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105章 高阳奇峰

明末大宗师 第105章 高阳奇峰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红氏倚在老王叔牵拉的骡车旁,静静地看着与二虎放对的这个人;他的的样貌若不是一副牙齿突出在薄薄的嘴唇外面,一个酒糟鼻头又陷入了寸许,出了号前额遮住了如此美好的阳光,倒真是一位潘安似的俊俏郎君。

再看他手中的一对流星鎚,红氏心里倒是惊讶不已。要知道,临阵对敌能够使得一手软兵器的,无一例外都是高手,看这个人的一对鎚头煞是好看,两个鎚头是一阴一阳,其中的一个鎚头,差不多有香瓜大小,鎚分八瓣紫金打就。

在他的鎚链上,缠着红绒布,平日围在腰间丝毫看不出形状,流星鎚的另一条更是出奇。红氏听师傅讲过,知道那是一件在江湖上极为罕见的奇门兵器;它同样为紫金打造,呈人的五指状,兵器的名字叫做“挝”。

如果被李赤心见到将鎚挝扣合在一起,他立即就会惊叫,“谁会这么龌龊,这简直就是一只人手抓着个大号的高尔夫球”。

常戎是御马监的奉御,他也是护卫御驾的贴身‘五常’之一。老二常禄、老三常喜因为护持皇帝,被贼人的鸢尾针所伤,常戎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

王长顺与刘体纯呆立在院里正自想着心事,忽听院门“吱扭”一响,竟然是那个老医士去而复返,二人暗叫一声惭愧,刘体纯更是心中不安,自己身为大将值此紧要关头却神游物外,真是该打,二虎上前问道老者道:“不知再次劳动老人家,所谓何事?”

老者皱了皱眉头,王长顺的心念一动紧跟着就是一紧,就见老先生向刘体纯说道:“好汉,我有一句不知进退的话,原不该说,只是事在危急,嗨!不得不说了……”

王长顺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先生有事尽管讲!不过我等并不是什么好汉、孬种的,只是出门在外遇上了强人……”

老先生拎着药匣微微颔首,他止住王长顺的话头,“这位姑娘老朽是无力回天,不过按着我在屋中留的方子……,在她咳血之后尚可保十日的性命……还是准备给她料理后事吧。”

他也不看院中两人的眼神,自顾自地说道:“还是尽快离开此地,否则你等人人有性命之忧……”

老医士说罢转头就走。他前脚刚刚出了院门,就听见屋内一声惊呼,“夫人咳血啦!快来人,救人吖!”

老王叔与二虎一同闯了进去,进到屋中只觉药香扑鼻,王长顺紧张去看主母红氏的伤情,刘体纯则是忙着在屋内找寻老先生留下的药方。

“这个吗?”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刘二虎连忙夺过小丫头手上的药笺,急急地叫着,“老王叔,你在这里照料主母,我这就去抓药!”

“二虎”王长顺回身一把扯住刘二虎的衣袖,从怀里掏出刚才买走骡的钱,“切记不要生事!快去快回,我马上也要去拜拜码头……”

刘体纯闷闷地“嗯”一声,他拿了银两,转身挑帘快步走了出去。

……

高阳建邑于战国时期,西汉高祖六年始置高阳县,属涿郡;永寿年间置高阳郡,为郡治,县属高阳郡。因其“居高建瓴,控三山而带两溪,噤喉水陆,屹然险固,又雄视上游一巨镇也!”所以在开元十四年置高阳军,为军治。宋至道三年县改属顺安军,高阳为军、县治;后在明洪武元年,高阳县归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复二年,改属安州。此时高阳归保定府治下的安州管辖。

孙稚绳被罢黜后,立即出京归乡,他谢绝了门生故旧的一切约请,只带一僮一仆乘着牛车,悠然而返高阳,伴随主仆三人的无非是一些书籍手稿,阿堵物等一概全无,所以他们三人倒也不担心有强人剪径。

“出门十一载,自己这个游子终于归根啦!”看到了城门,孙承宗跳下牛车,一时间,止不住泪湿了眼眶。

扶额回顾来时路,恺阳老人一声慨叹,“高阳,北直隶之奥区也。城扼于山,溪乱于石,其巅崖律崒,急流惊湍,若有抑郁不平之气者焉。故地当中,今天下亦多故矣!”

“老爷!我们到家了!”忠仆伺候孙承宗在一大石旁坐下,主仆三人环顾高阳县城之巍峨,不由唏嘘。

孙稚绳更是感慨万千,“想想崇祯以还,自己殚精竭虑改革军事、政体,然天意使然海内骚然;群不逞之徒,假名义而便己私者,所在皆是。延郡菁密,盗薮潜滋,始而行劫杀人,继且据城称变,闾阎荡涤,村市为墟。”

想着自己的过往,孙稚绳自己只剩了苦笑,“吾民颠沛流离之苦,有不忍言者,官吏奉令来驻是邦,蒐讨军实;然里豪巨憝,既禽猕而草薙之矣。其惴软胁从者,则传檄各邑,谕之归农。民盼迩来幸稍安辑,郡企得与此邦贤士大夫相接晤,温纯朴茂者,蔼然有延平、豫章之风,又未尝不钦而敬之。”

越想自己越是踌躇满志,“兵事既戢,吾曾望文治以兴,盛世之修,想想自己到那时,亦可应邦人士请序于余……,可如今自己被黜归治,维狼狈尔!疮痍之甫复,而民治之日休也,抚今追昔,忧兮厥成。”

青衣粗袍的孙稚绳站起身来,慨然长叹之际,却听到身旁官道上,一阵马挂銮铃之声,回身看去,只见一条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汉,身前背挎着一个大号的背囊,身后牵着一匹神骏非凡的乌骓马正笑吟吟地向自己走来。

这个满面征尘的大汉,冲自己一抱拳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老先生可以此为序,究其山川形势,与夫世变所经,概略玉书。使后世之览者,亦将有盛衰兴复之感欤!若有例别条分,征文考献,则自有在事诸贤之序在,补兹不赘。”

他见大汉相貌不凡,心中生喜,也是抱拳回礼,只听大汉继续言道:“韩昌黎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故善作者必待乎善述,而后一邑之政事文章,叹观止矣。愚尝考旧志,云:高阳承有宋理学之盛,儒先辈出,人文荟萃,民朴俗醇,礼教灿然。”

大汉见孙稚绳满眼赞许之色,进一步言道:“老先生何不修邑志,沥民情,使贤君闻过则窃心焉喜!愚以为,此亦是礼教之一端也。而知亲贤乐利之所由来者远,不亦善乎!吾观先生正人也,延聘孝廉、卓人总其成志。以期高阳先贤之流风馀韵,远而未湮,在人能自得师耳。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其是之谓乎。故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不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