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黄金耳 > 第273章 故宫分家

黄金耳 第273章 故宫分家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7: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馆长,冒昧打扰,请多见谅!”

胡馆长亲自迎接出来,笑道:“别这么客气,要不是吴馆长你贵人事忙,早就应该来这里转转不是?”

吴天缘跟着林百里提前联系胡馆长,今天三个人来台北故宫参观,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台湾。qiuyelou

台北故宫位于山清水秀的外双溪,占地面积1200亩。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当年老蒋建造台北故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其中华文化的正统地位。

“很多朋友喜欢问我一个问题,两家故宫谁的藏品更厉害?”

胡馆长开玩笑道:“如果单纯比较藏品数量的话,内地故宫无疑完胜。如果比较精品的话,就要说道说道喽!”

三个人先参观藏品,边走边聊,胡馆长也是个健谈之人,开始讲述起内幕来。

“在抗战时期故宫文化曾“万里大迁徙”,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国民党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元以前绘画574件,元以前书法155件。内地故宫有书画15万件左右,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310件元以前的书法。qiuyelou元以前书画总收藏量,数量上内地故宫低于台北故宫。”

“在绘画的时代方面,内地故宫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面貌,特别是东晋顾恺之的两件北宋摹本《列女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就唐、五代、两宋绘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较北京故宫要多,但内地故宫元代绘画众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

胡馆长客观的评价道:“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多于内地故宫,但那边的人物画珍品则占有重要地位。内地故宫绘画藏品种类较全面,除卷轴画外,还藏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这些是台北故宫所缺乏和不足的。”

“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而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为清宫所缺,如今已是国之重宝。”

“青铜器方面怎么样?”这是吴天缘最关心的问题,关系到青铜编钟的交换难度。

“内地故宫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两岸故宫青铜器都以传世品为主,每一件都是重器。台北故宫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东周编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吴天缘一听心里一凉,人家都说是镇馆之宝,估计交换的几率很低。就算是台湾体制宽松一些,那也不会轻易拿国宝交换。看来只能找机会借展,或是联合展览,才能凑齐九件青铜器。

“另外北京故宫还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宫无此收藏。至于宫廷类文物,这个更不用比了,故宫是皇帝的老家,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我们这里少的很!”

吴天缘开玩笑道:“看来当年好的都被运到你们这里了?”

“话不能这么说!”胡馆长正色道:“当年在文物南迁时,因多种原因,所挑选并非都是精品,也有的提箱人员因对文物缺少研究,留下真品,选去伪品。比如重达5吨的《大禹治水》玉山石,搬不走的太和殿宝座等都是北京故宫的代表精品。”

“我们前院长周功鑫也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简单一句话说,有些搬不走的东西,也是国宝。当年文物南迁有考量。对台北故宫来说,宋元绘画作品、清珐琅彩比较多。而清朝人物图像都在北京。而且内地故宫博物院的大堆瓷器碎片都是宝,例如乾隆“三希堂”中的两帖都在北京。可以说内地故宫最大的镇馆之宝就是紫禁城,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件,所以两个故宫的文物各有特色罢了。”

吴天缘研究过那段历史,出了老蒋以外,还有个人也决定了当时文物搬迁,他就是溥仪!

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精彩记述了清朝宝物的璀璨。然而从溥仪的无知与伪天真的文字中,也清楚浮现出文物丧失的严重情况。

“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帝王搜集的宝物,除了第二次被外国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宫中。这些都没有清点,就算有记录也没人检查,所以有没有不见、有多少遗失也没人知道!”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当时宫里的“全民皆盗”的情况,偷的方法千百种。比如太监趁夜摸黑踹开保存文物的仓库大门,撬坏门锁,像小偷一样拿走宝物。

溥仪下面的大臣、官员们,巧立名目借出宝物,例如需要担保品、竞标、鉴赏等,甚至向皇帝索要赏赐,想尽所有手段,伪装合法地把宝物带出去。

溥仪知道这些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回忆道:“我只想着其他人正在偷走我的财产!”

连晚饭的费用都得到处张罗大清朝廷,靠大量的宝石和陶器抵押,无知加无能的溥仪只能眼看着大批的文物流出故宫。溥仪是文物的所有人,也把文物作为保命的工具。他将文物当作生日礼物,送过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徐世昌等军阀人物。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溥仪还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后来只找到了三分之一,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使其他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民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