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攻略 第五十六章 女皇的新婚礼物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九月二十八,忌修坟,宜嫁娶,黄道吉日。

之于武康,亦是大喜,黄昏时刻,迎娶小晴。这意味着,从偶尔受难,变日常受难。鸡鸣时分,被揪起床,沐浴加冠,油头粉面,身穿喜服,折腾到酉时。再有两刻钟,黄昏吉时到,迎亲队伍出发。

武康恶补礼仪,发现些趣事:首先、迎亲时辰在黄昏,中唐元和中兴时,改为清晨迎亲;新郎称细郎,新郎官是指新科进士。以我的文盲尿性,这辈子甭想当新郎官。

其次、婚礼地点称“青庐”,设在住宅西南角“吉地”,用青布搭成的临时帐篷。有诗为证: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此习俗,从东汉持续初唐,中唐时改变,有了洞房说法。

武康端坐客厅,百无聊赖手托腮,打量家里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除了在孝期的卢三,狐朋狗友到齐。这些个土包子,正围观大号鸭梨,双手堪握的大梨。

梨园老钱送的贺礼,经过一年科学管理,历经剪枝、疏花、点花、疏果,终于兑现承诺:不仅增产数倍,个头更比从前大。老崔被惊动,勒令写本管理册子,呈报朝廷邀功。公文发出,老崔再次雄起,创办果园管理讲堂,邀请梨农作讲师。

从五月初六至今,四个多月时间,日子喜忧参半。钦差御史老王,发出加急公文,汇报焚身求雨、占城稻。

到六月初,钦差来婺州调研,是颍川县公韩瑗。同中书门下三品,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当之无愧的宰相,他带来第一封公文。

李九在公文中称,武康是个好同志,赞美之词一箩筐,实际好处啥都没有。求雨造成的踩踏,仨养老官背锅,声名扫地,晚节不保,革职查办,回家养猪。那场阴差阳错的大雨,武康成最大赢家,声名如日中天。

韩瑗经过调研,点名表扬崔义玄,对婺州官僚大加赞赏,唯独对武康不冷不热。众同僚鸣不平,武大佬才是占城稻之父。武康心知肚明,都在意料中,老韩与媚姐有过节。

之前媚姐来信,信中大吐苦水,说韩瑗、来济最讨厌啦。李九想封媚姐为“宸妃”,被韩瑗、来济搅黄,理由有二:其一、宸是北极星所在,用以指宫殿帝位,作帝王代称,封赏后妃逾制了;其二、自古以来,就没“宸妃”称号,老总您就别作妖啦。

估计在老韩眼里,我和媚姐一鼻孔出气,同穿一条裤子。如果换位思考,我是老韩,做不到“不冷不热”,肯定往死里踩。因此,武康没有不满,公式化的汇报问答。

到了七月初,第二份公文来到,朝廷论功行赏。老崔家七郎封官,六大参军全部加薪,赏百匹绢和百贯钱。对武康的赏赐,惊呆所有人,荣升婺州别驾,兼任录事参军事。

婺州是中州,录参正八品上,别驾正五品上,好家伙连升十一级,坐火箭似的。然而没啥卵用,别驾是养老官,每年多拿110贯工资。幸亏兼任录事参军事,否则抱头痛哭,可不能混吃等死。

在武媚姐的信里,了解升职始末:占城稻的发现,确实天大功劳,封国公不为过。李总想把武康调到中央,封六品起居郎,就是记录皇帝言行政令的官。韩瑗、来济唱反调,理由是资质不够。

李总再提议,升他为勇康县令,俩老家伙接着反对,理由:升迁太快,婺州勇康县是望县,县令是从六品上,官职连升六级。李九没办法,最后媚姐吹枕边风,提议封她的康郎,为婺州别驾。

不曾想,朝堂竟同意了。武康觉的可乐,看来“升迁太快”,只限制实权官职。本来没想升官,结果非常满意,真不想做县令,俺的小目标,可是婺州刺史。

信的末尾,媚姐问候顺姐一家,并祝新婚愉快。还调皮一把,要求康郎写家书观后感,最少八百字,交给她批改。

武康憋一夜,整理出几条:李九不好过,皇权受掣肘,譬如宸妃、县令被否;李九痛恨外戚,譬如长孙无忌,我也是姐的外戚;政治是妥协产物,起居郎和县令被否决,事不过三,封我婺州别驾,他们只能捏鼻子认。

回完信开始忙碌,私事准备大婚,公事应对旱情。那场及时雨连下三天,大力缓解婺州旱情,然干旱是全国性的,七八月死灰复燃。婺州官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缓解旱情,甚至组织百姓挖井。

忙的脚不沾地,婚期原本八月十八,推迟到九月二十八。好容易熬过秋收,结果统计出来,比去年减产三成。因占城稻原因,李总仁慈一把,减婺州部分田租。

婺州糊弄过去,隔壁睦州如火如荼,据公司探子汇报,官吏变本加厉,横征暴敛致民不聊生,官民关系日趋尖锐。武康很欣慰,这场旱灾,就是叛乱导火索,导致第一任女皇登基。

武康配合仓衙、户衙、法衙,完成秋收、土贡、田租工作,九月终于清闲,全身心投入婚事。熬到迎亲日,意淫小晴穿喜服的样子,笑容渐渐猥琐。

司功王林睿客串司仪,特有绵羊音响起:“吉时已到,各忙人就位,请细郎武别驾,迎亲队伍出发!”

狐朋狗友起哄,扯嗓门嗷嗷叫,伴郎贺兰敏之过来催促。骑高头大马,向群众抱拳行礼,在东明道展览半遭,折回金华道刺史府。下斗骢携手敏之,走上府前婚台,告喊“新妇出来”。

连喊好几遍,半点回应没有,大门依旧紧闭。这里的意思,给武康颜色,媳妇儿不是好娶的。应对办法很简单,老王冲郑宏眨眼。

小郑大手挥,全部狐朋狗友,外加百十号保镖,大门口围成半圆。敏之指挥,齐声高呼:新妇出来...

约莫五分钟,大门终于催开,催妆仪式完成。众人进崔府,跟随丫鬟婆子,到小晴闺房前,房门依旧紧闭。进入婚礼第二步,细郎念催妆诗,用才华做敲门砖。

武康拿出两首诗,由狄仁杰、魏定州代笔,干咳两声高声朗诵。念完诗还不开门,武康有些郁闷,咋不按套路出牌?无奈重新念,却听闺房嘻笑:我家娘子说了,诵那首蛤蟆诗。

这就尴尬了,张大帅的戳蛤蟆,一般人理解不了。武康心里苦,那诗是他们的媒人,搞怪诗造得搞怪姻缘。现在无计可施,干咳两声念诗,众人笑破肚皮。

房门终于打开,娇小玲珑红盖头,丫鬟婆子搀着。走过身前时,依稀听哭声,这也是规矩,表示对娘家不舍。狐朋狗友起哄,齐喊:哭声不响,心向爱郎...

等新妇上花轿,武康来轿前,王林睿喊“起轿”,保镖齐吆喝。刚出小院月亮门,婚礼迎来第三步:大群拦路人聚集过道,拦轿子不让过,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此谓“障车”。

狐朋狗友早有准备,大把铜钱洒过去,路障嘻笑着捡钱。武康饶有兴味,钱顺凑耳边说:“禀报老板,一个时辰前,睦州清溪县覆船山,陈硕真和她妹夫章叔胤,聚玄女教信徒。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任章叔胤为仆射,睦州叛乱起。”

有点儿意思,史书首位女皇,终于登基了!陈寡妇仗义,这是我收的,最珍贵新婚礼物。武康笑撵如花,取腰间钱袋,抓铜钱大小银饼,洒向众路障。保镖跟着起哄,路障抢钱更凶,现场极度混乱。

边笑着洒钱,边喃喃自语:“吩咐睦州兄弟,加入叛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陈寡妇安全。叛军南下婺州前,不许她死,否则睦州安保分部,全部给她陪葬。去杭州富阳县,歙州歙县,越州诸暨县,散播睦州叛乱消息,让他们早做防备。”

钱顺错愕片刻,焦急道:“为什么?为什么保护她?文若、二牛和二十多兄弟,都死在她手里。还有您...您和九娘子,当初睦州历险,也差点遭毒手,为什...”

看到闭嘴手势,钱顺万分不解,气呼呼别过头。武康扔出全部银饼,轻拍钱顺肩膀,小声安慰:“别惹我生气,大喜的日子,要保持笑容。如果我想暗杀,她早死两万遍,为何留她到现在?”

钱顺愁眉苦脸,武康微笑:“有利用价值的人,发挥最大价值,榨取全部价值。派人去台州,通知秀才、楚神客,遣唐使绑架计划搁置,兄弟们全部撤回。通知所有雇主,收回全部保镖,赔偿雇主损失。”

钱顺拱手离开,武康面若春风,路障捡完钱,纷纷行礼让路。队伍继续行进,武康轻声叹息,心说顺子兄弟,要理解我的苦心。我靠陈硕真升官,你们靠我生活,我好你们就好!

待杭州、歙州、越州得消息,早做防备之下,叛军无机可乘,只能南下婺州。平叛的全功,必须是武康的,任何人都不能抢!哎呦...谁打我?

抬头看傻了眼,二姨姐带队,六姨姐断后,二十多娘子军,手拿洗衣棒槌。武康抱头鼠窜,嗷嗷着求饶,众人幸灾乐祸,还跟着起哄。王林睿老狐狸,咋不提醒我呀?

此为婚礼第四步,娘子军打细郎:娘子军是女方亲属,为了煞细郎威风,不让他今后欺负新妇。武康觉的很冤,是她欺负我好吧?她就一母老虎,该我提棍子打她!

好话说尽,哄得俩姨姐开心,闹剧总算停止。骑斗骢马,迎新妇回府,锣鼓齐鸣,热闹非凡。郑宏、孙三跟坐马车上,捧起麻袋里铜钱,不时洒向路边。惹得百姓哄抢,赢来无数祝福,尽显土豪本色。

沿东明道转回录参府,司仪吩咐中门大开,给新妇足够尊重。新妇穿绿色喜服,由婢女搀着下轿,来到武康身边,踩红地毯进大门。

这里有规矩,新妇脚不能沾地,所以夫家准备多块红毯,轮流铺新妇脚下,直到进入青庐。武康是土豪,当然不会吝啬,从青庐到大门,全部铺地毯。

进大门再次等待,武顺拉着敏月,带府里全部下人。从侧门出去,从大门回来,表示踏新妇足迹。司仪老王喊礼毕,细郎带新妇去青庐。金童玉女跟身后,抛洒五谷杂粮,意思是:一切准备就绪,良辰吉时到了。

在青烟火盆前停下,新妇跨火盆,司仪喊:玉凤抬足迈火盆,凶神恶煞两边分。喜从天降落福窝,好日子红红火火!新人跨火盆儿喽——

跨完火盆继续走,新妇跨马鞍,司仪喊:一块儿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新人跨马鞍喽——

第三关跨米袋,司仪再喊:有吃又有穿,一代胜一代。新人跨米袋喽——

过完三关,上喜台站定。司仪手抓稻米,边洒边喊: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转过身。有请细郎,三箭定乾坤:一箭射天,天赐良缘;一箭射天,地配一双;三箭射青茅,共把新房进呦!

宾客哄堂大笑,钱顺拿弓箭上来,武康搭射天箭。钱顺假意指点,压低声说:“一个时辰前,睦州清溪县,陈硕真率七百人,破清溪县衙,杀县令程书礼,县尉李师朗,悬头颅于县衙门楣。”

射天箭飞出,钱顺递地箭,接着汇报:“不良帅赵淮安,率不良人投降,并杀死丞狱卒,放牢中囚犯。陈硕真开县仓放粮,掳战马十五匹,队伍激增三千人。”

射出地箭,武康眉开眼笑,接过无头射庐箭,转身瞄准青庐。钱顺跟着转身,说道:“章叔胤领兵一千,欲夜袭桐庐县。陈硕真领两千,欲攻打睦州城。陈硕真破县衙时,有人为她挡刀而死,他叫李丞云,是...公司的兄弟!”

弓弦渐渐松弛,箭矢轻微颤抖...几个呼吸后,强弓拉出满月,箭矢疾射而出,穿青庐门而过。现场短暂安静,片刻后轰然叫好,宾客无比欢呼,大肆夸赞箭术高。

司仪示意,武康带小晴来新房,喜秤挑落盖头。崔小晴手持圆纸扇,扇面挡住脸,这是却扇之礼。想让新妇拿掉扇面,必须用才华打动,也就是吟却扇诗。

武康拿出老狄写的诗,盯着扇面山水话,努力回忆李丞云样貌,怎么也想不起来。听崔小晴催促,目光聚集纸上,深呼吸压下哽咽,一字字念诗。

崔小晴丢掉纸扇,环住老公的腰,仰起脸关切道:“二郎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你的情绪不对...你不想说,我不勉强。告诉我,和婚礼有关吗?有则点头,无则摇头。”

武康坚定摇头,崔小晴笑逐颜开,拉着他的手说:“只要和婚礼无关,我不多问。夫君咱出去吧,该拜堂了,别让顺姐和宾客久等。”

携手来到青庐,指挥使于洪志是证婚人,拿着狄仁杰写的词赋,为小夫妻证婚。证婚完毕,司仪主持行三跪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武康父母依旧失联,高堂坐着武顺,身为便宜堂姐,倒也名正言顺。夫妻俩扣头,武顺合不拢嘴,拿出白玉手镯,套在小晴手腕上。按套路勉励新妇,批评细郎,唠叨早生贵子。

夫妻对拜完毕,双方交换礼物,武康送出夜明珠。抄杜家贪污了三个,一个给琴娘,一个给小晴,另外那个给媚姐,托顺姐带回长安。

小晴的回礼,是条镶满宝石的皮鞭,武康登时头皮发麻,这辈子真的完了。狐朋狗友笑翻天,其他人懵逼,搞不明白啥意思。

接下来行结发之礼:侍女奉上剪刀,夫妻俩各剪一缕头发,用红线扎起来。放入锦囊挽成“合鬓”,由崔小晴保存,象征夫妻和睦,永结同心。

然后是“奉茶”,崔义玄夫妇坐高位,武康手捧盖碗,先敬岳父老崔。眼角余光扫视,见钱顺的OK手势,暗暗叹口气。茶里有秘药,武开父子特制,自己曾以身试药。症状类似烟瘾发作,哈欠连连浑身无力,除了睡觉啥也不想。

平叛的功劳,只能是我的,老崔对不起,大不了负荆请罪,让您老抽皮鞭出气。武康有些愧疚,叩三个头,高高举茶碗。

老崔笑容更甚,接过盖碗抿两口,递过大红包。给岳母奉茶,也磕三个头,不能厚此薄彼。接到岳母红包,轮到小晴给武顺奉茶,咱媳妇儿也不含糊,也是三个头,乐的武顺塞俩红包。

接着是合卺之礼,一个葫芦切俩瓢,用红绳拴一起,夫妻交换葫芦瓢,共饮瓢中酒。

司仪王林睿喊:合卺,即夫妻交杯酒,葫芦是苦的,酒也是苦的。葫芦分为二,即同甘共苦,一朝同饮合卺酒,一生一世永缠绵。

终于到最后一步,送新妇入新房:武康背着小晴,出青庐过流水席,司仪往每桌撒红包。红包洒完毕,夫妻俩向宾客三鞠躬,此为拜客礼。

到新房口,放下崔小晴,由婢女搀扶进去。武康转过身,倒着走进新房,共饮合欢酒。至此婚礼完成,崔小晴新房等候,武康去陪宾客喝酒。

老崔脸色难看,不停打哈欠,武康过意不去,劝他回去休息。老崔坚持不住,很是惋惜点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