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八十章 武侯八阵之坨坨阵

海战的这些队形之类,郭康不是很懂。而且他所在的这个地方,也看不到前线发生了什么。在船上,他甚至不知道下什么命令好,索性就到处观看起来。

周围的船上,情况和他这边也差不多。不过,他们更前,第八军团的运兵船上,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之前在达米埃塔的时候,郭康见过他们在准备各种器械,好像是攻城用的。那会儿,他还有些疑惑,因为理论上亚历山大城是在友军手里的。不过想了想,敌人应该也会修筑工事,到时候可能会有所需求。上岸之后,第八军团要担任主攻,肯定要多考虑这些问题的。

至于他这边,也考虑过要不要准备一下。但询问了一圈之后,却发现根本做不到。

军团的工程能力,也是日积月累才训练出来的。他手下这些罗斯人,虽然也是农夫和工匠出身,但那些经验,和作战时需要的施工能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需要进行工程作业的时候,最要紧的甚至都不是力气,而是形成组织。比如每天扎营,都需要挖壕沟。这属于日常的工作,甚至都不需要专门指挥。但就这种事情,罗斯人都干不了。

他们也不是不会挖土。让他们一个人自己挖,肯定还是会的。但如果人多起来,大家一起挖,挖出一个要求的形状来,那就做不到了。

卢卡斯队长说,这帮人有个“五人定律”,似乎是他们在村社里就养成的习惯:如果只有一两个人,不时去看一看,盯一下他们的进度,他们还是会人在干活的。但要是人多起来,一起工作,那无论组里有多少人,总是只有最多五个人在忙活。其他人往往就在旁边围观,甚至字面意义上地躺平晒太阳。

而且,无论是干活的,还是躺平的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自己有时候还会轮换一下,保证所有人都不会太累。哪怕给他们20个人,让他们去干活,也都只有这么四五个人会做事。

作为应对,就只能提拔其中一些肯干活的人,去管理其他人,但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是很有限的。队伍里,有个叫德米特里的十夫长,之前动乱时就作战勇敢,后来每次训练也很卖力,卢卡斯队长觉得他是个可靠的人,就让他率领半个百人队的罗斯新兵,去做些日常工作。

结果,他发现,德米特里十夫长也只能管得住五个人:他可以带着一大群人一起出门,但到了木材堆放处,开始劈柴的时候,就只有他自己加上旁边五个人在干活。当德米特里十夫长跑去催促其他人,让他们也开始工作的时候,原本干活的五个人就会自动停下来,开始躺平——结果,不管他跑来跑去,忙活多久,同一时间里,都只有五个人在工作。

卢卡斯队长观察之后认为,需要改一下之前的章程,重点提拔那些有责任感,会积极做事的人。因为现在这个情况,甚至都不是管理能力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做事的动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等他们到了人多起来,也可以干活的组织水平,再教那些具体的技术,才有意义。

这种事情,也急不得。因为很多郭康以为是常识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从没接触过的。比如罗马士兵可以无师自通地挖掘壕沟,是因为他们甚至还是小孩的时候,就经常见父辈聚集起来,开挖水渠,维护堤坝。有组织地从事土木作业,属于从小就会接触到的基本功。但是大部分罗斯人完全没接触过挖渠之类的工作,他们真不知道怎么把沟挖直……

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制造和操作机械,自然也不可能。郭康能想到的对策,就是多带一些火药。当然,这种高危物品,肯定也不能让罗斯人乱摸,否则大家怕是都得给炸飞。因此,一直是放在专门的船上,让首席百户陆有功亲自带人看守。

尼罗河水从河口处冲刷下来,加上离岸方向的风,让双方的船只都在一边侧移,一边作战。随着船队行进,前方的鼓声愈发密集,喊杀声和碰撞声也更加响亮起来。在船两边,开始出现木头碎片、尸体和各种杂物。又过了一会儿,郭康甚至看到小半截船,一边缓缓下沉,一边漂过来。和他们的货船擦了一下,发出一阵短促的摩擦声,又漂走了。看起来,是个小型划桨船,被前排的战船直接给撞断了。

船上的人听到了碰撞声音,明显都绷紧了起来。

“你应该下命令了。”乔安娜小声告诉他:“大家都开始紧张了,得让他们有点事情干。”

“哎?”郭康一愣,下意识地就回过头,去看后面的船长。船长看到他的反应,也转过头,茫然地看过来。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愣了片刻。

他们这艘船,船舷很高,船尾还有个一层艉楼,楼顶的平台,是整条船的制高点。郭康和乔安娜现在所在的位置,就在平台前方,能俯视整个甲板的位置。

之前,船员们按照习惯,在平台上临时搭了个便屋,给郭康居住。虽然屋子很单薄,晚上甚至都漏风,隔音效果也跟没有差不多,但在条件艰苦的海上,已经算是贵宾才有的待遇了。不过交战的时候,这屋子也被例行拆掉,给作战留出空间。卸下来的板材,就堆放在旁边充当防护,也能留着备应急使用。

现在除了郭康和乔安娜,还有其他几个亲兵在旁边跟随。而平台最尾部,船长也来到那边的台子上,进行指挥工作。

这个时代的货船,还没有那么完善的操舵系统。水手们在下面的舱室里,推动一根长杆,来控制舵的方向。船长则在高处进行观察,靠指令让他们进行调整。由于舱室里没有什么视野,所以哪怕开战之后,船长也必须坚持留在岗位上,观察周围的动向,进行指挥。

乔安娜说需要下命令,郭康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需要准备进行海战了。这方面,郭康是一窍不通的——船应该怎么走位;双方这个距离,士兵们应该射箭投枪,还是使用火器,还是准备格斗……他都不是很理解。所以,也就需要这位船长站出来,根据目前的海战战况,做出专业判断,指挥船只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下达对应的命令,以作为应对了。

然而,从对方的反应看,船长显然也不太明白,现在需要说些什么……

按乔安娜之前的说法,在意大利,是船长指挥船上的士兵,包括水兵和陆战队,以求在海上达到最高效率。所以,优秀的船长属于宝贵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堪称城邦武力的精华。

不过,他们这条船,其实是个民船;船长和水手,甚至都不是当过兵的正经罗马人,而是出生在克里米亚定居点的土生威尼斯人。罗马人总是觉得他们是外人,母邦的市民也总觉得他们是远方的乡巴佬,认为他们低人一等。

他们积极参加这次行动,就是为了能趁此机会获得公民待遇,摆脱现在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境地,所以之前也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现在,还能坚持在露天的地方站着没跑,已经算是很有勇气了。实在没法指望,他还能承担更多。

“那就跟着军团走吧。”郭康也没办法了,只好继续甩锅:“看看旗舰那边有没有什么命令?”

“没有。”船长抬头看了眼,告诉他:“还是之前那个旗帜,让大家继续前进的。”

“我看第八军团散得更开了。”郭康往前又瞅了瞅:“我们是不是需要也变阵,或者怎样么?”

“旗帜上,倒是没有什么别的命令了……”船长不置可否。

“呃……”

“我们自己,也是这几条船的旗舰呢,长官。”船长见状,还提醒了一下:“其他几条船应该也没有收到任何其他命令。如果您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传达指令的。”

郭康这才想起来,按理说,他不仅要指挥这一条船。整个大队,各种船只十几条呢,都得管一下才行……

“我看前面,前进的越来越慢了。”他再次向前观望了一会儿,寻思了下,说道:“估计敌人数量太多,没法一次冲开敌阵——对了,我们大队现在,是什么阵型?”

船长回过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大小船只,犹豫了下,告诉他:“我们是圆阵,长官!”

“哦……”

郭康也知道,圆阵是委婉一点的说法。这个状态,显然不是武侯八阵或者李卫公六阵里面的那种“圆阵”。因为直白地讲,他们现在阵型就是“一坨”。就算他不知道海战怎么打,也觉得这样是不太行的。

“我们得组织下阵型。”他想了想,说:“大家拉开,排成一条横线吧。”

“不行,我们的船灵活性太差了。”乔安娜少见地提出反对意见:“就算排一下队,也没法保持。横队是他们那些桨帆船,准备冲击的时候用的。我们不是撞击船,维持横队没什么意义。”

“那我们排一条竖线?”郭康改口道。

“竖线也没意义,还会让队列拉的太长,没法相互支援。”乔安娜还是摇摇头,说道:“还是那个问题,我们这些船太笨了。前面的船遇到威胁,后面的船赶上来就需要一阵子。为了相互支援方便,还不如现在这样呢。”

“好像也是……”郭康犹豫起来。

他们手里的武器,只有那些火炮和弩炮,射程要稍远一些。但船上的各类炮太少,如果排纵队,硬把密度降低,火力会十分稀疏。而如果要发挥弓箭和火枪的威力,那排成纵队反而会让后面的船无事可做,因为距离太远了。确实还不如大家抱成一团,互相掩护得了。

“哎,算了。”郭康索性破罐子破摔,指了指乔安娜:“你来指挥吧。”

“啊?我?”乔安娜看起来十分意外:“我是帮忙传令,最多提个建议的。这是你的兵,我去吩咐人,不好吧?”

“那你给我说,我传话。”郭康直截了当地说:“你也看到了,这船上就没几个了解情况的——我估计军团那边也一样。其他人不清楚,我们军团长就是我堂叔,他也是从来没打过海战的。我们这帮人,就是一群外行,在硬凑数呢。”

“你既然之前说要帮我,那就得帮到底啊。”他反过来开始要求乔安娜:“我也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战斗经验,不过反正比我们在行就行。好了,现在你给我说,我们朝哪跑吧——我顺便也给军团那边,打个旗号报告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