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九十一章 星月旗飘扬在埃及

集结完队伍之后,大家开始朝内陆进发。正式开拔之前,脱欢又召集了所有的中高层军官,给他们告知现在的情况。

他说,这是他祖父巴西尔当时总结出来的经验。小时候,祖父就给他说,罗马军队比蛮族优越的地方,并不是最高指挥官多优秀,多有天赋——蛮族里面,同样也会出现这种人物。罗马真正的强项,反而不是将军里有多少天才,而是他们有一大批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百户和战团长们。

要让这些人发挥出优势,就得给他们说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让他们放手去做。成熟的指挥团队,不应该只有一个棋手和众多棋子,而是一大群棋手在为了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只不过有人在使用军团,有人在使用大队。最基层的人,可能就在直接使用自己的各种武器。

并不是每个人都和凯撒一样,能够在关键位置,精准调配每个百人队。而且就算凯撒,也是被逼急了,才这么做了一次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很少有先贤那个能力,因此,还是老老实实,把组织做好。而这样一来,肯定就比敌人的效率要高得多了。

所以这次,他也要把整个安排说清楚。谁有疑惑,不要不好意思,都直接说明白。因为战争是生死相关的事情,是由不得马虎的。今后,他会多加尝试,逐步完善这个方式。

脱欢告诉大家,他本来觉得应该再拖一阵子,等亚历山大城的守军被消耗更多,再进场。但谁知道,这些人比预计的还废物,几下就顶不住了。他自己也没有指挥大战的经验,一时没沉住气,就让大家提前进军了。这是他的问题,需要带头进行反省。

不过,第八军团的军团长,兼此次行军的总管张武,还是劝他不要想这么多。因为就算现在回头看,依然不知道城里人是不是真的顶不住;延迟几天等马穆鲁克师老兵疲,也不好说会不会更有利。

他们这次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单纯击败马穆鲁克,而是要经营这里,作为前进基地。亚历山大港如果被攻破,以马穆鲁克军队的一向作风,肯定要劫掠城市,纵兵杀人放火,破坏设施。到时候,港口的价值,就低了很多了。所以,冒这个风险,也不一定值得。

张武说,战场上是决生死的地方,双方压力都很大,做判断的节奏也很快,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情特别多。在发生之前,很难做出预判;发生之后,再去做假设,也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希望抓住最佳的时机,这个想法是没错的,但过于理想的目标也不现实。但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没法去后悔了。

大家对此都表示赞同。脱欢就继续说起现在的状态。

这次的情况,相对还算比较简单。因为双方都在寻求机会,试图进行主力决战。

罗马方面刚刚接连取得了两次胜利,士气正旺。士兵们略微修整之后,也还有充足的体力,可以继续作战。虽然人数没有对面多,整体质量,也是高于对方的。因此,自然希望能够找机会,尽快进行主力决战,在野战中打垮敌人。

面对这种兵锋正盛的外来军队,本土军队其实应该先做退却,避其锋芒,利用主场优势慢慢消耗。等对方耗不住,或者冒失之下产生重大失误,让优势的天平反转,就有获胜的希望了。这种思路,之前也有过很多例子了。十字军当初,就是这么翻车的。

然而,脱欢认为,马穆鲁克看起来是埃及的政权,但他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本土势力。

现在的马穆鲁克军队,甚至都远不如法国人在曼苏拉遇到的那支。当时,虽然阿尤布王朝已经衰落,大家竞相动手,争夺苏丹的位置;马穆鲁克军头之间,也经常互相刺杀、吞并。但这些变乱,基本都限于宫廷中,是高层之间的权力游戏,并没有对整个军队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而现在,马穆鲁克领主之间,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内战了。叙利亚地区的埃米尔们早在很久之前,就连听调都懒得演了。这次的导火索,虽然是哈里发遭遇的一连串危机,但军事上来看,其实就是叙利亚的埃米尔公开跳反,引罗马人攻打埃及——这种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次了,都不足为怪了。

而埃及本地的几个大军阀,也不是一条心。对方的首领谢赫,与其说是苏丹,不如说就是个盟主。一旦他露了怯,其他军阀们甚至都不用产生异心——他们本来都没怎么试图掩饰过。

虽然这次罗马人势大,让这些人暂时团结起来,但谢赫依然很难进行有效指挥。大家都知道罗马人不好对付,就算打赢,战损肯定也不会小。这埃及的苏丹,一直是兵强马壮的人才能当。他要是坚决和罗马人对抗,让自己人带头打硬仗,那就算赢了,自己也肯定会完蛋了。

但反过来,要是不上,同样也不行。一味退下去,就算说是诱敌深入,也难以服众。丢失了领地的人会怨恨他,其他人则会质疑他的能力和决心,是不是还能够领导大家。毕竟大家让你当盟主,就是期待你去干活办事的。不承担这个责任的话,那这个苏丹谁当不得啊?

所以,脱欢估计,这次着急的,反而不是跨海而来的罗马人。在前进到开罗之前,谢赫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肯定会出来和他们决战的。

尼罗河下游这边,水网相对丰富,交通也比较便利。之前的十字军,施工和补给能力都太差了,才会出现各种自己把自己耗死的奇怪情况。而罗马军队,这次准备充足,因此并不着急。大家稳定好心态,也要安抚好初次来到南方异域,可能会想太多的士兵。其他的事情,就继续按计划行军,就可以了。

其他人都表示没有什么问题。脱欢便把行军的路线和列队顺序等内容,也给他们交待了下。

他们的目标,是埃及的首都开罗。那里是埃及马穆鲁克的老窝,属于不能丢的地方。朝那边进军,就算谢赫想要退缩,其他人也会逼着他上的。开罗到亚历山大,是商旅频繁往来的大路,比较好走。沿着大路,一直向东南前进就行了。

脱欢说,他还和城里人达成了交易。罗马人千里迢迢跑来,打退了马穆鲁克,让他们得以避免被劫掠杀戮的悲惨下场。按照传统,这座城市就归罗马占领了。但现在事情紧急,军团没有功夫再进城了,所以,需要他们再支付一笔赎城费。拿到之后,大家就两不相扰了。

亚历山大城的商人和市民,特别害怕军队进城。听他这么一说,立刻连声答应下来。只一晚上的时间,就凑齐了钱,现在已经送过来了。脱欢让两个军团都派人来,把自己那份领走,回去发给士兵。

此外,城里现在的守军,足有五千多人。虽然大多都是临时在周围抓来的壮丁,和仓促武装起来的市民,但人数是真的不少。让他们上战场吧,估计谁也打不过;丢在这儿,又害怕他们不老实,在后方找事。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种……

想来想去,决定把商会组织的、看起来稍微正规一点的武装,连同一部分市民兵,都带着一起走。也不指望他们上前线,主要是要把这些人分隔开,免得又搞什么事情。

就这样,队伍一下又多了不少人,浩浩荡荡地开始进发了。

和他们预计的差不多,马穆鲁克一直有些心急。他们的斥候一直在附近观望,时不时就和罗马斥候进行小规模交战,相互驱逐,试图压缩对方的侦查范围。行军的过程中,双方的这种冲突,互有胜负,就没有停过。

等远征军前进到一个叫达曼胡尔的小城附近,就远远发现了在此等待的马穆鲁克大军。

达曼胡尔在亚历山大东南方向,就在那条亚历山大通往开罗的道路上,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给往来商人提供服务的城镇,位置比较重要。

这里的地形都很平坦,而且也没有达米埃塔那边,河汊带来的诸多沼泽湿地,利于马穆鲁克集结的骑兵行动。罗马军队也不想再离开大路,双方的行动,都谨慎而保守。

罗马军队选择了先扎营,士兵们动作迅速,下午时分就挖掘好了壕沟,建立了坚固的营垒。马穆鲁克斥候再次赶来,两边又是一通例行的前哨战。不过夜里,马穆鲁克依然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没有派人来袭击。

过了一晚之后,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罗马军队就走出营地。马穆鲁克那边,士兵们也从城中和城边的营地中涌出。就在城外的平地上,双方开始一边展开战斗队形,一边谨慎地相互靠近。

早上十点多钟的时候,双方军队都结束了相互试探和队列调整,完全摆开了阵势。

罗马军队依然以两个军团为核心。第八军团在右,第三十三军团在左。第八军团的阵势更加厚实,摆出了经典的三线队列。各有三个大队放在第一、第二排,另外两个则留作预备队,处于最后。

每个大队,也都依次排列,把各个百人队排成三排;百人队内部,则以标准的战斗队形展开,形成前后两条战线。整个军团,几乎就是个正面稍窄、纵深加大的长方形。军团直属的骑兵上千人,位于队列右翼,充当机动部队。

第三十三军团,则按照命令,排出了更宽的阵列。七个大队呈一字排开,后面则是两个大队和军团骑兵。

第八军团是个老军团,人员基本都来自罗马西南部,尤其是沿海各军区。早在海伦娜太后执政的时候,因为塞尔维亚瓦解、奥斯曼北上和拉丁人进军阿尔巴尼亚,巴尔干西部陷入严重的混乱。为了躲避兵戈而流离失所的当地人,纷纷投奔更加稳定的紫帐汗国。海伦娜太后派人招揽这些人,选拔其中身体健康,因为家乡的灾难矢志向蛮族复仇的人,组建了这个军团。

当时,太后对军队的影响很弱。为了得到支持,她亲自出面,给军团授予了旗帜和番号。太后来自科穆宁家族,因此特意授权让这个军团使用她家的鹰徽,以皇室紫色为底色,以鹰的双翼为标志,表达自己的重视。

后来,海伦娜太后因为兵变倒台时,第八军团正处于轮休解散状态,因此没有做出反应。兵变之后,巴西尔三世向士兵们宣布,这只是汗廷内部的私事,不影响之前国事和军事上的各种安排。他们依然可以使用之前的旗帜和标记。就这样,把疑虑的军团士兵安抚了下去。第八军团的旗号,也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三十三军团,则是个临时组建的军团,他们使用的旗帜,就是个汉字的“三十三”。

好在,地中海这一圈的人眼里,汉字和图画,也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三十三”这个图形,它横着写、竖着写,都是对称的,看起来还挺神奇。所以,不少人真就把它当做了某种符号,就这么接受了……

不过,作为一个正式军团,他们其实还是有标志的。出发前,他们是在大都就地集结、组建的,因此,汗廷特意把大都的城徽,也就是著名的月亮星星标志,给了他们使用。

军团里的各个大队,来历也各不相同,不像八军团那样长期在一起战斗过。这次的阵型里,最右边,靠近第八军团的地方,是两个色雷斯地区的老兵组成的大队;他们向左,依次是三个摩里亚地方战团组成的大队,郭康的混编大队,以及一个大都大队;在他们这一排后方,是军团主力第一大队和另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大队。他们都是塞尔维亚老兵,负责在后面压阵。军团骑兵,也留在阵线之后。

郭康左手边,这个大都的大队,才是情况最复杂的。他们是之前大都变乱中,守夜人战团里,那些经过核对,没有问题的人组成的。

作为大都的战团,守夜人情况特殊。他们既是大都自己,作为一个军区,拥有的野战战团;也是首都大城里,负责戍守的部队。守夜人一直执行轮换制度,一部分人会在外作战,等战争结束,再和留守的人对调,以此保持战斗力,也同时满足这两个身份的要求。

然而那天的动乱里,守夜人的表现十分糟糕,而且事后被查出了大量虚报服役经历之类的问题——明明要求是轮流出征,结果最后,却成了有些人一直出征刷战功,有些人一直在大都享福的情况。整个军队都为之震动,战团从上到下,都受到了严查。不少相关人员被处决或者流放到诺夫哥罗德,但也有人确实一直在外面吃苦干活,却被牵连进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决定让通过审查的人,参加这次远征。如果战斗中也证明依然没有问题,那他们就可以恢复正常待遇,以此作为最后的筛查处置。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虽然双方一直离得近,但郭康和他们其实没什么交流。一个是郭康也是当事人,而且还是事情的引发者,去那边总觉得有点尴尬;另一方面,他们大队的氛围,说实话有点怪……

郭康的大队里,可能是因为罗斯人太多,整体氛围是挺……欢脱的。但他们那边,就是一幅阴沉的感觉。因此,郭康和他们也就是开会的时候有点交流。这回他们就在军团最左翼,希望能表现的不错吧……

两个军团之外,还有大量的盟军部队。

第八军团右边,是大马士革的埃米尔哈菲兹率领的将近一千名马穆鲁克,和他们的随从们。这也是盟友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

在三十三军团左边,则是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等小势力提供的军队。他们再往左,是其他叙利亚埃米尔们带来的人。霍姆斯的埃米尔在达米埃塔没来,导致这边少了一些人。目前,一共只有六百个马穆鲁克,和不到两千人的骑兵跟随。

叙利亚人再往左,是两千多亚美尼亚、库尔德、和土库曼雇佣兵。他们来源非常混杂,基本都是轻骑兵,有些是埃米尔们带来的,有些则是沿途城市赞助的。

郭康也不知道他们靠不靠谱——他觉得这帮人别临时反水,就不错了。而阻止他们反叛的,大概就是因为这帮人彼此都有仇,都在相互盯着呢……

当然,还有战斗力比他们更差的:亚历山大城的市民兵,目前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被脱欢拆散,打发去各处干杂活了。

其余人马,都列阵完毕。郭康也带着随从,站在军团的星月旗下,等待战斗的真正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