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靖天监 > 第六十五章 罚钱

靖天监 第六十五章 罚钱

作者:朝堂在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2: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平帝很纠结,而下面的刑部尚书封尘则是无比忐忑,他不知道平帝是在思考罚多少个月俸禄,而是以为平帝在演戏,可是随着平帝的思考时间起越来越长,封尘也不免有些慌了神,在他的眼中,平帝是一个好皇帝——没有主见且平庸。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遇见这样的皇帝,封尘自然也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很多读书人都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当做一生的追求目标,可是当他们真正地做到了治国的时候,他们所想的事就不再是平天下的事了。

他们所想的事青史留名,大多数官员求得其实“了却君王天下事”而是“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是不完成君王的大业,怎么能够成就自己的身后名呢?

恰恰相反,越是皇帝“普通”,越是能够彰显官员的出名。而且越是君主无能或者昏庸的朝代,他的大臣越能留下好的名声。而如果王朝正盛,或者是皇帝并不昏庸,那么大臣们就会推行所谓“无为而治”去让君主实行,所谓无为而治,是君主的无为,而不是大臣的无为。

前朝的那篇《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如此,其中所说的“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最能证明所谓“无为”是君王无为,而不是官员无为。

虽然前朝太宗皇帝很有贤明,但是他的贤明除了他自身的特点之外。就是他对朝臣的信任,如果不是绝对的信任,那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就会成为被尘封在前朝最深处的秘密了。

而为什么在大临,他们也想要推行无为而治呢?因为平帝虽然平庸,但是却有内阁的支持。看起来大临的内阁是百官们的领袖,可是自打前朝规定吏部尚书不得入阁为辅臣之后,这就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吏部是官员们的精神支柱,而大多数地方大员除了从基层做起外就是由吏部下,而且各郡的郡守、监御史和郡尉基本上都是从吏部调过去的。

所以吏部尚书的权柄很大,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每一位吏部的天官在做到内阁辅臣的时候都会成为宛如前朝丞相一般的存在,而在文成帝早年的时候,文成帝就借着当时的首辅在吏部当任时发生的事,搞了一出当年太祖皇帝的套路,只不过当年的大临太祖皇帝杀得是丞相,而文成帝杀得则是首辅。

所以自那之后的首辅都不再有吏部天官去担任了,每一任的吏部尚书都知道自己的职位止步于此了。

也就是在那之后,首辅都开始变得和皇帝更加亲近,也是在那之后,所有首辅都开始独善其身的行为了,次辅三辅虽然会对这些事还有接触,但是也会处理的有度。

但是这也导致了历任吏部尚书的忠诚程度令人怀疑。

封尘很想平帝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除了他可以借此凸显自己的名声,又可以在卢阳王篡位,他投靠卢阳王的时候。不会被世人所讥讽,最起码不会在青史上留下一个贰臣的名号。

可是他眼中一向平庸的平帝,今日却在处理他罚俸的时候开始沉思起来,即使他是在官场混了那么些年的老油条,也会忍受不住他的有些畏惧。

就像你家邻居的傻小孩每天都是傻呵呵的,却在你某一日做亏心事的时候沉思,那是一件让人恐惧无比的事。

就在平帝有些犹豫不觉得的时候,封尘跪下说道:“臣自知臣办事不利。故此臣请陛下罚臣俸禄半年,以儆效尤。”

平帝有些震惊,但还是很快说道:“爱卿所说实乃过重,朕实在不忍。”

诸臣以为平帝是在觉得这样有些侮辱封尘,但是他们没想到平帝说的是,“但是朕能够感觉到封卿的诚意,故朕也就不在推脱。就接受封卿的请罪了。封卿快快请起。”

封尘有些无语,他觉得平帝好像就在等着自己这句罚俸半年,平帝倒是开心坏了,也不用担心罚的多少会惹起众怒。平帝笑眯眯地看着封尘,就像在看自己的钱罐子。

在下面的沈均和邢南林无语,他们都知道因为靖天司的原因,导致大临的财政一直不好,可是他们二人没想到平帝竟然财迷成这样。

一国之君竟然因为一千两银子而感到开心,连自己之前的计划都觉得不重要了。

沈均觉得平帝实在是有些可怜。以前他觉得平帝对靖天司的拨款有些少,但是他没有想到,那居然就是平帝每年的全部花销了。

还是平帝对内宫的妃嫔们的花销并没有减少多少。只是对自己的花销做了一些限制而已,所以很多大臣们并不知道平帝现在过的是怎么样的。因为他们在皇帝后宫的女儿,或者派进去的谍子那些人中都没有什么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皇帝开始节衣缩食了

而且不止他一人开始结一审时,他身边的大太监洪亮也开始节衣缩食,甚至于连文成帝的皇后,当朝太后也开始节衣缩食。

虽然平帝限制后宫嫔妃们和外界的介入,但是他也无法完全阻止后宫和外界的接触。

而在平帝开始节衣缩食之后,甚至有一部分的消息。是在平平的允许的情况下传出去的,因为平帝允许洪亮对自己儿子孙子辈,下令说允许他们挣一些外快。

所以基本上现在外面得到的那些消息,都是经过平帝允许之后传播出去的消息。而也因为如此,也导致了一些藏在后宫中十分隐蔽的谍子被平帝发现。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费尽辛苦传出来的消息,竟然是在那位皇帝陛下允许之后才出现的。

而且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自以为的天衣无缝,竟然会导致他们辛辛苦苦送进去的谍子,因此被处理掉。

大临历任皇帝对吧自己的内帑很有要求,所以也导致了大林的历代皇帝都没有什么太多的余钱,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连修缮宫殿的钱都很少有。尤其是文成帝在位的时候,把节俭做到了极致。而作为他的儿子,平帝也把这一优点继续发扬光大。

大临的优良传统是从太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了,太祖皇帝留下的大临祖训上写到:自后妃以下,一应大小妇女及各位下使数人等,凡衣食、金银、钱帛并诸项物件,尚官先行奏知,然後发遣内官监官。监官覆奏,方许赴库关支。尚宫若不奏知,朦胧发遣,内官亦不覆奏,辄擅关支,皆处以死。

凡私写文帖於外,写者接者皆斩。知情者同罪,不知者不坐。

凡庵、观、寺、院,烧香降香,禳告星斗,已有禁律。违者及领香送物者,皆处以死

而且还对卢阳王这样的亲王做了限制(卢阳王虽是两字却是亲王),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备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

但是因为卢阳王比较特殊,所以这一条来说,对卢阳王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卢阳王已经在长安城久住了。之前的卢阳王府随着卢阳的被占领,也消失不见了。

而且那位太祖皇帝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所以大临的节俭是从骨子里就开始生根发芽的。

沈均也见过文成帝的节俭,但是他没有见过平帝这样的节俭,平帝的节俭已经可以说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抠门了。

别的皇帝虽然也很抠门,但是他们最起码没有对钱表现的出像平帝这样的狂热,就是其中最为抠门的文成帝。在外人的面前也会保持一定自己该有的风度。而反观平帝倒好,没有一点风度不说。居然还会因为我一些钱开始鱿鱼,如果是沈均去选的话?沈均会直接直接罚一年的,因为他也缺钱。

当然了,大理寺卿邢南林没有这样认为。他认为平帝答应的实在是太快了,封尘才说了半年就开始这样。怎么可以可以这样?虽然说封尘可能马上就要被动气骸骨了,但是这是年底呀,每年的俸禄是在年底才开始要结算的。

如果没答应的那么早,就不会只这样罚了个半年的俸禄,这不就是你少挣了半年的钱嘛,反正刑部尚书也不一定能做多长时间,你把今年一年的钱收回来不好吗?就只收半年了,唉,也就是他能够保持一定的冷静。

他觉得韩柏寂要在的话,非得当场咳嗽一声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