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黄金耳 > 第228章 狗咬狗

黄金耳 第228章 狗咬狗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7: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要去浙江嘉兴找汤安的后人?”

胡建民坐下好奇问:“当年谭敬做假团队第一人就是汤安,难道他还有什么宝贝?”

吴天缘神秘一笑道:“我了解过,当年谭敬之所以能迅速成为海上收藏大家,主要是靠张葱玉帮他掌眼,还利用发小的关系抢夺了很多张家收藏。”

“1928年张葱玉祖父张石铭过世,三年后分家产,张葱玉作为四房的独子,一下子分得了200万,那年他才18岁。当时的200万,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00亿。张葱玉的女儿张贻文听祖母说,当时家里上上下下包括众多佣人,一天的菜钱只需两元钱,吃的却是鸡鸭鱼肉。所以200万是一笔天价遗产,因此张葱玉成为上海滩有名的阔少,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读张葱玉日记,可知其青年时代享尽人间奢华,****放迹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挥金如土。王己千说不幸的是他有一个坏的嗜好,赌!最出名的是一个晚上把上海闻名的大世界输掉。”

“他的地产有些是赌掉了,有些是银行买卖不得意,他得赔钱。闻名的书画收藏也只能抵押给谭敬。1947年以前200万遗产几近于枯竭,这样算来,他继承遗产得来的200万巨资,大概也就被张葱玉折腾了不到15年的光景。”

吴天缘喝了口茶道:“谭敬利用张家所藏字画,找了汤安做假,但汤安是什么人?哪里会真心听从门外汉谭敬的指挥!”

胡建民眼前一亮,追问道:“也就是汤安借着机会用仿品换真迹?”

“不错!别的不说,我调查出来最少有十几件!”吴天缘早就跟谭敬仿品交流过,这点还能不知道?

“汤安,浙江嘉兴人,年长谭敬二十余岁。他本是药店学徒出身,擅长金石书画,以造假历代名家篆刻、书画而声名狼藉。汤安为谭敬造的第一幅假画,是谭敬收藏的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时在1947年端午节前夕。”

“造假工场设在岳阳路175弄2号,那是谭敬的一座旧式花园洋房,平时进出走的是开在永嘉路的后门。谭敬对此极为保密,连张葱玉也不让看。团伙之一的徐安,妹妹徐懋倩是张葱玉的婶婶,收藏钱币大王张叔驯的妻子。徐安收藏古钱、字画,和张葱玉也是好朋友。徐安家藏各种古印谱,也经常提供一些旧印泥、上等毛笔及旧的纸绢给汤安用。复制的旧纸及绵绢等材料,也有从北京故宫买来的旧物。”

吴天缘突然有个奇妙的想法,现在自己不是也在干同样的事情?几个老爷子也在高仿,不过骗的对象是日本人罢了。

“造假团伙的组织实施者汤安去世最早,据陈巨来说,汤安晚年患了一种怪病,即使在六月依然要盖着厚被并用“汤婆子”来取暖。1963年病逝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尸体送进太平间后,他居然半夜复苏过来,大呼吾没有死呀。及至1965年,汤安终于真正死去,一生活了八十多岁。”

“那是他的报应!可惜被他藏起来的宝贝,你赶紧去找找!”

第二天吴天缘又出发去汤安老家嘉兴,线索是在那里,按照资料说汤安有一个女儿,几十年过去也不知道在不在?”

“汤妹子?早就死喽!”

吴天缘到了汤家老宅,很是破落,打听后才知道后人几十年前就死了,现在没人住,由远房一个伯父看管。

五百万拿下后,吴天缘听了半天,终于在书房找到线索,挖出埋藏的宝箱。

“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

“宋徽宗翠竹双雀图!”

“曾巩的上书帖!”

吴天缘兴奋之极,竟然有颜真卿的真迹,无敌了!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还有曾巩的手卷,最少上千字,上次王中君2亿多才买了个124字的便条?他要是见了会不会后悔?”

吴天缘哈哈大笑着,要是王中君看见肠子都要悔青喽!不过这是曾巩唯一存世手卷,肯定是进博物馆,也不会卖。

“既然出来一趟,咱们直接去河北冀县,那里是孙瀛洲的老家,看看有收获没?”

吴天缘总结出来这几次的心得,民国时候收藏家都经历过动荡时期,好多藏品被抄家,这就是难得机会。说不定有人私藏,他就能去捡漏。

孙瀛洲,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曾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大量珍贵文物,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故宫任职期间,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故宫为国家抢救性收购了大批的文物珍品。

解放后到1956年合营前,孙瀛洲在孰华斋经营古玩生意达36年,所以存货非常的多,除瓷器、青铜器,还有不少的犀角杯等文物。

他最后将自己惨淡经营而多年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故宫,充实了院内的文物收藏。其中仅陶瓷一项就有2000件之多,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

孙先生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面对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带领着工作人员,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

他还关心着青年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向年轻人传授古陶瓷的鉴定经验。当年得到孙老真传的弟子,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如今大都成为古陶瓷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包括全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耿宝昌老爷子。

1966年5月,大革命在全国展开,孙灜洲被定为“走资派”,未能熬过这一关,在9月去世。在北京文物商店工作的儿子孙洪琦因为父亲的问题,受到牵连,1967年下放山西,直到1980年落实政策后才回到北京。

吴天缘来到河北冀县,找到孙瀛洲老家,现在还有后人在,转了一圈房子,高价买下后,在柴房下面挖出一个小宝箱。

“又是一个鸡缸杯!”

“这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和故宫的一样!”

“成化斗彩天字罐?我记得存世才12个半!”

鸡缸杯不用说,加上这个吴天缘手里有三个!

吴天缘把玩着三秋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

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

“故宫有一只,我这里有一只,看看有机会能凑成一对没?”

他又拿起天字罐,天字罐名气太大,全世界仅存12件半。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以及东京、伦敦的大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

罐底下写一个字“天”,作为底款,在清档中写成“成窑天字罐”。一般说瓷器里瓶子最值钱,罐子次一等。

过去古玩行都说:“趴着的”就是碗盘。罐子呢,不高不低,算是“蹲着的”,所以地位上就不如瓶子。但天字罐的名气非常大,地位很高,一定是御用的瓷器。

故宫的文物,编为“天字第一号”的是个小板凳。据说当时排号的时候,工作人员一进门就看见这个小板凳,于是把它排成天字第一号了。

天字罐不是到了今天才珍贵,历史上就特别珍贵。乾隆时期有一段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隔了几个月,他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了皇上。

他写下奏折道:“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谨奏。”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了一个:览。

天字罐是成化的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明清瓷器底下写“大明万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不是加双蓝圈,就是加一个方框。

从万历起,到康雍乾三朝,屡见天字罐的仿品。五百年来,天字罐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的用途,现在至今不知道。

吴天缘兴冲冲的带着所有宝贝回去,这次寻宝只有一星期不到,但收获巨大。字画全是宋代珍品,光宋徽宗就八张,还有颜真卿的真迹,无价之宝!

瓷器也都是稀世珍品,三秋杯存世只有两个,自己和故宫各一个,要是让耿老爷子看见,一定会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