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289章 匹夫之怒(六)

明末大宗师 第289章 匹夫之怒(六)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兵从崇祯十年十二月下旬越过北京,由良乡趋涿州,分三路深入:一路由涞水出易州,一路由新城出雄县,一路由定兴出徐水,有围攻保定态势。到了崇祯十一年一月初,其中一路清兵更是越过保定南下,四处劫掠丁口耕牛,北直隶一代几乎是十室九空,使得京师、保定等坚城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到了崇祯十一年二月上旬,此路南下的清兵更是肆无忌惮地渡过藁水,准备沿途劫掠高阳等人口众多的繁华之地。

月末以后,崇祯方才得到了这个消息,使得胸怀宏图伟略的崇祯大为震动。

乾清宫中,崇祯背着手在丹墀之上烦躁地走来走去,边走一边叹息道,“虏兵这样深入畿辅,如入无人之境,怎么好啊!”

他不时扼腕叹息,立于殿外的小太监只听到崇祯叹息道,“唉,卢象升真是废物!一点点的用处也没有,深负朕意!深负朕意啊!”

眼前大明局势堪忧,他把一肚子的怨气,都推到了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督师卢象升身上。想到卢象升辜负了自己的殷切期望,他顿时感觉怒不可遏,愤愤然提朱笔写下了一道谕旨,其中切责卢象升畏敌避战、劳师无功、图糜粮饷,敕令收回其手中尚方剑,并将之赐予敢于血战东虏之良将总监军高起潜。

这时他很想找到一个能够代替卢象升总督天下援兵的能臣良将,他想到了太监高起潜,不过高起潜虽能,可是他身为总监军又不易远离京师;崇祯苦于一时想不出一个适当的人选,在年轻皇帝的心中,洪承畴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是京畿与中原几乎被清兵隔绝,他不知道洪承畴是在来北京的路上,还是被闯贼叔侄糜在潼关,此刻缓不济急。

今天早晨,点点星斗尚挂在远方的天际。像往常一样,天色不明他就起床了,宫人们早就烧热了地龙,将玉盘中承接的玉露倒在铜盆里,并将这些盛了一指深玉露的铜盆安置寝宫的四角,顿时暖阁里不复刚才的燥热。

崇祯在一群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完毕,穿戴好常朝冠服,他信步走出养德斋到乾清宫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首之礼后,他又默默地祝祷一阵,然后才回到乾清宫西头的房间里。

脱下冠服后他重新换了一身暗龙黄缎便袍,便在御案前坐下去批阅文书。在这张九尺九寸长的御案之上,崇祯已经在上边批阅了十一个年头有关军国大事的各种文书,他亲笔下过无数道诏谕,但是每次面对着这张御案的时候,他便莫名地发愁。

案上堆集的各种奏疏、塘报像是小山一样,而这些纷繁芜杂的军国大事,几乎没有一件是让他高兴的。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惨象。

另有一些是报告当地流贼和土寇作乱,兵过如篦的人祸;再有就是报告清兵深入畿辅后,继续前进,又破了什么州县,焚掠得如何惨重,掳去了多少丁壮和耕牛,以及某些地方官望风逃遁,某些地方官城破殉难。

诸如此类的文书是崇祯每天必须要读,而又实在不愿去看更不想看的;有时,他恨不得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今日,他的心思特别沉重,并没有与往常一样马上批阅奏章,只是一个劲地低头望着御案上的古铜香炉出神。

他从一个桃花色玛瑙雕龙镇纸下,拿起来一张由内阁进呈请旨的名单,上面逐一开列着十个人的姓名,均是要授予各种各样的官职和迁授的文书。按说,在目前敌兵深入的局面下,有许多天大的紧急事在等着他,像这样一般除授、升迁的琐事,既然有了吏部和内阁的斟酌,他完全不必耗费这么多心思,在同意的文书上批个可字,不同意的就把那个人的名字勾就掉算了。

可是崇祯帝偏偏一些小事上养成了事必躬亲的习惯,对自己认命的朝臣并不十分放下。

手中的这份名单他已经看了几遍,还是不能做出决定。着其中有些人的名字是他熟悉的,有的人他并不知道。他一边研究着那些知道的名字,那颗温体动物的心中产生了诸多的疑问。他常常会猜测这个人不是某人的同乡?那个人会不会是此人的门生?还有,这个人由御史改授主事,是不是出于谁人的授意?……在思索与猜疑中,往往就只好放下手中的朱笔一个人发呆。

正在这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拿着一个札子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崇祯害怕又有了不好的军情或灾荒,狐疑地问:“什么文书?”

“启奏皇爷,这是大学士刘宇亮的奏本,刚才文书房送进司礼监值房中来。”王承恩的声音很是清亮,让崇祯听起来很舒服。

“刘宇亮……又是什么事?”崇祯看了眼王承恩

“他因虏骑深入,畿辅糜烂,恳求万岁爷派他去督察诸镇援兵。”王承恩低眉顺眼地将札子中的事情讲了出来。

崇祯低沉的心中猛然一喜:“什么?他要去督察诸镇援兵?”

“是的,皇爷。”

“读给我听!快读给我听!”

王承恩打开手中拿着的奏疏,用富于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诵起来。刘宇亮的奏疏中许多句子写得激昂慷慨,充满忠君爱国的激情,使王承恩深深感动,不由得声音打颤,热血沸腾。崇祯也为之深深感动,他听着奏疏中的陈词,不住地点头微笑,眼睛中习惯性地闪出了着泪花。

崇祯的心里大呼道:“难得!难得的忠臣!”

当王承恩将这封奏疏读完,崇祯的心情已然大好,片刻之间他的脑子里已经作好了决定,崇祯果断地吩咐道:“去,快替朕拟旨,就派刘宇亮代替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卢象升呢?”王承恩一愣,怯怯地问了一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