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文豪1978 > 第566章 重大贡献

文豪1978 第566章 重大贡献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学作品搞座谈会或者研讨会,通常都是由杂志社、出版社或是当地文协组织。

马烽是全国文协的领导,按理说这种事怎么着也轮不到他操心的,但《舌尖上的中国》的情况太特殊了。

一部以讲述中国饮食文化为主旨的文学作品,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几个月前国内媒体蜂拥报道这件事,让文协方面觉得惊喜的同时,也深感平时工作的疏忽,《舌尖上的中国》火爆美国文学界这样的大事他们竟然是通过媒体知道的。

现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文版即将在国内出版,文协怎么着也应该彰显一下存在感,毕竟这可是在国外为传播中国文化立下赫赫战功的作品。

林朝阳才刚请马烽帮了忙,这会儿马烽开口谈座谈会的事,他自然没办法拒绝,顺口答应了下来。

「好好好,你哪天有时间?」

「尽量早点就行。」

「好,这件事我来安排,你等我电话。」

选了电话,林朝阳对于华说:「耐心等一阵吧,过段时间文协那边应该会联系你。」

「谢谢朝阳老师!」于华忙不迭的感谢。

「客套话就别说了。」

林朝阳岔开了感谢的话,态度轻松随意的跟于华、祝伟聊了一阵,才得知祝伟马上要离开《人民文学》。

祝伟是跟陶玉书前后脚进《人民文学》的,一晃也干了七八年了,之前负责组的工作,可以说是《人民文学》的中流砥柱。

「要走?去哪?」

「三联书店。」

林朝阳问:「干的好好的,怎么要走?」

祝伟苦笑,「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他没多说,但林朝阳不难猜测。

在《人民文学》这个级别和影响力的刊物当中,文学是要服从于政治的,而且杂志社人员众多,难免有论资排辈的现象。

祝伟年近四旬,已经负责了几年组的工作,在一些老同志看来,这其实已经是很快的发展速度了,但祝伟肯定不这样看。

「感觉这些年真是荒废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候真是羡慕当年玉书的果断!」

谈起工作的变动,祝伟神色间满是曦嘘,显然是这两年受挫不轻。

林朝阳宽慰了他两句,问:「去了三联书店还干编辑?」

「嗯,三联想创办一份古典音乐刊物,让我过去负责。」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样也好。」

祝伟点了点头,可脸上却难掩苦涩。

如果不是凤尾不好当,谁愿意去当鸡头呢?

「你那刊物具体都登些什么内容?」林朝阳见他心有郁结,便转移了话题。

果然,谈到将要负责的新刊物,祝伟面上的苦大仇深轻松了下来。

「杂志名暂定叫《爱乐》,规划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国古典音乐和音乐家为主,汇集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的最新唱片信息。

给读者们提供最权威的新唱片品评推荐,帮助读者入门古典音乐,争取做成一部丰富的古典音乐百科全书。」

祝伟他热爱古典音乐,到三联书店负责的第一份工作就跟兴趣相关,让他很兴奋。

他跟于华关系好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两人都算是古典音乐爱好者。

见祝伟谈到新工作意气风发,林朝阳觉得他这个选择确实是正确的。

「不错不错,国内这种杂志少见。玉书前段时间收购了家唱片公司,回头我让人跟你聊聊,看看有没有能帮上忙的。」

祝伟闻言咋舌。

「收购唱片公司」,好小众的词汇。

林朝阳又说:「你升任主编,我也没什么表示的,送你一套好音响吧。」

「那怎么好意思。」祝伟连忙摆手。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也算是帮你加强一下业务。你马上就是古典音乐刊物的主编了,好马配好鞍,没有一套像样的音响可不行。」

林朝阳的话让祝伟内心蠢蠢欲动,尽管知道无功受禄不太好,但他还是有些禁不住诱惑。

古典音乐是个烧钱的爱好,有时候光是一套好音响就足以让人倾家荡产祝伟听了十多年古典音乐,家里那套音响还是他七拼八凑回来的,美国的音箱、英国的功放、飞利浦的CD机。

从最早的磁带录音机听到CD机,祝伟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上档次的音响设备。

林朝阳是朋友圈子里有名的富豪,他口中的「好音响」肯定差不了。

「不合适,不合适!」

祝伟强克制着内心的贪婪,他知道林朝阳出手起码也是五位数,尽管双方关系不错,但他也不能这么干。

看着祝伟拒绝的如此坚决,林朝阳心里大概能猜到祝伟的想法,于是他换了个办法。

「那这样吧。西院那套音响也旧了,正好我要换套新的,你就笑纳了吧。」

小六部口胡同西院有不少电子产品,都是杜峰送来的,他知道林朝阳好客,还因此在国内作家圈内赢得了不小的声望。

林朝阳家里又什么都不缺,所以杜峰时不时的就会让人往西院送些东西最早送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后来冰箱、音响、CD碟、家具日常用的家具和家电几乎送了个遍。

祝伟哪里不明白林朝阳的好意,但林朝阳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没必要再矫情。

「好,谢了!」

一旁的于华对祝伟的待遇眼馋不已,西院那套音响,音箱是宝华韦健的、功放机是天龙的,用来听交响乐,那可是爽到头发丝都会飞起。

最关键的是价值不菲,四年前那套音响被搬进西院时,于华和祝伟他价几个爱好古典乐的就跟北新桥的音响店打听过这套设备,得一万多。

那时候人均工资还没过百呢,一万元的音响设备,是个什么概念?

于华几人当时都快馋哭了,就跟现在的于华一样。

他没想到自已过来求林朝阳帮忙调动一下工作,获利最大的竟然是祝伟。

来的时候于华手里提着东西,走的时候于华还是提着东西,不过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他手中的宝华韦健6063S市价8000元,哪怕是用了几年,但两三千元肯定是值的。

一想到这么好的音响归了祝伟,于华心里就十分不平衡。

「见者有份!」他突然冒出一句。

「什么?」

我说见者有份!」于华的眼神朝手中的音响示意了一下。

祝伟不乐意道:「这是朝阳送我的。」

「要不是今天陪我来,你能有这好事?」

祝伟气愤道:「亏你说的出口,我今天是为了谁来的?狗咬吕洞宾是吧?」

「我有什么说不出口的,有因就有果,跟我来是因,你得了音响是果。

这果,有我的一半!」

说着话,于华把手里的音响紧了紧。

「你真好意思——」祝伟无奈,想了想说道:「行吧,一人一半。可这音响是成套的,总不能分开吧?」

于华刚才光想着「见者有份」,忘了实际情况。

「那咱们轮着听。」

「可以。你现在在燕京连个家都没有,这样,你先帮我搬家去,等以后你有家了,咱们轮着听。」

「好。」

工作还没办到燕京呢,音响先有了,于华欣然同意祝伟的建议,哼味的帮看祝伟将音响搬回了家。

大年初三,陶杜两家人聚会,场面热闹非凡。

舅妈祁红英和陶母杜若慧聚在一起声叹气,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主要集中在杜峰和陶玉墨这两个家里的「老大难」。

都三十多岁的人了,也不结婚,整天嘻嘻哈哈没个正形,赚再多钱有什么用,给谁花?

被两位老母亲联袂吐槽,杜峰和陶玉墨没有丝毫觉悟,跟家里的小辈儿们打打闹闹,跟二十多岁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杜峰的体重,给吃了猪饲料一样。

「你可减减肥吧!」

「统一战线」才组成没多长时间,陶玉墨就嫌弃上了杜峰。

「你不懂,我这肚子人家一看就是大老板。’

陶玉墨撇撇嘴,朝陶玉书喊道:「姐,杜峰他骂你是猪八戒!」

「嘿!」杜峰连忙去堵她的嘴,、「姐,你可别听她瞎说!」

这几年杜峰做生意发了大财,身家上亿,平时膨胀的厉害,唯独不敢在陶玉书面前得瑟。

同样是做生意,陶玉书的身家是他的几十倍,他现在拿陶玉书当偶像。

除了财富量级上的对比让杜峰不敢翘尾巴,他对陶玉书的能力更加佩服。

只有生意做大了之后,才知道管理是门技术活。

亚欧服装城做大之后,他几乎完全放弃了原本的那些小生意,不是看不上那些小钱,实在是没那个精力。

尤其是去年他投入了巨大财力和心力创建的女装品牌「红秀」,效果却不理想,更让他意识到陶玉书的强悍之处。

跟几个小的玩闹了一阵,杜峰和陶玉书聊起了生意经。

除了谈论时下最热门的老人家南下的话题,杜峰又跟陶玉书请教起了公司上市的事。

沪交所、深交所这两年陆续成立,国内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开始活跃起来。

陶玉书在港股手握三家上市公司,让杜峰十分羡慕。

对他的执念,陶玉书不太理解,「你现在又不缺资金,上市实在没必要,不如想着怎么好好经营业务。」

「谁也不会嫌钱多啊,多融点资有什么不好的?再说了,我要是成了‘上市公司老总」,说出去多威风啊!」

杜峰的话让陶玉书哭笑不得,「就为了威风?

「也不全是,我这不也是为了公司谋发展嘛。」杜峰一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立马改口。

陶玉书懒得再搭理他,去跟别人聊天,杜峰只能汕汕的来到林朝阳身边。

「你小女朋友呢?」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林朝阳暴击,眼神连忙朝父亲处警了一眼,压低了声音央求道:「姐夫,你小点声!」

林朝阳调侃道:「你杜大老板还有怕的人?」

「我不是怕他,是怕把他气出个好列。」

「这么说,分手了?」

杜峰点了点头,「非得要结婚,我说你才多大啊,结什么婚?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人渣!」

在一旁偷听的陶玉墨冷不丁冒出一句,杜峰不高兴道:「我怎么人渣了?男欢女爱,两厢情愿。再说了,她跟我一年多,也不吃亏。」

「拿钱砸人是吧?」陶玉墨冷笑。

杜峰不耐烦道:「你别打岔!什么我拿钱砸人,我没钱她能跟我?现在这社会啊,太现实,我可不想被女人缠上。」

「我看你是怕人家贪图你的钱吧?」陶玉墨的眼神在他身上上下打量,

透露着不屑,「也是,无才无貌的,人家不图你钱还能图什么?」

杜峰恼羞成怒,「没完了是吧?真当我治不了你是吧?」

林朝阳当起了和事佬,陶玉墨才消停了下来,杜峰说道:「我姐真是的,我是有正事跟她说。」

「什么事?」

我想给红秀找个品牌代言人。

「哦,找明星啊,想找谁?」

杜峰嘿嘿笑了起来,「林青霞、钟楚红、梅艳芳·—-都行。」

「你还真挺博爱!」陶玉墨挖苦道,「怪不得跟女朋友分手了,原来是想泡女明星。可惜啊,你那点钱不太够。」

「别瞎说。」杜峰瞪了她一眼,「我是真找代言人,明年我打算再花1000万打广告,我就不信红秀这品牌做不起来。」

陶玉墨表情挑剔,「你听听你起的这品牌名字,注定火不了。」

「名字怎么了?红秀,多文雅啊!」

「文雅有什么用。你是女装品牌,得洋气!起个中国式的名字,现在的顾客不认啊!」

杜峰沉思,「好像有点道理。」

他又看向陶玉墨,「还有什么想法,再说说。

.

「你让我说我就说?我给人家当顾问可都是收费的!」

「就你还收费?」杜峰本想质疑两句,见陶玉墨的眼神斜着看过来,他露出笑脸,把手里的车钥匙亮出来。

「你给我出主意,要是真能行,这辆大奔送给你。」

陶玉墨撇撇嘴,「二手大奔,谁稀得要?」

嘴上这么说,可她手一抹,钥匙就不见了。

「附耳过来!」

她神秘兮兮的说,杜峰凑了过去,两人一番交头接耳,说了大概有十分钟,杜峰看起来很满意的样子,也没问陶玉墨要大奔钥匙。

陶玉墨得意的将车钥匙扔给陶希文,·「拿去开吧,小姑给你的过年福利,争取明年泡个女朋友回来。」

「小姑,这—」

陶希文一脸疑惑,家里人也不解的看向陶玉墨,她便把跟杜峰的交易讲了一下。

陶母拉下脸,「胡闹!什么主意能换几十万?把钥匙还回去!」

杜峰却笑着劝陶母,说他和陶玉墨是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你看!人家买家心甘情愿,你急什么!」

陶玉墨说了一句,被陶母狠狠瞪了一眼。

「好了好了,他们小辈儿人的事你就别操心了,你什么时候见这混账干过亏本的买卖?」

大舅杜若林劝了一句,陶母这才偃旗息鼓。

陶希文手里握着大奔的车钥匙,有些不知所措,一旁的陶玉成已经凯了半天,将车钥匙要过来,说:

「你不会开车。车先放我这,过两天我教你开。」

陶希武蹦高道:「爸,我也要学!」

「你学什么,你又没车。」

「我哥以后就去留学了,车他又带不走。」

「平时学习没见你反应这么快」

父子俩正争执的时候,陶玉墨说:「要开这车可以,能考上水木吗?」

陶希武傻眼了,需着说:「水木—-水木有什么了不起的!」”

过了初三,长安街上早晚挤满了上班的车水马龙,冲淡了春节的气氛。

小六部口胡同的院子里,来了两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客人。

说是熟悉是因为相识多年,说陌生是因为这几年久未见面。

见到洪子诚和杜蓉,林朝阳略显意外。

「你们俩怎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将两人让进了屋子,又给二人倒茶,林朝阳的态度殷勤,令洪子诚和杜蓉心生感动。

「说起来可有两三年没见面了。」

「是啊。你虽说年年回京,可时间太有限了,轻易也见不到面。」洪子诚说。

杜蓉性格开朗,见了林朝阳先是相看了他一阵,才说道:「你现在可富态了,有点大文学家的样子!」

「挖苦我是吧?什么大文学家!」林朝阳笑看说。

「我这可不是挖苦。」杜蓉的语调爽快而伶俐,表情鲜活,「你现在在国际上的名气越来越大,以前那些名家也没达成这种成就啊!」

林朝阳摆了摆手,「得了,你就别埋汰我了。

杜蓉笑哈哈的说了两句,便换了话题,跟林朝阳聊起了图书馆现在的变化。

图书馆这种地方,等闲不会有什么大变化。

这几年馆里最大的就是人事变动,谢道源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庄守经,还有不少老人也都退休了。

除了人事上的变化,馆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计算机磁带检索数据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代图书馆系统。

馆员们各个都得学习计算机,不少老同志怨声载道。

「不过总体还是有利的,大家的工作确实是方便了不少。」杜蓉最后总结了一句。

「时代在发展嘛,大家也得活到老、学到老。」

「没错,是这么个道理。」

洪子诚接着杜蓉的话,问林朝阳:「这次回来,打算哪天走?」

「还没定下来。文协那边邀请我开个座谈会,时间还没确定。」

「是为了《舌尖上的中国》吧?」

「是。」

聊到这个话题,洪子诚有些兴奋,「你这部书可真给咱们国人提气,这段时间我接到好几封学生的来信,都提到了你这本书,在美国可是相当受欢迎!」

「也亏了当时在《纽约客》发表,杂志影响力大。」

林朝阳习惯性的谦虚一下。

洪子诚说:,「杂志发表的专栏文章多了,能这么受欢迎的可不多,可惜就是还没在国内发表,是这两天上市吧?」

「是。」

《舌尖上的中国》年后将在内地出版,提前一个多月就已经打了不少图书广告。

「到时候我可得好好欣赏欣赏。」

聊了一阵,洪子诚问林朝阳:「朝阳,我们系里打算给你颁个荣誉博土的学位,你觉得怎么样?」

林朝阳早知今天洪子诚和杜蓉来肯定是有事,只是没想到居然是燕大想给他颁荣誉学位。

他微笑着说道:「这可是好事。我原来就一个函授本科文凭,这下子可好,书都不用念,成博士了!」

林朝阳的语气轻松谈谐,让洪子诚和杜蓉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洪子诚之后又解释了起来,本来从87年林朝阳得了勒诺多文学奖,燕大中文系就有声音说应该给林朝阳颁个荣誉博土。

燕大建校后没有荣誉博士一说,直到1983年才搞起了荣誉博士的授予。

大家认为中国文学在国际上向来没什么声音,勒诺多文学奖在欧洲文坛属于主流文学奖项,份量不轻,林朝阳的得奖是有开创性意义的。

在中文系不少教师看来,这样的奖项完全值得一个荣誉博士。

更何况林朝阳还是燕大自己人,当年还有过在中文系旁听的经历,说出去也是一桩美谈。

但这个想法在学校看来,未免有些想当然了。

很多大学的荣誉博士真就是「荣誉」,每一两年颁发一次,已经形成了惯例,港中大便是如此。

但燕大的荣誉博士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按照燕大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荣誉博士学位的授予对象要符合以下条件:

学者和科学家需要在学术上造诣高深,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具有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学术地位和威望,在促进我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政治家则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增进我国对外友好合作、扩大我国国际影响方面做出了长期、突出的贡献。

社会活动家和知名人士则要在促进国际友好往来和全面合作方面、声誉卓着,在繁荣和发展我国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这个条件堪称苛刻,因而到89年才授予了8个名额,这些人里每一位都属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而且在此之前,燕大的荣誉博士还没颁给过国人。

林朝阳固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超越一般国内作家的成就和荣誉,但距离「在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这一条件明显有些差距。

因而中文系的这个提议在当年只是简单讨论一下就被学校给否了。

直到前年林朝阳获得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洪子诚他们,

这些人认为林朝阳如今在国际上名声显着,连着得了两个文学大奖,应该算达标了。

但在燕大看来,这样的成就依旧不够,因为燕大之前的荣誉博士给的都是李政道、欧格·波尔这一级别的人物。

洪子诚说到这里,脸上露出苦笑。

「我当时还和老谢开玩笑,说你这个荣誉博土,说不定得等哪天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才能拿到手,那个时候谁还稀罕个燕大的荣誉博士啊!」

林朝阳笑道:!「怎么会不稀罕。放在古代,我这叫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洪子诚也跟着笑了起来,他接着说道:「反正这事提了两回,学校没同意,我们也就放下了。结果去年年末,学校主动提起来了这件事,说要给你颁个荣誉博士。

当时我们还纳闷几呢,你这也没得诺贝尔文学奖啊,怎么就答应了呢?

后来老孙到学校开会,回来跟我们说起来大家才明白过来—

洪子诚口中的老孙是孙玉石,中文系原来的系主任杨晖卸任之后,孙玉石成了继任者。

据孙玉石说,林朝阳虽然没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去年在「在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方面」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贡献有二,第一是他在七月份访问湾岛,在岛内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旋风,也为两岸的文化、政治交流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第二,是《舌尖上的中国》在美国的广受欢迎,不仅是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记录,更关键的是为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