完成了尚书台六曹各主官尚书及所属郎官、令史的人员清洗。一时之间,整个尚书台尽为亲宦势力,公卿议事奏章皆不得近皇帝身侧。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的后半年,对于士人们来说,是极其黑暗的几个月,吴匡刺杀曹节是一个导火索,然而一击不中,导致曹节借皇权猛然反噬,把持中枢,皇帝刘宏干脆放任不管,不理朝政,终日沉醉西园,过上了极其奢靡的放荡生活。

也因为吴匡之死,何氏一族内部也发生了微妙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何皇后、越骑校尉何苗为主的亲宦势力,与以侍中何进为主的诛宦势力的全面对峙。而一边是母亲和小舅舅,一边是大舅舅,这样的对峙,无意会以控制刘辩或者说倚仗刘辩的方式进行展开。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历时五年,大汉帝国终于迎来了除刘辩以外的另一个皇子,刘协。

刘协的出生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其实颇为坎坷,自王甫以罪人的身份死了之后,王美人于后宫当中相当于完全失去了宦官的支持,加上何皇后性格乖戾善妒,王美人又素来畏惧,竟是在发现怀有子嗣后大服堕胎药,以求失了胎儿,保全性命。

只是不想刘协的生命力却是异常顽强,王美人大量的药物服用不仅没有对他产生丝毫影响,反而使其愈发健康成长,直至胎儿成型,皇帝刘宏知悉,格外照看,何贵人终是失去了机会,无法施展手段谋害皇子了。

刘辩对于刘协的顺利出生,从心态上来讲是挺矛盾的。

刘协的出生意味着未来皇帝的合法继承者一定有两个,那么后续万一董卓又入洛了,按照历史进程,无论是自己还是刘协,总有一个会被当成其立威对象废掉或者杀掉,要是那个被杀对象是刘辩自己,他当然是不愿意的,自己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在这个乱世活下去,而活下去的第一难关就是不被董卓杀掉。努力了十四年,然后重蹈覆辙,这实在是太残酷了。

可如果那个被杀对象是刘协呢?刘辩到底还是难以接受。毕竟他才是后世堂堂正正的汉献帝,在刘辩看来,这个可怜的小孩是真的太无辜了。

既然事已发生,那么要防止自己十四岁死掉,亦或是防止刘协成了自己的替罪羊,最根本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防止董卓入洛,或者说,直接在董卓入洛之前杀掉他,可是现在董卓到底是在哪个角落刘辩却是一无所知。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走从前的小皇帝们的老路,扶植外戚。

对于刘辩来说,外戚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何进,一个是何苗。

要从这两个人中去做选择,刘辩自然毫无疑问的会选择何进,而刘辩的选择,亦代表了史子眇的选择,这么一来何皇后和何苗对于刘辩的争夺或者是攀附,实际上就失去了天然优势,宦官集团的根本实力亦会发生动摇。

毕竟宦官的权利归根结底不过是皇权的延伸,宦官可以目空一切,无所忌惮无外乎皇帝包容甚至是变相支持,那么,当宦官失去了皇帝的庇护,迎接他们的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而眼下的情形是,在所有人看来,皇子刘辩就是未来的皇帝,未来的皇帝选择何进,那就是摆明了放弃宦官的意思,那么宦官们要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能让刘辩当上皇帝,以前办不到,现在却是有明摆着的人选,刘协。

如此一来,团结了没多久的宦官集团内部瞬间又就分裂成了好几派势力。

一派是以曹节、史子眇为代表的亲刘辩势力,这派势力实际上并不纠结于何皇后、何苗以及何进这二方的选择,他们就是单纯选择刘辩,史子眇有这样的选择自然不用多说,曹节却是有他的一番深意。

自今年过完年后,曹节已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渐渐不行了,他是个很聪明的人,知道想要家族延续就必须选择刘辩,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刘辩智慧,有远虑,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刘协虽并不能说他一定不聪明,但是毕竟还只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对于曹节来说,眼前的形式依旧如两年前自己在永安宫和刘辩说的那样,他没得选。

虽然刘辩不管不顾的站在了诛宦的队伍当中,但是曹节一将死之人,诛不诛宦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家族的延续才是他考虑的重点,就算未来曹破石,曹莽手持屠刀,斩杀如今自己的同僚宦官朋友,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如他所言,在这宫中,又能有什么交情可言?

所以曹节的选择,实际上是很务实也是必然的结果,与其相对的便是以赵忠、张让、蹇图为核心的亲刘协势力。

这个势力的动机就更加纯粹了,刘辩要诛宦,若是让他成了皇帝,自己定将死无葬生之地,那么也唯独只有扶持这个还没有任何立场的小皇子,才是得以活命的唯一方式,至于得罪了何皇后、何苗,反而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宦官集团中还涌现着第三股势力。

这个势力非常特殊,他们既不亲靠刘辩,也不依附刘协,他们是以何皇后、何苗为核心依附对象的宦官势力。在他们看来当前形势其实很简单,政治立场不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自己身为黄门、常侍,那就是要伺候好皇后、皇帝的,刘辩虽一意诛宦,但是对他们来说,若求得皇后庇护,这未来的皇帝还能不给自己母后面子?到底这是大汉朝,以孝治国,刘辩又怎会不知呢?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既不得罪宦官同僚,也不正面得罪诛宦势力,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皇子刘协可能这辈子都想不到,自己的出生竟然使这天下的政治中心这般翻天覆地。

同年秋,曹节曹汉丰,这个伺候了三世皇帝的宦官领袖,终于油尽灯枯,死在了洛阳家中,皇帝刘宏感念其忠义,追赠其为车骑将军,这个三朝老臣,当世名宦,终算是功成名就,入土为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