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一章 寒酸的献俘大典

武唐第一佞臣 第一章 寒酸的献俘大典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春二月初二,巳时四刻。

熊津舰队凯旋,航行两个多月,横穿浩瀚黄海。绕过莱州成山,沿着海岸航行,驶入渤海区域,停泊在莱州湾。在河南道青州,千乘县东北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成功踏上大陆。

海边人山人海,都是卫士家属,卫士下船那刻,现场彻底混乱。无数老弱妇孺,仿佛疯子似的,潮水般涌过来。武康心惊胆战,火速发布命令,阻止人潮靠进。

所有将领亲卫,守住全部船板,拉出弧形警戒线。长枪马槊向外,陌刀横刀出鞘,强弓劲弩张开。青州各级官员,以刺史为代表,都在嗷嗷咆哮,神情异常焦急。

其中有个大嗓门,罩着葫芦喇叭,仰着头吆喝:乡亲们别着急啊,不要拥挤踩踏,船队已经返航。你们等了几年,不差几个时辰,武将军会安排的...

武康已然明白,眼前的老百姓,都是卫士家属,也都心急如焚。无论熊津士兵,还是留守士兵,至少离家两年。于是召集部将,快速拿出对策:以折冲府为单位,以团队为基数,分批走警戒线。

现场噪音嘈杂,所有外地府兵,竭力维持秩序。人潮人海之中,卫士配合民兵,硬生生开通道。果毅都尉领头,每团约三百人,缓缓走入人群。州县所有官吏,都在大声呐喊,安抚家属情绪。

然而没有卵用,父母抱住儿子,妻子攥住夫君,孩子抱着父亲,都在放声痛哭。渡海出征的卫士,离家实在太久,只能以此宣泄。悲哀夹杂庆幸,重逢或者死别,释放最真诚情绪。

家属找到亲人,重逢搅动泪腺,哭的撕心裂肺。找不到亲人的,代表战死沙场,哭的声嘶力竭。武康喟然叹息,站在防线中央,抬头仰视天空,强行放空大脑。

不知过了多久,卫士的呵斥声,将他拉回现实。两个白发老人,三个中年妇人,带着七八个孩子,被卫士拦在线外。他们跪地稽首,老丈泣不成声,询问急不可耐:我的三个儿郎,都渡辽海出征,为何还不回来?

这是个贫困家庭,明显营养不良,身材干巴瘦弱,衣袍都是补丁,脸色蜡黄无神。武康心里难受,俯身扶起老丈,强行挤出笑容。腹中千言万语,只崩出四个字:我很抱歉。

老人直接昏厥,老妪哭天抢地,众人无言以对。钱顺赶紧掐人中,袁公瑜违心安慰:“老丈不要悲哀,你家三个郎君,都在海外驻守。他们安然无恙,明年这个时候,就会西归大唐。”

公瑜面相憨厚,说谎话脸不红,穿的红色官袍,更具有说服力。他们信以为真,竟然破涕为笑,不停鞠躬行礼。武康再次叹息,多给一年希望,又有什么意思?

骚乱持续到午时,百姓渐渐散去,卫士临时搭帐篷。武康带领部将,会晤青州官员,以及船司官吏。交接各种文书,把熊津道舰船,俘虏的全部敌船,交给青州船司。

走完繁琐程序,队伍继续西行,沿途解散军府。靠着朝廷公文,途经各州各府,得到食宿补给。离开山东半岛,散去所以府兵,诸将领的亲卫,押解一万五战俘。

三月初八午时,进入洛州地界,武康的郁闷心情,逐步被思念替代。前年六月离开,将近两年时间,着实想念妻女。说起来挺混蛋的,显庆二年至今,七年多的时间,年年都会出征。

两次西击突厥,两次东征百济,一次北伐漠北。东征西讨北战,呆在家的时间,好像不足一年。这种揪心生活,就不是人过的,我不是好丈夫,不是好父亲,而是大傻子。

有时候也会想,如此奔波忙碌,到底为了什么。媚娘地位很稳固,我的奉辰将军,就能衣食无忧。无论如何努力,只要外戚身份在,只要李九还活着,不会让参知政事。

何必自我作践,着战甲拎战刀,告别家庭温馨,天南地北砍人。七年戎马生涯,军功越积越多,官职原地踏步;奖励越来越少,刀疤越来越多;罪孽越积越重,良心越泯越灭,像个傻缺似的。

索性打定主意,好好休息几年,没有我大武康,朝廷照样打仗。老婆孩子热炕头,再静等媚娘上位,混他个逍遥王爷。穿着绫罗绸缎,手里举着鸟笼,带几个狗腿子。上街耀武扬威,调戏些小娘子,也是一种享受。

途经东都洛阳,得知李九不在,部队继续西行。每天呆在军营,军务分配出去,做个甩手掌柜。亲卫每天外出,带回各种消息,离开两年时间,发生了不少事。

同等大事改元,龙朔成为历史,迎来麟德元年。李九的坏毛病,频繁更改年号,从永徽到显庆,从龙朔到麟德,以示与众不同。他爷爷李渊,武德年号用终身,他老子李世民,贞观年号一辈子。

去年五月份,蓬莱宫含元殿,正式宣布竣工,做为外朝正衙。李九赶紧搬家,把原来的大兴宫,即后来的太极宫,改名为西内。在宣政殿常朝,在紫宸殿内朝,彻底告别老窝。

而在军务方面,西线火药桶,终于有导火索。吐浑谷部内乱,吐蕃大举进犯,一路势如破竹,尽破大唐羁縻州。吐谷浑可汗曷钵,带着弘化公主,以及残兵败将,流亡大唐凉州,申请徙居内地。

李九没有同意,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武卫将军,独狐卿云和辛文陵,屯兵凉州和鄯州,以防备吐蕃进攻。到了六月份,朝廷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务。 听到这个消息,武康感触良多,吐蕃人搞事了,大唐的西方边境,从此风起云涌。按照史书记载,老冤家郑仁泰,会在今年病死。恩师苏定方,年逾古稀之年,还要在西北边陲,听啸啸马鸣,感瑟瑟寒风。

都七十三岁了,本该颐养天年,却被排挤边关。心中有种预感,他的戎马生涯,会在西陲结束。自责涌上心头,本来就受排挤,收我为徒之后,更是雪上加霜。那些门阀世家,武家姊弟的政敌,都会针对他的。

西域也不安稳,弓月部落反叛,重兵攻打于阗。安西都护高贤,为于阗行军总管,率军火速解救。突厥鼠尼施部,率部攻打庭州,刺史来济战死。媚娘的老政敌,自己的老对手,已经全部死亡。

可高兴不起来,武康可与笃定,上述全部叛乱,都是吐蕃煽动。他们野心勃勃,想要插手西域,想接管西突厥。恐怕至此以后,幅员辽阔的西域,吐蕃大唐和突厥,会上演博弈狗血剧。

还有更无奈的,中亚大食国崛起,吞并波斯和拂菻。边境接壤西域,大唐与大食之间,必然爆发冲突。武康冥思苦想,好像在玄宗时,双方爆发了战争。

大唐战败退出,中亚宗教文化,成功渗入新疆。遗留历史问题,一直到了后世,也是十分棘手。不过无需担心,我今年二十九岁,活不到那个时候,就别操闲心了。

也有些好消息,去年十月朔日,李九开始训练太子。年仅十岁的李弘,每五天在光顺门,协助处理政事。不起眼的消息,透露很多诡异,首先李九宠太子,想早些培养他。

其次李九的身体,风疾已经严重,爆发更加频繁,否则不会如此。那么机会来了,朝廷诸多政事,媚娘更好参与。一代女皇武则天,开始肝帝练级,积累从政经验。拉拢朝中大臣,把等级提上去,才能君临天下。

今年正月份,原云中都护府,兼并单于都护府。改为单于大都护府,辖区整个内蒙古。四外甥李旭轮,今年不到两岁,先被封为殷王,又兼单于大都护。

此乃惯用套路,亲王担任领导,长史处理政事。武康也被套路,队伍回到长安,得到恶心消息。李九在二月下旬,觉的长安炎热,带着老婆孩子,去万年宫避暑了。我的老婆孩子,接受媚娘邀请,也跟着过去了。

留下两个宰相,就在春明门外,举行献俘仪式。他就是个坑货,这盆冷水浇的。本来还幻想着,身穿黄金战甲,骑着高头大马,雄赳赳气昂昂,接受百姓欢呼。

现在化为乌有,人家李九说了,长安城外献俘,城们都不让进。主持大典的宰相,都是他的熟人:太子少师许敬宗,同东西台三品;西台侍郎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许敬宗没的说,关系相当的铁,同穿一条裤子。朝堂诸多政敌,给爷俩取绰号,叫作“戊戌合流”,取姓氏的谐音。因为那年戊戌月,爷俩互相勾结,诬长孙无忌谋反。

说来很凑巧,爷俩再次合作,扳倒宰相许圉师,牵连大司宪杨德裔,也是在戊戌月。武康得知以后,心里都是吐槽:你们这些渣渣,应该叫戊戌变法,或者宁汉合流。

而对于上官仪,两人关系尴尬,曾经也是朋友。也曾定下婚约,未出生的儿子,娶他未出生孙女,貌似叫上官婉儿。后来自己遭难,打入死牢斩立决,这个老不死的,跑去监狱退婚。

果断成全了他,当面撕毁契约,了结这桩破事。上官仪也因此,遭受流言蜚语,无情无义的污点,已经伴随终身。两家形同陌路,见面就会尴尬,曾听媚娘说过,老家伙恨武家。

起身媚娘更恨,想弄死上官仪,李九却拜他为相。某种程度上说,当今朝政大权,紧握皇帝手中。媚娘只能参政,没有决策权利,更通俗的讲,只是个女秘书。

如果所料不差,此次献俘大典,有史以来最寒酸,军乐队都没有。上官仪主持着,按照既定套路,代表皇帝陛下,首先训斥贼酋。义正辞严,声色俱厉,都是些场面话。

大概意思是:扶余忠胜、忠志,尔等包藏祸心,起兵反抗天朝。掀起海东纷争,指使生灵涂炭,你们该当何罪;倭国川岛皇子,呆在弹丸之地,吃喝拉撒睡呗,出来浪什么浪。聚集乌合之众,阻我大唐天威,你们该当何罪?

被点名的这些人,全部跪在地上,诚心祈祷忏悔,祈求天朝开恩。结果不言而喻,李九为表仁慈,全部诏书赦免。百济两位王子,连同叛军骨干,安排义宁坊百济馆,去找父辈团聚吧。

同时在修真坊,武康家宅对面,修建倭国馆宅。倭国川岛王子,包括手下将领,全部软禁其中。更匪夷所思的,明日香小公主,不再软禁名单。

也没处理方案,甚至没有名字,好像这小丫头,根本没被俘虏。武康表示不解,在报捷公文中,明明写了名字,怎么被勾去了?

眼角余光询问,见敬宗满脸猥琐,一时生无可恋。不用想也知道,倭女端茶倒水,朝廷已经知晓。估计举报的人,就是袁公瑜,这个老不死的。

然后媚娘吹风,说臀大好生养,批给爱弟做妾。李九也同意了,估计在他眼里,倭公主是垃圾。那照单全收,反正妾室很多,一只羊咱赶着,一群羊就放着。

按照既定套路,倭国百济战俘,全部打入奴籍。七成归司元(户部),分配到司平(工部)署,下发将作监等。或搞基础建设,或去兴修水利,做各种苦力活儿。

一成赏给大官,带回家做奴婢,而最后的两成,赏给出征将领。武康分了四百,全是倭国战俘,感觉十分头疼,因为连年出征,每次都赏战俘。长安洛阳的宅院,以及三百亩官田,早就放不下了。

家里没做买卖,也没用人地方,着实不好安置。以往赏的战俘,都会送给新城,在官田里劳作。上次北伐铁勒,分的战俘太多,公主田饱和了,她便送给长孙家。

武康思来想去,还是送给新城,任凭她处置吧。想送礼就送礼,想卖掉就卖掉,多少能换些钱的。这些外籍战俘,是奴婢的来源,很受人牙欢迎。特别是百济人,受新罗婢影响,唐人十分喜欢。

分配完战俘,开始论功行赏,将士军功文书,早就传给中枢。武康在文书里,不贪部将的功,还把自己的功,悄悄分给他们。不是情操高尚,而是战功没用,因为外戚身份,李九不会大赏。

与其白白浪费,不如分发出去,还能收买人心。节目效果很好,与他共事的将军,除了扑街郑仁泰,基本感激涕零。众折冲府官员,提起武大将军,都会交口称赞。

俘虏进城之后,上官仪读赏赐。左骁卫中朗将,黎阳县开国公,上柱国刘仁愿,升左奉辰将军。赏赐官田百亩,金银珠宝无数。

武康差点乐了,仁愿混的不错,少将升为中将。进入左奉辰卫,就是我的手下,我会罩着你的。以后有时间,去找李义府,和他好好沟通,不让他为难你。

御史污蔑仁愿,图谋割据海东,都是义府指使。他想搞死刘仁轨,曾给仁愿去信,利用职务之便,悄悄处决仁轨。仁愿于心不忍,义府怀恨在心,就给他扣屎盆子。

小奸臣李义府,太不是东西了,办的不叫人事。仁愿渡海出征,抢滩登陆熊津,也曾身先士卒。孤身镇守百济,历经千辛万苦,终有今日局面。你小子诬陷他,于心何忍啊?

武康轻叹气,以后有机会,和他谈谈心,不作死就不会死,你丫别太嚣张。封赏继续宣读,司宪大夫袁公瑜,封上轻车都尉,正四品的勋官,享受四品待遇。

他的司宪大夫,以及西台舍人,都是正五品上。给四品勋官,也算不错了。右武威卫将军孙仁师,加义乌县开国子,正五品的爵位,子孙可以继承。

轮到自己头上,武康又凌乱了。给了个上柱国,勋官的最顶级。还给个宣威将军,从四品武散官。都是些鸡肋,除了多拿工资,其他毛用没有。

散官分文武,没具体职务,有具体俸禄。文散官最高级,开府仪同三司,李勣拥有此职。武散官最高级,骠骑大将军,貌似整个朝堂,没人有此殊荣。这些文武散官,多分给官二代,让其混吃等死。

还有更坑爹的,为了统兵东征,检校右武威大将军。临时上将军衔,也被李九收去,原本还以为,能检校右武威卫,看来活在梦里。真想问问他,我打了大胜仗,官职却被回收,你到底有多坑?

转念想了想,现在的名号,也十分吓人:左奉辰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将军,上柱国宣威将军,金华县开国公。实职和武散官,爵位和勋官,大唐的官类,就差文散官。

家境很显赫,也该知足了。媳妇崔小晴,封楚国夫人,长女武闹闹,封东阳郡夫人。如果次女武秀,也能封个夫人,人生就会完美。不知不觉间,到了财物赏赐。

武康瞠目结舌,望着清单朱批,久久不能回神。以往出征归来,朝廷赏赐的财物,李九只给清单。我的全部赏赐,每半年的俸禄,被他强行扣下。送给他妹新城,做青春损失费,和二丫抚养费。

这次御笔朱批,拿着这份清单,能去司元领东西。感觉很不科学,李九突然大方,肯定藏着猫腻,是在试探我吗。于是果断决定,领出赏赐之后,乖乖送给新城。

献俘典礼结束,交还鱼书公文,交出黄金斧钺。上官仪拿着,礼仪性见礼,直接转身离去。武康本想进城,去被敬宗拉住,来到城门楼上,会面刘伯英将军。

爷俩也是战友,曾经共征百济,关系也算要好。武康呵呵见礼,忽然觉察不对,打量他的鱼袋,拱起手恭喜道:“这才几年不见,叔父又高升了,左监门大将军,可喜可贺呀。”

刘伯英呵呵:“好你个武变之,你能升官发财,我就不能上进?其实是这样的,去年柳州叛乱,我与冯士翙将军,立下些许功劳。承蒙圣人不弃,封左监门大将军。先不说这个,这是皇后手书,赶紧看看吧。”

见他们神色焦急,武康微蹙眉头,道完谢接过信。读完长舒口气,没有什么大事,让我去万年宫。媳妇要变望夫石,闺女也闷闷不乐,吵着要见老爹。

露出会心微笑,战俘文书和清单,塞到敬宗手里:“劳烦叔父帮忙,把这两样东西,转交新城公主。皇后紧急召见,可能有些急事,我立刻去万年宫。”

气氛瞬间压抑,伯英仰头看天,敬宗脸色难看。武康又蹙眉,仔细打量他们,言辞陈恳道:“两位都是长辈,到底发生何事,还请叔父明言。”

敬宗看着清单,呆愣半分钟,送回两份文书。苦笑着摇头,嘴唇抽动着,最终欲言又止。武康心头猛颤,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老许缄默,都是天大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