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15章 侠之大者

明末大宗师 第15章 侠之大者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已经在上一节中唠的那些功勋,如果有些还是差强人意的话……那么接下来,他孙承宗又铁肩担道义,义无反顾地为大明朝廷安置了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近百万难民,这可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啦。先别说是三百年前的明朝,就是今世給鹰酱揩臀部的欧罗巴洲,刚刚接收了几万难民就已经让它的后院起火啦。

要知道大明朝蓟辽两地本就地广人稀,安置百万难民的同时,直接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了七百里,就是有高铁也是一时半晌回不来了,按说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勋卓著了吧?

不过古时候,历朝累代的功绩都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其后孙承宗因本身是一介文人,却不务正业地去开疆拓土,故而遭到了魏忠贤的阉党,以及他自身所在的东林党让的共同妒忌,众口铄金之下,连自己的学生都低下了高贵的头,于是明末的大才,孙承宗第一次被迫辞官回乡了。

接下来还没有完;有一句老话讲得好,叫做时势造英雄,大明朝接连殁了几个威震蛮夷的大将军不算,此时再没有了叱咤疆场的孙承宗,老朱家被逼缩了头,可是大明朝廷的边关可就岌岌可危了。

在孙承宗被贬回乡的短短六、七年中,大明后世的名将熊廷弼、袁崇焕、王在晋、总督王象乾、首辅叶向高等人先后在女真人面前折戟,山海关外八百里的大好山河得而复失,复为后金所得……

孙承宗的学生明熹宗朱由校实在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时的两大势力已经是束手无策了,现在缺的就是一个面子,于是朱由校力排东林党、阉党的众议,一纸中旨让自己当初在东宫时的左庶子,悉知兵事的老师孙承宗重新起复,朱由检在旨意中的大概意思就是,老师您甭跟那些没有卵子的东林,割了卵子的阉人怄气了,学生都知道他们是什么东西,您当左庶子的又岂能不知道?难道说学生我当了一回缩头乌龟,您就能眼瞅着咱师徒共同打造的大明朝完蛋吗?不能吧,学生知道您素有大志,胸襟广阔,就不要跟这些个糊涂蛋一般见识啦,赶紧回朝吧,后金鞑子已经把咱们大明朝的所有能耐梗都揍了一个遍……再说了,学生自觉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啦,老师啊,您快回来吧,快回来,朕我一人根本承受不来……

言词之间如同杜鹃啼血,让孙承宗这个做老师的潸然泪下,终归自己一代文宗……又是这个可怜皇帝的师傅,自己不管哪个会真心替他着想啊,于是脚一跺牙一咬,孙承宗准备回朝复旨了;不过写到这处,事情的发展却没有那么简单,还没等到他与自己这位皇帝学生再见一面,年年轻轻的明熹宗朱由校就一命呜呼了,享年二十三岁……

年轻的小皇帝朱由校膝下无子,兄弟中唯有一个五弟信王长大成人了,自然而然皇帝的职称就被评定在了朱由检的身上。

孙承宗身为前朝摧残过朕的老臣,崇祯登基后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还悄悄暗下决心,谋划如何除掉前朝那些可能不听话的老人们,自然孙承宗回朝一事就被崇祯束之高阁啦。

当然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不可能闲的蛋疼去除掉一个处于隐居状态的孙承宗,他首先谋划除掉的人,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太监头子、阉党领袖魏忠贤,至于前朝老人会不会倚老卖老不听自己使唤,他本想一不做二不休来他个大明崇祯一锅出,都给他大锅炖了完事……

可是哪曾想,后金鞑子根本不给他这个新任领导人喘息之机。就在崇祯元年,他刚刚登基不久的一天,老憨王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在喝过了一碗劣质大高粱后,一摔粗瓷大海碗,领上缺衣少食的三万大军嗷嗷叫着奔赴了大明。三万人一路过关斩将,破开了号称十八万,实则七万人的大明边军,一向被各路神仙吃空饷的明朝边军,防守队形还未展开,就被一千三百多人的偏师,在鳌拜小鲜肉的带领下抽了个满地找牙,十七岁的鳌拜因此封神,成为了大清第一巴图鲁。

而皇太极的主力这次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机智的绕过了关、宁、锦防线,施展了一招漂亮的勾拳。战法经典的程度,简直就是为了给二战中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去做示范,皇太极奇兵突进,一下子攻进入到了长城以内,还没等崇祯的“一锅出”准备完毕,大明的十三山告急,宁远告急,关、宁、锦防线告急,蓟州告急,京畿告急,京师告急……

一连串的组合拳,突如其来的天降奇兵,猛然间打乱了还在演练蝴蝶步的年轻皇帝崇祯,成为拳王的美梦破碎之后,他赶紧命令名将满桂出兵阻敌,却不料满桂的粮道被自家人断了,十三万饥饿疲惫的明朝边军,成为了东林党与阉党左手战右手游戏的牺牲品,满桂战死,叶向高战死,祖大寿被围,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和督军宋伟战败;而驻守蓟州的督师袁崇焕,正忙着给阉党领袖魏忠贤造生祠,根本无暇顾及边事,这也是给他自己被崇祯活刮埋下了伏笔。就这样大明朝的边军是一溃千里,反被皇太极来了“皇太极一锅出”,这一招的要命程度,简直堪比李赤心便宜儿子的“窝心脚”。

看过明史的人都知道,大明朝还有近二十年的苟延残喘,这中间当然需要有人站出来,我大中华在任何危难之际,都不缺少站出来的真汉子,至于蒙元之于大明、大明之于满清这些个壮志未酬的原因,仔细读史不难发现——人祸使然!

大明与后金就如同李赤心与他的便宜儿子,中了“窝心脚”自然要骂娘,骂娘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要担在某个人的肩上,或者说是需要某个人站出来背锅;于是乎在这个大明朝万分危险的时刻,已经六十五岁高龄的孙承宗放弃了含饴弄孙,又一次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这时一种什么精神,这就叫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侠义精神,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是如此。

他先是托自己的弟子们在朝堂上推荐自己复出,无奈之下的崇祯皇帝终于横下了一条心,令孙承宗“蒙诏起用,立即离家陛见,议守京师……”。

回到京师的孙承宗还没有将气喘匀,崇祯帝便下旨让其出镇通州,一为调度援军;二为追还溃将;三为重镇山海;四为袭扰敌后;五为迫敌出塞;六为收复四镇;七为再整关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