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九十九章 郭康也是麦基洗德

叮嘱完大家之后,郭康就想要起床去干活。毕竟现在还是战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但脱欢等人都说,战场那边反而没有紧迫的工作了。他还是好好歇一歇再说吧。

三十三军团的统帅,就是郭康的堂叔郭昭文。他告诉郭康,在主战场胜负已分的时候,脱欢那边就已经下达命令,立刻组织追击旗队。由第八军团的张军团长亲自指挥,务必要把残余的敌人野战力量彻底粉碎,不给他们重新集结的机会。所以,郭康等人还在拦截敌人的时候,那边的追击准备就已经开始了。

主战场的战斗结束之后,脱欢又命令从剩下的战斗单位里,抽调出一部分,组成攻城旗队,由三十三军团第一大队的大队长陆勇指挥,负责攻取达曼胡尔县城。郭康等人的作战安排,就是这时候下达的。

此时,脱欢带着指挥部,还留在原地。因为战斗结束之后,指挥部反而更忙了。他得率领指挥部的军官和幕僚们,关注打扫战场、收容俘虏和伤员清点安置等工作。其他的事情,包括物资和人员的补充,也需要指挥部进行统一协调,因此也分不开心思去管别的。

郭昭文当时也不在攻城战场。作为留下来的人里,职位最高的军官,他受命进行警戒,保护指挥部和运输路线,剿灭成规模的乱兵,警戒可能出现的其他敌人。

两个旗队的战斗,都委托给指挥人员自己负责了。所以,大家互相不知道彼此的进度,指挥部那里也没有及时给他们传递消息。

实际上,郭康受伤那会儿,追击战斗都已经快结束了。埃及军队原本就比较松散,在坚定的追击之下,很快彻底溃散。大部分埃及人本来就缺乏作战积极性,眼见跑不动,就成群结队地放下武器投降。不少马穆鲁克,也选择投降或者观望,其他人则四散瓦解。谢赫和几个埃米尔,只能各自带领亲兵逃走了。

埃及的地形,是个颈部很长的喇叭形,外敌只要攻入腹地,当地势力看似还坐拥富饶肥沃的腹地,但其实根本无险可守。想要找到地理上方便设防的地方,得顺着尼罗河往南,到第一瀑布那边才行了。但都跑到那边去抵御北方的敌人,与其说是守埃及,不如说是守努比亚了……

历来,埃及的归属,往往就是这样,由一次决战就确定了——而且这决战经常都不是在埃及境内打的。

历史上,东罗马在这里,已经是最耐打的势力了。在叙利亚的决战失败之后,罗马人还能在下埃及,依托多处要塞进行防御,并且和阿拉伯人进行打援战斗。在下埃及战败之后,罗马的残余力量又在上埃及重新集结起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和阿拉伯人进行了新一轮交战。不过,这主要也是因为南方的努比亚人跑出来武装保卫罗马,否则,估计也没有第二轮战斗的事情了。

对此,马穆鲁克们自己当然也很清楚。他们可能不是这么了解历史,但每次苏丹换人,他们都会内乱一番,这种经历,还是大家都有的。

而马穆鲁克的内战,其实也可以看做两个外部势力争夺埃及统治权的战争,和现在罗马大战马穆鲁克,本质上区别其实不大。如何看待这种冲突,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大家早有经验了。

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埃及这地方,要是第一次决战都打不过罗马人,那之后的战斗肯定也打不过。所以,确定形势之后,立刻有上千名马穆鲁克也选择了向追击旗队投降。还有一些人向开罗方向逃去,估计是要回那边的军营,但他们会不会继续抵抗,就不好说了。

所以,现在确实没有什么需要郭康加班忙活的事情了,现在歇着就行了。

叔叔都这么说了,郭康也不好再坚持,就答应了下来。不过他表示,自己也得活动一下,不能老在这儿躺着,也不能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脱欢等人都表示理解。不过脱欢也说,既然他醒了,大家就可以散了。不过王大喇嘛还在路上,待会儿也会来看郭康,所以,还是不要跑太远。

至于军事上的事情,他也不用担心。他们也不是一直看着,因为郭康醒的还算快,大家刚把他带过来,就开始乱扑腾了。而且各支部队都有人指挥,两个旗队也都在各自作战,不受影响。

在军队里,旗队是个临时的单位,也是源自古典时代。是指为了特殊需求,抽调不同编制和人员,组成的特遣分队。这个名字源于拉丁语的“旗帜”,因为在组建的时候,指挥官会临时授予他们一面旗帜,因此而得名。

罗马北方的蛮族,与其他文明国家的敌人不同,组织十分松散,但地处偏远,各部落经常神出鬼没的。大部分时候,出动整个军团,有点小题大做;更低级的单位,又可能不够用。因此,各种规模的旗队,在那段时间里颇为流行。

后来,罗马军制进一步演变。从戴里克先开始,军团和旗队逐渐被更小的、五百到一千人的小型单位取代。君士坦丁大帝时期,鉴于边军军团过于臃肿,对付蛮族效率不高,反而经常造反,因此将剩下的大军团也全部拆分。拆出来的更小单位,就发展成了后来的战团。

这个变化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世的人们,把这个变化,统称为“第二次建军”。此后,军团为战团所取代,旗队之类的编制也就不再需要了。

后来罗马的实力衰落,开始面对蛮族正规军的进攻,但此时,罗马已经连正规军都难以维持,自然也没有办法重新建立军团了。

紫帐汗国时期,与其他国家的大规模野战,又重新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势。因此,军团规模的编制,重新成为了军制的主流。

当然,紫帐汗国军队,和之前的罗马军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继承关系——他和唐军、元军的继承关系,估计都比罗马军队大。

只是在名称的选择上,当时大家故意选择了一些古典时代的名词:因为对这个时候的欧洲普通人而言,古罗马就是强大的象征;对于紫帐汗国的统治者来说,古时候传说里的大秦国,也明显比各种蛮族和希腊人更有吸引力。

说白了,就是不管当地人还是东方人,都觉得古罗马的名字更帅——虽然大家其实都不怎么了解那会儿的制度,但耐不住所有人都喜欢复古。

在这种“你还能有老祖宗能打”的氛围里,遇到不了解,或者罗马人没有发明过的概念,他们也会自己创造一个。更别提很多名字,完全就是望文生义,自己脑补出来的了。之所以和古罗马有相似之处,与其说是他们继承了众多罗马遗产,不如说是仗打的多了,总会“趋同进化”——汉朝和罗马,唐朝和东罗马,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呢。

有些时候,他们甚至会主动进行一些修改。比如古罗马时代,其实是没有“军团长”的。

最早的时候,罗马军队只有三千个人,由城里的拉丁人、萨宾人、伊特鲁里亚人组成。前者是罗马的建立者,后面那俩是“统战”来的盟友,在军队里也有“股份”。因此,这三个部落,一方出一个指挥官,称为军事保民官,负责指挥和管理军队。

后来罗马越来越大,“统战”来的人越来越多,军事保民官增加到了六个。等军队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不能什么事情都所有人抱团上了,就有了军团的概念,把大家分入不同的编组里。而各个军团,其实是之前罗马城邦军的复制,因此也保留了六个军事保民官的职位。

共和制时期,遇到战时,一般会把两个军团编为一个野战军外出作战,由一名执政官指挥。每个军团里,则由这六个代表“股东”的军事保民官轮流负责,所以,并不存在一个“军团长”的固定职位。

到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由于急速扩军的需求,之前的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为此,元老院任命了一批高级军官担任“legatus”的职位,指挥一个军团。这个词,本来是“使节”的意思,一些外交官和元老院代表,也会得到这个头衔。

拥有这个头衔的人,才最接近一般认为的“军团长”。但仔细分析下来,会发现它其实是国家最高权力委派出去的“使职”。而这种军团使节,因为得到了特许,所以可以使用和执政官一个级别的仪仗,带12名背着束棒的扈从。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叫“使持节”更确切一点……

可能单纯是因为这个词过于中原,听起来不够罗马,所以虽然罗马人自己制度越来越完善,看着越来越“中原”,大家还是故意保留了一些想象中的古典元素,让你知道还是在罗马……

郭康和脱欢等人讨论了几句接下来的作战方向问题,门口,王大喇嘛大步跑了进来。

“我听他们给我说了。”他一进门就急匆匆地说:“具体是什么情况?能给我讲一下么?”

“哎,王师父你别急啊。”脱欢招呼道:“先坐,先坐。”

“可不是我急。对教会来说,这可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王大喇嘛连连摆手:“先给我说一下呗!”

见他这么在意,郭康只好又给他复述了一遍。

“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脱欢乐呵呵地说:“不过能恢复过来,就是好事吧。”

“王师父还得跟天方教的神职人员们开会呢。”他对郭康说:“你看,现在他都比咱们忙多了。”

“你也看到了,这边没什么问题——可能是让娜小姐找的这个地方,确实有点灵吧。”他挠挠头,对王大喇嘛说:“郭康安达刚才也说,不要耽误大家的正事。你也别把客人都撂在那儿,后面我们还指望说服他们帮忙呢。”

“哎呀,那都是小事情。”王大喇嘛却一个劲地摇头,指了指郭康:“这边才是正事啊。”

“他这怎么了?又觉得他是牧首人选了?”脱欢问。

“可不止牧首。我刚才想了下,他其实是更重要的角色。”王大喇嘛说。

“又是什么了?”脱欢还是一幅“你又想骗人”的表情。

“是麦基洗德。”王大喇嘛思忖了下,还是说道。

“这是谁啊?”脱欢好奇道。

“是《天兄救世经》里面提到的一个人物。”王大喇嘛对于他的表现已经毫不意外,直接解释道:“按经书的记录,他是至高神的祭司,被称为‘仁义王’。经书还说,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连亚伯拉罕见到他,都要向他缴纳十一税。”

“这跟他有啥关系啊?”脱欢有点反应不过来了。

“他是怎么被郭元帅收养的?”王大喇嘛反问。

“不是守城的时候,在废墟里发现的么。”脱欢下意识地说道。

“对啊,所以你看,我们确实不知道他的生父母是谁。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在不在这个世界上。”王大喇嘛一摊手:“郭氏只是按照罗马传统收养了他,他自己确实是无父、无母、无族谱的。”

“而且,我一直感觉,他这个孩子仁义过头了,这么看来,其实也是正常的表现啊。”

“那……”众人都有些惊讶。

“十分之一的贡献,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对神圣的敬意。”王大喇嘛继续解释道:“夏朝的时候,国家只让百姓纳十分之一的贡。上古圣王,本就是神圣之人;他们的朝廷,也兼有教会组织的职能。因此不需要税收,只需要百姓的贡献来养活各级成员。夏朝去古未远,因此这些习惯还有保留。”

“我们罗马的合法性根据,一个是天兄,一个是神祖。天兄给了我们宗教的授权,神祖给了我们战争的授权。而麦基洗德是和天兄一个级别的,是神的祭司。他号称‘撒冷王’,意思是太平之王。他收取贡献,也是和天兄、和后来的教会执行同样的职能。可见,他就是天兄这一侧的代表。”

“现在,又有和麦基洗德一样的人出现了,这代表我们罗马得到了天父的认可,也将要实现太平,建立地上天国了。”王大喇嘛高兴地说:“天兄这一侧,已经补上了。大家也要多加努力,我看我们这里,不缺有神祖之风的人。大家也要争取把这边也补上啊。”

“这样啊……”众人一幅不明觉厉的样子,显然不太懂他的这番论述。

“哎,跟你们说,你们一下也理解不了。”王大喇嘛颇有些丧气:“总之,知道是个很吉利的兆头,就行了。”

“好的!”这个问题,大家倒是明白,纷纷响应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