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筝歌(清穿皇太极) > 170.大凌河之役(三)

筝歌(清穿皇太极) 170.大凌河之役(三)

作者:枼青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18:30: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战事当头, 皇太极没有清算莽古尔泰的意思,压着怒火翩然而至阵前, 指挥右翼兵再攻。并令火器营红衣大炮齐发, 正黄旗兵猝入张春营,是大败明军,吴襄及副将桑阿尔寨先奔。

张春等人复集溃兵立营,时正起大风, 张春设计乘风纵火, 大火真要烧到金兵大营时, 不知是不是老天有意要帮金兵, 天忽降雨, 风向复反,两军再战,明军再次大败。

皇太极生擒张春及副将三十三人。张春不屈,乞求一死,皇太极赦之不杀。

是役也, 祖大寿仍以为金兵此举实为诱敌,仍旧闭城不出。

四次救援, 皆以失败告终。四万援军, 土崩瓦解。

明廷最终决定停止再派兵援救,大凌河城彻底陷入了绝境。

冬十月癸亥,皇太极于御帐议三贝勒莽古尔泰上前持刃之罪,诸贝勒议莽古尔泰大不敬,夺和硕贝勒,降多罗贝勒,削五牛录,罚银万及甲胄、雕鞍马十、素鞍马二。

丁未,包围了大凌河整整两个月后,皇太极再次去书招降祖大寿、何可刚等守将。

己酉,遣降将姜新入大凌河招降祖大寿,并再次写信言明:“过去金人擅杀辽民,确有其事,本汗对此深为懊悔,并以此为戒,三令五申过全军将士,不得再杀辽民,违者治罪。至于永平屠城一事,乃是二贝勒阿敏一人所为,本汗对其处以严惩,已将其圈禁在家。望祖将军无需再有后顾之忧,放下偏见,本汗一定善养大凌河百姓,以此书为证。”

这一次,祖大寿亦遣游击韩栋来金兵大营相会,以谈议和投降细末。

韩栋给皇太极带来了一份书信,信中只写了三个字――叶布舒。

看过那字迹后,皇太极立即了然,问道:“祖将军想要什么?”

“祖将军说,大凌河可降,但其妻子家眷都还在锦州城,一旦大凌河降城,明朝的锦衣卫一定不会放过他的家人,所以恳请大汗能放其回锦州解救家人。还能顺便替大汗里应外合,夺下锦州城。”

“好!本汗答应他!”

皇太极没有多想,急迫问:“本汗听闻,大凌河城中人相食之,可真有其事?”

韩栋沉痛道:“待大凌河开门降城之时,大汗便能亲眼目睹了……恐怕比起那阴曹地府来,犹有过之。”

“本汗围攻大凌河两个月有余,弹尽粮绝,明人仍死守……这份不屈不挠之气魄,实令本汗感叹。”

皇太极扼腕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事不宜迟,只要祖将军肯早日开城门投降,本汗一定放粮接济城中军民!”

韩栋回到大凌河城中后,将皇太极的原话带给了祖大寿。

祖大寿召集众将,商议投降之事。

何可纲一听祖大寿有意议和,当即摇头否决:“祖将军,千万不能再中了那皇太极的诡计啊!袁公的下场,还不够惨烈吗?”

何可纲原是祖大寿的副将,与祖大寿和赵率教三人,乃是袁崇焕设置在关外的三元大将,统领着关宁铁骑,对袁公十分之敬重。当日袁崇焕下狱,也正是他跟随祖大寿一同愤慨东走的。后与祖大寿一同回到关内,带兵收复了滦州,才官升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

有了己巳之变,西平之屠后,明将个个无不心有余悸,在场众人都觉得投降只会招来杀身之祸,倒不如做一回忠烈之士,还能名留青史。

何可纲声色悲历:“眼下出城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咱们坚守了这么多日,与其降后被杀,倒不如做一回义士!哪怕被饿死,也是为国捐躯,忠魂不屈!”

“皇太极以亲笔书信作保,不仅不会屠城,还会接济大凌河的军民――”

“那建匪的话,能信几分!”

何可纲坚持道:“祖将军!那皇太极会几句汉话,写几封书信,就跟他老子没有分别了吗!建匪这几年在辽地横行霸道,旗兵都打到了京畿,却又撤了回来,为什么?因为他皇太极根本就不想一统天下,当什么皇帝,只想占山为王,时不时来我明地烧杀抢掠,嘴上说要议和,无非是为了银两!这种行径,跟流寇强盗有何分别!今日咱们就是降了,跟着这样的草莽匹夫,也不会有什么出路的!”

何可纲一言,得到众多将士的支持。祖大寿见众人态度坚决,与何可纲僵持不下,只好将议和之事暂且搁置了下来。

此时的大凌河城,已找不到一粒米了。十多天的时间,两万人,又变成了一万人。坊间街道,所有的炊户都在烧人肉作食。城中的民夫所剩无几,活着的,只剩下将士。

祖大寿每日送去给海兰珠三人的食物,虽然稍加过润色,但不必问也知道,乃人肉所烹。

她强迫自己吃下去,只为了活着……将叶布舒带回盛京。

二十五日,祖大寿下定决心,私自约金军副将石廷柱于城下商谈议降。

当晚,祖大寿匆匆地将海兰珠和叶布舒二人带出了大凌河城。

一路上,懵懂单纯的叶布舒还不知道这里正发生着什么,只是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看着城中饿莩,尸横遍野,呆呆地问:“娘亲……他们为什么都睡在外头?”

海兰珠没有回答,只是捂上了他的眼睛,带他匆匆离开。

抵达城门后,祖大寿并携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

皇太极连夜出来迎接,祖大寿等人一见皇太极,跪倒便拜:“拜见大汗――”

皇太极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与祖大寿行女真族最高贵的抱腰礼节,目光却是落在了身后的海兰珠身上。黑夜里,篝火下映照着她目光清泠,神色里却看不出喜怒来。

海兰珠站在原地没有动弹,将叶布舒紧紧抱在怀中,默不作声。

一别经年,他是气度俨然,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愈发耀眼的紫宸之光。

皇太极含笑将祖大寿一行人请入大营,“本汗仰慕祖将军威名多时,今日终得良将,值得庆贺!本汗在大营设了盛宴,还请祖将军随本汗一同入席――”

范文程原本紧跟在其左右,皇太极走前不忘嘱咐道:“带他们去御帐里吧。”

待祖大寿等人走后,范文程才追到她面前去,上下查探着她的身子,紧张地问:“我听说大凌河城断粮后,以人肉为食,你……还好吗?”

海兰珠将叶布舒放下来,沉默了三秒后,抱着范文程便是放声大哭。

没人知道这两个月她过得是怎样的日子,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居然能活着回来,回到盛京……

叶布舒瞧见她哭得这样伤心,抱着她的腿,也跟着哭起来,呜咽道:“娘亲不哭……”

她所有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迸发了出来,劫后余生,重回故里……她忍辱负重这五年来的孤苦,又有谁能明了?

范文程一遍一遍地安慰她:“好了,好了,都过去了……”

皇太极招呼过祖大寿等人后,间刻不歇地就折返了回来,也顾不上先去瞧一眼孩子,见她哭得这样撕心裂肺,他心疼得一塌糊涂,恨不得搂她在怀中的人是自己……

她如何会这样伤心,又是在为谁而哭……他一无所知。

他这么远远地看着,最终还是望而却步,转身去赴了宴。

“范姐,咱们回营地里去吧,吃些热乎的东西,再换身干净的衣服。”

范文程安抚过她后,牵过叶布舒的手道:“来,男子汉,不哭了――叔叔带你吃好吃的去。”

海兰珠抽泣着,擦了擦叶布舒哭花了的小脸,“乖,娘亲不哭了,叶布舒也不许哭。”

叶布舒懂事地点头,“娘亲,我们有饭吃了!”

回到御帐,里头早已经备好了山珍海味,各式各样的吃食都有。

饿了两个多月,又是精神极度疲乏,海兰珠除了白饭和汤水,什么也吃不下去,强迫自己吃一些有油水的东西,还没下咽,又全都呕了出来。

范文程在一旁照料叶布舒,叶布舒吃饱了后,立马就爬上暖炕睡熟了。

海兰珠整晚一言不发,脑子里不停地在回放着那些残酷的片段,挥之不去……对于在大凌河的经历,她恐怕会毕生难忘。

范文程一直守着她,直到皇太极宴罢回到御帐后才离去,留他二人独处。

这次一见,她皮肤更是苍白无血色,整个人都瘦的不成样子了,鬓发微乱,魂不守舍,好生一副憔悴惹人怜的样子,他看得心都揪在了一起……不敢去想,这几年她到底受了多少苦。

“你若是不想见我,我可以走……”

海兰珠没有看他,只说了四个字:“我想洗澡……”

皇太极马上派人将烧好热水,送来御帐,又找了两个将士随行的女眷来照料她。

海兰珠总觉得身上的血腥味,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一遍又一遍,皮肤都给生生搓得通红蜕皮,才肯罢休。

她拖着沉重的身子,抱着叶布舒,在暖和的御帐里睡了个安稳觉。

皇太极一整夜都守在御帐外头,也不敢去惊扰她和孩子,点着一簇篝火,与范文程二人对月冥思着。

皇太极凝神叹道:“明人被围困了整整八十天,即便是相食人肉,也宁死不屈,到底是为什么?”

“约莫是为了气节吧。”

“一个忠烈之名,当真如此重要吗?”

范文程答,“汉室基业,已有千年之久,固守气节之人曾出不穷,坚贞有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忠烈有如岳飞,侠肝义胆,精忠报国;忧国忧民如先祖范仲淹,至死不悔与国共存亡……对于气节二字,汉人看得比命还总重要。”

“此行大凌河,是感悟良多……我大金此战虽胜,却是输在了气节上。”

皇太极感慨不已,“再看看我金国,阿敏、莽古尔泰……虽皆是能征善战的勇士,但却都生性暴烈蛮硬,不通教化。想要一统中原,只怕要走的路还很长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