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四章 对王勃丧失信心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四章 对王勃丧失信心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夏五月十一,午时四刻。

长安皇城西侧,西大内掖庭宫,历史十分悠久。前身是西汉永巷,汉高祖刘邦驾崩,最宠爱的戚夫人,被吕后囚禁于此。到汉武帝时期,改永巷为掖庭,一直沿用至今。

分为三大区域,北部是太仓,南部是内侍监,中部居住宫人。同时也关押着,犯错的嫔妃公主,犯官家的妻女。不受宠的嫔妃,没资格入内宫,也会住在这里。

负责管理它的,是掖庭局官署,隶属于内侍监。唐代宫禁森严,禁军日夜巡逻,没有皇帝许可,臣子不得出入。即使获得允许,也不能搭讪宫人,那是犯罪行为,最高可判死刑。

不过武康例外,无论左奉宸卫,还是左羽林军,因为安保需要,可以自由出入。外加知内侍监,检校此监事务,可以名正言顺,搭讪掖庭宫人,参与管理工作。

今天在无意间,遇见婉儿她妈,在掖庭洗马桶,气的火冒三丈。乃翁送来她们时,吩咐内侍李德林,多多关照她们,就这样关照吗?不给长官面子,长官就会发飙,等着穿小鞋吧。

内侍李德林,七品掖庭令,八品掖庭丞,诸宦官宫人,都瑟瑟发抖。武康却很尴尬,扫视眼前众人,没有颜面发飙。郑氏刷洗马桶,不怪他们苛待,中间产生误会了。

当初送人过来,曾交代李德林,多多关照她们。就是关照二字,被德林误会了,此乃掖庭黑话。意思要反着听,意为好好教训,而真正的关照,要说照顾二字。

心中暗暗吐槽,掖庭宫的黑话,我怎么会知道,果断面沉似水。德林心思通透,赶紧出列背锅:都怪奴奴粗心,误会楚公意思,这就是个误会,奴奴马上安排。

宫人开始行动,进屋收拾行李,准备换好环境。武康挽回尊严,摆出和颜悦色,算你小子识相。进屋抱出襁褓,打量上官婉儿,忍不住想逗弄。黑宝石般眼珠,婴儿肥小脸蛋,萌萌哒的感觉。

低下罪恶的头,亲吻白嫩额头,有些恬不知耻。婉儿咯咯直笑,武康哭笑不得,没心没肺的丫头,和杀父仇人亲近。郑氏站在旁边,垂着头不说话,从开始到现在,没有只言片语。

画面有些温馨,众人无不错愕,襁褓里的丫头,又是私生女吗?德林万分笃信,女婴绝对姓武,楚国公有前科。武家的二娘子,就是个私生女,和新城公主生的。

东西收拾完毕,掖庭官员带路,德林殷勤伺候。武康抱着婉儿,漫不经心搭讪,了解掖庭政务。毕竟检校内侍,如果不闻不问,万一李九找茬,结局很不美丽。

德林滔滔不绝,讲述掖庭结构,渐渐掌握脉络。上官家落难后,武康送来郑氏,再也没有过问。后来是这样的,等到罪名成立,司刑官署来人。将其登记造册,颁发奴籍文书,分配给司稼寺。

按照有无技能,司稼分门别类,分配不同官署。能歌善舞的,分到太乐署,或者内教坊。其余分配掖庭,掖庭局的官员,再登记造册,再分配管理。

掖庭中的女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是女官。掖庭局临时工,协助管理工作,其次就是宫女。三等是衣冠子,就是犯官家眷,郑氏隶属其中。四等是白衣妇,普通百姓犯罪,被籍没的女眷,地位是最低的。

宫人在掖庭中,负责各种杂役,也分三六九等。没有一技之长,那么粗活累活,洗衣舂米等等。那些有技能的,可去蚕室养蚕,抽丝织布等等,供给后宫使用。可见技能重要,艺不压身是良训,可以改变命运。

唐朝思想开明,内侍监官署里,设有内文学馆。内朝博士负责,教授宫人学业,算术棋艺吟咏,学科着实不少。同时内教博士,都是学识渊博,初唐四杰杨炯,也做这个工作。

不禁哑然失笑,难怪上官婉儿,才学如此之高,名师出高徒嘛。其实不止婉儿,掖庭很多宫女,都是文学大家。金缕衣的作者,好像名叫杜秋,也是掖庭宫婢。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羞煞了无数士子。

听完德林讲述,心中打定主意,造个才女玩玩。来到目标院落,放眼打量四周,满意的点点头。虽然破败寒酸,倒也干净整洁,起码没有马桶。掖庭令丞指挥,宦官宫人行动,安置郑氏母女。

武康伸出食指,轻点婉儿额头,煞有介事的说:“你母亲是才女,你也要做才女,大叔很看好你。等安顿下来,让德林伯父,送书籍过来。四书五经,三略六韬,女则女诫,喜欢哪个,要不都学?”

气氛再度诡异,郑氏置若罔闻,依旧垂头不语。掖庭令丞两个,抬起头望天空,表示没有听到。德林面露尴尬,壮着胆子靠进,小心翼翼回话:“属下会准备的,还有什么吩咐,请楚公小声说。”

武康置若罔闻,余光扫视郑氏,故意抬高声音,赤裸裸的调戏:“哺乳期的妇人,需要补充营养,劳烦德林内侍,多多送些补品。等到每月月底,清单送到武府,不会让你破费。”

德林明白意思,知道楚公脾气,直接点头应诺。偷眼瞧郑氏,声音放最低:“楚公要三思,掖庭的宫人,不能染指的。您应该明白,如果传出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武康摆手打断,撇撇嘴翻白眼,乃翁是老油条,自然心知肚明。外臣和奸宫人,那是天大罪过,至少脑袋搬家。美色虽诱人,小命更要紧,乃翁拎得清。

拍拍他的肩膀,投以安心眼神,不要杞人忧天。时间分秒流逝,余光瞄向郑氏,心中颇为怪异。两人初次见面,是在江南矩州,就在婺州西边。

说起来很禽兽,看她的第一眼,升起占有欲望。那种成熟丰韵,就像一剂毒药,让他无法自拔。已经过去九年,欲望越发强烈,不见面无所谓,见面控制不住。

不过很可惜,还是那句话,小命更重要。是人都有欲望,人与禽兽的差别,是能否克制欲望。走到郑氏面前,递出臂中襁褓,轻轻放她怀里。想要说些什么,看着头顶发髻,瞬间没了兴趣。

院落收拾完毕,德林小声提醒:“咱们该走了,楚公放心吧,我会安排的。郑氏擅长刺绣,又要照顾女婴,没必要去蚕房。我每天安排人,把衣料送过来,在这做工就行。”

很轻松的工作,武康满意点头,转身面对郑氏,居高临下说道:“你恨意滔天,我完全理解,你不假辞色,我浑不在意。生活还要继续,为了你的孩子,希望好自为之。如果有困难,告诉李内侍,他会通知我。”

依旧保持缄默,不知过了多久,郑氏缓缓抬头。婉儿已经睡熟,院子里空荡荡,那个男人走了。抱着襁褓回房,轻轻放在床上,望着整洁家具,坐在床边发呆。

想起显庆四年,小重福寺拜佛,修缘禅师的话:贫僧恳请施主,莫再踏足敝寺,劫难上天注定,贫僧无能为力。只能告诉你,堂外的施主,与你有孽缘。

等离开禅堂时,庭院里站着的,就是那个男人。她的心思细腻,矩州不期而遇,就从他的眼里,感受到了淫邪。所以心生厌恶,才会不遗余力,拆散两家婚约。

无奈造化弄人,修缘禅师的话,此刻已经应验。上官家灭族了,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个男人。杀了我的夫君,我的亲生儿子,毁了我的人生,连累我的女儿。罪孽姻缘是孽缘,杀夫杀子的仇人,要我委身于他吗?

一时痛彻心扉,眼泪簌簌而下,忽听奇怪声音。木讷的转过头,襁褓中的婉儿,正在咯咯傻笑。郑氏彻底崩溃,直接扑倒床头,脸埋在被褥里,哭的撕心裂肺。

未时两刻左右,武康回到家中,书房里看文件。心情相当不错,老神棍李淳风,预言又应验了。此次长安之行,赚的盆满钵满,对于武家前途,着实大有裨益。

与管陇系于家,关系开始破冰,于立政等父子,对我颇有好感。冰释前嫌说不定,两看相厌不可能,只要不沦为政敌,关系就可以升温。还有意外收获,于志宁临死前,给我留下书信。

虽然不明所以,却知不是坏事,说明他不恨我。其实可以理解,他和长孙无忌,知道罪魁祸首。不是武康武变之,而是宫里皇帝,皇帝主持清洗,谁也无能为力。

胡思乱想之际,敲门声打断思绪,赵声谄笑汇报:神童王勃求见,正在客厅等候。武康扯出浅笑,今天刚买祭文,给他了二十贯。觉的过意不去,来找我退款吗?

吩咐快快有请,想想还是算了,亲自去迎接吧。小正太讨人喜,有文化的正太,谁也挡不住呀。他今年才十五岁,就能卖文养家,在我老爹口中,是别人家的孩子。

神童当之无愧,和骆宾王一样,六岁就能作诗。九岁通读汉书,由著名文学家,颜师古注释的。如果放在后世,能把父母乐哭。

更难能可贵的,写十卷读后感,指出书中错误。十岁饱览六经,十二来到长安,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内经周易。其间动笔写文,四处找官投卷,寻找机会入仕。

去年上书刘祥道,被其夸赞神童,能得宰相认可,那是相当牛气。同样也在去年,左奉宸大将军,找他买篇祭文。开启赚钱生涯,渐渐小有名气。

两人简单寒暄,武康笑逐颜开,将他领进书房。分宾主落座,点上熏香炉,摆上热茶壶,气氛渲染足。很快进入主题,王勃呈上书卷,举止落落大方:“昨日偶得拙作,便找楚公投卷,还请不要见笑。”

武康笑容不减,只是没了真诚,缺心眼的孩子。打开书卷阅读,虚假笑容僵硬,杀千刀的混蛋。文章名《乾元殿颂》,乾元殿刚建成,你就来拍马屁。知道你的意思,想通过我的手,转交李九大帝,从而获得官职。

随手放下文章,脸上堆积笑容,心中压抑怒气。其实王勃老弟,早在千年之前,我就想揍你了。上高中的时候,你的滕王阁序,乃翁没有背完,被要求请家长。

我爹怒气冲冲,当着老师的面,用鞋底儿抽我。大学毕业之后,为了追求女神,去应聘播音员。你的乾元殿颂,乃翁理解不了,朗诵毫无感情,初试都没通过。

到了这辈子,还来恶心我,真想抽死你。收敛笑容,沉吟片刻,淡淡说道:“满朝文武百官,个个都可投卷,为什么找我呢?我是百官之中,最不能帮你的,甚至可能害你,仔细想想原因。”

气氛开始僵硬,王勃颇为惊愕,眉头渐渐蹙起。时间分秒过去,武康暗暗叹息,智商高情商低,真不适合当官。我是外戚啊,田舍奴李九,往死里打压。你找我投卷,说不好听的,咱俩都倒霉。

如果我来投递,不是举荐贤才,而是安插亲信。他根本不看内容,你的文采再好,又有什么卵用。他会把你的名字,记录在小本本中,小本本的封面上,有“永不录用”四字。

李九还会认为,我的野心膨胀,意图插手政事。他对我的戒心,接下来的打压,几何倍数增加。甚至还有可能,把我流放岭南,去海南岛钓鱼。所以板上钉钉,我帮你递文章,咱俩都会倒霉。

王勃冥思苦想,良久后试探道:“楚公战功彪炳,堪称忠臣良将,深受圣人信赖。兼任三个大将军,东宫卫府的正率,知内侍监诸事。我向楚公投卷,入仕机会更大,有什么不对吗?”

肯定不对啊,他信我个屁,武康失望透顶,和颜悦色说道:“你与薛仁贵,有同乡之谊,我与薛仁贵,有过命交情,也想帮助你。先不说投卷,咱们先谈下,官场结构吧。”

武康滔滔不绝,讲述初唐官场,王勃洗耳恭听。想在初唐做官,最好有个好爹,如果出身世家,可以门萌入仕。如果没有好爹,只能通过科举,投卷作用不大。

像李义府那样,靠举荐入仕的,其实寥寥无几。刘祥道夸赞你,却不会举荐你,不科举而入仕,是士族的特权。你的投卷无数,全被束之高阁,也是这个原因。他们不会允许,广大寒门子弟,动他们的蛋糕。

世家排挤寒门,此乃官场风气,如果不经科举,名不正言不顺。就算呈上文章,李九只会称赞,不会给予官职。初唐的潜规则,他也无力应对,只能选择妥协。

王勃面无血色,双目饱含不甘,最终欲言又止。武康笑而不语,兄弟你太年轻,不懂其中龌龊。官场还有风气,中央的官员,排挤地方官。无论政绩多好,只要没过科举,很难入京为官。

除非出身世家,或者像我这样,娶个世家妹妹,有个皇后姐姐。如果没有媚娘,估计我这辈子,只能当芝麻官。熬个三五十年,如果运气好了,混个婺州司马。

见他脸色疾苦,不想过分打击,斟酌片刻说道:“既然乘兴而来,不能败兴而归,你看这样如何。太子少师许延族,与我有些交情,文章我来转交,请他呈给圣人。”

王勃脸色好转,神情开始激动,楚公只是武官,敬宗却是宰相。由他转呈圣人,那是再好不过。于是起身行礼,声音有些颤抖:“楚公仗义相助,王勃感激不尽。”

示意他坐下,武康提建议:“另外再拜托他,荐你考幽素科,或者考举人科。回去好好准备,明年这个时候,争取进士及第。说一千道一万,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实现夙愿。”

王勃骤然色变,差点蹦了起来,赶紧摇头摆手:“能推荐幽素科,已经是大恩德,不敢奢望秀才。今年精心准备,明年必定高中,不负楚公栽培,不负许公举荐。”

示意他坐下说,武康强忍笑意,只是开个玩笑。老狐狸许敬宗,最多推荐幽素,不会举荐秀才。唐朝科举制度,科目繁若星辰,进士明经最火,其余鲜有问津。

最难的是秀才科,不仅考经史诗赋,还要考五条方略,是选拔治国人才。官员举荐考生,考中称为秀才,举荐他的官员,赏绸缎五十匹。如果不能考中,那么不好意思,举荐他的官员,赏给五十大板。

唐朝立国以来,秀才科的考生,最多时十三个,最多及第两个。如果考中秀才,马上就能做官,至少七品京官,比进士牛多了。幽素类似举人,也由官员举荐,再由专人考试,同样要求严格。

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举荐,所荐考生及第,直接给予官职。负责举荐的人,会被朝廷嘉奖,爱卿慧眼识珠。反之会被鄙视,爱卿有眼无珠,那些酒囊饭袋,以后不要举荐,浪费彼此时间。

所以那些高官,不想冒此风险,除非特别有才。武康窃以为,敬宗会举荐,他满腹经纶。看过乾元殿颂,对于神童王勃,肯定信心满满。有利无弊的事,他不会错过的,毕竟老狐狸嘛。

两人谈了很久,送王勃出家门,重新回到书房,已然丧失信心。可怜的孩子啊,还是太年轻呀,社会经验太少。请人帮忙办事,不能只说谢谢,要有实际好处。

我不在乎钱财,却会在乎形式,你的处理不好。这样的小白,当官又如何,早晚闯大祸。打开乾元殿颂,逐字逐句阅读,确实妙笔生花,马屁拍的很溜。相信李九看了,必然击节赞赏,也仅仅是赞赏。

文章收进算袋,赵声又来汇报,呈交一份表文。是于立政写的,谢追赠先父表,给朝廷的回礼。同时收进算袋,任务圆满完成,吩咐亲卫准备,明天返回东都。

来到演武场,锻炼完身体,去洗冷水澡。平郎敲门求见,又是一封书信,刘仁愿的来信,朝鲜半岛来的。一目数行阅读,突然脸色紧绷,身体剧烈颤抖。

捂嘴疯狂狞笑,兵临平壤时机,悄无声息来到。灭高句丽契机,已经结成珠胎,尽情的酝酿吧。武康连读三遍,好想仰天长叹,我的人生夙愿,马上要实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