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文豪1978 > 第561章 金牌策划

文豪1978 第561章 金牌策划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太,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汇报完情况,徐柏新态度恭谨的站在一边。

他是星空卫视广告部的负责人,在《亚洲偶像》播出之前,他这个岗位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业绩压力贼大。

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各家广告商和广告公司上赶着给送业绩,这样的变化让徐柏新每天走路都带着风,不过这股风他肯定不敢带到陶玉书面前。

「几个选手的合约都签了吧?」听完了汇报,陶玉书没有第一时间关心代言的事,反而问起了选手们的合约。

「都签好了。」

过去这几周的节目播出后,《亚洲偶像》所表现出的造星能力之强大已经毋庸置疑。

陶玉书和星空卫视自然不会为他人做嫁衣裳,进入半决赛的选手们都跟林氏影业旗下的新艺宝唱片签署了经纪约。

这种签约肯定不是强制性的,否则新艺宝为什么不签约那些淘汰的选手,对吧?

当然了,陶玉书也没有吃独食,她还将一些选手的唱片约分润出去一部分给了那些合作的唱片公司。

制作《亚洲偶像》这样的音乐综艺节目,离不开宝丽金、滚石、华纳、飞碟等大型唱片公司的支持。

「代言这件事,还是再等两周吧。」

「是,我明白了。」听到陶玉书的话,徐柏新立刻点头应是。

待他走后,《亚洲偶像》的节目负责人钱国伟走进了办公室。

「林太!」

钱国伟进来之后态度依旧如徐柏新那般恭谨星空卫视被收购后,陶玉书亲力亲为,担任了总经理一职,既是老板又是顶头上司,因此钱国伟他们这些台里的管理人员在对待陶玉书时不敢有丝毫怠慢。

「阿伟,节目录制还顺利吗?」

「很顺利,明天半决赛的录制就会结束,倒卖观众门票和卖记者消息的那两个家伙已经开掉了。

2

没等陶玉书主动开口问,钱国伟就已经将节目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讲了出来。

《亚洲偶像》现在备受瞩目,在台里不管关注程度还是保密程度都是最高的,私下里少不了有一些工作人员要受到诱惑。

对于这种事,陶玉书绝不会手软,星空卫视的业务才刚有起色,她绝不可能放任这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是虚荣心产生任何对节目不利的动作。

当了这么多年老板,关键时刻的她向来是杀伐果断「跟底下人交代好,现在节目还在播出,一切都要以节目为主。

公司不会亏待大家,等节目播出结束之后,假期、奖金一样都少不了。」

钱国伟点头道:「我会仔细跟大家交代下去,林太您放心!」

他是无线「红裤子」出身,83年加入无线电视台,从办公室助理做起,到助导、监制,实力不错,但一直没做过什么有名气的节目。

前段时间陶玉书接手星空卫视后,挖了一些人才,钱国伟就在其中。

他在无线不受重视,来了之后陶玉书让他负责《亚洲偶像》,钱国伟心中惶恐的同时,也充满了感激。

三个多月以来兢兢业业,如今节目终于成功了,他却没有丝毫膨胀,反而更加谨慎。

因为出身底层,他更知道这份成功的来之不易,也知道这份成功更多的是平台的成就。

若没有林太提供的创意,没有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没有林太拉拢来各大唱片公司来相助,《亚洲偶像》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亚洲偶像》成功了,我虽然没有刻意打探消息,但各家电视台估计现在都在筹划着同类型的节目。

你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除了要做好接下来的节目,还要提防我们的人被挖角更重要的是,跟各大唱片公司加强联系,要为明年的节目储备足够多的好苗子。

节目组可以适当派出一些人配合唱片公司的星探,经费不是问题。」

《亚洲偶像》这一类歌唱节目,

选手质量至关重要,电视台之间互相竞争,

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模仿抄袭,多年来香江电视圈一直是如此。

这种模仿抄袭不管成功与否,对于原创者来说都有伤害。

对方成功了,肯定削弱自身节自的影响力;对方若失败,也会消耗海选当中的人才储备,拉低这一类节目在观众当中的口碑,促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陶玉书的做法算是未雨绸缪,她无法阻止别的电视台模仿抄袭《亚洲偶像》

但星空卫视必须建立自身的护城河。

这也是她为什么费力拉拢各大唱片公司的核心原因。

「是,我会在部里再抽调几个人专门负责这件事,不过胡sir那边———」

钱国伟口中的「胡sir」是星空卫视的综艺部经理胡明谦,当初陶玉书接手卫星电视后,高层几乎没怎么动。

「他那边不需要担心,过年后他就会离职。

阿伟,这段时间你的表现不错,不光要把精力放在《亚洲偶像》上,台里正在筹备的几档综艺你也要上上心。」

听着陶玉书的话,钱国伟精神一振,

胡sir要离职,肯定是林太的手笔。

林太又让他插手台里其他节目的制作,那岂不是说·

美妙的画面在脑子里转悠的瞬间,钱国伟脸色肃然,身体不由得挺拔,「多谢林太赏识,我一定会努力的!」

走出办公室,钱国伟感觉脚下似乎踩着棉花,脸上的笑容怎么也压抑不住。

几个月前,他还只是无线电视台一名普通的节目监制,谁能想到他已经是香江最红的综艺节目的负责人。

再过两个月,还很有可能执掌星空卫视的综艺部门。

「矣,伟哥,好巧啊,刚从林太办公室出来?」

负责《百万富翁》的赵威见到钱国伟,一脸热情的打招呼,那一年,伟哥还是尊称。

钱国伟应了一句,心中想着林太的交代,还未等他主动开口,赵威便主动榄过他的肩膀。

「正好。伟哥你有没有时间,我有点想法想跟你请教一下?」

钱国伟看着赵威的态度,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心知这定然是林太已经交代好了。

「当然有时间了。’

伍美珍走进办公室,提醒道:「林太,该下班了。您明天去内地出差,今晚得跟家里人吃饭。」

正闭目眼神,敲着额头思虑业务发展的陶玉书睁开眼睛,「知道了。」

她起身后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到公司的几个录影棚转了一圈,才走出电视台电视台外,马路对面聚集着成群的少男少女,看到这样的景象,陶玉书忍不住眉。

「这帮孩子,都不用上学的吗?」

「追星族嘛,追星肯定比上学重要。」伍美珍笑着说道。

上了车,伍美珍文跟陶玉书汇报起了工作。

「下周五《家有喜事》上映,一共75家戏院上映,首映礼在丽声戏院举办,

那个时候您应该还在内地。」

上个月29日,在出品了最后一部影片《蛮荒的童话》后,新艺城正式结业。

叱咤香江影坛十年,见证了香江电影辉煌时代的电影公司终于落下了惟幕,

业内曦嘘不已。

同时,大家也明白香江影坛进入了新的时代。

新艺城黯然结业,嘉禾苦苦支撑,林氏影业从此一家独大。

而新艺城原本的幕后金主金公主院线,在新艺城结业之后,也迅速拉近了和林氏影业的距离。

实际上,这两三年金公主跟林氏一直有合作,只不过在新艺城结业后,这种合作看起来变得更加的顺理成章了而已。

「玉郎ACG在湾岛的第一家店铺22号开业,玉郎机构的人想邀请郑伊健去剪彩「邀请郑伊健?那么多明星他们不邀请,邀请个选手干什么?」

「市场部的说,《亚洲偶像》现在在湾岛也很火,而且很多读者都觉得郑伊健的长相和气质很符合《中华英雄》里的华英雄!」

「《亚洲偶像》还在录制,郑伊健怎么可能去参加一间店铺的开业?酬劳又怎么算?

而且玉郎ACG的核心竞争力是那些动漫人物,这些市场部的人连这种道理都不明白吗?」

陶玉书的语气有些不满,伍美珍的神色变得小心起来。

「我让他们换个方案,重点还是突出旗下的动漫形象。」

陶玉书平息了心情,轻轻点了点头,又说道:「让他们宣传部门的人去门店待两个月!」

「是!」

伍美珍嘴上应着,心里后怕。

太吓人了,一个方案没提好就被发配边疆了!

陶玉书似乎有所察觉,眼神在她身上打了个转,「在想什么?」

「没没什么。」伍美珍吓的一个激灵,连忙说道:「我在想,您这次去内地的谈判会不会顺利。」

陶玉书发出一声微不可察的笑,「什么谈判,是申请才对。」

她这次回内地要办两件事,一是为香江电影进入内地市场,二是为星空卫视在内地落地。

两件事现在都归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但光是广播电影电视部文无法完全决定。

这毕竟涉及到YL宣传和YS形态,肯定要有更高层的领导拍板才能定。

这两年来,陶玉书为了这两件事其实已经默默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之前因为《赤壁大战》的拍摄,陶玉书跟广播电影电视部如今的艾、田两位同志结识后,不时就会跟他们沟通和交流一些产业发展上的想法。

又比如,这几年来林氏影业跟燕影厂、沪影厂、珠影厂等多家国内电影制片厂合拍了《少年英雄方世玉》「《一代宗师黄飞鸿》等多部电影。

当然了,国内的制片厂大多时候都是协拍。

今年以来,陶玉书还以玉郎机构的名义先与沪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内地第二份漫画半月刊《漫画世界》。

出版近五个月,《漫画世界》单期销量已经成功突破80万份,销量一路直追前辈《漫画王》。

接着陶玉书又与沪美厂达成了合作,将玉郎机构的大量业务外包给了沪美厂。

这样一来,既为玉郎机构节省了人工成本,也让沪美厂有了赚外汇的机会。

而且沪美厂拥有大量技术过硬的画师,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比香江这边的画帅更胜一筹,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不仅如此,双方在动画领域也展开了更深入的合作。

由林氏影业、玉郎机构和沪美厂三方共同投资的剧场版《中华英雄》目前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当中,最快将在明年暑期与两岸三地的观众们见面。

再比如这两年她和林朝阳几次三番对内地的捐款和释放善意,虽然有爱国心在,但其实也有着商业上的考量。

可即便是做了如此多的工作,陶玉书也不敢笃定,ZF方面就一定会为她开这个绿灯。

因为这其中除了商业考量,更多的是政治,不是个人意志就能决定的。

「您筹划了那么久,应该没问题的!」伍美珍说。

陶玉书警了她一眼,「你这么确定?」

「我这是对您有信心!」

陶玉书的眸子里闪着看透人心的精光,让伍美珍有些心虚,马屁拍的太明显了吗?

唉,当个打工仔可真难!

回到深水湾道75号,家里热闹非凡,林朝阳正在和冬冬在院子里打网球,晏晏在场边,一会儿给这个加油,一会儿给那个打气。

「爸爸加油!」

明明是观众,却累的气喘吁吁。

陶玉书靠在门边,见此情景忍不住抱着双臂露出幸福的笑容。

见她回来了,林朝阳将球拍交给了阿娣,让她陪着冬冬打一会儿,他则楼着陶玉书到客厅坐着,等家里的阿姨做好晚饭。

快吃饭时,她又看到陶玉墨从房间里走出来,有些意外的问:「你在家了?

没上班啊?」

「早就回来了。」

陶玉墨手里捧着一本《三国演义》,看得津津有味,陶玉书好奇的问:「好端端的,怎么看上这书了?」

「找找灵感!」陶玉墨回道。

砂糖游戏成立三年,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中式RPG游戏上,应该说在香江、湾岛和东南亚地区已经站稳了脚跟,但自前公司的发展也陷入了瓶颈。

《仙剑奇侠传》三十多方份的销量应该说已经达到了市场的极限,如果一味的继续制作以武侠、仙侠为背景的中式RPG游戏,砂糖游戏恐怕很难走出香江。

因此这些天来,陶玉墨一直在为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而冥思苦想。

「那跟你看《三国演义》有什么关系?」陶玉书不解的问。

陶玉墨摇了摇头,姐姐对游戏行业的无知让她深感鄙视,好岁也是公司的股东,业务上一点也不上心。

「《三国演义》在东亚国家影响力巨大,我在考虑要不要制作一款有关于三国的游戏。」

她说起这个,陶玉书就明白了。

《赤壁大战》敢投资那么大手笔,也是瞄准了整个东亚市场。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要是做出这样的游戏,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应该会很好卖。」陶玉书颌首认可道。

「哪有那么容易啊!」陶玉墨叹了口气,「「人家日本八十年代就有《三国志》这种三国策略类游戏了,这些年除了不下四五款款这一类游戏。」

1985年,日本光荣推出了初代《三国志》,游戏发行后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快,

百年日本BHS大员弟一名及最受读者欢迎产品奖。

上7

核2

之后又有南宫梦的《三国志·中原之霸者》等多部三国策略类游戏问世,让这一类游戏在市场上有了相当大的受欢迎度。

砂糖游戏要想做一款三国相关的游戏,驰骋东亚游戏市场,拾人牙慧肯定不行,必须要推陈出新才行。

「这样啊!」

陶玉书对电子游戏确实一窍不通,要不是业务相关,她甚至懒得关心。

游戏她不懂,但她懂营销,想了想说道:「林氏在拍《赤壁大战》,这个可以利用一下吧?

「倒是可以。」陶玉墨思着说。

陶玉书看向林朝阳,「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林朝阳像个懵懂的机器猫,「这个啊—」

被陶玉书一提醒,陶玉墨也朝林朝阳投来好奇的目光,「是啊,姐夫,你鬼主意最多,帮我出出主意呗!」

「你就这么求人办事的?我鬼主意多?」林朝阳很是不满。

陶玉墨立马赔笑,「你瞧我这张嘴!我的意思是,姐夫您老向来足智多谋,

我们公司现在迫切需要您的指点迷津啊!」

林朝阳这才满意的拍了拍肚子,「那我就给你指点指点。」

陶玉墨期待的看着他,「姐夫,那你觉得我们要做这一类游戏,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比较好?」

「这个嘛,战略类游戏日本有《三国志》系列珠玉在前,你们公司擅长的又是角色扮演类游戏,还是应该做自己熟悉的类型。」

「还做RPG?三国做RPG游戏可是个浩大的工程。」

「截取一段故事或者一个人物单独成章嘛,你姐刚才说《赤壁大战》,这就是个不错的点子。

不仅可以跟电影做宣传联动,在游戏内容上也大有可为。

比如,你们就可以做个让玩家可以亲自操作自己喜爱的武将进行单挑的设计。

喜欢三国的读者或者游戏述,

只对两样示四总六趣,

一是其中的文士,二是1

其中的武将,既然前面这个领域已经被人占了,你们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后面这个路子。

差异化竞争嘛,等什么时候你们实力强起来了,或者策划人员有个更好的点子,再切入策略类游戏也不迟。

听着林朝阳的侃侃而谈,陶玉墨觉得很有道理,她不禁问:「姐夫,你说的那个武将单挑的点子,能详细说说吗?」

林朝阳笑眯眯的敲了敲茶几,陶玉墨立刻明白他的意思,拿起茶壶给他倒了杯茶。

「说起这个——

林朝阳一股脑的将游戏设定讲给陶玉墨,到最后还不忘说,「这游戏要是做出来了,我看可以叫《三国无双之赤壁大战》!」

「这个名字不错!姐夫,你这想法也太成熟了,感觉像想了很久。」

林朝阳以前就给陶玉墨出过主意,平时偶尔也会跟孩子们玩玩游戏,但一下子拿出这么成熟的想法还是让陶玉墨感到惊讶。

「瞎!都是玩游戏的时候胡思乱想的。」

「你要是去我们公司,肯定能当个金牌策划!」

「那你记着游戏大卖,给我发点奖金!」

林朝阳笑呵呵的说,心里有点期盼小姨子做出来的「无双」会是个什么样子,到时候他可要第一个上手体验体验。

说话的功夫,晚饭做好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翌日,陶玉书从香江出发,并没有直接乘飞机飞往燕京,而是经罗湖口岸通关来到了广州珠影厂。

她之所以会来到珠影厂,主要是因为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田同志此时就在广州进行调研。

说起来,田同志此次的调研就是在陶玉书的多次建言下展开的,调研的自的就是为了考察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听取基层发行、放映部门工作人员对电影事业现状的看法。

在陶玉书到来之前,田同志一路南下,广州是他的最后一站。

两人见面是在广东湛江下面的一个镇,由同志半天之前刚刚风尘仆仆的从隔壁市赶过来。

见面后,陶玉书请田同志到镇上最好的酒家吃饭,聊起这一路来的调研见闻,田同志忧心。

今年一整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全国的电影票房已近23亿,放映收入也超过了10亿,达到了改开以来的巅峰。

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可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如今国内电影票房的增长,根本原因是票价的上涨。

实际上,今年的观影人次仅有144亿人次,这已经是全国观影人次连续12年下降了,12年前的1979年,全国观影人次是293亿人次。

12年时间,观影人次跌了一半,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田同志这一路走来,看到的是各地制片厂、发行单位的人心浮动,积弊难返。

制片厂一方面缺少资金,人浮于事,制片质量堪忧,电影不受欢迎;

J

件大生存问题;

发行单位不愿发行不受欢迎的国产片,他调研时就有发行单位的干部不止一次要求放开发行限制,允许个别地区可以发行外国影片;

为了创收把精力都放到搞三产上,有的制片厂甚至偷偷的卖了拍摄基地去搞房地产;

不少电影院明目张胆的偷漏票房,风气一坏再坏「改革的热浪冲击着各行各业,不独是电影行业这样。根本的问题是体制僵化,竞争力不够。

制片厂没钱、发行公司没钱,我听说珠影厂这两年跑了不少人,写过《孙中山》的贺梦凡去了深圳的万科当主管影视业务的副总,副厂长王进主动申请调去银都..—

整个社会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电影系统还是在吃大锅饭,很难留住人才,

更别提发展了。」

陶玉书的话不好听,可田同志知道这也是事实,他现在迫切需要这些「不好听」的话,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刮骨疗毒。

聊了一会电影行业的问题,见马上七点了,田同志让饭店打开电视。

到了他这个级别,每天的新闻联播是不能落的。

陶玉书和田同志边看电视边聊天,恰好电视上播到了内地成立HXH的消息。

「你们家朝阳同志功不可没啊!」田同志换了个话题。

「他只是去文化交流,没帮什么忙。」

嘴上这么说,陶玉书的眼神中却藏着几分骄傲。

田同志看着新闻,心中也有些感慨,

陶玉书这夫妻二人,别看不在国内、不在政治生态之中,但地位之高、能量之大,连他这个侍郎也不敢小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