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东厂 > 第一百三十七章 高攀龙

东厂 第一百三十七章 高攀龙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1:10 来源:蚂蚁文学

高攀龙回来了,在袁大海拿着《东林点将录》和星的供词进宫求见魏忠贤的时候,高攀龙已经风尘仆仆的赶回京中。一进城,车马便直奔都察院,连自己家都不曾回去,待到了都察院后,人从车里下来后,便直奔杨涟源的值房,这中间不曾与人说过一句话,神色匆忙之极,以致守衙兵丁和外面密探的东厂番子们都有些惊讶。

高攀龙人虽不在京中,但这几天京城发生的大事小事他都已得线报,离京之前更是与杨涟密商过,此番出京便是为了联络两京十八省的督抚大员支持东林除贼。待得知星和左光斗已被下狱,魏忠贤又出动东厂爪牙滥杀命官之后,他便知时机已到,再也不能耽搁,轻车简马连夜赶回京城。

急于见到杨涟的他,三步并做两步的疾步而至杨涟值房门口,伸手便推开了杨涟的值房大门,一言瞅见杨涟与魏大中、袁化中等人正在议事,驻足一听,发现他们所议的并非上疏弹劾魏阉和左光斗入狱的事,而是在议论陕西佥事李夔龙企图翻案的事情。

“李夔龙不是被贬到陕西去了吗?怎么大洪却在说他?”高攀龙一脸疑惑的走进屋中。

“存之兄,你总算回来了!”

听到高攀龙熟悉的声音,杨涟喜极望外,忙起身迎至门口,拉着高攀龙便坐在了他的位子上,尔后亲手为高攀龙斟了一杯凉茶。魏大中和袁化中见了高攀龙,也是精神一振,二人各自上前与高见过礼。高攀龙乃东林书院发起创始人,与顾宪成一起并称“高顾”,乃东林元老之一,魏大中和袁化中在他面前都是小字辈,执的均是门生礼。杨涟与高攀龙却是同年互称,二人性情相投,私交甚好。别看杨涟平日里行事风风火火,但很多时候,他还是愿意与人交流意见的,而通常能与杨涟交流意见的人便是高攀龙了。左光斗也能与杨涟交心谈上几句,但却是不及高攀龙在杨涟心目中的份量。

算起来,杨涟不过四十出头,高攀龙却是已六十花甲,二人年纪相差一轮,但称兄道弟之亲热,却是亲兄弟远不及,当是真正的忘年交。

“存之兄一路辛苦,先饮杯清茶润润嗓子,解解乏。”杨涟很是恭敬的将茶水递给了高攀龙。

高攀龙也不客气,将茶碗接到手中,开口说道:“我不当紧,正事要紧,京中的事情我都已经知道了,你所交待的事情我也都联络妥当,不过这李夔龙又是怎么回事?”

高攀龙这人做事,向来把方方面面考虑齐全,不遗漏一点,颇有主持大局之能。路上他已做好回京后的应对,但李夔龙这件事情却不在他的设想之内,故而急于知道事情原委,尔后再思量这事对此次除阉行动有无影响。杨涟知道他的性格,当下便将李夔龙之事与他详细说了下。

李夔龙翻的是陈年老案,当年他受魏忠贤唆使,上疏弹劾王安,致使王安被发往南海子服苦役,其后惨死。时任吏部尚书的周嘉谟是东林党人,恼李夔龙将东林在内廷的最大盟友陷害,便将李夔龙外调陕西以示惩罚。李在陕三年,生活艰苦,一心想调回京城,于是多次派家人入京乞求魏忠贤将他调回京城。魏忠贤念其有才干,还是因自己之事而下贬陕西,便要李永贞拟了道圣旨,要都察院重调李夔龙回任原职。这圣旨便是响午时从宫里发出来的。

魏忠贤以为左光斗现在人在东厂大狱,高攀龙离京公干,都察院就一个杨涟,他调李夔龙用的又是皇上中旨,杨涟这会忙着对付自己,谅他也不会就李夔龙的事情多生事端。不想,杨涟却是在听了圣旨后,二话不说就对来宣旨的太监说“此诏恕臣万万不受。”

按制,皇帝虽有权发中旨任免官员,但各部主官却是有权封驳的,杨涟所行的便是封驳中旨之权,与内阁封驳司礼批红的权力是如出一辙的。

杨涟大致把事情对高攀龙说了下后,愤愤道:“李夔龙若是翻了局,那王安不就冤沉海底,永无昭雪之日吗?倘若这等奸人也能再立足于朝堂之上,我辈死后有何脸面去见王公?!”他念王安之情极深,若不是王安,怕他时至今日也不过是个七品小官,如何会有今日地位,所以这番话确是杨涟实心之言,没有半分虚假。

魏大中也是一脸的不平,恨恨的骂道:“李夔龙恶劣之极!这王八羔子是第一个依附魏阉的科道言官,影响极其坏,算是把咱大明读书人的脸都丢尽了!”说着朝杨涟一拱手:“大洪,你既已驳了中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再拟个奏疏,列上他李夔龙的罪状,好生申斥他一顿,叫他夹起尾巴做人!也叫魏忠贤晓得,都察院还轮不到他来指手划脚!”

听了魏大中这话,袁化中一下来劲了,嚷道:“只申斥他,算是太便宜这混蛋啦!依我看,不如就以勾通内官图谋翻案一罪,将李夔龙革职了断,叫他连陕西佥事也当不成,滚回家去!”

魏大中一听,阖首点头道:“不错,光骂他不行,得让他连官都当不了!”

杨涟听了,也是大为赞成,若真能如此,确是能出心头一口恶气。附和道:“也好!我等打狗,可不看他主人的面!李夔龙既投靠了魏忠贤,以为魏忠贤能保着他,我们却偏要一棍子打死他,让天下人看看,到底是他魏阉能耐大,还是咱们东林有本事!”

高攀龙坐在一旁,见杨涟和魏大中他们已经决定了,略一寻思,李夔龙这人给言官们开了个坏头,好生惩戒他一番也不为过,便暗自允了杨涟他们的决定。

说完李夔龙的事情,便是要切入正题了,高攀龙犹豫一番,还是用眼睛瞄了瞄杨涟,迟疑一声,说道:“大洪,你那二十四罪大疏现在已是天下皆知,人人称快,但路上我细想,总是觉得有些不妥,你看是不是能稍缓弹劾,先压上一段日子?”

杨涟一怔,他没有想到高攀龙回来后竟然会劝自己停手,不由有些急眼,“奏疏已经呈递进宫,如何稍缓?就算我想收手,魏忠贤又岂会坐以待毙,现在正是箭在弦上之时,如何又能不发?倘若不发,那天下人如何看我?那些为了除阉而死的仁人志士又如何看待咱们?”

见杨涟误会自己的意思,高攀龙忙道:“我不是说不弹劾魏忠贤,我的意思是你二十四罪疏中有些条陈不太妥当,是不是再拟份奏疏,捡些确实的来提,如此,胜算也能大些。”

杨涟不以为然道:“哪里有不妥当的了?万生前曾告诉我,他亲眼见过魏阉在香山碧云寺后面盖得墓地,规模如同皇陵。那帝王陵前不过只竖一碑,而魏阉竟立两穹碑。祖制公侯莹地不得超九十步,而魏阉的莹地覆压数里,金碧辉煌。他这是无法无天,彰示他地位在一人之下,百官之上!仅凭这条,定他个死罪也是轻的,更何况其它呢?”

袁化中也插话道:“如今魏阉手伸到宫外,干预朝政,还包揽词讼。京郊良乡镇有个秀才,叫章士魁,发现一个姓刘的煤商,肆意在他家坟地周围开窑采煤,便以‘伤其坟脉’为由,进行劝阻。这刘某乃是魏阉手下负责念本章念东厂事件写谕帖的要人刘荣的亲戚,魏阉听说此事后,便以阻挠开矿的罪名,把章秀才置于死地。这个杨公的奏疏中也是有列的,断无虚假。”

魏大中抢过话说:“如今这魏阉擅权,已到了京都之内只知有魏不知有皇上的地步!凡朝中有急需要办的事,内阁中顾秉谦、魏广微必答复说‘要与内边说’;若事情不成,便答复说‘内边不肯’。你说这大明天下不成了姓魏的一人?还有一件奇事呢,宫内有个成妃,姓李,生育过皇二女,一次侍寝中,为失宠的范慧妃说情。那范妃生下儿子仅一个月,皇儿即被宫中御猫叫声惊吓而死,范妃难免抱怨几句,因此失宠。客氏听说了李成妃为范妃讲情,便与魏阉合谋,竟假传圣旨,把李妃打入冷宫,并断绝饮食。幸亏李妃早有准备,预先藏匿了半个月的食物,才没有被饿死。后客魏见计划失败,便把李妃废为宫女,逼迫她从长春宫迁往乾西四所,逼迁之日风雪严寒,好不凄惨!这事也是确凿的,乃宫里传出来的,绝不会有假!”

高攀龙听杨涟和魏大中他们滔滔不绝讲魏忠贤的罪恶,心中也是愤懑不已,不过当听杨涟说起后宫妃子的遭遇时,他另有想法,劝道:“这些宫闱密事,道听途说成分很大,大洪若是上疏,还是不谈或少谈此类事为妙,因为这些事情容易授人以柄!如果皇上追问起来,我们又无法指证,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我的看法是,先前那二十四罪疏当减少些条陈重拟道奏疏明日递上去,着眼点还是应该放在魏阉乱政误国这些大事上,如此,也叫别人挑不得毛病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