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翘楚朱元璋 > 第七章 献佳言保濠州以少胜多 回家乡

第七章 献佳言保濠州以少胜多 回家乡招义兵升为镇抚(5页)

右丞相托克托收复徐州后,得到皇上嘉奖。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二月,元顺帝晋升贾鲁为中书省左丞相(正一品),并命他率领十万大军围攻濠州。

军情紧急,大敌当前,无形中缓和了郭子兴和孙德崖的尖锐矛盾。

郭子兴忍辱负重,建议彭大出面主持召开七帅军事联席会议。议题很简单,就是商议濠州布防。彭帅提出不改变原有布防,只是他的部队和郭子兴的部队联防城南。赵均用自然乐意,接着提出自己的部队一部分和孙德崖联防城东,一部分防守城北。

攻打濠州,城南、城东首当其冲,增强其防守兵力,其他三个元帅不好说什么,都同意。

郭子兴为了大局,表态说:“若元寇单攻城西,三位元帅吃紧,请速告知,我必援尔。”

孙德崖认为郭子兴是装腔作势,“哼”了一声,抱拳说:“俞帅、鲁帅、潘帅,吃紧了跟我讲,不才鼎力援助。”

会后,郭彭双方又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元帅,有双方的总兵、总管及镇抚,还有军需长郭天爵。身为千夫长的朱元璋作为特邀人员出席。

彭早住首先介绍了徐州防御失败的各种原因,郭子兴接着提出先躲避后防御的策略,并拿出一份防弹棚草图。他原想在七帅联席会议拿出来,说明先避后御的策略,见孙德崖那个态度就改变了主意。

自从听说抛石炮之事,朱元璋一直在琢磨怎样防范,最后想到了简单实用、易建的原木防弹棚。于是向郭子兴提出来,最后还说:防弹棚可以作为守城部队的临时营房,休息、睡觉。郭子兴听了很高兴,亲自设计、绘图。

彭帅听完郭帅的讲解,大喜过望,高兴地拍了一下桌子,说:“妙也!这回不必惧那鸟炮。”

防弹棚的结构为十二柱三梁四檩。柱、梁、檩的直径均为4.6寸(约14.6厘米)左右。

柱为左中右三行,每行四柱,共十二柱。门柱高6.3尺(约2米),靠墙柱高10尺(约3.2米)。

四柱顶有一根斜梁,长8尺(约2.5米),共三梁。

檩是梁上的横木,长15尺(约4.75米),每根檩对准横向三根柱子固定在斜梁上,共四檩。

四檩上铺椽为顶。原木椽纵向紧密排列,固定在四檩上,直径4.2寸(约13.3厘米)左右。椽的上端顶住城墙,下端超过门梁,形成斜坡顶。

棚子四边各有一条直径4.6寸左右的地梁,固定在地面和柱子上。三根门柱端斜梁下有一根横梁,即门梁,固定在门柱上。直径4寸左右。

三行柱子的中间和上部还有两根原木横杆连接固定,直径3寸左右。中间一行柱子也有一条地梁,直径4寸左右。

防弹棚长15尺(约4.75米),进深(内宽)6.3尺(约2米),纵向设置四条6.3尺长凳。中间两条长凳2尺宽(约0.63米),每条可以背靠背坐两排人(10个)。两边靠着柱子的长凳1尺宽(约0.32米),每条坐5人。每间棚子可坐30人。

四条长凳之间有三条通道,中间(有柱子)的3.2尺宽(约1米),两边的2.2尺宽(约0.7米)。

在会上,朱元璋详细分析了敌情和濠州城墙的状况,提出精兵批次防御的策略。

他说:我们的南墙有1000多米,元寇的云梯最多100架,全部均匀排列靠上南墙,云梯两处垛口的距离约有2.6丈。中间有5个垛口无梯无兵。我们的弓箭手可以利用这些垛口射杀元兵。

墙垛离地4尺,士兵用长矛刺杀到达垛口的元兵,城下看不见。每个云梯垛口安排两个步兵防守、同时刺杀,元兵用刀阻挡,顾此失彼。可以说是两夫当关,万夫莫开。此外,我发觉长矛于垛口防御有所不当,可以改短点,有5尺长即可。太长不灵活。还有矛杆,最好改成铁的,刀砍不断。

云梯垛口的防御,安排4个长矛兵即可。两人一组,轮流防守、休息,劳逸结合。如此,对付100架云梯只需安排400个长矛兵、400个弓箭手上城。另外安排100个长矛兵隐蔽在楼梯,随时替补伤亡者。再安排一批或两批同样数量的部队,在城下待命,按一个时辰依次轮换。

还有,须安排30个大刀兵在城楼里待命,作为机动部队。如果垛口被攻破,元兵上了城,总管或镇抚及时命令他们支援。最好3人一组,成排阻挡、反击。依次跟进,前赴后继,封住下城通道。

因为城头宽10尺,扣掉两边女儿墙的宽度,城头只有8尺宽。我们上千人马布满城头的话,元兵乱放箭,我们就会吃亏。

这番话,郭天叙、汤和及他们的总管深有体会。第一次2000人上城防御彻里布花,元军的长弓乱箭就让他们吃了大亏。

朱元璋最后总结说:因此我建议,城防部曲(军队编制)以400短矛兵、400弓箭兵、30个大刀兵组成。可以组建几批。前面两三批是主力军,后面一两批为预备队,全部由精兵组成。弓箭手数量不够,从步兵中挑选,抓紧训练。

郭帅赞同朱元璋的建议,首先命令汤和通知工事队建造防弹棚,接着命令郭天爵抓紧打造800支铁杆短矛和制作800套弓箭。然后命令郭天叙、张天佑分别再组织一支弓箭队,按照400人编制。

会后,汤和的工事部队分为两批,在南门左右上城阶梯后面,沿着城墙开始搭建防弹棚,各建28间,可以装下两批守城部队1600多人。每间棚子间隔2米,以便防火。棚子原木都是清一色的马尾松木。是从濠州城外东南不远的山丘上砍伐而来,透出一股松树的香味。

两边靠近城门的第一间棚子给总兵及总管使用。靠左右柱各安置了一张床,床头各摆一张小方桌、一把圈椅。

由于防弹棚只有2米宽,处于约8米高的墙下,基本上是在死角。不过,城头内缘的女儿墙没有墙垛,而且只有1.5尺(约0.48米)高,落在城头几十斤的石弹万一再弹落下来,防弹棚可以保险。

朱元璋陪着汤和检查完工后的防弹棚时,向汤和建议说:在棚子对面5米远的民房前打上木地桩,在地桩正面固定两根松木杆,用来挡住滚落的石弹。既可保护民房,以后守城还可使用。

后来落在城头的石弹当时就被利用,义军用来抛砸元兵和云梯。

听完朱元璋的城防建议,彭帅认为很合理、很适用。决定自己的部队也照此安排。并且主动提出:这次防御,首先由他的部队负责。他要一雪徐州败逃之耻。彭帅兵多,因此从8000人中选出2490个精兵,分成三批。两批轮流作战,一排作为预备队。

托克托围攻徐州的胜利为贾鲁提供了样板。左丞相效仿右丞相,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攻城的前一天,贾鲁把脱脱的100门回回炮一起拉入了濠州南面阵地。他看见城门前有土堆,叫人前往查看,方知挖有三丈长的壕沟。于是,吩咐避开壕沟布炮。以壕沟左右端第一个垛口为起点,安置左右战线第一门抛石炮,接着每隔四个垛口安置一炮,每炮中心线都对准一个垛口,间隔五个墙垛。左右两线各布置50门炮,每条战线长约330米。

抛石炮离城墙约90米,每门炮有10个步兵护卫。天黑后,他们在炮前烧起篝火守夜。炮阵后方不远是围城的营寨。

攻城当天清晨,元军的100部云梯推到炮阵前方约30米,每部云梯后面站立一行50个握刀步兵,共5000人。云梯之间(约6.6米)站立四行各10名短弓手。

这些前锋部队都是探马赤军。探马赤军主要由蒙古铁骑征服的中亚各国、各部族壮丁组成,也有少量北方汉人,没有一个蒙古人。这支部队也善于骑射,敢冲敢拼,通常作为先锋使用。贾鲁的黄军没有作战经验,又怕死,他不敢用作前锋。

统帅贾鲁头戴紫色翘角幞头,前面正中镶一块羊脂白玉;身穿一件盘领浑金花①大袍,腰系玉銙②革带;脚蹬一双乌皮靴。他跨着一匹纯毛白马,马鞍镶金嵌玉。

贾鲁的位置正对南门。他的右侧是副帅蒙古人月哥察儿,骑着一匹黑马。再右边是蒙古军的正副将领,骑着棕褐色马。贾鲁左侧是传令官,再左边是探马赤军的正副将领,都骑着棕褐色马。

他们的后面有几个骑马的传令兵,手拿特殊含义的三角形令旗。蓝边白旗是放炮旗,蓝边黑旗是放箭旗,黄边蓝旗是进攻旗。蓝边红旗是骑兵冲锋旗,蓝边黄旗是步兵冲锋旗。

在左右炮阵前面约5米远,各有一排号兵,一共20人。

在这些列阵元军眼中的濠州城,城楼前正中女儿墙绑插一面红色帅旗,两面绣着金色的“彭”字。两边每隔19个墙垛绑插一面红色军旗,这是虚张声势,迷惑元军。有3个哨兵躲在城楼前的墙垛观察。

元军部署完毕,贾鲁下令“连放八炮!”两个传令兵举起蓝边白旗从中走到炮阵前面,分手向两头奔跑,边跑边喊:“连放八炮!”

800颗石弹的绝大部分“咚咚咚”地落到城头,把云梯正对的一部分墙垛砸破了,垛口扩大了。幸亏无人。一些红旗东倒西歪。这时,彭帅的1600个精兵还坐在防弹棚休息待命。左边第一防弹棚中,彭帅带着一个总兵将军亲自坐镇。一个总管和一个镇抚恭立一旁。右边第一防弹棚里,一个总兵坐镇,一个总管也坐在椅子上。一个镇抚恭立一旁。

炮弹发射八次后,贾鲁看见一些墙垛已经砸烂,城头不见人影,就下令“进攻!”一个传令兵举起黄边蓝旗策马从中走出10米远,转身面对两边的号兵,喊道:“吹号进攻!”

20个号手举起牛角号,同时“呜——”地吹了起来。声音浑厚、悠长,传遍战场。

随着号声,100部云梯被推着慢慢向前运动,由3排15人组成的两组短弓兵紧随其后的左右,准备就位掩护攻城的步兵。

由50人组成的100个蛇形攻城纵队跟在云梯后面慢慢前进。

城头的一个哨兵迅速跑到城楼背后,举起一面三角小黄旗向进城大道15米处的地面通信兵挥舞,地面通信兵接着也举起一面三角小黄旗向城门洞口前的两个通信兵挥舞。他们看见黄旗后立刻分头跑到第一防弹棚报告。

总管马上命令镇抚带队上城进入阵地。已分为两队的第一批步兵、弓箭手分别从两边棚子出来,自动列队两行冲上城头,进入防御位置。

当云梯还未靠上垛口,元军的短弓兵已在离城墙约20米处就位。已经到位的400名红军弓箭手先发制人,纷纷瞄准放箭。元军的短弓兵立刻倒下200多人。

一场激战下来,元军的短弓兵死伤1000多人,步兵也死伤1000多人,没有一个兵踏上城头。朱元璋的策略和战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彭帅的红军只死伤100余人。都是中箭造成。

元军连攻两天,石弹抛了1400颗,没有砸到一个人,除了砸烂一些墙垛,只是把城内靠近城墙的一些民房砸烂了。幸亏红军早已通知并强制离城墙30米以内的百姓撤离,没有人员伤亡。三番五次的攻城,贾鲁的兵竟无一人踏上城头。

贾鲁感到很奇怪:回回炮好像没有起到作用?这个彭早住的军队在徐州不堪一击,逃到濠州怎么变得这么厉害?

贾鲁不想重蹈覆辙,决定改变方向。当天晚上,命令把抛石炮悄悄拉到城东阵地就位。赵均用和孙德崖采取同时联防的方式,防线一分为二,一人一半。清晨听到报告,城东出现抛石炮,赵均用急忙上城观察。随后把自己的守城部队撤下了城。接着赶到孙府,提醒孙德崖把城上的部队先撤下来,等抛石炮停止发射后再上去。

孙帅有点疑惑地问道:“那炮真的很厉害?”

“尔是未亲眼见哉!那炮打徐州时,石弹铺天盖地,把城楼、城头砸得百孔千疮。眨眼之间,城上的人就倒下一半。”

“听闻昨日前日攻南门,也放了炮,老彭的部曲似无甚损伤?”

“那正是因为将人撤下矣!”

孙德崖恍然大悟,这才叫传令亲兵骑快马去通知撤兵。他由于不了解抛石炮的射程及误差,没有说撤兵到何处待命。情急之下,赵均用也没想到提醒他。

孙德崖的守城部队以为就是撤到城下避开,由于天冷,先下城的队伍抢先进入城墙对面的一些民房。这些民房是在彻里不花攻城前征用的,作为战时营房。后撤下的队伍按照常规在城门两边的墙根待命。

他们刚刚撤下,元军的第一批石弹(100颗)从天而降,间隔不到十分钟,第二批石弹(100颗)又从天而降。有少量越过城墙,砸穿红军进入的民房房顶,掉进室内。一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其余的人惊慌失措地窜出房屋,跑到对面的墙根。原来在墙根的士兵观看了这种石弹奇观,指手画脚、议论纷纷。有的还讥讽那些抢占房屋的士兵。

元军发射完600颗石弹后,开始进攻。城头的一些墙垛已被砸烂,垛口变宽。在城头几个哨兵的大声呼喊下,孙、赵两帅的部队急急忙忙地上城应战。由于兵多,各有1000人,没有安排统一的协调指挥者,进入防线时混乱不堪。

100米远的贾鲁观察到这个情况后,下令“停止前进、放乱箭!”

两个传令兵举起蓝边黑旗,骑马从中跑到云梯前面,随后分手向队列两头边跑边喊:“停止前进,放乱箭!” 于是,前行了十来米的2000名弓箭手止步放乱箭。

放了片刻,贾鲁下令“停止放箭,继续前进!”

这一片刻,每位弓箭手至少放5箭。因此有一万多支箭落到千米长的城头。3.2米宽的城头平均3.2平方米落下10支箭,相当于现代的地毯式轰炸。

濠州东面城墙有1500多米长,防守南北两段500米的队伍还在城头小跑、没有就位到墙垛边,结果很多人被密集的乱箭击中,死伤400多人。

这场攻防战在下午结束,元军死伤1500多人,差点攻上城头,红军死伤800多人。孙德崖、赵均用气得差点吐血。

元军的抛石炮虽然砸烂了一些墙垛,加宽了垛口,但是红军增加了大量弓箭手,居高临下顽强奋战,杀死杀伤大量元兵,贾鲁的军队始终未能攻上城头。

这次围城前,贾鲁制作了两辆撞车,没想到红军在三个城门前都挖了壕沟,筑起土墙,撞车无法施展威力。

贾鲁从1352年的冬天一直围城到第二年的春天,久攻不下,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他的部队也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朝廷官员对贾鲁的指责和议论越来越多,致使身心疲惫的他一病不起,不久病死军中。

托克托忙于应付各地其他起义军,无法顾及濠州。贾鲁一死,托克托就抽调围城的兵马投入他的战役,使濠州自然解围。此时此刻,彭早住、赵均用确认濠州易守难攻,可以长期驻守,因此心血来潮,决定称王。彭早住祖籍山东,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

浴血奋战,防守半年多,红军减员不少。原本兵马不多的郭子兴还剩下2000多人。这时,朱元璋萌发了组建自己队伍的想法,提出想下乡招兵。这个提议正中郭子兴的下怀,马上答应他的请求。

1353年(癸巳岁)农历六月,朱元璋携带一面招兵旗带着刘英回到家乡招募义兵。他首先在自家的院子门口高高树起招兵红旗,上面是妻子马秀英绣的四个金色大字——招募义兵。然后窜门宣传。消息不胫而走,从前的小伙伴纷纷前来应召。

第一个是徐达。徐达比朱元璋小三岁,但是长得同样牛高马大,性格刚强坚韧,从小就和朱元璋十分默契。接二连三来应召的是周德兴、陈德、耿君用、耿炳文、谢成、张龙、曹震、陈桓、李新、唐胜宗、孙兴祖、陆仲亨、丁德兴等人。

不久,听闻红军在太平乡招兵,已在临近的女山湖乡聚集一批乡兵的张赫带领300余人前来从军。带着乡兵来投朱元璋的还有18岁的王志。

这次招兵一帆风顺,不到十天,招募到700多人。朱元璋把他们带回濠州后,郭子兴非常高兴,提升朱元璋为镇抚,统领、训练这批新兵。

这时,朱元璋与跟随郭元帅起义的年轻小将郭兴、郭英相交甚好,就征得父帅同意,把他们要到身边作为宿卫。

注释:

①浑金花(或浑金):指全部以金线织成的浑金缎制成的服装。元延祐元年规定:一品、二品官员公服为浑金花。

②玉銙(kuǎ):銙是古代革带的装饰物。玉銙即以玉片为銙。元朝百官公服革带上均为八块銙。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三品、四品用黄金;五品及以下用乌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