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文豪1978 > 第558章 《一场美食的奇幻之旅》

文豪1978 第558章 《一场美食的奇幻之旅》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9月25日,距离卫星电视有限公司被林氏影业和明报企业收购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这段时间内,台里空降了几个领导,新闻部门加强了审核,综艺部门倒是扩充了不少人手,但人手增加了,上面也没什么具体的说法。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正常,这样的情况让原本有些提心吊胆的员工们心中暗自窃喜。

毕竟换了个老板,大家都担心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目前看起来新老板还是以稳定为主。

今天台里的气氛有点不太一样,不是老板有什么大动作,而是要换台标了。

「星空」两个字成了台名,以后对外的称呼是「星空卫视」,连台标也换了一一一个五角星,旁边跟着「星空」二字。

看起来比之前的台标大气了不少,但也仅此而已「喂喂喂,有大事发生!」

几个导播正聚在一起吃午饭,有个尖嘴猴腮的瘦子突然跑过来,一脸神秘,众人顿时被他勾起了好奇心。

「什么事?」

「阿威、华叔他们几个被调到综艺部了!」

几人露出失望之色,「切,我当什么事呢。综艺部这些天一直在进人,

有什么稀奇的?」

瘦子急切道:「这回不一样,阿威他们调过去之后就拿到了新策划案!

「新策划案?」

众人意识到了情况不对,这是要开新节目啊!

随即众人又反应了下来,「公司老板都换了,不开新节目才不正常。」

「你知道个屁!这次的节目可不一样,听说特地采购了音响设备,光是采购就花了1000万!」

「什么!」

众人终于惊呼起来。

采购音响设备就花了1000万?什么节目这么豪横?

要是放在TVB,1000万都够两部电视剧了,省一点的话,三部也不是不可以。

「喂,是要搞歌唱比赛吗?」

瘦子回道:「好像是,不过看起来阵仗很大,不是一般的歌唱比赛。」

「再大能大到哪里去?歌唱比赛而已,人家TVB、亚视搞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还能有什么新花样?」

瘦子觉得敢花1000万采购音响设备,这个歌唱节目肯定不同凡响,他很想反驳同事,可惜他了解的信息有限,想反驳也无从下口。

一整个下午,新节目的消息在崭新的星空卫视内悄然流传着,引得公司内部人心浮动。

消息如此传播了两天,关于新节目的各种细节也不断被发掘出来。

两天之后,《明报周刊》上突然刊出一则报道《卫星电视易名,打造史上最贵综艺节目》。

「近日,林氏影业与明报企业联合收购卫星电视后,正式将公司更名为星空卫视。

目前星空卫视易名后正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为了该节目的筹备,星空卫视斥资千万港元购买全球顶尖的音响设备,引发了娱乐圈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档节目的制作团队可谓星光熠熠,聚集了卢东尼、

黄露、顾嘉辉等一大批顶尖音乐制作人幕后策划。

此次星空卫视精心筹备,不惜重金打造华丽舞台,邀请多位亚洲歌坛极具影响力的巨星担任评委,采用全新的制作模式,力求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卫星电视,现在叫星空卫视了,刚开播半年,本来在香江观众心自中没什么存在感。

但《明报周刊》的记者在吸引读者眼球上确实有一套,文章中所突出的「史上最贵综艺节目」、「千万音响设备」等诸多因素着实引来了许多读者、观众的瞩目。

还有报道中提到的那些制作人,随便拿出来一个就是香江乐坛顶尖的存在。

卢东尼的代表作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又见炊烟》,辉黄二人就不用说了,经典无数——··

如此强大的幕后阵容,令人倍感期待。

报道中还提到节目邀请了在亚洲歌坛有影响力的巨星担任评委,却没有曝出姓名来,这更加重了读者们的好奇。

《明报周刊》是香江娱乐周刊鼻祖,在娱乐圈乃至所有关心娱乐新闻的读者当中影响力巨大。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变成了香江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读者们好奇,《明报周刊》自然要满足大家的这种期待,

在狗仔们的「24小时蹲守」下,关于星空卫视新节目的信息不断被曝出《宝丽金、新艺宝两大唱片公司强强联手,助力星空卫视新节目》《谭咏麟、梅艳芳现身星空卫视录音棚》《日本最强歌姬中岛美雪落地启德机场》

一波波的新闻报道吊足了大众的胃口,让人们对星空卫视新节自的好奇心达到了巅峰,节目尚未开播,收视率居然都上涨了不少。

如此过去半个月,10月13日《天天日报》发出新闻曝光了星空卫视新节目的正式命名一一《亚洲偶像》。

以「亚洲」冠名,气势确实非凡,可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是哗众取宠。

一个香江的歌唱比赛而已,如此命名未免言过其实。

但就在次日,《明报》《天天日报》等多家报纸集体公布了《亚洲偶像》海选报名的消息。

香江、台北、广州、东京、吉隆坡----”-《亚洲偶像》将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城市设置了7个海选城市。

「亚洲」之名,名副其实。

三天之后,星空卫视四大频道同时播出《亚洲偶像》先导预告片。

谭咏麟、刘文正、梅艳芳、中岛美雪四大评委齐齐亮相,顾嘉辉、黄露、卢东尼等顶尖音乐制作人鼎力相助,诸多海选城市摄影棚和报名现场的火热画面曝光····

《亚洲偶像》,扬帆起航!

如此恢宏庞大的气势,香江电视史上前所未见,《亚洲偶像》未播先火,满城期待!

「喷喷啧·——」

陶玉墨枕在一双细长而直的腿上,看着电视里的画面,满脸戏谑。

「这场面也太大了点,钱真是不白花!」

张曼玉问:「真花了5000万吗?」

「这种事我骗你干嘛,报纸上都曝出来了。你算算看,音响就花了1000

万,这些评委没有千八百万能请来吗?

还有各地的海选组织、差旅费、车马费、租借摄影棚-—----5000万都是保守的花法!」

听着陶玉墨的数算,张曼玉感觉头晕目眩,她混迹娱乐圈这么多年,对电影、电视的投资还算了解。

香江的电视台如今做一期节目经费也就三四万块,小节目可能就一两万,像《欢乐今宵》这种顶级节目也就二三十万。

《亚洲偶像》这种投入算下来,一期要多少钱?

「差不多四百万吧。我姐他们规划的是12期为一季,每年来一季。

这种组织规模,一年来一次,他们电视台那帮工作人员都够脱一层皮的了。

光是派去各个城市的工作人员就一百多人,香江电视史上没人这么干过,前无古人啊!」

张曼玉惊叹道:「玉书姐实在太棒了!」

她的脸上写满了崇拜,忘了手上的动作,陶玉墨把着她的手,将手上那粒葡萄送进嘴里。

「棒什么啊!全都是拿钱砸出来的,赔本赚吆喝!」

「只要能把观众拉过来,赚钱不难。」

「哪有那么容易啊!那可是5000万的投入啊,拍十部八部电视剧够够了,大卖的电影也得两部才能赚这么多。

短时间内肯定没戏了,就看口碑能不能立起来,

如果能成功的话,长远看还是值得的!」

「最近这节目太火了,走到哪都有人讨论,还没开播呢,我看没问题!」

张曼玉说着话又往陶玉书嘴里塞了一粒葡萄,然后突发奇想的问道:「

埃,你说我去参加一下海选怎么样?」

「你?」

陶玉墨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语气质疑中带着嘲笑,令张曼玉恼羞成怒,「你笑啊?」

「我笑什么你还不知道吗?你天生就没有唱歌的命,别胡思乱想了,乖陶玉墨玩笑般的语气让张曼玉很受伤。

虽然她是公鸭嗓,唱歌还跑调,但这也不是陶玉墨可以嘲笑她的理由。

「你还是不是朋友?」张曼玉愤怒的质问陶玉墨。

「就因为是朋友我才劝你,我是为你好啊,大姐!”

陶玉墨从沙发上坐起身,把着张曼玉的肩膀晃动着她,试图让她清醒一点,「好好当你的影后吧,别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了!」

张曼玉赌气的说道:「我就要去!」

陶玉墨见她不见棺材不落泪,笑容再次戏谑起来。

「你想好啊!你去了,别管过没过海选这一关,肯定上电视,到时候观众的嘲笑可比我现在的嘲笑严重多了,说不定会沦为‘香江之耻’啊!」

陶玉墨越是惆吓,张曼玉越是叛逆。

她从小就喜欢唱歌,83年参加港姐选美的时候,被提问三个愿望「演技、歌唱和舞蹈」选哪一样的时候,毫不犹豫选了歌唱。

可惜后来出道却走了演员这条路,一直让她深以为憾。

听着张曼玉倾诉着她的歌唱情节,陶玉墨忍不住吐槽:「你是真不明白人家公司当初为什么宁愿让你当花瓶也不愿意捧你唱歌吗?」

「闭嘴!再说绝交!」张曼玉威胁道。

为了友谊,陶玉墨只好闭嘴。

憋了好一会儿,她忍不住问了一嘴,「要不然我给你走个后门?」

「滚啊!」

张曼玉发出爆鸣,两人撕扯在一起,香肩小露,秀发飞扬。

闹了半天,两人都力竭了,才躺在沙发上,吐气如兰。

歇了好一会儿,陶玉墨想起了什么,看了一眼手表。

「得回家了!」

「你可真没意思,说好了出来玩的!」张曼玉抱怨道。

「不是逛了一天街了嘛。晏晏那丫头最近缠我缠的厉害,我不在家不睡觉。」

陶玉墨说着就起身穿衣服,又给守在楼下的保镖打了个电话,张曼玉只好起身送她。

下了楼,车子和保镖已经等在那里。

「你现在真是大富豪啦!」张曼玉幽幽的说道。

陶玉墨跟她摆了摆手,笑嘻嘻的说道:「我这都是蹭人家真正的大老板的!」

说完她便上了车,车子一路往深水湾驶去。

自从去年被《信报》采访之后,陶玉墨尝到了卷事业的甜头,跟被打了鸡血一样,体内的卷王基因被彻底激活。

于是这大半年一反常态,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加班。

不过她的这种卷跟陶玉书那种毫无节制的卷不一样,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什么也不耽误。

绝不会干那种废寝忘食,弹精竭虑的事,跟自己过不去。

最近这两天她感觉上班有些疲乏,今天果断约上了张曼玉,两人吃吃喝喝逛逛,美美的玩了一整天,这会儿只感觉状态回升,满血复活。

到了家,刚进门,就听见晏晏哭的声嘶力竭。

「好了,小姨回来了,去吧!」

看到陶玉墨回来,陶玉书长舒了一口气,放开了怎么哄也哄不好的女儿。

「小姨~」

困的两眼已经快睁不开的晏晏,见到陶玉墨,立刻冲到了她的怀里,腻歪了没几秒就睡着了。

「闹觉呢,一直等着你,你也不回来,怎么玩到这么晚?」

「什么叫这么晚?这才九点半,你当我是中学生?’

陶玉书语气和缓起来,「我这不也是担心你嘛。」

「真不知道是你孩子还是我孩子。」陶玉墨嘟囊了一句,抱着晏晏送进了房间。

等出来之后,见陶玉书夫妻俩正在悠哉悠哉的看电视,她忍不住抱怨道:「我真是上辈子欠了你们俩的,就不能哄哄孩子。」

「哄了,这不是没哄好嘛。」林朝阳给小姨子倒了杯水,推向她,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孩子啊,从小就跟你亲!」

陶玉墨嘴角微翘,哼了一声,「少给我灌迷魂药!」

然后又说道:「今晚的预告片我看了,效果不错,钱真不白花!」

听她提到今晚的预告片,陶玉书兴奋了起来,「说说看,怎么个不错法?」

这一个多月来,为了办《亚洲偶像》,她花钱如流水,熬心费力更不必提,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现在迫切需要外界的认可。

陶玉墨顺嘴说了几句优点,她犹不尽兴,催着让妹妹提点「意见」

好不容易在外面补了补血,回家还得给姐姐提供情绪价值,玉墨同志感觉心很累。

「差不多得了,没见你夸我!」

陶玉书说道:「我怎么没夸你?《仙剑奇侠传》大卖,我没夸你吗?」

「废话,那不是应该的吗?我给你赚钱了!‘

「什么叫给我赚钱?你是大股东!」

姐妹俩拌了两句嘴,话题从《亚洲偶像》转移到了游戏公司上。

6月份,砂糖游戏的仙侠类RPG游戏《仙剑奇侠传》上市发售,这部由同名漫画改编而来的游戏自宣布开发之日起就收到了广大漫迷的关注。

直到上市,发售当天便销量破万份。

上市1周,销量破5万份。

之后的销量一路打破记录,在湾岛、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市场的销量也势如破竹。

上市3个月,香江本埠破15万份,游戏累计销量突破32万份。

这个数字不仅打破了砂糖游戏成立三年以来的销量记录,也创造了华语电子游戏的销量记录,嗯,上一个记录是《轩辕剑》。

32万份销量,为砂糖游戏带来了6400万的销售额。

9月份砂糖游戏当初的创业作《大富翁》的续作《大富翁2》开发完成并上市,上市第一个月销量轻松破8万份。

按照这个效率,再算上公司《笑傲江湖》《轩辕剑》等其他旧作的销售,今年砂糖游戏销售额破亿已成定局,只是不知道会在12月份哪一天实现。

陶玉墨预计破亿的销售额,去掉代理、开发、人工等诸多成本,砂糖游戏的毛利在4200万港元左右,较去年的1700万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这一切离不开《仙剑奇侠传》的热卖。

陶总对此很得意,甚至做起了上市的美梦。

「你又不缺钱,上市干什么?」

「威风啊!上市公司,嘿嘿,说出去多有面子!」

妹妹的回答让陶玉书沉默下来,她不明白,凭什么她开公司每天累死累活、兢兢业业的,而妹妹却可以过家家一般就把公司做起来。

陶董破防了,不是因为妹妹的得意和炫耀,而是她算了算,砂糖游戏现在好像确实符合港股上市的要求。

公司上市,别的要求都是小事,盈利要求是重点。

现今港股上市不像后世那样严苛,仅需要上市前三年合计盈利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即可。

今年是砂糖游戏开业的第三年,盈利规模也够了,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你可想好。公司上市能融资不假,以你们公司的规模,撑死了融1

亿。

但上市以后得对投资人负责,财务要经得起审计,业务发展、盈利目标这些都要接受投资人的监督。

完成的好,股价涨;完成的不好,股价跌,跟过山车一样。「

陶玉墨犹豫了一下,别说1个亿了,就是1000万她都不知道怎么花,关键是自己开公司还得被别人管。

「算了,那不上市了!」陶玉墨说。

陶玉书松了口气。

晚上的卧房内,夫妻俩躺在床上,林朝阳调侃道:「我看公司上市都没玉墨给你的压力大!」

陶玉书顿时感觉有些难为情,恼羞成怒道:「你嫌弃我!」

「我没有,我不是,你别瞎说!」

林朝阳满满的求生欲,将她拉进自己的怀里,「我是看你们姐妹俩这么拉扯觉得可乐!」

一进林朝阳的怀里,陶玉书立刻柔软了下来,她语气幽幽的说道:

「唉!她做什么事好像都不需要费力气,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而我必须要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才行,从小就是这样。」

林朝阳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

别的不说,就拿考大学举例。

媳妇高考前的用功他是看在眼里的,然后考了个燕师大。

到了陶玉墨高考,那时候她在家里就是正常学习,该玩的一点没耽误,

时不时还要帮着照顾两个侄子,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考上了燕大。

燕师大当然是很好的学校,但跟燕大终究是有那么一内内的差距。

「她那些都是小聪明,你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林朝阳温柔的说道。

「什么大智慧?你说说!」

陶玉书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却故意为难。

林朝阳不慌不忙,握住饱满,低声在她耳边呢喃,「那我好好给你解释解释这个‘大’的问题!」

翌日一早,陶玉墨打着哈欠走出房间,陶玉书正满面红光的吃着早饭,

见她出来,说道:

「过来吃饭,顺便聊聊上市的事。」

陶玉墨:?

「愣着干嘛?过来啊!」陶玉书催促。

昨晚,经过林朝阳一晚上的「开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她不能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陶玉墨刚睡醒,脑子还没转过来呢,被她叫到餐桌旁,听她说了半天上市规划、未来展望—···—·

「姐,我不跟你说了嘛,不上市了!而且昨晚你不也说上市麻烦一堆吗?」

「凡事有利有弊嘛,我昨晚没考虑周全,只想到了不好的地方。

公司现在经营的这么好,上市也没什么不好,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做大做强!」

陶玉墨摇了摇头,「不用做大,现在我都感觉有些管不过来了。」

「没出息!」陶玉书数落了她一句。

「是是是,我没出息,您老教训的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陶玉墨果断认怂「你———」陶玉书怒其不争的瞪了妹妹一眼,最后无可奈何的说:「算了,你自己决定吧。」

恰在这时,林朝阳顶着黑眼圈哈欠连天的出现在餐厅,陶玉墨看了看他的萎靡不振,又看了看姐姐的红光满面,若有所思。

「你看什么?」陶玉书问。

「没什么。」

陶玉墨说了一句,立马逃之天天。

弹药充足的女人真可怕!

早餐过后,陶玉书准备出门上班,不忘叮嘱林朝阳,「你接了人就安排到半岛酒店吧,晚上我安排了个接风宴。」

「朱迪斯来是为了出版的事,你没必要出面了,我招待一下就行。」

「没事。正好电视台那边要做档美食节目,她做了那么多年的各国美食汇总,我和她取取经。」

「那行。」

陶玉书口中的「人」是朱迪斯·琼斯,她这次专程来香江是为了跟林朝阳洽谈《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版事宜的。

《舌尖上的中国》专栏文章自6月下旬在《纽约客》发表,每周一篇文章,一共发了15篇。

发表期间,文章在美国文化界以及读者群体好评如潮,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舌尖上的中国》与普通的美食专栏文章不同,看似写美食,实际上写的却是人文情怀、历史发展、社会变迁。

这样独树一帜的的风格获得了美国知识分子阶层的一致推崇。

《纽约时报》发文称赞林朝阳一一「像大师一样写作」。

《书评》杂志的评论则认为:

林朝阳以娴熟而雅致的笔触介绍了食材的选取、烹饪的技巧、饮食的礼仪以及美食背后的历史传承、地域特色、家族故事等。

使读者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吃」的层面,而是以丰厚的人文关怀赋予了食物从未有过的内涵。

与《纽约客》在美国文化界齐名的《大西洋月刊》上刊文写道:

「《舌尖上的中国》真正令人着迷的,不是美食本身,而是食物与人民生活相互交融的方式。

它不仅仅关乎果腹,更关乎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团聚,几代人分享着故事与欢笑,那沸腾的汤底成为承载共同记忆的容器。

它关乎那位用心为孙辈烹制特色菜肴的老奶奶,传承着那些如同珍贵传家宝一般代代相传的菜谱。

在《舌尖上的中国》所描绘的世界里,食物是编织生活锦缎的丝线,将人们与他们的根、他们的社群以及他们的过往紧紧相连。」

文化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反映在销量上,让《纽约客》自六月末开始,

销量一路上涨。

到9月23日,《舌尖上的中国》专栏整三个月,也是专栏最后一篇文章《三餐》刊出的日子。

《纽约客》专门为专栏的结束撰写了一篇文章,放在《三餐》之前,文章标题是《AGastronomicOdysseyThrough》,翻译成中文是「一场美食的奇幻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