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五十九章 整顿百济留守军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五十九章 整顿百济留守军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冬腊月初七,午时四刻。

经过两月航行,熊津舰队抵达,沿途风平浪静,终于来到熊津。沿着白村江口,绕过百济叛军,停泊泗沘城外。江边人山人海,卫士下船那刻,所有留守唐军,爆发山呼海啸。

他们留守百济,经历连番大战,饱尝恶劣情形。军粮辎重不足,异域水土不服,思乡情绪甚重。等等系列问题,导致留守军队,军心士气不高,战斗意志薄弱。

朝廷派军支援,带来大批辎重,就像剂强心针。像他乡遇故知,像久旱逢甘露,留守军高潮了。援军嘘寒问暖,袍泽无语凝噎,捧着金黄粟米,个个热泪盈眶。

武康站在船头,扯出最大嗓门,发表长篇大论:诸位留守袍泽,为了大唐荣耀,你们恪尽职守,弟兄们辛苦了。你们不怕牺牲,是卫士的楷模,令所有人尊敬,请受武康一拜。

拱手鞠躬到底,长时间的行礼,惹来万人欢呼。假大空的废话,继续深入忽悠:圣人和朝廷,没忘记你们,特意委托我,带着大批军资,前来援助你们。同时也任命我,熊津行军总管,带领全体袍泽,荡平百济叛军。

我衷心的希望,诸位齐心协力,与我精诚合作。拿起手中武器,发扬艰苦卓绝,完成朝廷任务,再次建立功勋。

咱们同舟共济,扬我大唐国威,壮我汉人荣耀,我与你们同在。武康在此立誓,百济叛乱不平,大军誓不西还。

演讲热情洋溢,蛊惑华而不实,节目效果很好,三军卫士喊威武。武康的真正身份,他们也都知道,左奉辰大将军。其余先不说,单是皇后堂弟,能够深入前线,就是最大的号召。

等到演讲完,走下平倭号,带副总管孙仁师,行军长史袁公瑜,会见留守指挥官。左骁卫中郎将,上柱国黎阳县公,熊津都督刘仁愿,守军的最高将领。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是他助手。

在新罗军方面,最高领导金法敏: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文散官,正二品上柱国,从一品乐浪郡王,新罗继任国王。跟在他身后的,新罗名将金庾信,大将金天存等,七位高级将领。

无论官职地位,金法敏是最高,武康恭敬见礼,姿态放到最低:“柱国金华县公,左奉辰大将军,检校右武威大将军,熊津道行军大总管,武康参见乐浪郡王。”

刹那鸦雀无声,气氛不禁尴尬,可不到半分钟,法敏哈哈大笑。快速上前搀扶,红脸容光焕发:“武将军快快免礼,昔日讨伐百济,你我并肩作战。一晃数年过去,将军别来无恙。”

两人热情寒暄,开始商业互吹,场面不太和谐。全部新罗将领,感觉受到尊重,个个满面红光。己方大唐将领,觉的有失颜面,都皮笑肉不笑。

无论上次灭百济,还是此次平叛乱,我大唐才是主力,他们是协助作战。整个新罗王国,是大唐的藩属,何必如此可客气。武将军此举,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不过没人在意,己方将军认为,这是面子工程。现场除刘仁轨,其余军事骨干,都是他的朋友,都了解他的脾气。特别是刘仁愿,与他是忘年交,打心里看得起他。

刘仁愿安排部下,与熊津兵一起,搬运船上辎重。然后带着众人,前往中军大帐,准备接风洗尘。武康与金法敏,共同坐在主位,继续热情攀谈。

在太庙大典之前,老师苏定方来访,师徒俩促膝长谈。对新罗的态度,已经大为改观,对百济的局势,也有最新了解。自从主力撤退,仁愿部陷入苦战,打击叛军的重担,落在新罗人身上。

定方言辞凿凿,没有新罗帮忙,就算能灭百济,也没能力镇守。守军孤立无援,粮食辎重不足,最多坚持半年,就要撤出百济。前段时间的胜利,新罗都是主力,所以对于他们,必须客客气气。

长时间的攀谈,武康突然感觉,此刻大唐新罗,已经貌合神离,已有矛盾种子。心思电转之间,结合老师的话,很快找出原因。新罗和百济,向来是世仇,他垂涎百济故土。

唐朝灭亡百济,设五个都督府,任用扶余隆为首的,百济归顺人员,为羁縻州长官。新罗骨鲠在喉,对大唐很不满,却碍于大唐强大,只能选择隐忍。

此刻在北方,高句丽虎视眈眈,是唐罗共同的敌人。所以新罗国,只能放下龌龊,暂时精诚合作。苏定方曾断言,等灭了高句丽,大唐新罗之间,肯定爆发战争。

武康深以为然,史书如此记载:唐灭高句丽后,两国开始战争,史称唐罗战争。新罗煽动百济遗民,再开复国运动,再与大唐为敌。可惜那个时候,府兵已经衰落,战争结果不好。

对于唐军来说,战线拉的太长,补给很难跟上。外加吐蕃犯便,大唐无可奈何,最终退出百济。就是他金法敏,把大唐的势力,逐出朝鲜半岛。武康甚至以为,大唐出兵半岛,耗费无数资源,是给新罗做嫁衣。

不过都是后话,武康懒得多想,众人吃饱喝足,召开军事回忆。从中午到晚上,大概确定策略,各自休养生息。此刻正值腊月,天气异常寒冷,不适合军事行动。

武康初来乍到,首先要稳局面,安抚卫士军心。另外新年将至,卫士无心出征,只能养精蓄锐。通过此次会议,详细听取汇报,也大概掌握了,叛军基本情报。

百济王扶余丰,猜疑福信争权,两人势如水火,都在警惕对方。内讧愈演愈烈,外加上次惨败,也没能力出击。他们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加林城,西南的周留城。

加林城是大要塞,水陆交通要道,地势易守难攻。城墙高大坚固,守卫异常森严,是叛军的粮仓。周留城却是敌巢,叛军的大头目,诸如伪王扶余丰,大将鬼室福信,都集聚在那里。

武康根据舆图,结合脑中记忆,确定地理位置。重镇加林城,在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林川面郡。而敌巢周留城,其大概位置在,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旧韩山邑。

等到会议结束,新罗申请班师,军粮已经不多,战争打不起来,留在这里无用。武康表示支持,与众骨干商议,同意他们撤退。然后双方约定,来年六月上旬,携手打击叛军。

送走新罗军队,武康分配任务,着手整治军队。派仁师去打猎,多增加些肉食,咱们简单过年。接下来的日子,整天都在忙碌,不是军营视察,就是主持操练,几乎足不出户。

龙朔二年除夕日,卫士在军营外,燃起大堆篝火,吃着紧缺的肉,唱着家乡的歌。武康与军同乐,带着熊津骨干,亲自下场跳舞。向众卫士拜年,赢得三军拥戴。

期间派楚神客,组织间谍密探,混在市井之中,打探叛军消息。得到有用情报,倭国首批援军,海上遭遇暴风,覆船四百余艘,损失两千余人,被迫返回倭国。

众人都很兴奋,倭国再次增援,再抵百济的时间,至少七月下旬。着给唐军卫士,大口喘息之机,武康能静下心,处理更多问题。同时修复武器,制造军事器械,补充弓弩箭支等。

安排袁公瑜等,找思乡者谈话,灌输必胜信念。各种花言巧语,告诉卫士别想家,这里就和家一样。然后重整军法,凡是散播谣言,蛊惑军心的,全部从重处罚。

每日亲兵爱兵,帮助大多卫士,解决切身问题。如此恩威并施,忙碌近三个月,部队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提升。武康终于放心,手下士兵正常,是打胜仗的根本。

接受仁愿建议,婺营亲卫出动,集合斥候精卫,建立情报特务。全城加大力度,清查叛军间谍,没硝烟的战争,打的更激烈。双方派的密探,每天都有伤亡。有次端掉奸细老巢,逮捕六十多密探,都是百济遗民。

备战井然有序,龙朔三年四月,收到朝廷公文,以及媳妇家书。三个平安道符,妻女和皇后,每人求一个。家书前半部分,表达思念之情,满满都是柔情。

武康戴好神符,满满都是无奈,这是将军的悲哀。家书后半部分,是媚娘整理的,总结自出征以来,朝廷发生的大事。首先八月中旬,许敬宗再次升官,升任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兼知西台政事。

这个老家伙,混的风生水起,已经位极人臣。到了九月份,李九颁布诏书,令八九品官员,穿青碧色官服。十月增加宰相,西台侍郎上官仪,加同东西台三品。

武康不禁蹙眉,好像就是这货,进言废掉媚娘,遭来灭门之祸。下面的内容,让他更糟心,突厥再犯龟兹。右卫将军苏海政,任蒨海道行军总管,听信步真谣言,杀昆陵都护弥射。

这个酒囊饭袋,武康气的咬牙,那是突厥可汗,岂能轻易诛杀?你的肆意妄为,会让其他部落,生出叛离之心。果然不出所料,苏海政班师途中,在疏勒南部地区,遭遇弓月部叛军。

他们勾结吐蕃人,苏海政兵马少,不敢与之决战,以军资贿赂吐蕃,灰溜溜的班师。武康呵呵苦笑,历史果然上演,吐蕃开始插手,从此西域动荡。

懒得多费心思,穿越不是万能,起码我不是神,阻止不了历史。读到下面内容,不禁长舒口气。今年二月中旬,朝廷终于决定,将燕然都护府,迁徙到漠北回纥,更名瀚海都护府。

原来的瀚海都护,迁徙到云中古城,更名云中都护府。以蒙古沙漠为界,以北隶属瀚海,以南隶属云中。漠北铁勒九姓,以回纥为代表,上书大唐请罪。

感觉十分欣慰,契苾何力将军,终于上书朝廷。朝廷终于意识到,无论剿灭或安抚,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九姓自治,才能保证漠北,多安稳几十年。

悠哉端起茶杯,舒服的品香茗,你们早听我的,漠北早就安定。嘿嘿怪笑几声,继续阅读家书,忽然瞠目结舌。死死盯住文字,肩膀开始颤抖,手腕突然乏力,茶杯坠落木榻。

瓷器的破碎声,惊动帐外守卫,钱顺赶紧进帐。茶杯四分五裂,茶水满地都是,武康呆若木鸡,就像个木头人,死死盯着信纸。胸口浸染茶水,左手紧紧握拳,眼眶已经红了。

钱顺赶紧收拾,很快清理桌子,蹲在对面发呆。半刻钟过去了,武康仍在发呆,拳头攥的更紧。钱顺按捺不住,硬着头皮问:“发生了什么事,是家里的事吗,您能告诉我吗?”

得不到回应,钱顺终于焦急,撒腿跑出帐篷。不到半刻钟,领救兵进帐,袁公瑜和刘仁愿。两人见此情景,也是急上心头,刘仁愿焦急询问:“变之你怎么了,癔症复发了吗,可别吓叔父呀!”

公瑜皱着眉头,扭头看向钱顺,后者立刻回话:“今日收到家书,将军独自阅读,本来很开心的。属下守在帐外,忽然听到异声,进来就是这样。属下无计可施,才找二位帮忙,求二位想办法。”

两人确定眼神,公瑜慢慢伸手,捏住那封家书。试探的扯动着,成功拿到手中,仁愿凑过脑袋,两人一目十行。读到最后部分,同时蹙紧眉头,信纸放上木榻,表情颇为纠结。

钱顺拿起来看,只看最后部分,很快脸色疾苦。今年正月初十,新城公主染病,风寒加上发热,已经卧床不起。圣人派出太医,日夜监护病情。同时令将作监,宫中造建福寺,为亲妹妹祈福。

武康与新城的旧事,外人大多不知,两人却有耳闻。公瑜坐在对面,看着痴呆的人,干咳几声安慰:“变之不要担心,公主吉人天相,只是偶感风寒。还有太医诊治,很快就会好转的。”

还是没有回应,仁愿温言劝导:“变之你要振作,咱们身处海外,实在鞭长莫及。无论多么担心,不管如何颓废,都是无济于事。你要相信圣人,新城公主的健康,他比你更关心。”

两人好言相劝,武康置若罔闻,心间满是凄苦。想起许州会面时,她的滔天恨意,她的疾言厉色,不禁心惊胆战。她与前夫长孙诠,生活十分美满,感情也很和睦,是段美好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武康算计长孙无忌,关陇系被清算,长孙诠被流放。在他的帮助下,新城还能看开,可惜长孙诠病逝,独子长孙林自缢,情势急转而下。

如此双重打击,新城彻底颓废,整日浑浑噩噩。李九很怜惜她,不忍见她消沉,重新安排婚事,指婚京兆韦正矩。同时命令武康,任送嫁大将军,亲送公主出嫁,承受公主刁难。

这个无所谓的,只要新城开心,可以凭她作践。等到大婚之后,武康派出专人,收集她的消息。得知这段婚姻,不如前段和谐,新城和韦正矩,相处的很艰难。、

她的身体不好,脾气有些暴躁,两人时有争吵。坊间有了传闻,驸马遇主不礼。武康约见正矩,和颜悦色劝慰:她毕竟是公主,咱们只是臣子,君臣礼不可废。两口子过日子,咱们身为男人,要学会包容妻子。

韦正矩觉的冤枉,这样回复武康:对她掏心掏肺,对她女儿长孙秀,我也视如己出。但她念念不忘的,还是长孙诠父子。总在不经意间,提到他们的名字,每逢他的冥辰,她会以泪洗面。

这样同床异梦,日子肯定不好过,无论哪个男人,都会受不了的。正矩心生怨恨,等日子长了,口角也多了。武康表示理解,同时再次提醒:包容她的脾气,控制自己脾气,不要恶语相向,更加不要动手。

正矩矢口否认,表示不敢动手,公主毕竟是君。同时也表示,自己早已麻木,就当祖宗供着,不理不睬就行。至于坊间传闻,都是挑拨离间,我没打骂过她。

忽听木榻噪音,武康堪堪回神,袁公瑜很生气:“变之称我叔父,那我倚老卖老。现在是四月底,新罗正在出兵,两军马上会师。大战就在眼前,岂能因儿女私情,耽搁平叛大计?”

这话指责很重,仁愿赶紧圆场:“公瑜别激动,变之的为人,我们都了解。变之你听叔父说,事有轻重缓急,眼下要处理的,是歼灭百济叛军。公主身在京城,咱们无能为力,切莫临战分心。”

武康扯出苦笑,起身赔礼道歉:“两位教训的是,武康一时迷心,确实很不应该。数万将士的生命,都在我的手中,必须对他们负责,必须对朝廷负责。你们不要担心,我不会让任何事,影响平叛的进程。”

帐内鸦雀无声,见他说的真诚,两人终于放心。公瑜轻叹口气,拍着他肩膀说:“叔父脾气不好,刚才说了重话,别往心里去。现在所有担心,都是毫无意义,早日平定叛乱,也好早日班师。”

武康再次施礼:“叔父太见外了,其实在我心里,早把两位先生,当成家中长辈。你们说我什么,都是应该的,岂敢心生不满。叔父都去忙吧,我向你们保证,不会受到影响。”

两人确定眼神,再次安抚片刻,联袂离开帐篷。钱顺没有离开,提水壶泡杯茶,小心的递过来。纠结片刻,小声说话:“有皇后和夫人,公主不会有事,您就放宽心吧。”

武康颓然入坐,接过那杯热茶,盯着热气发呆。良久之后,自言自语:“按照史书记载,漱玉今年三月,就会暴病而亡。李九伤心欲绝,葬礼依据后礼,把她葬在昭陵。并迁怒韦正矩,逼他家中自尽,同时流放韦家。”

轻轻放下茶杯,眼中充斥泪水:“今天四月二十五,我真的很担心,史书已经应验。顺子你知道吗,因为知道历史,所以我对新城,宠爱关怀备至。我怕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我怕历史成真。”

钱顺立刻摇头,拍着胸脯保证:“你知道的历史,未必就是真的。你对新城公主,已经仁至义尽,就算真的发生,你也问心无愧。不要再担心了,有皇后和夫人,二丫不会受苦。”

武康惨然低头,感觉到凶多吉少,心里更加难受。良久之后,摆摆手吩咐:“告诉所有人,不要来烦我,你也出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