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七十五章 谁是哈里发忠于谁

进入埃及之后,预想的交战并没有立刻发生。

脱欢等人原本预计,埃及的马穆鲁克军阀应该会在外来压力下团结起来,和当年对抗法王路易的时候一样,集结出一支大军,尝试和他们在控制区边境的设防城市附近交战。然而这次,他们却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在情报方面,紫帐汗国继承了蒙古西征以来就形成的良好传统,和各路商人都关系很好,经常借助行商,搜集关键信息。这次,他们也一直在通过意大利和叙利亚的商人,以及专门派出的探子,提前进入各个交通要道,探查情况。

在地中海世界,紫帐汗国自己以外的国家,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没有差不多。尤其是贸易繁荣的城市和集镇,理清外来人员,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大都,之前都有这么多光天化日存在的私人武装组织,何况其他地方。再加上其他军队,普遍依赖商人供应军粮和各种补给,所以,军队要秘密调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各方面的情报都显示,埃及的马穆鲁克并没有调集军队迎上来。相反,几个大军头,纷纷把队伍带到了尼罗河以西,躲避罗马军团的锋芒,然后集结起来,先去打哈里发去了。

这个反应,倒也没完全超出紫帐汗国这边的预计。

他们的行程弯弯绕绕,其实本来就有故意为之的成分。埃及的军阀们和哈里发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果他们能打起来,对紫帐汗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儿。虽然大家都知道哈里发就是个傀儡,但傀儡也是有面子的。要是马穆鲁克军阀们把这个面子都戳破,其实有利于紫帐汗国今后的宣传和管理。

另一方面,哈里发也聚集了一些支持者,守卫最后的据点亚历山大港,也不是一下就能打下来的。如果马穆鲁克军阀和哈里发打起来,去硬啃亚历山大城,双方都会受到损伤。今后对付马穆鲁克们,就会轻松一些;拿捏哈里发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他的追随者会制造麻烦。

虽然时间不好精准把握,但哪怕谢赫这帮人进军神速,真的打下了亚历山大城,把哈里发抓走了,也不妨碍大家借着救人或者报仇之类的名义,继续进攻啊。

所以,之前进军的过程中,虽然哈里发的使者频繁赶来,催了好几次,脱欢也只是回复,让他坚定信心,守住港口,等待救援就行。和他们一同行进的叙利亚哈菲兹部,也对此心知肚明,大家一起不紧不慢地行军,不把催促当回事。

四月中旬,军队占领了尼罗河三角洲东北的港口城市达米埃塔。

据让娜女侠说,这里就是当年路易九世登陆的地方。那一次,十字军的声势,比这次联军还浩大,但由于法国人的神奇发挥,最后还是把大好局面给送掉了。

不过这次,形势明显有所不同。直到这里,他们还是没有碰到有组织的抵抗。

停留了三天,从意大利人的船上获得了一批补给之后,众人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行动安排。

在巴勒斯坦的时候,就有消息说,谢赫那边也知道了出兵的事情,打算抢在他们进入埃及之前,先拔掉亚历山大这个钉子,防止两边会和,导致自己陷入劣势。

一些传统派的官员和教法学家们希望劝阻这个想法,说信徒们至少应该给哈里发基本的尊敬,直接动兵去打,有点不太体面。然而马穆鲁克们完全不当回事,甚至当众叫嚣,说那哈里发,你们还真当回事了?不过是我家主子立的小儿,能立他,就能废他。

学者们反复劝说,说这些话,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哪怕纯粹从功利角度考虑,也得做做表面文章。早些年,当时的苏丹扶立哈里发的时候,也没给他什么权力,单纯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合法性。现在要是大家都明着动兵,让哈里发彻底丧失权威,国家的威信也会衰减,也不利于诸位的统治啊?

可惜,马穆鲁克们一向不鸟这些大道理,所以,一直也没人听从劝告。

作为大头领,谢赫本人倒是稳重一些,考虑的也比较全面。他对反对者说,合法性的问题,自己当然已经考虑过了。这个事儿,其实很简单:要是抓不住哈里发,他们就是反贼了;而要是能打赢,把哈里发抓来,那这些行动自然就是合法的。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赶紧出兵,把哈里发拿下——谁要是再敢反对大家抓哈里发,就是反对合法性,也是反对作为合法性代表的哈里发,统统都是谋逆的异端,都得砍了!

这一通分析,把学者们都给干懵了,这下也没人敢反对了。大家都感叹还是老大比较懂,谢赫自己也觉得自己真是个逻辑天才,于是高兴地点齐兵马,发兵北上去了。

现在,罗马-叙利亚联军,就面对着选择:到底是直接去亚历山大,救援哈里发;还是先顺着尼罗河南下,直捣开罗,迫使敌人回援。

经过讨论,大家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脱欢和两个军团长、以及其他官员将领们,讨论之后认为,对罗马方面来说,最有利的选择,就是速战速决,尽快和对方进行战略决战。

先去打开罗,确实可以威胁敌人后方,给他们施加压力。但埃及的情况,和其他地方并不相同,马穆鲁克政权的首都虽然就在开罗,但目前看来,他们那个性子,似乎并不太“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经过这一路行军,大家算是意识到这一点了。

如果去攻城,不说花费时间和可能损耗,单论调动敌人的作用,就可能不会太理想。而且战后,还得分出人手,把守这一路的城池和交通要道。这次,他们带来的人本来就不算多,占领的地盘越大,就反而越麻烦。不如直接趁着锐气还在,先把敌人主力打散再说。

这个决定,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最后由脱欢确认,下发给各部执行。要求大家集结船队,返回达米埃塔港口,登船之后,直接走海路前往亚历山大港。

得到命令的时候,郭康还在城外一处村庄里,跟着“老海胆”师徒,进行调查走访。

达米埃塔,在埃及本地的语言里,叫“杜姆亚特”。和埃及大部分地方一样,历史及其悠久。现在的这个名字,来自于科普特语,早在希腊化时代,就有所记录了。而这个科普特名字,很可能又是直接来自古埃及语的“停泊,港口,城镇”,恐怕整个欧洲,都没有几个这么古老的名字了。

达米埃塔城原本位于海边,后来第五次十字军就在这里登陆。第五次十字军异常混乱,各个来头的参与者彼此互相不服,连登陆点都不一致。最有手腕的领导者、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还被教宗禁止参加远征。尽管如此,腓特烈还是设法通过外交手段,给手下拉来了重要支持——小亚的罗姆苏丹国,是阿尤布王朝的宿敌,因此也同意加入战争,配合作战。

虽然城市设防坚固,据说有三道城墙和数十座塔楼,但十字军秉持着先前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威风,还是一举攻克了这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十字军,甚至拒绝了埃及苏丹用耶路撒冷换取达米埃塔的提议,希望一举征服埃及。只是,后来的战斗中,十字军因为内部混乱,贵族们整日扯皮,导致指挥失能,只能空耗时间,迟迟不能扩大战果。

而北线,真正的十字军主力罗姆苏丹国,意外被阿尤布王朝提前击溃,导致叙利亚方面的军队得以抽出手南下,让埃及的十字军压力倍增。

等到十字军终于下定决心,要出城决战的时候,又遇到了尼罗河泛滥,进退不得。最终,十字军在曼苏拉被彻底击败,余下的人只能投降,献出城池来换取俘虏,然后乘船逃走。但城市也被糟蹋的不清,人口大量减少,衰败下来。

过了三十年,法国人组成的第七次十字军再次光顾这里。此时,城市的防御已经被破坏了不少,再加上埃及正好处于内乱,抵抗者力量弱小,因此再次陷落。不过,尼罗河的泛滥再次迟滞了军队。等河水退去,他们发现,阿尤布苏丹已经病死了,他的儿子没有足够的权威,军中的马穆鲁克们蠢蠢欲动,国家最高权力则被苏丹的遗孀把持。

法国人显然觉得这是个好时机,毕竟大伙儿还能对付不了一个女人么。不过之后的战斗中,十字军在曼苏拉战败,被人追着一路打了回去。路易九世亲自跑到前线,鼓舞士兵,勉强维持了防御。但坚守了一段时间后,国王本人也病倒了。军队的士气彻底崩溃,纷纷投降,包括国王本人在内的三万多人被俘。

法国人投降的日期,甚至成了一个当地节日。一直到郭康那个时代,达米埃塔地区的国庆日,都和埃及其他省份不一样。人家过得是现代节日,他们的国庆节还是这个“乳法节”。

虽然两次都最终打败了十字军,但这个地方,是真的没法住了。埃及的内乱结束后,新苏丹拜巴尔废弃了原本的城址,在更远离海岸的河口,兴建了新的达米亚特城。新城距离海岸有好几里,留了缓冲的空间,而且正好卡在河道渡口,防御上更加方便了。只是这次,紫帐军队是从陆上过来的,城里驻守的马穆鲁克甚至没有抵抗,就早早逃走了。这些精心设计的防御设施,依然没能发挥出作用来。

在达米埃塔以南,就是两次十字军都折戟于此的曼苏拉城。不过现在,那边也没有大军驻扎了。守城的官员和卫兵早早躺平,派来信使,告诉他们,自己毫无敌意。

信使声称,城里人都忠心耿耿,毫不动摇地忠于哈里发和苏丹——至于谁是哈里发,谁是苏丹,大家才没有兴趣;对于诸位和诸位拥护的候选人,也都没有敌意。反正你们打完之后,告诉我们就行了,我们还会继续忠诚的。

由于战略方向当时还没有确定,军团也没有急于南下。相反,派出了大量斥候,到处勘测地形之后,郭康干脆亲自带人,到处走访探查去了。

达米埃塔附近,有好几个从事农业的村子,和沿河其他地方一样,排列在尼罗河以及她的各个支流边,像数千年前的祖先一样,依靠河水进行耕种。沿海,在码头附近,还有个渔港,一些渔民聚集在那里。不过这里的渔产似乎并不丰富,所以渔民人数稀少,也不富裕,有些干脆是小商贩和附近农夫兼职的。

至于沿河的渔业,往往是村里人自己就做了。但村民都说,河里鳄鱼很多,蚊虫也特别猖獗,所以不到特别需要的时候,大家其实不太想去捕鱼。但税吏每年都会来,田地出产的粮食,这两年交税都根本不够,所以只能去河里,进行捕鱼、收割芦苇之类的劳作,作为补充,勉强留点饭吃。

这里绝大部分村民都信仰天方教,在港口城市里,也有一些科普特教会的信徒。城里的科普特人,做生意的不少,所以有点钱,教育水平相对来说也高一些。他们每年给城里的马穆鲁克长官,缴纳一笔额外的保护费,换取对方不干涉教区的内务。因此,马穆鲁克反而乐见这些异教社区存在,不怎么去管。

村里的天方教徒就没有这么好过了。虽然人数众多,但普遍十分贫穷。城里的科普特教徒对于军团的抵达欢欣鼓舞,主动来和他们联络,汇报自己知道的情况。但村里人却很警惕他们,大部分人也十分胆小,拉过来问一下情况,都能吓得说不出话来。

好在,担任翻译的老海胆,常年在江湖上混,很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来回说了一通之后,当地人总算给他们说了一些事情。

那一带的人都反应,这几年河流不太正常,水位忽高忽低,怀疑是胡大发怒了。所以,粮食减产也很严重,让村民的日子雪上加霜。他们这边的教士,也向城里的马穆鲁克说过,希望能减免税收。但马穆鲁克要打仗,因此不但不同意,还想着加税。

教士很不满,就找了当地的“卡迪”教法官,扬言要去开罗投诉。结果马穆鲁克派人过来,把卡迪和几个村里的教士,都给抓了。到现在,当地政权都换了,这几个人还没放出来呢。

郭康等人都很是无语,穆罕默德建议他派人回城里看看,确认一下。村民们普遍胆小,不太敢和他们打交道,尤其不敢随便进城。郭康便亲自带了两个胆大的村民当代表,跑了一趟。结果,发现那几人还真的在蹲大牢。

原来,马穆鲁克长官已经跑了,但狱卒们都是城里的当地人,没法一起离开,也没从新的统治者那里收到命令,因此,便依然按照惯性,继续忠心耿耿地看守牢房。也没人记得这几个倒霉蛋是怎么进来的,所以就这么一直关在里头。

郭康于是做主,把他们放了出来,说按照罗马的习惯,大军经过这里,所以不管信什么教,拜哪个圣人,今年的税都不用教了,赶紧回去吧。

村里人对此很是感激,那之后,郭康收集信息的速度,才快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