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攻略 第十八章 见证新生命诞生

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攻略 第十八章 见证新生命诞生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九月十六日,午时三刻,晴。

距离猎户林平郎杀人实践,过去整整一个月。林平郎鸿运当头,因为就在十天前,大赦天下的文书到达婺州,比武康的预期,整整提前十二天。

估摸着李九认为,婺州是金龙祥瑞出世地,必须让婺州人民,尽快沐浴皇恩,尽快享受大赦待遇,公文必须三百两加急。

武康多少有些遗憾,心中有个邪恶还幻:文书在行刑日到达。可以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一路策马狂奔到刑场,屠刀举起那刻闪亮登场,唰一下展开文书,大声喝道:皇上有旨,刀下留人!

林平郎终归逃过一劫,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武康带着他的家人,亲自去婺州死牢,亲自给他打开枷锁。一家人抱头痛哭,冲着长安方向跪下,三跪九叩二十四拜,额头差点磕破,感激李九的浩荡皇恩,并祝福李忠健康长寿。

可惜这个美好的祝福,李忠是无福消受喽,这小子就是个悲剧!四年后被废黜,由太子改封梁王,被赶出长安城,去外地就任刺史。

再过四年废为庶民,囚禁于黔州李承乾故宅;再过四年被诬陷造反,直接被赐死。 就这样一撸到底,小命都没保住,二十二岁就没了。

大赦文书清空婺州监狱,崔义玄开始作妖,命令司功参军王义朗,开展盛大祭祀活动。

完事儿还嫌不够,恰逢秋收时节,老狐狸发表重要讲话,指示婺州下辖金华、义乌、勇康、兰溪四县,吏员全部下乡村,配合各里的里正,打好秋收攻坚战,保证粮食颗粒归仓!

崔义玄动动嘴,下面人跑断腿。武康带领不良人,长住不良卫负责的乡里,顶着烈日指导工作,众手下怨声载道,天天找他抱怨诉苦。无奈的他只能和稀泥,内心却暗自窃喜。

后世帮老爹收秋,现在帮百姓收秋,没啥不一样。俗话说的好,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农夫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就是为了这几天。今年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大丰收,看着乡民喜悦的笑脸,心头也甜丝丝的。

昨天不良卫负责的乡,秋收工作全部完成,比规定时间提前三天。武康体恤下属,除了安排姜二牛值班,其他人全部放假。

回到家舒服睡一觉,早晨起来突然想逛街,便骑着白龙马出来了。很是不凑巧,今天是集市日。每月十六、二十六,是婺州集市,人们从四面八方过来赶集。再加上刚刚收秋,是以非常热闹。到处是叫卖声,行人熙熙攘攘,骑马很不方便。

牵着马拥挤在东明大街,好容易来到花满楼,把马交给伙计伺候,上二楼天字号包厢,支起窗户站在窗口,看向酒楼斜对面。一家装修奢华的店铺,是九天前开业的“婺州冰莊”。

由于走大众化路线,冰块售价并不贵,普通家庭也能接受,是以生意非常红火,可以用日进斗金形容。如烟讲了开业当天盛况,东明大道都拥堵了,冰窖存货当天就被搬空。

如此喜人的势头,二代们坐不住了,昨天前脚刚到家,他们后脚堵了门。表面上分享赚钱喜悦,实则觊觎先前许下的,另外三成股份。武康当然坐地起价,提出用一成股份,换取他们名下所有商家的挂靠权。

二代们想都没想点头答应,带着股权文书离开,美滋滋分赃去了。不大会儿崔五去而复返,告诉了武康真相,挂靠在他们名下的商家,只有区区十二家。不过二代们表示,以后不受理挂靠业务,将婺州商界挂靠权让给他!

想到武康这不由得暗乐,等我将婺州商业发展起来,你们肠子都会悔青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快又发现有趣的事。打南边来了一群痞子,前面几个开路,迈着六亲不认步伐,最后一个推着独轮车,吆五喝六好不威风!

挨家挨户收取钱财,无论地摊还是商铺, 一个都不放过。来赶集的外地人,更不敢得罪他们,乖乖的有钱给钱,没钱给货。不大会儿功夫,钱袋鼓了起来,独轮车也装了许多东西,蔬菜、干柴...杂七杂八啥玩意儿都有。

打北边也来了一群,也是同意的造型,也推着独轮车。两伙人好像有过节,碰到一起互相瞪眼,接着互相谩骂,眼瞅着要大打出手,一个狗腿子急匆匆跑过来,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两伙人仓惶逃离街道。

大概五分钟左右,姜二牛扛着腰刀出现,也迈着六亲不认步伐,从一个地摊上拿起两个鸭梨,丢下一文钱扬长而去。小贩盯着摊位上的铜钱,久久不能回神,估计第一次见到给钱的不良人。

目睹这一切的武康,颇有些哭笑不得,刚才那些痞子逃跑,估计因为二牛来了。二牛之所以给钱,因为《不良人守则》有了第三条:买东西不给钱者,一律卷铺盖滚蛋。

所有不良人,都有家人在冰莊里工作,年薪两千文铜钱,足够一家五口一年花销,谁也没胆子违抗守则。要知道工资最高的采茶人,一年也就九百文,要是坏了规矩被扫地出门,哭都没地方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赶集的人渐渐离去,到了申时左右,东明街又恢复往常。武康离开酒楼,骑着白马回家。马背上皱眉沉思,扫黑打恶的帖子,早就给郑参军递上去了,这都一个多月了,还是石沉大海。

老家伙为什么不批准?难道痞子团伙有后台?想想又觉得不大可能,士子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对地痞无赖也是深恶痛绝,绝不会和他们沆瀣一气。问题到底出在哪,武康百思不得其解,寻思着有时间拜访下,看这老家伙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这时前方传来吆喝声,还有粪便的臭味儿,武康抬头看去,迎面走来一辆牛车。车上放着两个大木桶,用麻绳拴着车辕上,车辕上还挂着俩小木桶,一个老者扬着马鞭,赶着牛车从他跟前走过。

这是肥料厂里的员工,类似于后世的环卫工人,也是不良人牵头介绍,基本是他们的亲戚朋友。他们没有底薪,从城里送一车粪到储蓄场,可得铜钱三十文。

城南的肥料储蓄厂,十三天前完工,负责看大院的保安,是不良人文若的父亲。老爷子曾是府兵,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胳膊,还有一身的暗伤,很难胜任繁重农活。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虽然工资不高,一年才五百铜钱,也足够文家感恩戴德。

三十个环卫工三十辆车,负责东明街、金华街的卫生,包括清理粪堆、垃圾堆,倒各家各户的马桶。金华街是官员一条街,婺州大小官员,包括崔义玄,都在那里安家落户,所以必须保持干净整洁。东明街是官员上班的必经之路,也必须保持静干净整洁。

其他地方没有能力管,也懒得管,婺州城可是个大城,有五万多人口呢。

俗话说的好,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手下三十辆车,起到榜样作用。不良人也放出消息,无论黑猫白猫,只要自备马车,把足量粪肥送到储蓄场,都可得铜三十文。

很多人开始眼红,一时间趋之若鹜。一辆车两个人,每天至少送三趟,九十文巨款到手,能买三斗大米。手下反馈的消息,每天出城送粪的车辆络绎不绝。

就在三天前,婺州所有粪堆、垃圾堆,全部一扫而空。李九赏赐的万金,全被撂了出去,武康因此得“败家郎”绰号。要不是冰莊暴利支持,估计早就破产了。

清理完垃圾堆,环卫工人再次树立榜样。牛车木桶交货那天,武康派不良人挨家挨户,通知东明街、金华街住户,早上把马桶放在门外,会有工人去倒。

每天早上,环卫工赶车出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把马桶倒在大桶里,凑够两桶拉到储蓄厂,还是得铜三十文。群众们又眼红了,火急火燎按规格打造大木桶。一时间,婺州城木匠乐开花。

一通忙碌下来,效果非常明显,环境焕然一新,空气清新很多。领导们非常满意,给武康“能做事”的评价。崔义玄通过崔五,大加赞赏他的所作所为,鼓励他再接再厉,再创新高。

看着远处的牛车,心情异常舒服,当初制定改善环境计划,完成了一大半,成功复制“丁力式”发迹史。唯一的遗憾,由于秋收原因,泥瓦匠都回家了,“公厕计划”前段时间搁浅。

虽然现在已经开工,完工至少需十多天。没有了公厕,无法整治随地大小便,总不能让人家憋着吧。不良卫收编了二十多人手,都是游手好闲的混子,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亲朋,一共五十多号人。就等公厕完工,立马上岗执勤,整治范围还是两大街。

白龙马悠闲迈着蹄子,没多久遇上许三郊,他正带着两个女儿买布。父女仨见到他热情问好,俩小萝莉嗲声嗲气喊“武叔”。她们原本菜色的脸变的红润,好像还长胖了。

武康寒暄几句,继续驱马往家走。他已经完全掌握不良卫,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不良人的家人,都在冰莊、肥料厂上班,还提前拿到一月薪水,生活与之前相比,就是天壤之别。

这种情况下,必须言听计从!武康制定新规则,不良人买东西必须付钱,禁止勒索市里商户。压在商人头上的第一座大山,成功被打掉。剩下的两座比较难,地痞无赖好处理,司仓参军手下的市吏,现阶段真不敢动。

一路无话回到家门口,牵着马推开大门,看到院子里的画面,不由得微微怔神。崔九娘一袭白衣,坐在矮凳上,手里拿着小勺子,抱着虎娃喂奶。

虎娃正是从林平郎家买的,比猫大不了多少,毛茸茸的非常可爱,武康给它们取名虎头、虎脑。地上放着大碗,里面盛满羊奶,大一点的虎头趴在碗边,不住伸舌头舔着。

她脸上洋溢着微笑,布满母性的光辉,仿佛虎娃是她的孩子。落日余晖洒在身上,画面安详温馨,武康不由得痴了。几分钟后回神,牵着马进院子,把缰绳交给武大嫂,来到她面前蹲下,一起伺候小脑斧。

武康寻思着,得赶紧打造铁笼子。现在看它们萌萌哒,过不了几个月,它们看我也萌萌哒。等长的和羊差不多,必须关在笼子里,自己又不是驯兽师,没能力、也没胆子驾驭它们,万一成为虎粪就糟了。

九娘喂完虎娃,开始变着花样折腾。拉小虎娃直起身子,下巴抵在虎头上,握住它前爪上下摆动,既逗虎娃也逗武康。

虎娃生无可恋,武康也哭笑不得。毕竟十四岁小丫头,平时装的再成熟,也改变不了调皮的童性。呵呵笑着伸出双手,不断碰触虎爪,还强迫虎牙露出指甲。

片刻后抱起虎脑,学着九娘的操作,让两个虎娃握手。两人两虎玩的开心,画面相当和谐,突然西厢房门打开,大汗淋漓的武元跑出来,扯着嗓门兴冲冲大喊:“郎君蛋碎了!”

和谐画面刹那破裂,一块块掉落在地,武康气的直咬牙,腾一下站起身,瞪着武元呵斥:“瞎咧咧什么,我的蛋好好的,你的蛋才碎了!你这田舍...啥玩意?你是说鸡蛋碎了?”

武元满脸潮红,捣蒜般不住点头。武康欣喜若狂,仔细算一下,这批蛋是二十天前放火炕上,今天正好二十一天,是小鸡破壳的黄金日期。想到这再也按捺不住,轻轻把虎娃放地上,一溜烟跑去西厢房。

房间里闷热无比,火炕下还烧着火,估计有三十五六度。首批做实验的蛋,足有一千五百个,规规矩矩、密密麻麻摆在炕上,幸亏自己没有密集恐惧症,否则非昏过去不可。

武开看着破开小洞的蛋,兴奋的直搓手。九娘和小翠也跑了进来,和武康一起围在炕边,瞪大双眼盯着。鸡蛋轻微晃动,破口处裂开纹,众人下意识屏气凝神。

几秒后晃动停止,小鸡累了;几秒后继续晃动,外面世界吸引力很大。如此反复七八次,看得众人很是纠结。九娘伸手去碰,武康赶紧抓她手腕,压低声音说:“不要帮它,让它自己来!自己出来的小鸡,更有生命力,能更好的活下来!”

九娘点点头嗯了声,紧张的抽回手,脸很快红了,不知热的还是羞的,或者为小鸡担心而紧张。

武康盯着鸡蛋,暗暗加油打气。几分钟后,裂纹终于破开,毛茸茸脑袋探出,头上顶着蛋壳,嘴里发生轻微唧唧声,绒毛有些湿,露出暗红皮肉。

所有人欣喜若狂,一把年纪的武开也不淡定,捋胡子的手微微颤抖。

武康想起李嘉诚的话,呵呵笑道:“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小家伙很幸运,是第一只人工孵化的小鸡,小翠赶紧去抓把小米...粟米。”

小翠应声跑了出去,武康等蛋壳完全破裂,小黄鸡跌跌撞撞时,小心翼翼捧在手心。小家伙还站不稳,不断跌倒又不断站起,武康微笑着说:“作为这批小鸡的大哥大,有什么获奖感言要发表吗?你们身上担子很重,我发家致富靠你们喽!”

九娘见它身上湿漉漉,拿出袖子里的手绢,武康配合放低双手,方便给鸡娃擦拭。看她小心翼翼的动作,嘴角不禁勾起微笑。

小翠捧着把粟米过来,轻轻放在鸡娃嘴边。吃是动物的本能,小鸡终于能站稳,不停啄着小米。武元压低声音禀报,又有小鸡破壳了。

见九娘满脸期待,把小鸡放她手里,笑着说:“九娘先捧一会儿,玩够了放在木盒里,欣赏其他鸡娃破壳...小翠多拿些粟米,每个盒子撒一层,要不了多久,会有很多鸡娃出世!”

小翠再次应声跑出去,九娘捧着鸡娃眉开眼笑,还轻轻吻了它一小。武康撇撇嘴,瞪它一眼转过身,去看另一只鸡蛋。

厢房里的闷热,挡住不众人激动的心情,丝毫不顾额头沁出的细汗。这时如烟从冰莊回来,见此情况目瞪口呆,随即欣喜若狂,小跑过来仔细观察。

第二只的小鸡破壳,仿佛是个信号,大片鸡蛋纷纷晃动,场面震撼又温馨。千百鸡蛋杂乱晃动,蛋壳不同程度破裂,不时有小脑袋冒出,犹如雨后春笋。

武康也被震撼了。新生命的诞生,总会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破壳小鸡越来越大,众人忙碌起来,齐下手伺候它们。轻轻擦拭绒毛,放在盒子里喂粟米,小翠还特意拿来温水。

唧唧叫声越来越大,武康脑袋嗡嗡作响,眼见天马上黑,提出送九娘回家。意料之中,却被果断的拒绝,她正忙热火朝天,肯定不会乖乖离开。无奈之下,吩咐武元去刺史府,让崔五过来接她妹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