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黄金耳 > 第226章 重见天日

黄金耳 第226章 重见天日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7: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顾抱真被扫地出门,经再三恳求,同意让她居住在原居住的一幢房内的灶间旁仅4个平方米不到的小屋里。她家的保姆顾凤仙,始终陪伴着她,两人以姐妹相称。

一次在强迫扫街劳动中,顾抱真突发脑溢血,当场昏厥而倒地送医院,因属“牛鬼蛇神”,又交不起医药费,医院不给住院抢救,只得回家卧床。此后昏迷不醒,滴水不进,每天由吴湖帆的儿媳许厚娟为她揩身,不多日即随吴湖帆而去,终年54岁。

“哎,一代偶像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心痛!”

吴天缘看完资料,心情很沉重,自己唯一偶像晚年如此凄凉,毕生珍藏一夜毁于一旦,那种刻骨铭心之痛,简直要人命!

“卢湾区嵩山路88号,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三天后吴天缘带着王军一起出发,在国内用不上王红,一个姑娘家,让他休息一下。

“等过一段时间铁血的老大来找我,以后真要到荒郊野岭或是战乱地方去寻宝,让他们保护我就行。”

吴天缘解释道:“你毕竟是国安的人,生命和身份很敏感,有些事情不好冒险参与。”

“老板,这是什么话?”

王军不满道:“我的职责就是保护您的安全,怎么可能临阵脱逃?您放心,这点上次我就有考虑。真要去危险的地区有铁血保护更好,不过我这里也会有安排。现在您的身份特殊,领导交代不能有任何闪失!”

吴天缘点点头,这个无所谓,人越多自己越安全,谁会拿小命开玩笑?他不知道鉴于他的所作所为,国家更加重视,安全保卫级别已经提升到最高级别。

“现在这里还是老弄堂?”

两个人来到上海,找到破旧不堪的老弄堂,竟然没有被开发?一栋两层小楼,还有人居住。

“帮我联系一下,买了!”

吴天缘一看这也好,万一开发宝藏别发现就白跑一趟,经过一阵交涉,最后一千万买下小楼,也算在上海有了产业。

“柜子下面,对,挖!”

两个人到卧室,确定宝箱在柜子下,开始挖宝,轻车熟路,很是速度。

“哈哈,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

“瘦金体千字文!”

“池塘晚秋图!”

“八大美人册页!”

吴天缘兴奋的盘点收获,竟然都是宋徽宗真迹,还有一套美人八开册页,极品!

吸收完能量后,吴天缘感叹现在随便一张就是国宝,估计以后寻宝都是要进博物馆的事。看来要赚钱还是要找国外宝藏,拍卖起来也不心疼。

“走,第二目标,河南项城!”

两个人马上回京城,把宝贝放进博物馆,马不停蹄去河南项城,那是张伯驹的老家,当年很多藏品被抄家就是那里,说不定有发现。

张伯驹是吴天缘很尊敬的老前辈,可谓德艺双馨,生前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大革命中遭到迫害和诬陷,1972年总理得知消息,指示聘任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2年正月,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因所谓“级别不够”不能住双人或单人病房,张伯驹和七八位病人挤在一个病房,不时有重病号抬进来,死的人被拉出去,心绪不安的老人便要回家。2月26日,等到女儿终于拿到同意调换医院的批令时,张伯驹却不幸离开人世,享年84岁。

经过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不惜代价、甚至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爱国至诚,也是基于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由衷的酷爱。

1965年,张伯驹将《百花图》以及所剩的其他古书画共计三十多件藏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博物院时,当时吉林省有一位叫宋振庭馆长,他握住张伯驹的手说:“张先生一下子使我们博物馆成了富翁。”

而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张伯驹先生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当年故宫馆长由衷地感慨:“为故宫做捐献的最顶尖的有两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孙瀛洲,一位则是捐书画的张伯驹。”

陆机的《平复帖》,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虽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

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

张伯驹最早是在湖北一次赈灾书画会上见到《平复帖》的,当时归溥儒所有。溥儒是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之孙。溥儒在1936年将所藏的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卖于他人,后流于海外,这件事情让张伯驹久久不能释怀。

据王世襄回忆,张伯驹深恐《平复帖》蹈此覆辙,因此委托琉璃厂一家老板向溥儒请求出售。但溥儒索价20万元,张伯驹力不能胜而未果。第二年又请张大千也向溥儒求购,同样在20万元的要价前止步。

一直对此念念不忘的张伯驹后来偶然得知溥儒丧母,急需钱财为母发丧,经傅沅叔斡旋,以4万元购得。张伯驹后来得知,另一位白姓字画商人听说此事后,也想拿到此帖卖给日本人,出价便是20万。

庆幸的是《平复帖》已在张伯驹手里。张伯驹后来写了篇小文,只淡淡地提及此事,“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在张伯驹眼里,这些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字画的价值,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绑架案,被绑架者正是张伯驹。

据张老女儿回忆:“我父亲每个月都要到上海分行去开会,一早飞机下来以后,我们的车去接父亲。像往常一样,一辆汽车开在前面,张伯驹乘坐的那辆车跟在后面。谁知一进胡同口,张伯驹很快被一辆黑色小汽车上下来的人带走。”

绑架者的身份和底细也很快成了上海滩公开的秘密,是汪伪特工总部的76号特务组织,他们向张伯驹夫人潘素索要300万,否则撕票!绑架者明显是冲着张伯驹的钱财来的,但张家的钱其实大部分都变成那些珍贵的字画。

“我父亲的叔叔跟我母亲到处借钱,因为家里没有钱,他们有钱都买了字画。”女儿回忆着,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变卖字画,拿钱赎人。夫人后来设法去看了张伯驹一次,丈夫却偷偷告诉她,家里那些字画千万不能动,尤其那幅《平复帖》!

“父亲说,这是我的命,我死了不要紧,这个字画要留下来,他说不要以为卖掉字画换钱来赎我,这样的话我不出去。”

如是僵持了近八个月,张伯驹宁可冒着随时被“撕票”的危险,却始终不肯答应变卖一件藏品。直到绑匪妥协,将赎金从300万降到40万,潘素与张家人多方筹借,才将张伯驹救出。

老人最后将30年所收藏的8件精品捐献出来,成为故宫的永世藏品。政府为此奖励的20万元,被张伯驹婉言谢绝。

他说得很简单,我看的东西和收藏的东西相当多,跟过眼云烟一样,但是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可以捐出来,使这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