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二百零七章 杂胡大舞台,有脸你就来

“这方法真的有用么?”小让娜还是持怀疑态度。

“反正对波兰人有用。”郭康说:“我们配合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技巧,就能对他们造成破坏。”

“什么技巧啊?”小让娜好奇道。

“放人。”郭康说:“巴西尔三世刚去世的时候,有消息说西蛮、北狄要趁势合并来进攻。于是,张元帅想了个办法。他把之前被俘的波兰士兵集合起来,进行点名和重新统计。”

“巴西尔时代的战斗中,我们抓了很多波兰俘虏。少数有钱的人,陆续被家人赎回,而众多没钱没势力的普通士兵,就一直被关押在这里做苦工。”

“于是,他让几个一向管不住嘴的士兵,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消息,说准备把卢布林地区的人放回去。很多俘虏都得知了这个情况。”

“波兰人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对军队里普通士兵的管理也很松散。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各地领主和佣兵团自己负责招募,将领本人都未必能确认手下从哪来。所以,籍贯到底是哪里,可以说全看他们自己一张嘴。被我们抓了之后,这种信息更是完全无法查证。”

“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大量波兰俘虏都声称自己是卢布林附近来的。有些人甚至编造了完全不存在的城镇,几个人串通好,自称都是那个地方来的老乡,准备互相证明。不过这边也没去核实,只是草草统计了一番,走个过场。”

“在释放之前,张元帅亲自出面,发放路费和新鲜的面包,招待大家。他说,眼下应该很快就会打起仗来,但相信卢布林的平民们也会追随贵族的脚步,成为罗马的朋友,而不是助纣为虐,帮着邪恶的波兰人。”

“这个方法好面熟啊。”朱文奎惊讶道:“不过是不是太简单明显了?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故意的吧?”

“确实非常简单。”郭康苦笑道:“但没办法啊,不说的这么简单明显,人家不懂,就不上当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本来也不要求装的特别真实。”他补充道:“就算有人认为是假的也无妨,只要引起这个话题,就足够了。”

“果然,这些人回去之后,卢布林地区的人和我们交好的消息就传的到处都是。当地贵族多方游说,总算让大家相信自己是清白的。”

“这样不是解决了么?”朱文奎问。

“如果他们足够强大,还足够聪明,那应该就解决了。”郭康摇头说。

“在之后的战争里,他们明显急于表现自己。我们这边就故意设下了圈套。在他们南下找我们决战的时候,元帅故意安排大家丢弃辎重、财宝吗,后退诱敌。”

“卢布林的贵族果然都冲上来,抢夺战利品,搜索俘虏。还有人朝着元帅大旗就冲了过去。整个波兰军队被他们带着,都乱哄哄地开始追击。”

“我们准备好的伏兵就趁此机会冲出,波兰军队因此大败。”郭康耸耸肩:“你看,很简单的计策吧。但凡看过三国话本,估计都知道这个套路。”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说,计谋的关键不是本身多复杂,而是看是不是用对人了。”朱文奎感慨说:“如果是寻常的军队,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影响心态;如果不是欧洲的贵族,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头脑发热乱冲。这计策看起来简单,但能用对地方,也不错了。”

“这么说也行。”郭康想了想:“不过这里,其实还有后续。”

“如果他们赢了,那这个计策估计没什么效果,反而会让这些人更团结,因为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但没有通敌,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次打输了,那就彻底没法解释了。”

“他们辩解说,只是因为有人太莽撞,但其他人未必会信。虽然丢弃战利品诱敌这一招,对欧洲人可谓屡试不爽,其他地方的贵族同样很容易上当,但谁让这次他们牵头?所以,其他人正好也把自己侦查不力、指挥失措的责任,都推给他们了。”

“如果有个强势的统帅,进行公正的裁决,或许可以挽回局面,但很可惜,这同样是波兰人没有的——卡齐米日三世之后,那里就一直缺乏有力的军事领袖。而1399年之后,连拥有宗教地位和权威、能暂时让大家别吵架的雅德维加女王也没了。”

“这种情况下,贵族们自己在议会里乱吵,能吵出个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那之后,别的地方的贵族就经常合力排挤卢布林的贵族,占他们的便宜。卢布林人很气愤,之后都不乐意响应征召了。”

“这可真是……戏剧性。”小让娜感慨道:“不过瓦迪斯拉夫·雅盖沃也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为什么没去管?”

“因为我们经常给他写信。”郭康说。

“啊?”小让娜没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卢布林在波兰和立陶宛的交界处。虽然现在名义上联合了,这里曾经也是两国争夺过的地方。”郭康告诉她:“其他的地方,雅盖沃还能管。但插手这个地方,确实容易产生嫌疑。”

“而且,我们在战斗中,也抓获了一些信正教的立陶宛人。后来我们也把这些人送了回去,还写了封信给雅盖沃,盛赞他的立陶宛正教战士,既勇敢又宽容,都是有武德的人。既然如此,我们也不为难他们,赎金就不收了。”

“他们跟波兰人差距这么大?”朱文奎好奇道。

“当然没有多大。”郭康自己都觉得有点尴尬:“最多也就是其中一些信正教的,面对我们的时候稍微没那么疯狂吧……真烧杀抢掠起来,没什么差别。反正,就是为了制造话题,硬吹的。”

“我明白了,关键不是真实情况,而是要表达出差别。”小让娜想了想,说。

“是。雅盖沃在立陶宛大力推行罗马公教,本来就引起一些当地贵族的不满。但不推行的话,波兰人又得认为他不虔诚,是假意改信。”郭康说:“所以,我们隔三差五,就送回一些立陶宛正教徒,然后频繁给雅盖沃写信。”

“他还敢收么……”小让娜无语地说。

“他一直不愿意收,后来甚至禁止那些意大利商人,帮我们携带信件。”郭康忍不住笑道:“但你要知道,一条禁令的作用,往往不止是禁止某件事——它还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

“这禁令就等于不断提醒众人:‘大家都看过来啊!你们对大王禁止的事情都没兴趣吗?’”

“贵族们相信么?”朱文奎问。

“不相信的人拿这个嘲笑他,或者装成相信的样子去攻击他。”郭康说:“至于信不信,其实不重要,反正有用就行了。”

“所以,就和之前的问题一样:他只能承受这些压力,或者表现的对宗教更疯狂。而如果更疯狂的话,立陶宛人就会对他更不满。他确实是个聪明有手腕的人,但英雄也得借时势而为。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人的努力,作用是很有限的。”

“伱们这几招用的是真不错。”朱文奎感叹了句,转头对小让娜说:“看看,你也该好好学学了。”

“别别别。”郭康赶紧说:“我们这边,都是些糊弄小孩级别的把戏,也就能哄哄欧洲土著了。你们今后要跟明朝之类打交道的,学啥不好学我们……”

“这两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他摇摇头:“不是我故意夸张,你知道速不台当初的事情吧?”

“怎么了?”小让娜本来还想反驳哥哥,见郭康这么谦虚,一时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

“速不台被派遣西征,立下了大功,回来之后窝阔台命令他率军进攻金国。结果速不台第一次大战,就在倒回谷惨败。蒙古军队损失惨重,死者填压溪谷间,不可胜算。”

“窝阔台气得痛斥大臣们,说如果木华黎还在,怎么至于如此地步。速不台也差点被废黜,后来拖雷去劝说,才把他调到自己麾下去。”

“这件事分析起来,倒不是速不台能力不行。后面的作战里,他也逐渐恢复了正常水平。有人分析战斗过程,认为他的失误,很可能就是长期不参与中原战争,一时反应不过来了。”

“所以,我们这边的经验,看看就行了。”郭康摇摇头:“这说白了就是欺负杂胡。你们要是也跟着学,那不是送命么……”

“而且,你也知道,我爹这一代人,学问都不怎么渊博。”他小声对朱文奎说:“说实话,张叔已经是将军里,读书最多的人了,但你看,其实也就是个话本的水平。”

“所以,咱们还是学点正经的吧。”

“好吧……”朱文奎只好点点头。

“我觉得这个计策已经够复杂了。”小让娜倒是很感兴趣:“不过有一点,不是说贵族都被处决了么?还有能被赎回的啊?”

“我们对贵族的定义不一样。”郭康说:“波兰的贵族非常泛滥,随便抓几个人,都有个是贵族。按他们的标准,我们都不用甄别了。所以,我们承认的,基本上都是被抓出来的老仇人,在波兰国内也得有影响的那种。”

“那你们的仇人也太多了点……”朱文奎感慨道。

“当然。”郭康摇摇头:“波兰人每次入侵,守不住的村落和堡垒都得肯定全部完蛋。找个有血仇的人太简单了。关键是要找处决之后影响力会比较大的,这种才得仔细挑——一般人想上十字架,还上不去呢。”

“我之前没想过这些细节问题。”小让娜也思考了下:“不过这么看,你们已经算比较宽厚的了。这么看来,还能留下活着的俘虏,已经不容易了。”

“没办法,我们穷,需要出售奴隶补贴支出啊。”郭康说:“当然,你也知道了,这种奴隶总是卖不出去,积压非常严重。”

“这是为什么?”朱文奎似乎没了解过。

“波兰人自己,是不想自认斯拉夫人的。他们总想把自己和其他斯拉夫人区别开,坚决不承认大家都是一个祖宗,好像是觉得这样很掉价。”

“但问题是,虽然自认比斯拉夫人高贵,但意大利和埃及的奴隶贩子,一直坚持认为他们就是斯拉夫人,不值钱。”郭康讲了个颇有些黑色幽默的行情:“总之,他到底是不是斯拉夫人……我也说不准吧。”

“在我们这边,斯拉夫奴隶是卖不上价的。贩子们也嫌弃利润率太低,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抵不过运输和管理的开销,导致经常出现滞销的情况。”

“所以,我们只能看管他们,去做一些没什么技术要求的苦工,至少不能白养着。这也导致我们这边,扣留着的俘虏总数也不算少。”

“这样啊。”朱文奎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他们纠结这个干什么。”

“可能是为了吹嘘吧。”郭康说:“缺什么才喜欢吹什么,他们没有足够的文化,没法和旁边的穷亲戚区分,所以才要极力鼓吹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说自己跟人家不一样。”

“现在,有波兰人提出了个新说法,说他们也是外来征服者的后代。”郭康说:“他们认为自己是萨尔玛提亚人,当年迁徙过来,征服了土著的斯拉夫人。”

“萨尔玛提亚是什么?”朱文奎问。

“是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据希腊人说,是后来被塞种人驱逐,跑到这里的。”郭康回答。

“这个塞种人又是什么?”朱文奎还是不了解,迟疑了下,追问道。

“是来自西域的游牧民,据汉朝人说,是后来被大月氏驱逐,跑到这里的。”郭康回答。

“大月氏……哦,这个是被匈奴驱逐,跑到西域的吧。”朱文奎这回倒是知道了。

“是啊,就是那帮人。”郭康点点头。

“那他们认祖宗也算了,怎么认个这种被赶了好几次的杂胡啊……”朱文奎撇撇嘴。

“我都说了,都说杂胡,你妹妹还不信。”郭康吐槽道:“这是我们这边的传统啊。”、

“你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据说是来自阿兰人的两个部落,匈牙利据说是得名于匈人……很多名字都是这么来的。”他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地列举起来。

“我不熟悉这些名词。这都是杂胡?”朱文奎好奇地问。

“对啊,都是杂胡。”郭康笃定地说:“你要不嫌掉价,就跟他们折腾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