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七十九章 斯巴达主义健身房

早上九点钟左右,郭康所在的船上,已经能看到隐约看到远处的尼罗河河滩了。

前方的战船开始展开队形。不过郭康他们这些货船,操纵性很差,只能大致聚在一起,也不敢离得太近,其实没什么阵型可言。整个船队还在缓缓向前行驶。

又过了半个钟头,他已经能看见亚历山大里亚港口,还有附近岛屿上的建筑遗址了。乔安娜说,这些小岛和沙洲上,当年还有一些建筑和住民。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大岛,就是灯塔所在的法罗斯岛。

不过一百多年前,塞浦路斯王国发起的十字军,彻底摧毁了亚历山大。岛上这些设施,也都被无孔不入的十字军劫匪破坏一空。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这些服务于航道的建筑,也就从此荒废掉了。

这个时候,已经能看到城市外的海面上,有不少桅杆的影子。仔细看,还有黑烟升起,那边应该就是围城的战场了。敌人显然也注意到了他们,哪怕在这里,也已经能看到那边的船只正在组织起来,渐渐形成了战线。

他们这边,军团长的船上,也升起了旗帜。

这个时代,地中海上,战斗用的船,还是桨帆船为主。罗马的海军也是如此。相比于大型帆船,划桨船速度更快,也灵活得多。船上有专门的撞角,以及弩炮或者新出现的火炮。

而他们这种帆船,在这个时代,操作性还很糟糕。运送物资还行,用来进行战斗,就有些太笨拙了。

非要说的话,帆船作为战船,倒也不是说不能用。在欧洲大陆西北,风浪更高更急的北海上,大型帆船也有一些优点。但是,只要有条件,大家还是宁可使用划桨船。英法战争的时候,热那亚人的几条划桨船,就把规模大得多的英格兰舰队打的团团转。可见,这种技术优势,还是存在的。

帆船的优势,是能节约大量桨手。而桨手,也是舰队里成本最高的一部分。一艘常见的“加利”型桨帆船,就得小二百个桨手。一支成型的舰队,光桨手的数量也能轻松达到一个军团的规模。

因此,养一支海军,是个十分昂贵的任务。哪怕身处海边,常年有作战需求的国家,都很难维持一支随时可用的舰队。

东罗马还算兴盛的时候,借助庞大的财源,能维持数百艘划桨船。科穆宁王朝时期,曼努埃尔一世远征埃及,也攻打过达米埃塔港,那会儿他带了包括盟军150艘以上的划桨船;此外,那会儿的意大利城邦,对余威尚在的罗马人也还有点敬畏——他们名义上还是罗马的封臣,也乐意接受价格公道的调遣。威尼斯人就能再提供一百艘船,还可以让各处的定居点,给罗马舰队提供补给和维护服务。

不过后来,罗马在内乱中迅速衰败下去。海上力量尤其需要持续维护,因为衰败的特别明显。1203年的时候,整个国家只有20艘破旧不堪用的船了,甚至没法作为战舰使用。等到米海尔八世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设法重建舰队,也只有80艘船。

巴列奥略王朝,也只有开国这一位有些本事。他之后,继任者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安德罗尼卡二世的时候,为了省钱,直接把舰队裁撤吊了,改为直接租借热那亚船队。此后,本土的舰队虽然也重建过,但规模一直不到20艘;各次战斗中,能够一次出动的,最多也就不到10个。

好在这会儿,爱琴海和黑海沿岸的海盗,也衰落了不少。小亚的突厥牧民,虽然也有兼职当海盗的,但显然不太专业。虽然人多,却连打这点舰队都费劲。所以,也就这么一直凑乎着……

至于紫帐汗国,干脆长期没有海军,充其量只有沿河的一些运输船。仅有的舰队,还是当初进入大都之后接管的。后来国家逐渐兴盛起来,为了维持黑海的贸易安全,不依赖意大利人,才开始扩建水师,在大都组建舰队,堵住马尔马拉海。不过,最多也还是几十条船的规模。

舰队里的桨手,大多是希腊人——不是大都城里,那些靠着祖产,天天无所事事,到处喝茶、唱戏剧、写文章吹牛打屁的“希腊人”。而是在摩里亚地区,那些日子并不富裕,经常要出海讨生活的、真正意义上的希腊人。

摩里亚就是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当地沿海的希腊人,从荷马的时代,就开始划着桨帆船,四处航行了。直到现在,那里都在提供优秀的桨手。按郭康的记忆,在他们那边的历史上,一直到奥斯曼时期,苏丹都在沿海的希腊人社区里,登记桨手,雇佣他们作战。

虽然因为后世蛮族,喜欢认希腊人当精神祖宗,盛赞他们的伟大,但希腊本土其实并不富裕。因此,人口稍微多一些,大家就只能冒着危险,出海讨生活。可能就是这样的环境,才让他们养成了这种风俗吧。

紫帐汗国刚刚南下控制希腊地区的时候,当地的情况还很混乱。西方来的拉丁领主和佣兵,四处横行无忌,本地土匪也十分猖獗,整个希腊地区本来就多山,这下更是成了个土匪窝。后来,紫帐汗国出兵赶走了拉丁人和佣兵团伙,剿灭了大部分土匪,在山区劝农,推广棉花、橄榄等经济作物。沿海地区,也组织起来,由官府租借工具,进行渔业生产。这样,才把当地稳定下来。

生活稳定之后,当地人也开始有了精神追求。大概在巴西尔三世执政时期,摩里亚地区兴起了“战士公社”运动。这种组织,最开始是山民之间的简单互助团体。有时候,也会用来组织人手,参与斗殴,在山间进行抢水之类的有活力行动。后来,这个风俗传到了雅典,又传到了大都,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

这个时候,紫帐汗国的统治已经十分巩固,学者们接受现实的同时,开始思考一个描述起来很简单,但解释起来却十分复杂的问题:罗马到底是什么?

在以往,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思考的。大众普遍认知里,自己就是罗马人,而希腊人干脆是个骂人的话,意思和“异教徒”差不多。至于为什么这样,大伙儿基本上都是文盲,也不会去想的。

但是,紫帐汗国因为自身传统问题,特别重视教育,而且莫名地重视历史教育。随着这种教育的推广,更多人的脑子活络起来,开始审视自己和家乡的历史。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在乡学或者军团里,接受过公共教育,会汉字,懂一些希腊语。他们都参加过军队,之后则成为军中或者地方上的基层骨干人员。因此,既懂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很了解家乡和其他地方的情况。

他们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不同的名称,建立过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北方,有些地方,甚至从来没被古罗马统治过。这些政权,和罗马有什么关系?这些地方的人,为什么是罗马人?各地的语言,也都不太一样,那这些希腊语、保加利亚语,和拉丁语、和汉字,到底有什么联系?甚至,罗马历史上,宗教都是变化过的,那么罗马是不是和宗教绑定的?会不会继续变化……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都需要进行解释。

汗廷官方的说法比较简单。官方说法认为,罗马是一种法统,这种法统,是超过地区、语言和族群的。罗马的使命也很简单,就是实现统一,复兴古时候的盛世,让所有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乃至接近先贤理想中的社会。尹大牧首时,教会把这个思路正式总结出来,归为“大一统”和“致太平”两个口号。

在这种认知下,地方历史和罗马历史并不冲突,地方风俗里的优秀部分反而应该得到提倡,甚至让其他人也来学习,引入所有罗马人的习惯之中。而不同的宗教,尤其是古时候的多神教,被认为是当时文化不发达、人们对世界认知尚不清晰,因此得出的片面结论。不用倒车回去,但也不用忌讳。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希腊人当年那些艺术创作,反倒是可以学习的,实际上也已经被历代先贤借鉴过了。

至于文字语言,汗廷认可“原初语言”的思想,并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分开的。虽然不把旧约当做教义典籍,但巴别塔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对于语言发展的隐喻,经常用来描述这个道理。所以,汗廷鼓励大家学习使用汉字和统一的语言,但地方方言,也是发展的自然结果,一时改不掉也不用强求。

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战士公社”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他们的想法,被称为“斯巴达主义”。这些人认为,古希腊的不同地区,代表了希腊文化个性的不同侧面。其中,最为先进的,就是斯巴达人;而反面代表,就是雅典。

斯巴达人信奉纪律和武力,推崇集体主义,而雅典盛产各种油嘴滑舌的辩论家,喜欢鼓吹个人私利;斯巴达人从事农业和战争,而雅典人喜欢商业;斯巴达人崇尚军事权威,而雅典人喜欢原始的民主制度;斯巴达人重视男性之间的战友情谊,而雅典人纵容妇女,甚至能因为好看就把女犯免罪……如此种种,说明斯巴达才是当时希腊文化里,最优秀的代表。

当然,斯巴达也绝非是理想国,相反,他们的问题也一大堆——比如他们推崇强力,却忽视道德;只知道争抢,却不知道团结同胞,甚至去奴役他们。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战士公社的瓦解和斯巴达的衰落。这也是今人,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反思之后,需要引以为戒的。

在郭康看来,这套理论显然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暴论。里头不少论据,恐怕是学者们因为史料不足,强行脑补出来,甚至是曲解出来的。但“斯巴达主义”还是在希腊语地区迅速流行开——毕竟,它的受众,就是军团出身的成年男性战士,而且也做到了既肯定本地优良传统、又融合罗马特色,成功实现了“通三统”。那就算曲解了一部分,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解了。

这些“战士公社”,也确实给罗马提供了不少兵源。之前郭康去港口那儿的营区找史恪,跟营区里的士兵聊过。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来自摩里亚南部沿海和各个岛屿上的渔村。

这些人往往以“斯巴达人”自居,认为大都里那些富裕的希腊老贵族,都是只会饶舌的“雅典人”。有人还告诉郭康,自己小时候,爹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知识,锻炼身体,都会吓唬他,说要是学不好,长大了就只能给雅典人卖屁股,把他给吓死了……

海军的水手,人数不算少,但是很分散。平时大部分人也不在军队,而是在地方上从事生产,以减轻高昂的维持费用,轮换到了才会回去。不过,舰队还是会每年给他们发放补贴,让他们维持训练,作为参军的报酬。

这补贴还不少,比陆军都高,足够一家人吃饱饭了,因此沿海的人都很热衷于参军。桨帆船的作战性能,和桨手的力量、耐力、熟练程度,都非常相关,因此桨手们有机会就训练,普遍都体格不错。

营区里,整日都有一大群壮汉在那儿拉绳索、举哑铃。而且,按照希腊人的传统,锻炼的时候,是最好不要穿衣服的——后世的单词“健身房”(gymnasium),就来自于拉丁形式的希腊文“gymnazein”,意思就是裸身锻炼。所以,虽然严令禁止,但这地方还是总有闲散的女人和“雅典人”在周围游荡,卫兵撵都撵不走……

而这些高素质的水手,也是罗马海军的精华所在。史恪的信心,很大部分就来源于此。和他们相比,那些缺乏系统训练的海盗,乃至使用奴隶充数的杂牌水军,哪怕数量多上一些,也肯定不是对手。

至于郭康这条船,甚至都没有这重烦恼了。目前,他好像也就只能站在这儿,看前军怎么杀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