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波澜起 > 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三十二章 一如当年读书声

过了龙门县不远,就听到黄河如雷般的低吼,早先狄县令就派了熟识当地地形衙役给贵人们领路,队伍便是奔着号称“不观壶口万马腾,难识黄河惊雷崩。”的壶口瀑布。

滚滚黄河自青海远道千里而来,一百余丈的洪流,在此地突然收窄,挟雷霆万钧之势,在二十丈落差的壶口,翻腾倾涌,垂直落下,咆哮着仿佛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在撕扯着缠绕在自己身上的束缚,疯狂的摔打着坚硬的岩壁,轰隆的巨响把地面都震的微微颤动。

几名白脸红袍的貂寺太监,面色更加苍白,礼部的几位倒是显出几分癫狂,隐约竟是呼喊着“朝坊观瀑风雷间,九曲激浪生层烟……”“浪花喷五色,湍势吼千牛。”等等,为首的老头竟然双臂颤抖,热泪盈眶,胡须上挂满了不知是飞溅出来的黄河水还是泪水。

身边的书院弟子也是形态各异,但无疑口中都是念念有词,裴小环却挑了个不远不近的地方,恰好能被水雾溅到,却又不至于被滔天的气象所慑,以至于目眩神迷。独自快乐的玩耍。

李惊澜默诵玉皇楼心法,戟指在空中抹画,竟是当初易秋道长的一指“截江”,时而皱眉,时而闭目,眉心朱痣忽而浅红忽而深朱,明暗不定。

忽听的前方不远处一阵嘈杂,夹杂着几声不男不女的尖叫,睁开眼向前瞧去,正赶上看到一道身影发出凄厉惨叫后,向瀑底落去,然后是一片惊呼,电光火石之间顾不得多问,双指捏诀,大喝一声“去”,腰间长刀电射而出,李惊澜纵身向下坠的身影飞去,空中使了个千斤坠,下落之势更快,瞬间便追上掉落的那道身影,单臂一抓腰间丝绦,将他抓在手中,然而此时,一口气以用尽,两人下坠之势不减,崖顶书院弟子大声惊呼,这边才晓得是小夫子出手,无论是礼部还是宫内出来的,都大惊失色,无论他们再怎么瞧不起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夫子,可书院的身份在这里摆着,小夫子真要有什么不测,可不是一颗脑袋两颗脑袋能兜得住的,眼见李惊澜的身影就要坠入黄雾之中,忽见滔天巨浪中一道白光射出,李惊澜脚尖在白光上一点,借势腾空而起,大内侍卫中有机灵的甩出九尺长鞭,李惊澜一把拽住,两道湿漉漉的身影,“扑通”“咚”的两声落在崖上。那道白光兜了个圈子,悄然归鞘。天涯咫尺,飕忽来去。

正是无名刀谱第三式“咫尺”。

欢声雷动。

李惊澜这才向脚下看去,原来是带路的那个龙门县的差役,惊魂未定的汉子还未醒过神来道谢,却被一道来势凶猛的蓝影,扑过来就是一顿狂踩,边踩边尖声骂:“狗奴才,你差点害死小夫子知道不?”

李惊澜伸手拦住小太监的疯狂举动,早有书院弟子将差役扶了起来,书院教习林让过来在李惊澜身边,急切问道:“小夫子无恙?”

李惊澜甩甩袖子里兜着的泥沙,黄水,说道:“不妨事!”

礼部的白胡子老头和一个五十多岁的红袍貂寺也疾步走了过来,听到李惊澜说无妨,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才把前因后果说了一下,原来是这个龙门县的领路差役太没眼力界儿,观瀑的几个小太监原本就被这般宏大气象吓的面如土色,他还在耳边喋喋不休的夸赞这壶口雄壮,小太监便以为他暗讽,心中恼恨便跳起来一脚,不料崖边湿滑,差役一脚没站稳,竟然失足掉下去了。谁知道差点铸下大错,让小夫子涉险,请李惊澜任意责罚。

这边林让微微颔首,意思是大貂寺并没有推脱的意思,大约事情经便是如此凑巧,这边蓝衫的小太监已经跪爬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依照李惊澜从前的性子,自然见不得这种仗势欺人的行径,但如今挑着这副担子,便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又念及自己真要处置了这个小太监,虽然对于宫里来说真是屁大的一个事,但总归是削了面子,别说这个差役,就是龙门县令,也要跟着遭殃,那就枉费了自己救人的这番本意了。

于是拱手说道:“夫子说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既然是一脚的事,那倒无须老先生多心,些许小事,自有宫中家法,惊澜不便多言,大貂寺自行处置便罢。只是,切莫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惊澜技粗学浅,下一次可不敢如此冒失了!”

红袍中年貂寺听了此言,甚为受用,尤其是前一个称呼“老先生”,是几十年宦官生涯从未有过的尊称,心里都乐开花了,花花轿子抬人谁不会,赶紧躬身道:“难怪夫子敢将书院这份重担挑在小夫子的身上,果然是少年英杰,这京城里还有人碎嘴,杂家这次回去,一定要为小夫子张目的。”

李惊澜微微一笑:“老先生抬爱了!”

裴小环取了干爽的衣袍与书院弟子一起跑了过来,眉眼之间却满满的都是小星星,乐呵呵的望着李惊澜喊了一声:“哥!”,翘起大拇指,狠狠的在空中舞动了几下。

李惊澜一头黑线,转身和礼部官员,几个大太监道了歉,说要回马车上换衣衫,转身离去,礼部侍郎望着远去的年轻背影,若有所思。

壶口之事早有人飞报龙门县,狄县令哪里顾得上坐轿,骑着一匹骡马就只身飞奔过来,也真难为他了,幸好也是寒门出身,小时候多少也曾在驴骡背上顽皮过,否则别看这小二十里路,别说屁股受罪,就是能安安稳稳的到达就算天大的运气了。

跳下骡子连滚带爬的跑到礼部扎营的地方,问明了情况,才转道向大貂寺请罪,这个错说到底,即便是李惊澜没出手,差役真丢了命,这个锅还得他来背,别说小夫子这一杠子插得,幸好是万事大吉,要真把小夫子的小命丢在这儿,别说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就是州府,甚至经略使也铁板钉钉的要吃挂落,要是朝堂上的事,那保不准还要和这帮死太监拼个你死我活,至少还能落个风骨,可要在这鸡毛蒜皮,都说不清谁对谁错的小事上,丢了官身,甚至小命,真真是连说理的面皮都没有。

幸好姓褚的大貂寺看起来心情不错,和颜悦色的收了银票,也没给他什么挂落,只是到了末尾,郑重其事的提醒他这事儿是小夫子的人情,明着暗着的意思是,小夫子那边绝不能低了这边的礼数,否则,这边的礼都给他扔出去。

狄县令这个心里嘀咕,啥时候读书人和太监关系这么铁了?看来还是离长安城有些远了,到底是信息不通畅啊!

一路忐忑,差点撞在李惊澜的马车上,这才回过神来。书院的弟子瞧见狄县令失魂落魄的样子,赶紧扶了一把,林让在车外禀告,李惊澜撩起帘子走下车来,换了一身蓝布长袍,更显得精神。

回身嘱咐裴小环不要乱跑之后,李惊澜没让林让他们跟着,而是独自和狄县令走到远处。

没等狄奉出声,李惊澜先说道“狄大人,有些话不必说了,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您既然过来了,礼数就到了。”

狄奉哪敢托大:“夫子,您这话说的,别说这份人情,和您冒着天大的风险,就光只是冯九的那条命,我狄奉也是难报万一啊!”说着就要从袖子里掏东西。

“唉,狄县令,你就别忙活了!”李惊澜伸手轻轻按住狄奉。

“这……..”

“如果你愿意听我几句话,那我就承您这份情,咱们就把这事儿了了,如果您坚持,那我真就不能奉陪了,老师那里留了功课,我可没什么时间。”李惊澜微微皱眉道。

狄奉认真地瞧了瞧这张年轻的发指的脸,确认这话说的是掏心挖肺,也不敢得寸进尺。只好说道:“听得听得,夫子教诲,万金难求。”

“老师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我是不信的!”

狄奉如遭雷击,头皮发麻。

“狄县令,你不要害怕,这个我真说不着,我本是一介武夫,有幸得到老师教诲,还被老师和师兄联手坑了一把,没心情管你这破事,也没兴趣和您说这个,但在其位,谋其政,只是想站在读书人这个位子上,和您说两句。”狄奉汗流浃背,来时以为最好说话的地方,这个年轻人却是一句比一句深邃,像把刀子在头上悬着,却不落下,好生惶恐。

情急之下,用袖子擦擦头上的汗珠,竟顾不得这是官袍。

李惊澜哑然失笑,说道:“真没什么,只是想嘱托狄大人一个是不要责怪那个差役,还有一个就是能否想办法在此崖边造上一排铁索,以免后来者失足。就这两句!”

狄奉如释重负,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冲着李惊澜竖了个大拇指。

李惊澜蹲下身子笑笑:“狄大人这是?”

“屁得个十万雪花银,银子都是借的,我还愁着怎么还?不过这份银子注定是要花出去的,小夫子说得对,我明儿就亲自监工,把这份银子变成保命的铁索,这才是我辈读书人的功名!”

“嗯?怎么这就成了小夫子了?狄县令,你这是前躬而后倨啊!”

“呵呵,夫子再小,那也是夫子,对不对?至于这个小字,你有我年龄大?”

“哟,狄大人这是没过河就要拆桥了?”

狄奉把两只一直打哆嗦的腿索性盘了起来,官袍抖了抖覆在腿上,拱手正容道:“书院弟子狄奉受教了,小夫子且去,待我缓过这把劲儿,必定说到做到。”

李惊澜随手拽了根茅草,站起身来:“呵呵,骨头都酥了,嘴巴还挺硬,怂到你这么霸气的,也是绝无仅有啊!书院之福,书院之福!保重!”

说罢,转身离去。

“小夫子,您老也保重!”身后狄奉大声喊道。

李惊澜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右臂伸起,高高的竖起大拇指。

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干净,通达,一如当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