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攻略 第二十五章 坐堂审案初体验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十一月十一。

昨天在城南梨园,教授村民科学管理,然后和九娘策马狂奔,终于完成值班交接,免去三十鞭处罚。然而还是受了皮肉之苦,后腰都被九娘掐肿了,也不知她哪来那么大怒气。

今天是双十一,终于退出剁手党,终于不用像往年那样,把所有积蓄扔给电商。早晨起床刷牙洗脸,柳枝戳的牙花子疼,暗暗打定主意,有时间把牙刷搞出了。

洗漱完毕,又被司士衙门请去。司士魏参军告诉他,朝廷公文下来了,原司法参军郑国器,即日起光荣退休,你光荣接班吧。就这样,武康正式上任,成为婺州司法参军。领了官袍、官帽,司士衙役给他正仪容。

官服是圆领袍衫,貌似官服分颜色,也是从唐朝开始的。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武康是正八品下,只能穿深青色。不仅混不上鱼袋,肚子上还不能有花儿,七品及其以上的大佬,肚子上才能有绣纹。

帽子是幞头,黑色软巾把脑袋包起来。文官的帽子,后面伸出两只脚,像飞机翅膀。司法参军是武官,不能有飞机脚,必须交叉在一起。武康不由得庆幸,幸亏帽子不是原谅色,否则说啥也得辞官。

仪容整理完毕,对着铜镜转两圈儿,颇有领导派头。当下非常满意,拿出十几文钱,打赏更衣的衙役。衙役乐的逐颜开,殷勤送他出司士衙门。

回到司法衙门,站班衙役纷纷过来道喜,好话不要钱似的。很快不良卫、狱卫也听到消息,全都过来道喜。不良帅姜大牛最有良心,还捎来碗菠菜鸡蛋粥。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武康也不是吝惜人,直接把钱袋丢给大牛,给大伙儿发喜钱。吩咐狗头军师,去花满楼包场,下衙后三卫全都过去,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顿时欢声雷动,花满楼可是婺州第一楼,他们全都没吃过。狗头军师名叫苏家洛,是老郑的幕僚助手,武康自然把他留在身边。老苏接到指令,招呼众人离开,美滋滋去花满楼包场。

瞄了眼院子里的日冕仪,马上到辰时上班时间,赶紧消灭菠菜大米粥。刚吃到一半,忽听隆隆鼓声,不由得撇嘴吐槽,哪个神经病这是,大早上敲鼓...敲鼓?登闻鼓...妈呀!

嗖一下站起身,还被粥呛到了,捂肚子不停干咳,眼泪都下来啦。也该着倒霉,一粒米进入鼻腔,那叫一个难受。顾不上喝粥,一边堵着单鼻孔擤鼻涕,一边大踏步往衙门跑。

登闻鼓设在司法衙门口,是老百姓喊冤告状的绿色通道。朝廷有规定,登闻鼓响起,主管官员必须马上受理。每超过一刻钟,主管就得挨十鞭,直到抽够五十。

相传在宋朝的时候,汴梁有个屠户丢了母猪头,一怒之下敲响登闻鼓。皇帝不仅帮他找回猪头,还赏他铜钱千文。然而这只是特例,登闻鼓有专门衙役看着,你敢敲个试试?别说找猪头了,先把你揍成猪头。

一口气跑到大堂,站班衙役还没到,武康顾不上形象,继续擤鼻涕。费了老大劲儿,终于把讨厌米粒擤出来,舒服的喘口气,揉揉泪汪汪的眼,眉头再次皱起。

这赶鸭子上架的坐堂,大姑娘坐花轿,还是头一遭。狗头军师去了花满楼,这可如何是好?正纠结着,衙后响起混乱脚步,衙役潮水般涌进来。十名站班衙役,手持水火棍站两边;两名书吏分就位,坐审判桌前边左右两侧,快速的磨墨,摊上纸拉开架势。

大堂的装修风格,老郑采纳自己的建议,高脚长桌外加太师椅,桌案放文房四宝、签筒、惊堂木、参军官印。头顶牌匾也换了花样,换成“明镜高悬”四字。

武康看着眼前场景,心里渐渐安定下来,寻思着按电视演的那样,比葫芦画瓢呗。端坐太师椅,惊堂木砰的一声,中气十足喝道:“何人击登闻鼓?速速前去查看,一干人等全部带上堂来!”

几名杂役跑出大堂,人群主动两边分开。唐朝为了表达司法公正,官员开堂断案时,允许在衙门口旁听,就是眼前的吃瓜群众。武康扫了眼旁听者,忽然目瞪口呆,崔五、卢三、郑大...一干狐朋狗友到齐了,这些货想看笑话吗?

懒得搭理他们,眼观鼻、鼻观心,正襟危坐。堂外哭声传来,两造在衙役带领下,鱼贯走进大堂。武康又目瞪口呆,怪不得敲登闻鼓的,没被打成猪头,是这位姑奶奶啊!你咋这么能呢,你咋不上天呢?

崔九娘还是女扮男装,身穿白色儒袍,衣袂飘飘英姿飒爽。手里还拿把折扇...几天前随口提了句,她就给搞出来了。妹子往旁边一闪,露出身后几人,还有个被抬着的,身上全是血迹。

一波人分两边站,东面孤零零一青年,约莫三十上下,膘肥体状满脸横肉;西边比较悲哀:地上铺着草席,席上躺个青年,约莫三十岁,满脸的血污,白眼仁上翻,显然一具尸体。白发老叟颤巍巍站着,年轻妇人跪尸体边,都在嘤嘤哭泣。

这是人命官司啊,必须慎重再慎重,武康深呼吸静下心,惊堂木拍书案:“公堂之上禁止喧哗!你二人且暂停哭泣,待本官开堂问案。左右...开堂!”

站班衙役整齐呼喊“威、武”,手中水火棍就像蒜锤,整齐有节奏捣着地板。这是审理案件开场白,起威吓、震慑作用,类似于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口号。

开场仪式效果不错,老叟、妇人止住哭泣,不断抹眼泪。接下来,进行问案套路第一步,查问事主双方,确认原告、被告。惊堂木再响,武康高声道:“被告,亮明身份!”

东面青年拱手行礼,自我介绍道:“参军容禀,我叫刘自友,今年三十二,家住中城区兴华街。在东明大街有家店铺,经营布匹生意,名叫自友布莊!”

武康看向原告方,淡淡说道:“原告亮出身份、死者身份,与死者的关系,原告之间的关系。”

老者老泪纵横,颤巍巍见礼:“参军容禀,我叫戚永浙,今年五十二。死的是我家中独子,叫戚义仁,今年二十四岁...这是我家儿媳戚秦氏。”

戚秦氏...咋这么耳熟呢?武康咋咋嘴,没好气儿看向九娘,打着官腔问:“堂下讼师,姓谁名谁,家住何地,速速报与本官知晓!”

噗的一下折扇合上,九娘手持折扇抱拳,祭拜上香似的,不卑不亢道:“某姓武、名崔士、字唐镜,家住婺州城、金华大道中段。州衙外东明大道,大唐律师事务所,就是武某的产业!”

武崔氏...我的妈,这是人命大案庭审现场,不是洒狗粮的地方!还有,你咋不叫方唐镜呢?

懒得搭理她,眼角余光瞟后门,狗头军师还没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进行流程第二步:“两造俱在,符合开堂原则。原告呈上状纸,原告戚永浙年迈,左右赐座!”

两衙役应诺,一个去后衙搬凳子,一个来到戚永浙旁边,接过状纸呈上。武康正想看状纸,听到九娘咳嗽,抬头看过去。顺着她目光,落到衙役搬来的凳子上...什么意思啊,你也想坐?站着吧你!

埋头继续看状纸,就听门外衙役高声喊:“婺州刺史崔公、别驾赵公、司马白公,前来旁听断案!”

嗯?这仨老家伙怎么来了,是听到登闻鼓响,过来监督我吗?武康不敢耽搁,示意衙役搬太师椅,来到大堂中央相迎。吃瓜群众两边分,三位大佬迈四方步进来,武康赶紧抱拳见礼:“司法参军武康,见过崔公、赵公、白公。”

衙役们搬来椅子,站班衙役往门口挪,衙役把书吏书桌搬开,三把椅子放正堂两边。等书吏落座,崔义玄说道:“老夫自任婺州刺史以来,第一次闻登闻鼓响。武参军务必慎重,务必断好此案!”

老崔坐上太师椅,看到手拿折扇的九娘,脸上登时阴云密布,鼻下长须轻微颤抖。武康嘴角闪过坏笑,干咳两声,煞有介事吩咐:“左右,给讼师武崔氏,也搬个太师椅。”

此言一出,崔义玄那张老脸,由阴云密布,直接黑成锅底,胡子抖动弧度更大。赵别驾、白司马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戏谑。

九娘狠剜武康一眼,再次上香式抱拳,咬着银牙解释:“武参军容禀,崔士之‘士’,为士人之‘士’,并非姓氏之...”

“够啦”,崔义玄一声厉呵,瞪着武康喝道:“休要磨蹭,继续断案。”

武康点头应诺,瞄了眼委屈的九娘,心说你爹不让你坐,可别记恨我啊!重回座位正襟危坐,仔细审阅原告状纸,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心说这案子太简单了吧,九娘竟然做原告讼师,这不给自己找罪受吗?

读完最后一字,武康抬起头,看着泪流满面戚秦氏,斟酌片刻后问:“戚秦氏,你在状纸上说,昨天戌时,你家小郎的拨浪鼓,不小心扔进刘家。你夫郎不忍小郎哭闹,翻墙去刘家拣拨浪鼓。本官问你,是也不是?”

戚秦氏啜泣点头,断断续续说:“武公说的是,宝儿哭闹厉害,郎君翻墙...”

惊堂木响,武康板着脸呵斥:“本官问话,你只需要会答‘是’,或者‘不是’,切莫多言!”

“本讼师有话”,九娘唰的展开折扇,不卑不亢道:“《永徽律》言,主管断案时,应耐心倾听两造辩词。问案要有理有据,不能拘泥于格式,更不能以言语、动作,干扰两造辩词。武某斗胆,请武参军决断!”

这话差点儿把武康噎死,这是在教训我吗,岂有此理啊!怪不得官员讨厌讼师,我都不待见了!崔义玄呼吸更重,胡子抖的更剧。另外俩老狐狸,眼中戏谑更浓。

武康干咳一声,问被告刘自友:“原告状纸中言,死者翻院墙入你家中,你将其杀害。此言是否属实?用什么器物杀人?又为什么杀人?统统据实讲来!”

刘自友回道:“参军容禀,确实是我打杀戚义仁。当时正在睡觉,被家里狗叫惊醒,打开门一看,一人影在院墙下摸索。我以为家里来了强人,随手拿起舂米石锤,冲过去将其打杀。”

武康传下令签,验尸奴很快来到,双手端着托盘,上放血迹斑斑石锤,“武公容禀,奴已验过尸体,伤痕与此锤吻合,此锤就是凶器!”

示意验尸奴下去,武康看向刘自友说:“既如此,你画押吧!”

左边书吏起身,拿着写好供词走过去,把供词铺在地上。刘自友蹲下仔细查看,接过衙役递来的笔,在上面签名画押。撩起袖子右手蘸印泥,在衙役的指导下,摁五指印和手印。

武康看向戚秦氏,轻叹口气说道:“《永徽律》之《贼盗律》,第二十二条言,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而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戚永浙、戚秦氏,听本官解释。”

说到这又是一声轻叹,解释道:“天黑以后,闯入别人住宅庭院以内,闯入者抽四十藤鞭。主人杀死闯入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戌时五刻是一更天,已经是夜间时辰。戚义仁翻墙进入被告家,已经构成犯罪,捡拨浪鼓不是特殊事故,更不是犯罪借口!至于你们的诉求...”

武康沉思片刻,说道:“戚义仁不是迷路乱投,不是酒醉错乱,也不是年老、幼小犯有疾病,更不是体弱妇女,不符合‘而知非侵犯’。所以,本官不支持状纸,依律判被告无罪!”

大堂一片哗然,旁听者议论纷纷,刘自友洋洋自得,三大佬不置可否,戚家人显然接受不了。戚秦氏放声痛哭,戚老丈也老泪纵横,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求武参军主持公道,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不能无辜枉死啊...求武参军主持公道...”

看着戚老丈痛不欲生,武康也不是滋味儿,可法律就是这样,谁都没有办法。不能因为溺爱孩子,就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无奈摇摇头,正想作最后判决,九娘再次喊道:“武参军容禀,此案另有隐情!”

这嗓子太洪亮,小姑奶奶都破音了。武康再次拍响惊堂木,站班衙役齐呼“威、武”,场面安静下来。九娘脸红脖子粗,武康哭笑不得,只能无奈道:“还有什么隐情,还请武崔氏明言,本官定详加勘察!”

崔义玄一个眼刀,武康头皮发痒;九娘一个眼刀,武康头皮发麻。伴随着一声冷哼,冷冷声音袭来:“武参军容禀,戚、刘两家是邻里,戚家因为贫寒,共用刘家院墙。五年前,刘家盖新居,竟霸占戚家三尺宅基地,重新拉起院墙。”

听这话武康懵了,难道案情要反转吗?眼角余光不经意扫到,狗头军师在后门徘徊,赶紧使眼色让他滚过来,压低声音问:“老苏你说实话,本朝有没有房产、地产之分?就是宅基地不是你的,上面的房子是你的?”

苏军师果断摇头,凑过来低声耳语:“请恕标下孤陋寡闻,从没听说过房地产!按照本朝规矩,土地、房屋一体,地都不是你的,房屋更加不是你的!”

武康不由得撇嘴,再次正襟危坐,九娘继续陈述:“盗贼律之夜无故入人家,关键在于‘家’字,指的是庭院住宅以内。刘家跨占戚家宅基地三尺,那道院墙就是戚家的。被害者死的地方,就在院墙根,尸体贴院墙躺,完全在三尺之内。”

九娘得理不饶人,言辞更加咄咄逼人:“也就是说,被害者戚义仁,是在自家院子遇害;也就是说,夜无故入人家,不能作为断此案的依据。恭请武参军明察秋毫,将行凶者绳之以法,为被害者讨回公道!”

大反转果然来了,吃瓜群众瞬间高潮,交头接耳乱哄哄的。特别那几个狐朋狗友,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带头嚷嚷,请求明察秋毫。崔老狐狸也高潮了,悠闲的捋着胡子,瞥了眼另外两只。另外两只没了戏谑,坐在那眼观鼻、鼻观心。

这小娘皮欺人太甚啊,都把俺塑造成糊涂官了,简直岂有此理!惊堂木砰砰拍响,“威、武”声随之而来,大堂再次寂静无声。武康寻思着,既然这次注定要栽,就给未来媳妇捧哏吧。

被告刘自友脸色煞白,眼见大势不妙,赶紧跪下喊冤。武康正愁找不到出气筒,当即猛拍惊堂木,疾言厉色呵斥:“本官让你说话了吗?再敢不请自说,治你咆哮公堂之罪,老实给本官闭上嘴!”

刘自友差点吓尿,啪叽瘫软在地。武康鄙视两眼,埋头奋笔疾书,盖上司法参军印,交给狗头军师。待老苏离开,看向九娘问:“武崔...武讼师,刘家霸占戚家宅基地,可有真凭实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