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明末大宗师 > 第103章 龙潭虎穴

明末大宗师 第103章 龙潭虎穴

作者:糖堆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丫头,你醒了?”王长顺矮下身,看着微微睁开眼的小丫头。一头略有些焦黄的头发,苍白的脸上尽是血污和泪痕,让‘老码头’王长顺地心疼不已。

刘体纯看着这丫头,比自己的煎饼脸还要黄一分的头发,不由得响起了李将爷的亲将,“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啊,如果将爷知道自己……会不会……”他觉得已经不敢想下去了。

“老王叔,你去看看我们的轿车还在不在……;二虎,把孩子交给我,看起来是被吓到了,还是让我来吧,这个丫头看来脾性有点古怪……先在这里等一等老王叔,我们马上回去。”红氏说着俯身蹲下,看着这个不停颤抖的女娃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体纯见主母红氏的身体略微有些打颤,他连忙道:“依我说……”

话犹未了,忽得听到拐角的大道上有车马粼粼,以及人的脚步声响,有人自路北向南急奔而来。

刘体纯抢上几步一望,浓密的眉毛向上一扬,喊道:“主母,老王叔赶车回来了,他的身后还缀了两个人,这一次把它们交给二虎我,管教这两个鹰爪讨不了好去!”

他见身后的红氏没有叫住自己,一挺身提着朴刀转过了大道。

常戎是御马监奉御,是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的干儿子,也是崇祯皇帝贴身‘五常’之一,常喜、常禄二人因为护持皇帝,被红娘子的鸢尾针所伤,常福、常材二人则是留在崇祯身边护卫,所以本次出京缉凶的任务就落在了常戎的身上。

京师之内连日搜寻刺客未果,包括五城兵马司在内的大理寺、都察院这三司,可是都受到皇帝的严厉斥责,顺天府尹更是被崇祯摘掉了乌沙;不过,其中受责最重的,尤以五城兵马司为甚。

有明一代,京师作为天子居所,不仅意味着皇权所在,其政治内涵及战略地位.也是极其重要。故而合理的设置机构,确保京师安全及平稳运转意义更加重大了;因而,自朱棣迁都以来都是颇为重视。

明太祖朱元璋仿袭元制,设置五城兵马司作为京师专职治理机构。五城兵马司取其东、西、南、北、中五兵马指挥司之简称,大明朝分为南北二京,在南京的五城兵马司,型成于洪武二十三年,永乐二年朱棣复设北京兵马指挥司。

永乐七年,北京兵马指挥司,仿南京之制设立了五城兵马司;永乐十八年,析五城兵马司为东、西、南、北、中五兵马指挥司,至此兵马司初定。

五城兵马司就其职责而言是颇为繁重,计有抓捕盗贼、巡视风火、管理市场、清理街渠、检验尸伤、编审铺户、赈恤灾贫等项,因而职守五城兵马司是最容易升官的。

作为明代京师衙门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其主要管辖范围是京师五城,明前期五城兵马司的职责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渐次增多的态势,直到弘治年间,才基本确定了其主要的职责范畴。

京师治理体系庞大而复杂,宫城、皇城、京城各自设有相应的治理机构。在京师五城,除五城兵马司之外,涉及到的主要治理机构还有巡城御史、厂卫、六部、顺天府,宛、大二县及巡捕营。

上面的这些衙门又都与兵马司存在职权的交叉;因而,就需要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诸衙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

可是,朱重八草莽出身,是最懂得人心的,所以设置这些衙门的理念,就是互不统属、分权制衡,由此也带来了权责不明,造成了权力的滥用与侵夺,因责权的重叠,就妨碍了京师治理的高效化。

所以九门下钥的命令下达,却依旧让红氏等人,混杂在伏阙上书的人们当中溜出了京畿。五城兵马司又因是武职,被顺天府、大理寺等衙门所无视;因其位小职卑,所属权力往往受到高层权力体的侵蚀,从而被派加其职责范畴之外的役使,其中尤以厂卫及巡城御史为甚。

最应该对京师负责的五城兵马司,却常常被巡城御史和厂卫呼来唤去,成为了其门下的使奴唤婢。到崇祯当朝,由于京师居民不愿坐铺、京师实际治理的任务量增加,以及五城兵马司自身渎职枉法等原因,其治理功效颇受削弱。

这一次更是成为了巡城御史、厂卫、六部、顺天府,宛、大二县及巡捕营的替罪羊。本来辑匪捕盗是五城兵马司的天职,可是责罚的板子落在了五城兵马司的身上,而捉拿匪人的重任,却落在了皇帝最为亲信的御马监太监手上。

大明朝的一十六位皇帝,各个奇葩。明朝,宦官共置二十四个衙门,分别有十二监、四局、八司,其实不是所有宦官都被称为太监,反而是作为各衙门的最高统领宦官,才有资格被称作太监。

在这二十四个衙门中,最受皇帝重视的,就是司礼监和御马监。御马监本来作为给皇帝牵马坠蹬的所在,反而成为了不是专业养马的地方;崇祯朝的御马监,更是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之枢府。

另外,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同户部一起分理崇祯朝的财政,所以权柄极重,真称得上是有枪、有粮还有饷。此外,明朝两度设置的西厂,也是由御马监太监担任提督的,他们与司礼监太监担任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相互制衡。所以,明朝阉党能够权倾一时多拜亲昵他们的皇帝所赐。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并不是门阀士族,所以开国后官职虽说是效仿元制,但是他改良了一下,废除了权倾朝野的丞相,集天下大权于己身;可是,一个放牛娃小出身的小和尚,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天下繁文缛节的奏折,也让他一个人看了头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