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九十章 朱文奎独立团

控制了码头之后,第二批部队也在那里登陆,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郭康这边,也得到了更多支援。

对他帮助最大的,是朱文奎终于到了。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大批武器和随行的士兵。

除了之前那两门随行的小炮,和第一百人队老兵们自带的火枪,其他的火器,都在朱文奎那边。尤其是重型火炮,之前就没来得及运到战场上,现在可算带过来了。

这些火炮甚至已经超出了大队所需的范畴。朱文奎还在码头卸货的时候,脱欢就跑过去找他,把他手下上百号炮兵,和那几门重炮,都给要走了。因此,到大家拔营出发的时候,郭康才见到朱文奎等人。

就算排除火器,这一批援军的实力也足够雄厚。为了这次战争,朱文奎把王府里几百号人全都派出来了。其中一些,已经被郭康借走,编入他的几个新兵百人队,去带罗斯人。剩下的则由杰士卡队长率领,单独作为一队。

王府里本来是没有这么多人的——否则大都变乱的时候,也不至于被打得这么惨。这里头的大部分,后来老吴王得到消息,从他自己那边抽调过来的。

按杰士卡队长的说法,这些人虽然也有战斗经验,但都是些小打小闹。老吴王让他们来,一方面是王府这边太缺人,总不能一直这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希望他们也能在大秦国的军队里,学一下正规战争怎么打。

因此,这次,吴王府可谓是倾巢而出。出发之前,马王妃说她要去吃斋念佛,给儿子祝福,所以直接搬去了太后的修道院,让朱文奎把府里最后的护卫都给带走了。她还专门到郭家拜访,希望郭氏能帮忙照看一下。因此,郭康也知道这些事情,大概明白他们的意图。

郭康推测,吴王府也是想要趁这个机会,打出更大的威望。在动乱之前,大部分人只是把他们当成欧洲常见的那种王位觊觎者,或者流浪小朝廷——大家在不差钱的时候,或许会养着他们,图一个名声。但说实话,也就这种表演功能了。

那天晚上的交战,才让很多人高看了他们一眼,但也就是值得敬重这种水平。毕竟他们的实力太小,而且说实话,对于大部分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这就是个内战。朱文奎打赢,还是让娜公主打赢,其实对大家来说,都没什么差别——谁赢都不影响吴王府这个招牌,甚至不影响之后帮助远征的事情。所以,其他人自然也就不会多关心了。

估计就是因为如此,之后吴王府就开始以极大的积极性,参与各种事务。恢复秩序的过程中,他们就表现抢眼。后面练兵、出征的事情,也一改之前全员自闭、只求打工过日子的风格,开始主动表现兴趣了。

这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唐赛儿。她来了之后,好像就没闲过,每天不是自己在主动做事,就是强行拉着朱文奎找事做。郭康本来其实没怎么在意,后来听让娜女侠抱怨了两次,才感觉她好像确实有点过于积极了,就是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难道真是要帮黎利征服法国么?

而除了她之外,道衍和尚也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来这边适应环境没多久,他就开始每天到处跑,拜访这个、劝说那个。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嫌累。

当然,他的成果,其实也是很明显的。虽然没有太多公开的表现,但朱文奎能顺利地一下揽到这么多活,也不止是靠他和脱欢、郭康的交情。这老和尚在其中的牵线架桥,显然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郭康觉得,等战事结束,他还是得调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暂时,他也没法管这么多了。

营地里的人列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后续部队也赶到了营地,一起排队。这一下,队伍的规模增加了一半,让士兵们都纷纷赞叹起来。

“怎么人又多了?”郭康自己都有些惊讶。

“有些人之前跟着商队去小亚了。”朱文奎告诉他:“路上他们才赶过来的,所以也没来得及给你说。”

“好吧……”郭康一时无语。

吴王府名下的人,比府里日常待着的,要多得多,这个事情他倒是知道。由于府里收入有限,养不起这么多人——甚至有时候,朱文奎还得倒过来给他爹打钱,防止老吴王也去要饭了。因此,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放养”状态。

大都出事的时候,朱文奎赶紧赶慢,也没叫来多少人。因为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在大都,而是分布在从格鲁吉亚到克里特岛的各个地方,努力打工赚钱呢。好在这次,预留的时间足够长,才让他得以把人都喊回来。

而老吴王派来的人,其实也是从各地,慢慢聚集起来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人越来越多的情况。

“我们这次带来了三百五十名步兵和五十名骑兵。”朱文奎告诉郭康:“其实要是有足够的马,大家都当骑兵也不是不行。他们都是老兵,会骑马作战的……只不过海运战马太麻烦了,只能这么凑乎着了。”

“不,已经很厉害了,一点也不凑乎。”郭康连连摆手:“我之前真没想到,你们光是战斗人员就能拉出来这么多。”

“我们毕竟也经营了这么多年了,只不过之前实在太穷。”朱文奎倒是看得开:“这次是吃你们的粮,要不然都不舍得把大家全凑起来呢。”

“这里面有二百多号人,都是老杨的波西米亚老乡。剩下一百多号,是各地招揽来的。本来给的编制不够用,所以干脆全都塞一起了。另外,你借我帮忙的人,也可以回去了。要不然,他们怕是要憋不住了。”

“好……”郭康挠了挠头,还是应了下来。

之前,他让大队的旗手马万军带着二十多个人,去充当后卫,接应朱文奎他们。马万军对此很是不解,说怎么把他丢最后去了。郭康解释说,这次战争,重点不止是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方面,其中一个就是各方的磨合。

他这边各项事务,都在计划之中,但朱文奎那边的人,还不习惯军团的作战方式,需要有熟悉情况的人,去带一下。派去的人,当然也是越有经验越好。

他手下可靠的军官虽然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其他各个勋贵家族派来的。作战的时候还好,平时支使人家干这种带新人的活,终归不太方便。而陆有功他们,又得去管理大队事务,尤其是要应付那一大群罗斯人,天天忙得焦头烂额。所以,只能委屈他,带一批老兵,去交接一下了。

马万军当时还不甘心,认为自己得在指挥官旁边才行。而且战帅之前吩咐过,让他们照看下郭康,所以他还得来当保镖呢。但郭康说,现在有汉斯大师等人在,自己的安全其实不成问题。

他做出这个决断,也是基于人手不足的现状,和充分发挥大家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些阿勒曼尼剑客虽然很能打,但毕竟不是正规的军团兵。保镖的工作,两边都能干;但他布置给马万军的行政任务,老汉斯等人就只能干瞪眼了。因此,让马万军去做对接的工作,并不是因为那边远离一线、不重要,反而是因为难度太高,其他人干不了,才只能让他能者多劳的。

郭康还说,他认为,这年头,缺的不是战场上能冲锋陷阵的人,而是能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的老手。

正常来说,行政、教育和军事,彼此是分开的,分别由不同的组织管理,由不同的体系负责。但曾经强大的罗马帝国,早已是千疮百孔。蛮夷四处横行,叛徒也恬不知耻地自立为王侯,和朝廷对抗。现在的罗马,和当年相比,不过是一点点残余的火种罢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正常情况”——更何况,哪怕当年尚有余裕的罗马,教育水平其实也就那样……

郭康认为,对于罗马现在这个情况而言,军团不止是一个军事单位,也是一个教育培训组织;军团士兵不止是战士,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也需要以身作则,承担教育乃至行政方面的任务。现在朝廷里的行政人员,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基层官吏,也大多都是在军团里接受教育的。

这种情况,非要从理论上来说,确实不太正规,以至于很多人都说,罗马是一个军团开办起来的国家。各级衙门,就是军队的行政部门。

但现在这个环境,也没有别的更有效的办法了——再怎么说,让军团参与行政管理,也比那些领主管辖和贵族共和的地方要靠谱多了。因此,还是只得“能者多劳”。

郭康还说,他本人,就来自一个以军功立足的家族。哪怕一直是以文臣形象出现的郭盖老丞相,大部分时间里,也在同时担任军职,乃至多次领兵出征。而他自己,虽然天天和教会的人混在一起,整日研究典籍,研发机械,但第一个职位,也是军团的军官。而反过来说,他担任军官之后,其实也没打过多少仗,天天就是在写公文,要么就是关注练兵和打造火器的进度,不会天天打来打去的。

其实,他自己也想上战场。有时候看到蛮夷做的那些事情,都恨不得亲自冲上去,把他们全砍了得了。其他朋友,包括脱欢台吉和吴世子,也都说他太过热血,容易上头。但在国家的需要面前,他不还是天天老老实实地写公文,批文件么。他们家都是这样,那马万军等人,也不用有什么顾虑了。

靠着这个说法,郭康成功说服了老兵们。不过从结果看,这些人终归还是没能和他一样,按着脾气去写文件……好在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倒是也省事儿了。

“你这些人都凑起来,已经是个战团的规模了。当时就应该让你把门槛放低一点,再多拉个二三百号人,然后专门编个独立团,而不应该放在我这边的。”郭康想了想,对朱文奎说。

“没事,我们都是来学习的么。”朱文奎倒是看得开:“主要是大家以前真没学过。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我家虽然是从大明跑出来的,但关于军队的具体知识,是真的没带出来多少。大概也就知道个军制里,各种名字、级别之类的概念,因为平时处理文件的时候看过……”

“小时候我读书,文化方面的知识,有齐、黄二位师父教授。但武学方面,是真的没人懂了。”他一摊手:“到现在也一样,我们吴国虽然在阿勒曼尼那边,建立了一些行政组织,但关键的军事组织和训练,还是乱七八糟,全靠老杨他们自己摸索。”

“这样啊……”

“我们离中原太远,军队也是自己组织起来的,和老家的兵部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我们其实有自己的‘兵部’,主官就是齐师父。”朱文奎告诉他:“但是,都督府却是不存在的。所以,军队的组织训练,乃至整个大战略的拟定,都是归他一把抓。”

“老杨他们,来得都比较晚,上次大都的事情之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实际上都是他的下属。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了。”

他这么一说,郭康大概就明白了。虽然说的比较委婉,但齐泰的军事水平,在当今欧洲,似乎都不太够用的……

让其他人主管军队吧,朱文奎自己之前也不知道谁上更好。何况,哪怕现在看来很有军事天赋的杰士卡队长,其实也是“野路子”出身,全靠经验打仗。所以,朱文奎宁可让他们都编入正规军里学习。

“我觉得,你可以放心,他们肯定学得很快。”郭康倒是对他们很有信心:“我其实主要担心你父王那边。这几百号能骑马的老兵,在阿勒曼尼,都不算小势力了。把这么多人都丢过来打仗,要是自己那边出事了,怎么办?”

“父王一直说,近期打不起来。”朱文奎解释道。

“呃……”

这个问题,他也不是第一次质疑了。虽然从这几年的情况看,经过欧洲人一番拷打之后,朱允炆已经老实了很多。但对于他的战略判断能力,郭康依然持怀疑态度。而且,他怀疑朱文奎自己,心里可能都有些不踏实。

但这种话,他也没法给人说。再说,这应该也是吴王府的精英们商量出的办法,人家在现场,应该比他看得更透彻。所以,他只是沉吟了下,就没有继续说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