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五十八章 黄海旗舰论战局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五十八章 黄海旗舰论战局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夏六月二十五,午时四刻。

韩国夫人武顺,自缢于江夏绿庄,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品国夫人缢亡,绝对不是小事。李九暴跳如雷,怀疑这是谋杀,是皇后下的毒手。调遣左右金吾卫,封锁江夏山包,展开地毯式搜索。

司刑和详刑寺,挑选干练官员,成立了专案组。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详刑大夫狄仁杰,全权负责此案。后来奉辰卫出动,长安城风声鹤鸣,武府所在的永兴坊,被左右奉辰卫戒严。

专案组走访百姓,收集各种线索,然后顺藤摸瓜。然而没有卵用,瓜叶都没摸到,线索全部断了,案件陷入僵局。专案组只知道,六月二十四辰时,太庙出征大典时,韩国夫人从后门,悄悄离开荣国府。

至于她离开前,接触了什么人,什么原因离开,全部一无所知。审问府里仆人,没有发现外人,也没任何线索。根据监门卫资料,她离开荣国府后,经东城春明门,前往江夏皇庄。

狄仁杰却笃定,这是起谋杀案,死者先被勒死,后被悬挂房梁。罪犯异常聪明,反侦察也很强,痕迹全部清理。二十天过去了,案件毫无进展,一个月过去了,所有线索断开,再也无从查起。

专案组无可奈何,没采纳仁杰意见,称武顺自缢而亡。至于自缢原因,他们也不知道,只说继续调查。包括狄仁杰在内,没人怀疑武康,他既无作案动机,又无作案时间,还无作案能力。

李九痛心疾首,心里越发怀疑,武顺无故自杀,是皇后下的毒手。可惜没有证据,只能不了了之,将其风光大葬。追封为郑国夫人,其诰命的等级,高于韩国夫人。

命令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墓志铭,左戎卫兵曹殷仲容,用八分隶体书写。接贺兰氏入宫,封为魏国夫人,想好好保护她,免得再遭毒手。然而可笑的是,她不是省油灯,很快勾搭李九,保护到了床上。

荣国夫人杨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哭的肝肠寸断。处理完武顺白事,入皇宫质问媚娘:“你和阿母说实话,顺娘为何想不开?是不是你逼的,是不是武康做的?”

媚娘也伤心欲绝,抱着旭伦痛哭:“女儿自始至终,都不想害元姊,只希望她出宫。她却自寻短见,女儿也不知道,到底为何想不开。不关康郎的事,他更不想这样。”

抱头痛哭后,媚娘继续说:“其实最难过的,除了元姐的死,还有我最亲的人,竟然背叛了我。阿母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我还能相信谁,又有谁可信赖?”

母女俩哭很久,荣国夫人回府,媚娘心如刀割。因为她也明白,因为武顺的事,母女有了隔阂,再回不到从前。摇着怀中襁褓,盯着东边方向,神情异常复杂,良久后喟然叹。

东边山东半岛,熊津卫士行军,前往莱州城山。行军大总管武康,副总管孙仁师,行军长史袁公瑜,是部队的智囊团。各自亲卫随行,总共不到六百,沿途接纳府兵。

首先到达淄州,拜访淄州刺史,找到折冲都尉。出具司戎公文,右武威卫鱼符,交给他们核对。所谓的铜鱼符,类似调兵虎符,朝廷颁布的凭证。无论调动府兵,还是出入宫禁,都需要这东西。

右武威卫的鱼符,是由青铜锻造,分为左右两部。左部留在朝廷,战时颁给将军,右部下发州府。州府拿出右符,比对将军左符,如果完全吻合,再进行下一步。

刺史和折冲都尉,勘核司戎公文,如果确定无误,才能调动府兵。所以唐初的军权,是由中枢掌握,都在皇帝手中。十六卫大将军,只是遥领府兵,根本没有军权。

走完所有程序,左右果毅都尉,召集卫士集结。长史和兵曹参军,打开折冲府库,分发各种装备。十人为军火,五火为战队,设队正队副,是基本作战单位。

折冲府的官员,包括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别将长史兵曹,都会随军出征。途经青州海州,最后到达莱州,共七支折冲府。七千山东卫士,集结莱州城山,鱼贯登上战船。

装备工具上船,驮马毛驴留下,只带战马出征。只有一艘楼船,是武康的旗舰,临时命名“平倭号”。配备十艘斗舰,其余是艋艟、海鹘和游艇,大大小小战舰,共有一百七十艘。

上次为了灭百济,派出无敌舰队,运载十万卫士,简直遮天蔽日。此次与之相比,貌似太过寒酸,武康表示无奈。召集莱州官员,举行出海仪式,十月初八午时,舰队起锚渡海。

经验丰富的水手,乘坐游艇领航,全程旗语传递。舰队沿着航线,日夜乘风破浪,直扑熊津江口。武康呆旗舰里,整天都在忙碌,时刻关注后勤,要求各船每日报。

很快十天过去,晕船现象很少,病患寥寥无几。武康十分欣慰,山东半岛卫士,对大海不陌生,都能适应航行。这是个好现象,这次侵略战争,应该十拿九稳。

然而今夜睡梦,却被噩梦惊醒,出了一身冷汗。梦见血淋淋婴儿,骑在自己胸膛,伸出两只血手,掐着脖子索命。想到武顺的死,依旧心如刀绞,可怕的梦魇啊。

擦去额头冷汗,喝掉杯中冷茶,再也没有睡意。随便穿件衣服,披上虎头披风,悄悄离开船舱,来到甲板透气。天空月朗星稀,舰队寂静无声,只有海风拂面。

舰队今日休息,处于停泊状态。除了巡逻游艇,都用铁索链接,防止随波逐流。楼顶的桅杆上,燃着两处火盆,执勤的瞭望手,发现甲板动静,打出旗语询问。

武康借着火光,舞动随身红旗,表明自己身份。手扶着绞车弩,站在船头瞭望,视线锁定东方。如果所料不差,倭国的支援军,此刻也在航行。按照行程估算,比熊津道舰队,晚到十天左右。

那些日本猴子,是从何时开始,有了大陆美梦。仔细回忆历史,貌似中日大战,都会牵涉朝鲜半岛。一番冥思苦想,总结其中原因,渐渐胸有成竹。

从倭国到朝鲜,航程非常短,中间有大量岛屿,可作为中转站。从倭国到大陆,航线更加的长,中间岛屿很少,补给压力很大。就算强登大陆,哪怕登陆成功,也会三方受敌。

战线拉的太长,对于侵略战争,就算天大噩梦。所以登陆半岛,以朝鲜为跳板,继而侵略大陆,才是最佳选择。此次百济战役,明朝中日冲突,以及抗日战争,这些东洋倭人,都会先占朝鲜。

有了补给基地,才能西望大陆,否则痴人说梦。所以朝鲜半岛,就是个火药桶,也是大陆的跳板。武康嗤之以鼻,此刻大唐府兵,有强大的战斗力。倭国此时挑衅,明显以卵击石。

背后响起脚步,知道是谁来了,于是打出旗语。袁公瑜披着大氅,来到武康身边,递来一杯热茶,语气颇为关怀:“又做噩梦了吗,之前十天七做,现在十天三做,情况有所好转。”

武康抿茶道谢,不打算接话茬,裹紧虎头披风,继续遥望星空。公瑜不以为意,扬起头看天:“人如果做噩梦,表示还有良心,表示还分善恶。对于变之来说,如果不做噩梦,才是天大的坏事。”

貌似有些道理,武康笑而不语,公瑜继续劝解:“无论牵挂什么,我都希望变之,能够集中精力,应付百济乱局。我的行军长史,也是变之举荐,所以你要负责,来场酣畅的大胜。”

这是个老赖啊,武康阴阳怪气:“您老真没良心,我让你混军功,你却赖上了我。不过您老放心,我会竭尽全力,保住你的官位。先不说这个,你为何还不睡,也被噩梦惊醒?”

公瑜嗤之以鼻,捧着茶杯取暖,阴阳怪气嘲讽:“我没坑杀战俘,没做过亏心事,自然没有噩梦。只是今天午时,会面莱芜府都尉,他提到勋级问题,老夫很是忧心。”

莱芜府折冲都尉,典型的山东大汉,说话不拐弯抹角,提出了很多问题,都有实际意义。武康沉吟片刻,故作生气道:“军官提出问题,要尽快汇报嘛,那关系着全军。”

公瑜呵呵冷笑:“少给我扣帽子,朱都尉的问题,咱们解决不了。他说从显庆年,朝廷勋级混乱,上次出征百济,他们莱芜府折冲,没有一人获勋。附近州的折冲府,也都没有勋级,就连战死的卫士,也没了公粮补贴。”

确实是个问题,勋级就是战功,作战勇猛的卫士,若被评上勋级,享受官员待遇。战死沙场的卫士,都有福利补贴。朝廷拨粮食布匹,由各地的折冲府,慰问烈士家属。

武康沉思许久,很快扯出苦笑:“上次出征漠北,我是行军长史。递给司戎的评级,犹如石沉大海,到现在还没消息。原本我以为,雅相出征辽东,司戎没人做主。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

公瑜瞠目结舌,很快怒气冲冲,恨的咬牙切齿:“司戎全部官员,都是酒囊饭袋,老夫必须弹劾。不给卫士评勋级,影响军心士气,甚至影响全体府兵。”

老袁义愤填膺,气的双手颤抖,茶水摇摇晃晃。武康不置可否,闭上眼回忆着。高祖太宗以来,凡是战死府兵,都能享受补给。甚至给予勋级,让烈士的家属,都能吃饱穿暖。

等到李九登基,大小征战不断。就拿武康来说,从显庆到龙朔,不是正在出征,就是准备出征。战争多死亡大,朝廷没有能力,授予太多勋官。国库没那么多钱,顾及全部烈属。

想到这里,无奈笑道:“我常年出征,能明显觉察,卫士的斗志,军队的战力,在逐渐流逝。其实不怪司戎,封的勋官再多,司元没钱兑现,那还不如不封。”

斟酌片刻,继续说道:“不仅勋官制度,均田制也在崩塌,曾做婺州刺史,知道逃户情况。我有不祥预感,府兵的战斗力,正在逐渐下降。未来几十年内,我朝府兵制度,也会土崩瓦解。”

公瑜彻底傻了,拉着武康就走:“问题如此严重,别在这闲聊了,想出解决办法,然后上报中枢。你倒是走啊,此事举足轻重,不能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及时处理个毛,均田制的崩塌,是土地兼并引起。封建社会的通病,咱们俩解决不了,你还是省省心吧。武康翻起白眼,煞有介事的说:“你不要心急嘛,咱们在大海上,奏疏送不出去。”

公瑜瞬间安静,良久长叹口气,武康呵呵笑道:“这是国家大事,也是长久问题,必须集思广益。先别考虑这些,还是集中精力,先管好身前事吧。关于此次出征,身为行军长史,您老有何高见?”

不知过了多久,公瑜安静下来,开始冥思苦想。武康也在思考,关于百济局势,叛军将领的资料,他知道的并不多,特别是扶余丰。只知道他是质子,扶余义慈的五子,从小在倭国长大,有个倭国名字,叫作藤原镰足。

百济遗臣鬼室福信,连同僧侣道琛等,以周留城为据点,打击留守唐军。根据舆图显示,所谓的周留城,是韩国的扶安,离泗沘城不远。他们迎回扶余丰,作为图腾人物,召集遗民响应。

唐军山穷水尽时,叛军出现内讧,为了争权夺利,福信火并道琛。唐军趁机反扑,联合新罗部队,攻克了真岘城(韩国全州)。此刻两军罢战,都在等待援军,唐军等熊津道,百济等倭国人。

公瑜忽然开口:“叛军的领军人物,应是扶余福信,他打出了局面。可他杀了道琛僧,会把其余将领,推到伪王那边。所以叛军内部,现有两大势力,福信和伪王丰,他们还在内讧。”

感觉有点意思,武康示意继续,公瑜继续剖析:“福信功高震主,必受伪王猜忌,他们两人之间,肯定势如水火。咱们到达百济,如果大军压境,他们会暂时团结,共同抵挡外敌。”

武康斟酌片刻,露出欣慰笑容:“叔父的意思是,咱们到达以后,先高挂免战牌。实地考察军情,安抚百济守军,同时养精蓄锐。只要咱们安静,不制造太大威胁,他们会继续内讧?”

公瑜点头道:“老夫正有此意,他们的内部矛盾,是不可调节的。如果发展下去,不是福信杀伪王,就是伪王杀福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论他们谁死,都会消耗实力。届时唐军出击,必然事半功倍。”

越说越来劲,一时滔滔不绝:“咱们到达以后,必须安抚守军,期间不要闲着,可以派出使者,秘密接触福信。至于能否劝降,根本无关紧要,咱们的目的是,给他们火上浇油,加剧伪王的猜忌。”

武康沉声低笑:“姜还是老的辣,叔父此计甚妙,不过有待商榷。刘仁愿和刘仁轨,都是老奸巨猾,咱们看的明白,他们也能看透彻。如果这样简单,他们就能做到,何必求援朝廷?”

公瑜浑不在意:“我知道你的意思,由于倭国援助,局势变的复杂。你说打击重点,是倭国的军队。只要歼灭倭军,就能平定百济,这点我也赞同。可是变之啊,我怎么觉着,你高看倭国了。”

放下手里茶杯,公瑜满脸鄙夷:“倭国就是蛮夷,毫不客气的说,就是乌合之众。四万余倭国兵,在老夫看来,不及唐军五千。你也身经百战,西域打突厥,漠北打铁勒。他们都比倭国强,何至于忧心忡忡?”

轮到武康发呆,良久露出苦笑,作为后世灵魂,受那场战争影响,自然高看日本人。可惜这是大唐,不能相提并论,公瑜说的不错,唐人看不起倭人。

四万倭国海军,支援百济复国,朝廷经过商议,只给七千海军。估计在他们看来,能派出七千人,就是给倭国脸。武康不置可否,突发奇想道:“既然倭国蛮荒,何不趁此借口,渡海灭亡倭国?”

公瑜再次鄙夷:“朝廷攻略辽东,因为补给问题,数次无功而返,何况海外倭国,辎重很难跟上。再退一步讲,打下又如何,穷的鸟不拉屎,远征得不偿失。”

这个无言以对,就算它有银矿,此刻的工业水平,也采不出多少。一时兴致缺缺,打趣袁公瑜:“你倒是有信心,咱们好好合计,如何打赢战争。小侄首次领军,如果战果不好,以后可就难了,你要鼎力相助呀。”

公瑜压抑笑声,拍着胸脯保证:“以咱们的交情,又同坐一条船,肯定尽心辅佐。不过你别担心,仁愿久经沙场,仁轨足智多谋,仁师擅长海战。如果齐心协力,就能马到功成。”

身后传来嗤笑,孙仁师怪笑道:“多谢公瑜夸奖,打过几次海战,也称不上擅长。我说你们两个,三更半夜不睡,跑甲板嘀咕啥,是不是想女人了?先忍耐几天,把叛军歼灭,用他们的妻女,解决咱的孤单。”

武康嘿嘿怪笑,公瑜瞪眼笑骂:“满嘴胡言乱语,当心我弹劾你。哎哟还有酒啊,赶紧坐下聊聊。变之担心咱们,打不过倭国人,你给开导开导。”

三人坐上甲板,开始把酒言欢,个个压低声音。仁师滔滔不绝,讲述倭国情况,上次倭国遣唐使,就是他接待的。随着谈话深入,武康越发觉得,这场战争不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