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筝歌(清穿皇太极) > 169.大凌河之役(二)

筝歌(清穿皇太极) 169.大凌河之役(二)

作者:枼青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0 18:30: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凌河】

当晚,祖大寿与左都督何可纲会和于大凌河城中。

军民入城修整了两日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城墙的修葺工事。

因害怕金兵来袭, 城中民夫日夜赶工, 工事进展得很快,原本到八月中旬便能竣工, 谁知道初六日, 城墙雉堞还没修完, 皇太极便已率领八旗军,兵临城下了。

得知皇太极围攻大凌河时,祖大寿心里是咯噔一声, 下令四闭城门,匆忙率士卒躲入城中,和何可纲仓促整军,准备迎敌。

皇太极此行来势汹汹, 光是在城内听着外头兵马的动静滔天, 粗略估算,起码有不下四万兵马。

然而城中他和何可纲的部下不过数千人,剩下都是民夫, 出城交战, 没有半分胜算。除了抵死守城,以候援兵外,别无他法。

谁知金兵来了三日,便挖了三日的战壕,根本没有半点要攻城的意思。

祖大寿和何可纲站在城楼上,望着四面城外乌泱泱的金兵,整个大凌河城外,被挖出了四道壕沟,金兵干脆还建筑一道一丈多高的墙。

万万没想到,皇太极会出这样的狠招,祖大寿从城楼上向下望去,“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这皇太极――当真是狡诈!”

何可纲是一筹莫展道,“咱们的粮草只够吃几天了,这样下去,援兵不来,我们会被活活困死在这――”

祖大寿被逼得急了,朝城外吐一口唾沫,骂道:“呸――他娘的,要打就打!伸头一刀,缩头一刀。把我们围死在这儿,算什么英雄好汉!”

说着就抓起□□,对何可纲道:“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先率五百人突围,若是能冲破金兵的战壕,自然会从锦州带援兵来救!”

祖大寿向来雷厉风行,顷刻间,就带着自己的五百步兵出了南门。

金兵自然早有准备,在战壕里守株待兔,祖大寿与金兵交手两三个回合,只身杀入敌营,毫发无损,但见形势实在难以突围,为不折损士卒,又灰溜溜地退回了城中。

接下里的十天,皇太极依然按兵不动,只围不攻。

大凌河城中断粮,援兵不至,将士们坐困愁城,惊恐万分。祖大寿还想力图突围,破此困局,于是率一众兵马,企图出城诱战。

金兵等了这十天,也有些蠢蠢欲动,一瞧见城中有人出来,立马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涌。

正白旗部图赖先入,达尔哈继之,四面环攻,贝勒多尔衮亦率兵入。何可纲见金军中了计,立刻令城内炮矢俱发,图赖被创,副将、备御等四元大将战殁。

皇太极听闻后,重责了图赖等人轻举妄动,不听劝阻,多尔衮也被叫到了御帐。

皇太极对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弟弟是青睐有加,所以并没有因擅自攻城一事当面责罚多尔衮,只是对图赖说道:“今日好在墨尔根戴青贝勒没有大碍,倘有疏失,你们谁人担待得起?”随后才教育多尔衮, “你年轻气盛,本汗理解。本汗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恨不得每回打仗都冲在最前头。可你如今贵为贝勒,又是本汗的幼弟,明军的炮弹不长眼,冲锋入城这样危险的事情,下次还是不要做了。”

“大汗教诲,多尔衮牢记在心。”

多尔衮反省道,并按照皇太极的意思处置了擅自轻进的部下。

壬子,皇太极故技重施,派人射书城中,招蒙古人出降。

乙卯,再遗书祖大寿曰:“往者我欲和,尔国君臣以宋为鉴,不我应。尔国非宋,我亦非金,何不达若此。本汗今厌兵革,更以书往,惟将军裁之。”祖大寿不答。

丁巳,明松山兵二千来援助大凌河,然众寡悬殊,被金兵在城外击败。

丁卯,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援。

这一日上午起了大雾,几尺外不识人。忽有青气冲敌营,辟若门,阿济格率兵军乘雾迎敌,大败明军。

此时的孙承宗已赶赴锦州,亲自督战救援大凌河。吴襄、宋伟第一次援助兵败后,九月丁亥,孙承宗再派吴襄领六千兵马前去支援。

皇太极得到哨探来报,亲自率军到长山迎敌。途中见烟尘起,便知前头是明朝的援兵。皇太极下令诸军勿行,并自率二百亲兵,与贝勒多铎沿着山路潜进。

明军的哨探发现后,六千大军一路掩杀过来,皇太极率二百亲兵渡河,冲杀过去,明军六千多人竟是被二百人冲杀得溃不成军,紧接着后路大军赶到,势不可挡,一番乘胜追击,六千人溃败而逃。

至此,明军三次援助大凌河,皆以失败告终。

祖大寿一众在大凌河城中是坐以待毙,毫无出路,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援军身上。

这明军救援溃败的消息还没传入大凌河,皇太极就先想出了一招以假乱真的诱敌之计。

皇太极先前闻之祖大寿只身闯敌营的举动,格外钦佩,传令全军,不许杀祖大寿,要活捉他为己用。于是,为诱祖大寿出城,皇太极命三军设伏山内,并让金兵士卒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举着明军的旗帜,假装高喊着杀入金兵大营。

这边城中的祖大寿听见了动静,在城楼上一看,喜出忘外,以为是锦州的援军来了,当即率兵出城欲与援军回合。

谁知等他出了城,哪里还有什么援军,满眼都是蜂拥而上的金兵!

祖大寿大惊失色,自知中了埋伏,在重重围困下,竭力厮杀,才得以狼狈遁回城中。

至此之后,祖大寿心有余悸,便紧闭城门,无论金兵如何引诱,都不肯出城。

这边的大凌河城中,被围困了整整四十八天后,已有如人间炼狱。

海兰珠抱着叶布舒和袁文弼,躲在屋中,不敢出门半步。

一个月前,城中的粮食就已经吃光了,城里人先将千匹战马都杀了,吃马肉过活,不久,马肉吃完了后,开始人相食之……

城中加上士兵和筑城民夫,原有三万兵民,到今日,已经活生生饿死了一万人。

不仅如此,为了果腹,城中人只能炊骨析骸,以人骨为柴火,以人肉为食,整座大凌河,成了一座活人坟,空气中无不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才一岁大的袁文弼,因为没有奶水,一直在哭。众人攒给祖大寿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了。海兰珠饿着肚子都无所谓,但见到叶布舒饿得面黄肌瘦,是心如刀割。

她面前,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活生生饿死,二,吃人肉苟活。

这晚祖大寿回来后,海兰珠便跪地请求道:“祖将军,投降吧……援军不会来了,事到如今,投降,还能救下这两万军民,免遭生灵涂炭……”

祖大寿清楚她话中的分量,也知如今是弹尽粮绝,山穷水尽……别无他法了。

“今日我若降了金,祖上世世代代忠臣良将的基业,就毁于一旦了……我祖大寿,一生戎马,难道真要背上卖国求荣的‘汉奸’之名,苟且偷生吗?”

“有些事情,冥冥中,是注定的……”

祖大寿不会知道,他祖氏一族,最后的结局,不仅仅是降了金……数十年后,他还会是那个亲自写信招降吴三桂的人。

海兰珠恳请道:“我知道,要迈出这一步很难……想想文弼,想想城中的两万人命。走到今日,将军的对大明的忠义,已皇天可鉴。只要……投降之日,将军将我和叶布舒交给皇太极,两万军民不仅可以性命无虞,将军还能全身而退。”

“全身而退……什么叫做全身而退?”

“全身而退地回到锦州,继续效忠大明。”

祖大寿惊颤,“你所言,可是真的?”

“我明知道大凌河之围是怎样惨绝,为何还要来?”

海兰珠摇头苦叹,“将军,还不能死……不久的将来,将军就会明白,所谓天命,是无法逆转的……”

乙未,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锺纬等,再以马步兵四万来援,壁小凌河。

戊戌,明援兵趋大凌河,距城十五里。

皇太极命两翼骑兵冲击之,莽古尔泰与德格类率正蓝旗围其南,为左翼。这次一鼓作气来了四万明军,到底不是那么好打发的。莽古尔泰在左翼强攻不下,其部被明军重创,于是便回营向皇太极请奏。

“大汗,我的正蓝旗已是伤亡惨重,不能再攻了!”

皇太极听后,下令让右翼继续强攻,并偶然诘问道:“本汗听闻,你的部下每次出兵都不听从号令,从而贻误了军机。”

莽古尔泰方才从战场上杀回来,正是血气方刚,脑子一热,愤怒道:“没有这样的事!”

皇太极一挑眉,急着赶去前线督战,也未与他置气,只道:“如若是诬告,当治诬告者之罪;如若其言属实,你所率之部,倘能无罪?”言已,皇太极便将身去乘马。

莽古尔泰一听要治他的罪,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心里想着,这个老八,当真是当了汗王,厉害了!才除掉了阿敏,这下莫不是要拿他开刀了!

“大汗!为何偏偏要与我过不去呢――”

莽古尔泰上前一步,手握佩刀,对着皇太极怒目而视道:“这几年来,我自认已对大汗极尽承顺了!大汗难道还想杀了我吗?”

德格类赶紧拦在他面前,一拳锤在他胸前,厉声道:“五哥!你疯了吗!怎么敢说这样大逆不道之话――这可是悖逆之罪!”

此话一出,更是火上浇油,以莽古尔泰的脾气,当然非得争出个是非来才肯罢休。

“我说错了吗!大汗这样咄咄逼人,到底意欲为何!”

说着,便将那佩刀抽出刀鞘,就要上前去与皇太极干架。

“这个大汗都让你当了,你还想怎样――”

皇太极也不甘示弱,气势凌人地骑在马上,逼上前怒声道:“莽古尔泰!本汗敬你是兄长,你倘若再这样目无汗威,出言相辱,我岂能饶你!”

“饶?除了对待汉人之外,大汗什么时候有过这份怜悯之心了!我这个三贝勒的位置,迟早是保不住了,不如今日来个痛快――”

德格类拼命拉住发了疯的莽古尔泰,周围的士兵也纷纷执刀相向。

皇太极气得大喝:“你可别忘了!当年你弑母以邀宠――如此说来,你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放开我――都给我滚开!”

莽古尔泰对众人拳打脚踢,好几个壮汉一同上来,才将他牢牢压在地上,不得动弹。

“本汗是大金国汗,今日你胆敢出此逆言,在你心里,可有尊卑之别!”

皇太极抓着缰绳,浓眉间泛着恼色,咬牙切齿道:“战事迫在眉睫,本汗回来再处置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